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所具有「標杆性」的高端優質小學——成都藍港外國語小學(簡稱:藍外)在雙流航空港華麗亮相。
2020年,「出道」一年佔據「C位」的藍外迎來新掌門——劉雷。俗話說:校長是一所學校的氣質代言,是學校的靈魂之音。劉雷領導下的藍外,將走向何方?
今年4月16日,冠城教育集團宣布藍外換帥的消息。隨後,新任校長劉雷在學校公號發布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春天裡,開啟美的際遇》。「在這個最美的季節,我有幸走進藍外這樣一所天生麗質、洋溢著濃厚學府氣息的校園,來到您和孩子們身邊。」
這是劉雷對藍外的定義和表達。信中,劉雷稱,做最好的自己,辦最好的學校,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這是藍港人共同的教育情懷。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劉雷給出了答案:「所謂最好的教育,就是在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在最恰當的時機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引導,幫助孩子從一個自然人成長具有獨立創造個人幸福生活能力的社會人。」
劉雷說,為了實現這個美好的教育理想,藍外人必須充滿熱愛,心系學生,做好自己的事,為把藍外創建成高品質一流名校而努力。
劉雷何許人?劉雷是帶著龍江路小學成長起來的校長,2005年,她帶領團隊創建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南區),歷時七年,「龍南」成為成都市優秀民辦小學的代名詞。
2013年,劉雷再度創建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雲分校,一年時間,這所新建小學聲名鵲起;2014年,曾任成都市樹德中學博瑞實驗學校副校長,主管小學部工作,僅四年,小學部學位「一位難求」。
從公開的職業履歷和教育生涯軌跡來看,三十年來,劉雷只做了一件事——專注於小學教育。作為名校長,劉雷在教育界和學生家長中圈粉無數。
「將每分鐘的熱情獻給孩子,將每個人的教育智慧獻給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引導。」從教32年,劉雷有著新時代優秀教育者的鮮明特徵!這一次,帶著行走教育三十多年的「經歷」,劉雷從藍外出發,和老師、孩子們一同開啟美的際遇。
劉雷
成都藍港外國語小學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
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四川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武侯區優秀校長
曾任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副校長
創建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南區),任執行校長、黨支部書記
創建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雲分校,任執行校長、黨支部書記
曾任成都市樹德中學博瑞實驗學校副校長、黨支部書記
2019年,成都藍港外國語小學正式開校。書院式教學樓、標誌性「錨」和鐘樓,目光所及皆為風景。外界稱之為「最美小學」。
藍外不止校園的美,還有「壕」的智能化數字教室、個性化功能室、文韻沉香的圖書館、內蘊豐厚的學術中心、高端大氣的室外網球場、高爾夫球場……格致典雅的建築群體與清幽恬靜的園林景渾然一體,彰顯著藍外校園生態高雅的文化品質。
劉雷表示,今年藍外將對校園文化進行打造,讓學校更具靈氣。在學校標誌性「錨」周圍,打造雙層無邊界水景。「水域外圍是橢圓,基座為方形,寓意內心方正卻又秉持變通之理的中庸之道。兩層無邊水景自然疊水,在最外層的過濾網上面,孩子們用石頭作畫封好後擺在過濾網之中,生動靈性。」
在另一個標誌性建築鐘樓,除了時鐘悠悠,倘若一群白鴿飛過,那是多美的一幅畫。劉雷憧憬著,在鐘樓廣場餵養一群和平鴿,「孩子某一方面做得特別好,我們給他獎品是鴿糧。」
目前,校園牆體外圍的花草只到2樓,在下學期延展至3樓,把花草的種植任務分配到每一個班,讓孩子也參與到校園美景的打造中。校園每層樓的兩個區角,會打造成中國文化會客廳。這是藍外的一大文化特色,川劇、皮影戲、蜀繡、扎染、中草藥、中國花卉、非遺、陶瓷等呈現在一樓到五樓的區域,根據各樓層學生的情況合理布置。課間,學生們可以去寫寫毛筆字、動動皮影等。
飲食文化方面,藍外食堂每周一天提供西餐,未來每周兩天是國際美食日,日式料理、東南亞菜系、印度風格菜系、法式菜系、德系菜系等均可選,周周輪換,孩子們能夠直觀感受各國飲食文化。
辦學之初,藍光傾力打造校園,高品質、高配置的環境得到眾多家長青睞。但是,更讓家長安心、放心、舒心的是學校的老師和課程。
目前,學校擁有一批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他們「用生命關愛生命、用生命滋養生命」,將每分鐘的熱情獻給孩子、將每個人的教育智慧獻給孩子。
必修小語種、雙語課
在小學階段開設小語種的學校不多見,今年9月開始,三年級的孩子,會選擇一門小語種(日語、法語或俄語),每周兩課時,連續學四年,直至小學畢業。
雙語課程,是學校的特色課程之一。在學生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條件下,中高段的部分課程會在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這能幫助孩子在更廣闊的時空裡提升英語的語言運用能力。
有特色
目前,學校的原有特色課程更多是社團活動、選修課程多一些。在未來,會直接將特色課程加入到必修課之中。
生涯規劃是一個課程體系,不能游離在其他課程之外。學校會把生涯規劃課程與field trip課程融合,並把生涯規劃課程分解到課程、社團、德育之中。六年時間,讓孩子對身邊各行各業有初步的了解、感知。
在已開設的形體、高爾夫、書法、陶藝等校本課程基礎上,進一步豐富課程,提高精細度,「要在孩子恰當的教育時機給到最好的教育引導」,例如三年級開設有編程課程,四年級男生開設木工與機械製造課程,女生開設家政課程。
學校的總課時有限,那麼恰當的時間給予孩子們最好的教育,才是最優的辦法。
為此,藍外採用長短課模式安排課程。如陶藝、科學課會安排兩個短課時達到70-90分鐘,每周一次,讓孩子的學習時間足夠充裕。
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愛與責任。「小學教育我不敢保證我是專家,但我可以承諾我是行家。」
學校將「學校發現兒童,兒童才能發現世界」的教學理念植根於校園文化之中。實現在快樂中學習、學習中成長、成長中享受學習帶來快樂的循環模式之下,培養出一群陽光自信、綜合素質高、發展潛能大的孩子。
國際與現代、開放與多元、藝術與人文,是學校整體文化的定位。6個詞,簡單而實在,卻承載了學校未來的立足點。「通過方方面面來落地,把學校辦成沒有圍牆的學校,所有的優質資源都要為學生成長所用。」劉雷透露,未來的藍外還會設置家長駐校辦公制度,每月每班邀請一位家長,從課堂到食堂再到校園全面參與,對學校辦學提出一個優點和一個建議。
幕後故事1:
三十年鍾情小學教育,源自她的成長曆程。劉雷透露,小學三年都在一所頻繁更換老師的子弟校上學,老師名字還沒記清就又離開了,直到四年級轉學到了另一所小學,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恩師,投身教育的種子就此悄然種下。
成績不好,老師用課間時間開小灶,學生身體不行,上午一杯麥乳精,下午半個削好的蘋果。「我就是免費享受此待遇的學生之一,」劉雷感嘆說,昔日瘦小的她,體重漲了,作文被選作範文,還當上大隊委,「我學習興趣、自信心一下子就上去了。」
劉雷坦言,老師點滴的愛,讓她在初中畢業時選擇了師範, 「自己得益於遇到兩位好老師,如果我能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老師,也會用對學生的愛和責任服務、培養我的學生。」
幕後故事2:
初到藍港,劉雷曾連續住校兩周:「我要看學校的24小時,只有深入一線才能發現問題,我習慣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工作人員在崗工作情況,校園內設備設施運轉情況,孩子們晚上時間安排、行為習慣等等,所有和學生、學校相關的都要親自去了解。
「作為校長,就是要作規劃、定方向、做服務。」劉雷稱,從了解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到對校園文化整體設計、課程重構等,她都有精準的認識和清晰的規劃。
幕後故事3:
以往,劉校一學期聽課量超80節,小學一學期有效學習時間不足100天,基本上80%天數在聽課。隨機進教室,課後收齊老師備課本和學生作業、筆記,找學生了解,和老師溝通,對老師教學管理所有相關聯內容都要詳細了解,做精細化評課。對老師批改作業的十六字要求,放在首位的「精批精改」還是受小學語文老師的影響,要求老師們批改作業時也要每處標點、每個字的錯誤都標出來。
只有找到教學不足,才能對症解決,提升教學質量。
文 | 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