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孤獨是一種常態

2021-02-19 清南師兄



文 / 捲毛維安

前幾天,一個班上的同學私信我,說她挺困惑,覺得在大學裡一個人也挺自由的,但是總覺得自己沒有一個很貼心的朋友,很孤獨。她一直都不想偽裝,不想有那種刻意拉攏朋友的心態,但是看到有些人三三兩兩也很羨慕:「為什麼他們就能輕而易舉的找到知心朋友呢。」

這樣的困惑,我大一的時候也經歷過。


圖片來自網絡,作者dorothy liang

高中的時候住校三年,對於宿舍生活一直有著很好的印象,女孩子們一起分吃好的,給對方編辮子,互相抽背政治知識點,就像一家人一樣。

大一剛開始的時候宿舍關係還不錯,九月軍訓的時候四個人整天黏在一塊,因為每日的活動除了訓練無他,於是常常一起看電影,購物,吃飯,聊天,非常開心。

隨著十一假期的結束,學校各社團的招新開始,從小積極的我報名了很多團學組織和社團,幸運的通過了所有的面試,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學校社團的事務越來越多,自己也報名參加了很多有趣的活動,於是每天下晚自習後不能和宿舍同學一起回宿舍,我選擇去泡圖書館,看書,寫策劃或者其他。

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因為真的忙,後來因為意識到時間的可貴以及自身能力不足,於是有意待在圖書館忙自己的事情。

一段時間過後,發覺宿舍四人之間關係有些微妙,我便意識到自己應該多陪陪她們,於是邀請她們一起去吃飯,去買東西,很想在此融入四人的生活,可是我的心裡接受不了晚自習後無盡的電視劇和遊戲,接受不了沒有計劃的生活和沒有目標的狀態。

我拿著比賽的獎狀回到宿舍,面對三張冷漠的臉,於是我下一次拿到獎盃的時候我在進門前小心放進包裡,隻字不提。

後來大家話越來越少,沉默像是一個黑洞,經常讓我在夜裡失眠。大一寒假的末尾,我寫了長長的信,我說我覺得是我太忙了,應該多陪陪你們,是我自己沒處理好大家的關係。

等來的是兩個人的默認接受和一個人背地裡的冷嘲熱諷。

我一直覺得這樣的關係在消耗著我對於大學人際的好感,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發著全班的作業,甚至不敢看同學們的眼睛。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失敗的人。我造成了這一切。

當有一個傍晚,開門後只有一個舍友在寢室,她準備出門,走之前冷冷的看了一眼整理東西的我。「啪」的一聲把燈關掉,然後匆匆跑開。

我一個人在黑暗中愣住了,在此之前,我幾乎沒有和誰吵過架,鬧矛盾也很少,可是我能感覺到對方對我的感覺在黑暗裡膨脹,於是她直接關上了燈。

奇怪的是,我並沒有很氣憤。我默默打開燈。內心的一個盲區也忽然豁然開朗了。

我沒有錯,她們也沒有錯(惡意關燈那件事倒是素質問題),錯的是大家的選擇不一樣,所以不可能回到過去了,也沒什麼必要。


我的心告訴我,不應該將就自己去符合他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我們來自不同地方,有著各自不為人知的過去。因此我們的價值觀並不能忍受任何一種苟同。

不合群是一回事,不將就是另一回事。

我認為所有的結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不管好的壞的,都是我們的選擇經過時間發酵出來的結果。

從那之後,我不再為這份吃力不討好的關係糾結難受,我認為只要做好自己,並且維持基本的尊重就可以了。

後來我擁有了很多合拍的朋友,我們大部分時間各自忙碌,閒暇的時候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朋友間的最好狀態,應該就像戀人間的最好狀態一樣:是給予對方足夠自我獨處和提高的時間與空間,然後在忙碌過後,共同分享進步的欣喜。

還記得上學期經常在圖書館裡遇見一個同院的女孩子,總是素麵朝天,抱著一大摞雅思複習課本孓孓獨行,臉上帶著淡漠的表情,我幾乎沒看過她和其他人一起走過。

「應該是個比較嚴肅內向的女生吧」我在心裡想著。

我其實是認識她的,一次是在去年的英語表演賽上,我們是競爭對手,她演的是《破產姐妹》裡的MAX,要不是在臺上,我真的不知道個子小小的,平時風塵僕僕的她能夠說如此流利而有表現力的美語,聲音清澈而響亮,唱起歌來也讓人驚豔。雖然比賽結果我略勝一籌,但我打心眼裡覺得她比我更棒。

還有一次是在學校的轉專業考試上,那次她忽然穿了一條很美的白裙子,和平時簡單休閒的風格很不相符,從她嘴唇的粉色唇彩和頭上細細密密的汗珠,我知道,她一定是拼盡全力的。

結果很意外,我以為總是靠第一名的她可以順利轉走,沒想到結果出來會讓人惋惜。早就聽說她想換一個更喜歡的專業,她是那麼的努力,但是事與願違。

後來她更加沉默,我常常看見她在自習室裡啃麵包背單詞,一個人抱著一大摞書在路燈下身影單薄。她雖然總是一個人,可是我覺得她的努力和認真抵得過千軍萬馬。

後來她出國了,聽她的舍友說她過得很好,她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我打心眼裡為她感到高興,因為她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女孩子,為自己的未來做出選擇並且一直努力。

她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我常常是圖書館最後走的那幾個人之一,我知道各個書庫和教室的關燈與開門時間,我並不覺得自己的努力多麼了不起,並不是想炫耀我在圖書館看書這件事情好像多麼酷,而是,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可以沉浸下來。擁有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成為他(她)自己。

我不喜歡人們為「孤獨」賦予的任何貶義的情愫,也無好感於那種「優秀的人都是孤獨的。」之類的自我安慰。在大學裡,孤獨是一種常態,它並不是一種被動的結果,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是對自己所追求的事物的一種尊重與堅持。

我很滿意如今忙碌卻充實,充滿刺激挑戰的生活。有時候累到想哭,但是仍然真真切切的感到自己在活著,在向上拔節。我有很多知心而能力相當的朋友,有自己網絡電臺,有簡書上有自己的小小寫作平臺,有一些閒暇的屬於自己的時間。我能夠在每天早上起來,收到來自陌生人的祝福和困惑,我很開心我能夠為他們解決一些小問題,成為他們口中的「讓人感到心安的維安」。

如今,我還是常常一個人去上課,去泡圖書館,去操場聽歌跑步。但我也常常在周末和朋友去拍照,看電影,去花樹下喝梅子酒,我們開懷大笑,仿佛是許久未見的老朋友。

每次從深夜的圖書館出來,我一個人走在乍暖還寒的風中,貪婪地吸著那冰涼而清澈的空氣,享受著那讓我清醒,也讓我自由的冷。一個人的時候會更加清醒,擊倒盲目傾向。我一直以為所謂的富足從來都是來自內心。


我依然爛俗地愛著劉瑜的這句:

「人要讓自己活得像一隻軍隊,對自己的大腦和心靈招兵買馬。」

我感激這份孤獨讓我在這嘈雜熱鬧光怪陸離的大學海洋裡開闢了自己安靜平和的一席之地。我把自己置身於這個叫做「我」的孤獨小島上,仰望漫天星光,感受世間萬物令人沉醉的美。

我很感謝我給了自己選擇的權利,因此我有機會選擇躍進那洶湧的人海中去劈波斬浪,也有著私人的休憩之所。

這是我的生活常態,我是自己的國王,也是自己的臣民,我為自己頒布準則和標準,也對自己投以深深的信仰與服從。

在大學,孤獨是一種常態,我愛著這種狀態,感到既深刻,又自由。

加油❤

北京的粉絲們,

點擊閱讀原文」或者回復關鍵詞「高爾夫」來領取福利啦!

相關焦點

  • 新歌速遞丨聽權振東是如何詮釋孤獨 孤獨是一種常態
    【孤獨 難過…原本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失面何不嘗試著去接受他感受他畢竟抱怨是最無能的一種表現】——《常態》權振東用他的歌聲詮釋:「孤獨難過只是種常態,順其自然反而更自在」因為,所謂的成敗全都是生命之中不可缺失的面。世界著名作家莫泊桑曾說過: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 孤獨是生活常態,從孤獨到熱鬧,從熱鬧到孤獨
    當然在孤獨中收穫了力量,然後走向新的開始。孤獨是生活常態,從孤獨到熱鬧,再由熱鬧到孤獨。《百年孤獨》的作者曾寫道:「孤獨原本是人生的常態,生命中曾有過的絢爛,都將用寂寞賠償。」開始體驗孤獨,慢慢發現這是生活常態。《夏目友人帳》中夏目從小就能看見妖怪,儘管轉學後結交了很好的朋友,但是在學校中看到妖怪時,他還是覺得很孤獨。在這件事情上,他始終是孤獨的。夏目經歷學校學習時的熱鬧,還有林間對抗妖怪時的孤獨,他依舊說到:「我必須承認,生命中大部分時光是屬於孤獨的,努力成長是孤獨裡可以進行的最好遊戲。」
  • 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享受孤獨
    陳子墨/文我記得曾經有人跟我說過:「大抵成功的人都是孤獨的。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會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他們的境界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所以他們時常感到孤獨,但同時他們也喜歡孤獨、享受孤獨。孤獨帶給他們更多的思考,也帶給他們更多的力量。
  • 孤獨,其實是一種享受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什麼都不去想,什麼都可以不用做,只是安安靜靜的,把孤獨當成一種享受,在孤獨中找回自由的靈魂。把現實生活的瑣事全部拋到腦後,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旅遊,享受孤獨寂寞,或者是一個人靜靜的看書,沒人叨擾。
  • 人生,孤獨是常態,但我們從不孤單。一定有人懂你所有的欲言又止
    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但人一定不是一生就孤獨的。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但人一定不是生來就孤獨的。從我們呱呱落地甚至還沒有落地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與身邊的人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或許我們會在人生的某一時刻感到孤獨,或許我們會在一個人的時候覺得無助,也或許有很多困難險阻需要我們獨自面對,獨自闖過。但是,我們依舊不是永遠孤獨的。我們生來就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但這始終是表象。在表象之下,是無數錯綜複雜的關聯。
  • 「逢人不必言深,孤獨本是常態」
    ——《撿句子先生》05逢人不必言深,孤獨本是常態,倘若深情被辜負,餘生孤獨又何妨。
  • 詩詞:有一種孤獨,叫夜深人靜
    所謂孤獨,就是有的人無話可說,有的話無人可說。 有一種孤獨,是離家日遠,歸家無期的心酸 《旅宿》
  • 【心理指導】孤獨成為常態,你就不得不去享受它,最後對獨居上癮
    【心理指導】當孤獨成為一種常態時,你就不得不去享受它,最後對獨居「上癮」獨居、孤獨、享受、上癮。說到孤獨,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想到這句話:「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當孤獨成為常態,人的行為也會在這種常態化的生存狀況中發生顯而易見的改變,進而影響到自身的心理狀態。
  • 因為孤獨本是生活的常態,所以陪伴才顯得格外珍貴
    在成長的過程中,越來越會明白,生活的常態就是孤獨,每個人都是個獨立的個體,即使相互碰撞了,最後也會走向分岔。而正因為孤獨本是生活的常態,所以那些曾經來到你生命的那些人,帶給你的溫暖與陪伴,才顯得更加珍貴。因為討厭孤獨,所以渴望陪伴;因為長久的處在孤單,所以每一次陪伴的來臨都顯得格外的珍貴;又因為不得不接受孤獨,所以珍惜每個給你帶來溫暖的人。
  • 越長大越明白:孤獨是常態,熬過去就好了
    於是懂得孤獨是常態,熬過去就好了。一個人去陌生的城市上學,沒有了家人朋友的陪伴,慢慢適應新的環境,原來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你又會認識新的人,交到新的朋友;陌生的地方也會變成曾經熟悉的風景。一個人工作,獨自面對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 藝術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孤獨嗎?
    我覺得活著本質上是孤獨的,藝術是我們試圖擺脫孤獨的某種探索。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定義題目中的藝術,但我總感覺藝術只是這個世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種美、和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覺得它沒有什麼孤獨不孤獨,就算你發現不了它,也有別人會發現它。
  • 大學生們:請把「獨來獨往」當成大學生活的常態,而不是偶然
    大學時期的出門特點是,一個寢室一同出去才覺得有氣勢,少了誰,都像丟了東西一樣。總之就是,自己一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但是,也總有那麼幾個人,在很多時候,都是隻身一人,大學四年的時間裡,有四分之三的時間,你只能看到他們孤獨的身影,而不是成群結隊的浩蕩出行。
  • 孤獨患者丨孤獨的人真的很可恥嗎?
    ——山本文緒」孤獨成為常態的原因▽據調查近80%的人至少偶爾會感覺到孤獨超過70%的人認同>我們都在各自忙各自的,孤獨是一種常態圖源pexels在陌生城市拼搏的疲憊剛結束多年長跑的戀情父母日漸衰老多病的身體種種的無可奈何
  • 背了幾十年《江雪》居然是首藏頭詩,柳宗元:孤獨才是人生常態
    藏頭詩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又名「藏頭格」,是雜體詩中的一種整首詩不但要符合格律要求,要講求詩歌的意境和美,還要將所說之事或所表之情藏於詩句之首。背了幾十年《江雪》居然是首藏頭詩,柳宗元:孤獨才是人生常態就有一首詩,完全合乎了我的心情: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孤獨,是一種自我懲罰,是一種病
    眾多好評的《百年孤獨》,讀了兩章,也感覺不出好在哪兒,但還是嘗試著繼續往下讀,然後,開始越來越能感受到那種發自靈魂的孤獨。於是,也不禁思考,至底什麼是孤獨。說到孤獨,我想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沒有真正體會過那種感覺,我們通常說自己很孤獨的時候,往往只是那一刻因為沒有陪伴,或沒有心裡希望的那個人陪伴而產生的一種落寞這。其實只是一種心情,而孤獨,是一種態度,一種選擇,一種自我懲罰。真正的孤獨,是源於恐懼、自責,絕望這些情緒。
  • 被孤獨包圍的孩子,離家出走成常態
    這大概就是很多家庭的常態,尤其是在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家庭,表現得尤其突出!被孤獨包圍的孩子,往往是自負的,往往是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對此曦曦媽希望所有父母都要牢記以下幾點——(1)工作上的情緒,別帶回家。昨天,我帶著女兒去舅舅家玩了一天,恰巧表姐也回去了。
  • 「在大學裡,「孤獨」是一件挺正常的事」
    可沒想到,不少像我這樣的人,也不得不開始面對【孤獨】這個難題,是因為【大學】這個環節。上了大學以後才知道,交際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大學在某種程度上是會遠遠擴大你的交際圈的。可如果你也是我這種不太擅長主動相處的人,大學也可能會讓你的交際圈縮小到只剩同班同學和宿友。其實我也不是刻意逃避和人相處,只是發現上了大學以後,每個人都成長到有獨立的思想和觀念,再去談【合群】確實是一件挺難的事情。認識新人,容易。深入交心,太難。
  • 令人費解的大學宿舍怪現象:教會我享受孤獨
    告別了「黑色高考」,18歲的男孩女孩們背上行囊,邁向了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大學。,懶懶散散成了常態、看書學習反而需要遮遮掩掩。在這裡,很有必要說一說「合群」,在百度百科裡,合群是一種願意與他人乃至群體在一起的傾向。我們都害怕孤單,為了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很多人不得不「被迫合群」。
  • 孤獨,是最好的增值期
    我很喜歡《夏目友人帳》裡的一句臺詞:「我必須承認,生命中大部分時光是屬於孤獨的,努力成長是在孤獨裡可以進行的最好的遊戲。」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也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一場修行;孤獨是人生要做的功課,也是一個人最好的增殖期。
  • 孤獨有三種境界,你是哪一種?
    孤獨第一境界:你不缺陪伴,缺的是理解上大學的那個時候,第一次見到我的舍友小雲,他很靦腆,人也很好,對每個舍友都笑呵呵的,誰有事他都樂意幫忙,配上他微胖的身材,一副老好人的樣子。雖然他平時總是一個人去食堂吃飯,一個人去逛超市,一個人去看電影,但是大家不覺得他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