悼念▕ 他為上海留下了唯一的紅樹林,卻倒在了為人類收集種子的路上……

2021-03-04 花城幸福家

「不是傑出者才善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

----這是鍾教授寫給他的學生們和這個世界最寶貴的財富。

「攀枝花市女幹部履職能力及幸福家庭建設培訓班」在上海復旦大學成功舉辦,為期5天的學習,讓婦女姐妹們獲益匪淺,其中鍾揚教授繪聲繪色的授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天妒英才,世事難料……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鍾揚生命定格在了53歲。

    鍾揚

  鍾揚,1964年出生,博士,教授

  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

  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1979年-1984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本科

  2002年-2005年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 Studies, Japan 博士研究生

  2000年-現在        復旦大學 教授

9月25日上午,這位著名植物學家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因公出差的路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離世。


據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綜合辦主任先夢涵介紹,鍾揚是在趕前往銀川的早班飛機路上出了意外。目前,學校方面已緊急派人前往內蒙古處理後事,並著手聯繫家人。

當意外去世的消息傳來時,鍾揚的同事、學生,無不感到惋惜、哀悼。在同事眼中,他勤奮,研究上富有創見,是真正的富有情懷之人。在學生眼中,他博學,幽默、樂觀,是印象最深刻的老師。

作為植物學家,鍾揚的一生幾乎都投身於此,他似乎總是不知疲倦,所做工作亦成就斐然。他是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學院博導,同時也是中組部第六第七批第八批援藏幹部,兼任西藏大學教授。

到復旦後的這十幾年,鍾揚也一直在東西部之間穿梭。他常年工作在高原,在西藏行路逾10萬公裡,採集了無數珍貴的種子樣本。而在上海臨港海濱,他種下了一片紅樹林,希望可以造福200年後的人們。

近日他還在「一席」上演講《種子方舟》,講述了自己通過收集一顆顆普普通通的種子來造福蒼生的追求和故事。

種子方舟|鍾揚的《播種未來》

向53歲植物學家鍾揚致敬!

正是一個向植物科學攀登的黃金年齡,卻天妒英才!

曾援藏16年,他卻倒在了為人類尋覓種子的路上!

但願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

過去很多年,鍾揚每個月都要從復旦校園離開,除了去西藏,另一個地點就是80公裡遠的南匯臨港,那裡有他和同事親手培植的紅樹林。


他說,這是自己「留給上海未來的禮物」,希望可以造福200年後的人們。


事實上,2000年來到上海,鍾揚就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上海的海濱顯得「光禿禿」?他希望,未來人們提起國際大都市上海,也能想到這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為此他想到要引種紅樹林,讓上海的海邊,有一天也長滿茂密繁盛而綿延不絕的紅樹。


此前,人工栽種的紅樹林中,最北是在溫州,緯度更高的上海是否可能成功種植,這是很多人懷疑的。有同事聽到這個想法,立馬勸他,「不能瞎搞,這個搞不活的。」


但鍾揚從自己的研究出發,認定這是可行的。2005年開始,他開始向上海市科委申報課題,申報了三次才通過。


2007年10月底,課題組用從珠海運回了12種紅樹的幼苗,兩三天後,在上海南匯臨港落了根。但第二年的冬天,就遇上了罕見的冰凍災害,野兔也來啃食,第一年,鍾揚的紅樹林遭遇了滅頂之災。


他想盡辦法,第二年,新種的紅樹終於全部活了下來。為了防止野兔糟蹋紅樹葉和紅樹果,他和同事用網攔住了兔子。多年過去後,無瓣海桑、秋茄、桐花樹、老鼠簕這四種紅樹已經基本適應了上海的氣候,能夠正常地生長和繁殖,即使在冬天,它們不需要大棚也能存活。


曾令鍾揚驚喜的是,第一年「貌似」死去的紅樹,第二年其實又「復活」了,葉子掉落,根卻仍在生長。2015年到訪這片試驗田,復旦的學生記者看到,最高的樹苗已經高出地面兩米多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寓意,人和樹都要堅持下去。」鍾揚說。

附:

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

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

微電影《播種未來》記錄鍾揚教授在西藏進行植物學研究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教授鍾揚不幸車禍去世,他倒在了為人類尋覓種子的路上
    鍾揚教授在交叉學科領域教書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許多學科專業人才,多次獲國家和上海市嘉獎;情系社會生態,堅持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把科學研究的種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濱,為國家與社會的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 為紅樹林投保,你應該知道的三件事
    鳥瞰印尼藍夢島茂密的紅樹林。 Joel Vodell紅樹林是沿海人類社群和野生動物群落的好朋友。然而,紅樹林已成為全球受威脅最嚴重的生態系統之一,常常因為需要為城市發展或水產養殖讓路而遭到人為破壞。據科學家估計, 1980年到2005年間,在全球範圍內已有近20%的紅樹林消失。
  • 鍾揚一生的故事,就是種子的故事
    他曾得意地告訴我:這十幾年他們已經收集了4千多萬顆種子,佔西藏物種的1/5。在未來的10年,可能再完成1/5。我至今無法忘懷他當時興奮的表情,他對我說,如果能多培養一些人,大家協同攻關,20年就有可能把西藏的種子庫收集到3/4,也許再用30年就能夠全部收集完!  除了科研上的長遠眼光,鍾揚選擇來復旦,也源於他的教師情結。
  • 他,承諾獻給未來上海一片紅樹林,卻不幸遭遇車禍......
    2000 年,鍾揚擔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開始思考將紅樹林引進上海。上海的生物多樣性價值評估較低,很少會被人用「美麗的海濱城市」來描繪。鍾揚希望把紅樹林引種到上海,為城市增添「海濱風景線」。目前中國自然分布的紅樹林所能達到最北的地方是福建省福鼎人工栽種的紅樹林中,最北的在溫州。在上海栽種紅樹,是科學難題。
  • 淇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觀察記錄
    小宇老師蹲在在地上為我們一一講到:這是長疣馬蛛的網,它常把網結在低矮的草地上,而紅樹林保護區的長疣馬蛛更是聰明地把網結在傾斜的草坪上,大大增加了粗心的小飛蟲「撲」入網中的機率;而網中間這個神秘的「凹陷」便是長疣馬蛛的巢穴,它警覺性極高,一有情況便快速逃進洞裡。觀鳥後,我們又走進到保護區內,今天的重頭戲來了,由來自深圳導賞大咖劉蕾老師與我們介紹分享導賞經驗!
  • 北海紅樹林,明明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呢?
    在廣西北海,有一片紅樹林。1990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五個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1991年5月被國家海洋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定為"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全長50公裡。 在這個保護區內,紅樹林的品種多達十餘種。
  • 一粒種子的初心與夢想 ——追記優秀共產黨員、復旦大學教授鍾揚
    作為中國植物學家,鍾揚立誓,要為祖國守護植物基因寶庫;作為對人類負責的植物學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樣性不斷遭到破壞的當下,為人類建一艘種子的「諾亞方舟」。這個想法,終因復旦大學和西藏大學的結緣成為現實。自此,鍾揚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雙肩包,帶著學生開啟了為國家收集種子的徵程。2011年7月,珠穆朗瑪峰一號大本營,海拔5327米。
  • 科普解密|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由於生長在浪潮之間,如果紅樹種子成熟後馬上脫落入海,就會被洶湧的海浪捲走,從而失去生長繁殖的機會。於是,就像哺乳動物懷胎生娃一樣,紅樹林也是「胎生」。當紅樹植物在春、秋兩季完成開花結果後,果實並不急著落地發芽,而是繼續在母樹上生長,萌生出胚軸,胚軸成熟後才會離開母樹,散落到海灘上,當遇到適宜的環境,便會紮根發芽。惡劣的生存環境還賦予紅樹植物異常發達的根系。
  • 市民代表陳化瑄:非常振奮,高科技產業為濟南發展留下種子
    這是陳化瑄第一次到產發集團觀摩,他直言,以前都不知道濟南市有這麼多好項目,這次觀摩讓他振奮不已。在他看來,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是一句口號,要落實到具體工作上,通常百姓更關注道路寬不寬、公交車準不準點、地鐵服務怎麼樣,而這些都需要有背後產業的強大支持,他們這次看到的這些高新技術產業,是城市未來3—5年的發展動力,有了這些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好地保證道路、地鐵等民生福祉。
  • 人類會為未來留下什麼化石?
    雖然這個情景只是一個想像,但不禁會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人類如果滅絕了,可能會在地球上留下什麼樣的痕跡?要留下化石也不易從今天來看,人類對地球的影響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種動物,我們將山頂夷為平地,在地面上建造高樓大廈,向地下挖出縱橫交錯的礦井和巨大的礦坑,排乾湖泊,還為河流規劃新的河道,等等。
  • 世界海洋日丨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為什麼叫紅樹林?  紅樹林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溼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  紅樹林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的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  漲潮時,很多紅樹林被淹沒在水裡,又被稱為「海上森林」。  紅樹林明明是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
  • 探訪綠色紅樹林「紅」在哪裡?紅樹科植物為何「胎生」?
    【解說】位於海口江東新區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紅樹林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多、保育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5月13日,記者走進該保護區,放眼望去,連片的綠色植被高矮不一,紅樹林究竟「紅」在哪裡?記者一探究竟。
  • 紅樹林為啥是綠的?浙江哪裡可以找到它?「小紅」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宇宙無敵超級優秀的紅樹林,你們可以叫我「小紅」。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他指出,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 科普 | 探索植物世界——紅樹林的秘密
    ▼孩子們收集到的植物標本「秋茄」是因為它的種子長得像茄子嗎?別著急,精彩的還在後頭呢!由於海陸交界處的生存環境非常特殊,受到間歇性的風浪衝刷和潮水浸漬、高鹽、缺氧等,因此,紅樹林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特徵來適應這種特殊的生存環境。
  • 專家警告北部灣開發勿以犧牲紅樹林溼地為代價
    專家警告北部灣開發勿以犧牲紅樹林溼地為代價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應做好規劃,要儘量避免以犧牲紅樹林溼地為代價。儘量避開紅樹林溼地區。實在迫不得已,也要制定相應措施,要求開發岸線單位徵用紅樹林溼地區後,要補種下相應面積的紅樹林。  他說,作為面向東協的國際經濟合作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不可避免,根據建設需要,亦將不可避免地對紅樹林溼地造成破壞。這就要求環保部門要把好環評關,對徵用紅樹林溼地的建設項目,進行嚴格環評。
  • 蘭卡威紅樹林親子遊
    而所有的親子遊玩項目中,最受歡迎的便是紅樹林巡遊。捨棄了當地旅行社的一日遊玩法,確切地說是半日,直接驅車去了紅樹林地質公園門口。包船、砍價,一氣呵成。到達時已是下午,整個水域只有幾條船而已,倒也清靜。生長在熱帶、亞熱帶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紅樹林被稱為「海岸衛士」,紅樹林根系發達,茂密高大,觀賞性極強,更不用提其固岸護堤、防風抗浪、淨化海水及空氣的巨大價值。
  • 地理百科——紅樹林
    紅樹林(Mangrove)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溼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 ⓥ【悼念】深切悼念水博士江本勝!
    】深切悼念水博士江本勝!以下是他的兒子在Facebobk上發表的內容:「凌晨12點50分,我的父親江本勝(享年71歲)安詳永眠於世。他在母親的看照之下,靜靜的離開了。自從父親在上海病倒之後,我們收到許多從世界各地傳送過來的信息。我也將信息一一讀給躺在病床上的父親聽,他聽了之後非常的開心,這讓我深深認為我的父親是活在大家的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