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未亮,石鵬輝便一瘸一拐地在自己書店裡忙碌起來,他要將頭一天收到的舊書分類標價,趕在8點開門前上架碼好……25年前,石鵬輝第一次來西安為了謀生,去年秋天,他再返西安是為了拓展事業。已擁有自己書店的石鵬輝不喜歡別人叫他石老闆,「我就是一睡馬路的賣書郎。」
41歲的石鵬輝出生在陝西省藍田縣三官廟鄉一個僅有20戶人家的山村,腿部殘疾又家境貧寒的他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回家,「看著學校裡繼續上學的同學,我第一次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樣的。」離校後,石鵬輝擺過地攤、賣過小百貨、倒騰過樹苗。20歲那年,石鵬輝跟著鄉黨到西安一家工地打工,工頭指著他大喊:「我們不要瘸子!」這句話深深刺痛了他。
1998年夏,在一名親戚的指點下,石鵬輝懷揣50元錢再次來到西安,每天早晨6點到火車站批發50份報紙,拿到康復路叫賣,除掉飯錢,1天能掙下5元。「來西安頭三個月就睡在火車站廣場,後來才在道北聯志村租了人家一間廚房,每月80元,算是在西安落了腳。」
「賣報紙也算入了江湖,認識了一些書報商販。」石鵬輝慢慢發現,賣二手舊書可以就地擺攤,不用辛苦跑街,便試著從小東門早市淘了幾本舊書,晚上擺在東閘口夜市上賣,每晚都能賣掉兩三本,石鵬輝決意將報紙和舊書一起賣,以舊書為主,改沿街叫賣為擺地攤。
身有殘疾,學歷又低,年輕時的石鵬輝很自卑,從事書報生意後,他開始強迫自己閱讀,最初看各種畫報和連環畫,後來又喜歡上了小說,「二十多歲才知道賈平凹、路遙、姚雪垠,覺得自己很無知。」
石鵬輝每天7點出門,拖著小車走街串巷收舊書,其走路姿勢時常遭到路人奚落,「我這人本性很倔,但為了生活,能忍就忍,時間久了性子也磨平了。」3年收書經歷讓石鵬輝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經驗,也建起了人脈,知道在哪能找到想要的書。
2002年,含元殿市場整體拆遷,幾經輾轉,石鵬輝在西安以北的涇陽縣城找到一處落腳點,繼續經營舊書報。在涇陽,石鵬輝認識了當地姑娘王瑾,王瑾原是書攤的讀者,和石鵬輝接觸時間一長,對眼前這位相貌平平,但勤奮實在的小夥產生了好感,倆人認識一年後,王瑾自作主張嫁給了石鵬輝,王瑾的到來讓漂泊多年的石鵬輝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石鵬輝在涇陽經營到第8年時遇到縣城改造,無奈之下只好將書攤轉移到更偏遠的彬縣縣城。小縣城只有他一家二手書攤,舊書相當於新書三分之一的售價對當地讀者很有吸引力,「在彬縣反而把生意做開了,有了資金積累。」錢掙得多了,但石鵬輝仍省吃儉用,一點一點攢錢,他心有不甘,一直在等待重返西安的機會。
2018年秋,石鵬輝帶著一萬冊圖書和十萬元現金回到西安,他要拼一把,開一家二手書店,這個龐大城市所蘊藏的潛在讀者群,讓他對自己的事業充滿希望。而更重要的是,他要為妻兒創造更好的生活,「省城的醫療和教育條件是縣城不能比的。」
鑑於以往的經驗,石鵬輝每看一處場地,都要去當地街道和市政部門,了解是否有拆遷計劃。幾經選擇,石鵬輝看中了太華路附近一處30平方米的門面房,籤下20年租賃協議,他將剩下的五萬元餘款全部購入圖書,終於有了自己的書店,藏書三萬餘冊,書店不大的門臉在街上並不起眼,石鵬輝卻為此奮鬥了20年。
石鵬輝在縣城經營的圖書以故事類為主,而城市讀者來自不同領域和層次,科技、文化、歷史、醫療等種類更受歡迎,擺滿四面牆的圖書細分之後便顯捉襟,時常發生有需無貨的情況,為留住讀者,石鵬輝請讀者寫下書名,不用交定金,自己墊資尋找,以表示誠意和對讀者的信任。「店家有誠意,人家才會介紹更多的朋友過來。」
石鵬輝的書店靠近火車站,常有打零工的農民工來此看書,一些民工翻看半天也不買一本,石鵬輝從不黑臉,照樣茶水招待。當年自己剛來西安時,也常在小飯館裡蹭電視看,感同身受,大家都不容易。
開辦書店後,石鵬輝比以前忙碌多了,但只要有空,他還會堅持閱讀。「我學歷低,愛看農村題材小說,《創業史》《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豔陽天》這些看過很多遍。」石鵬輝最喜愛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書中主人公在逆境中與命運抗爭的奮鬥精神令他感動,「我達不到孫少平的高度,但他的奮鬥精神鼓舞著我。」
石鵬輝的書店是典型的「夫妻檔」,石鵬輝負責組織進貨和交易,妻子王瑾打理家務。石鵬輝行動不便,店裡搬運、碼書等體力活多由王瑾完成,對妻子,石鵬輝心存愧疚。王瑾常對外人誇丈夫創下了這個書店,而在石鵬輝心中,王瑾才是他人生最大的收穫,是他的精神支柱。
開辦書店1年來,各方面經營已趨平穩,小店有了一批回頭客,每月收入除去房租和生活成本,還可淨掙3000元,石鵬輝還打算開辦網購,拓展一下業務。有朋友鼓動他開分店,佔領市場,被他婉拒,「我能力和資源有限,知道自己的斤兩,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正選。」
小書店一角,有一整架珍稀版本圖書,書籍只借不賣,石鵬輝有一個心願,將來年老乾不動時,就帶上自己的藏書回老家,辦一間免費圖書館,造福鄉裡。多年辛苦打拼的他深深體會到,草根想改變命運,一定要有文化,否則有機會也抓不住。很多農民幹事業半途而廢,說到底還是沒文化,目光短淺,行為草率,缺乏自我反省的知識和能力。「沒有知識就上不了層次,知識才是硬實力。」
石鵬輝與他的書店。 李光 攝
41歲的石鵬輝。 李光 攝
石鵬輝提著書。 李光 攝
石鵬輝擺攤賣二手舊書。 李光 攝
石鵬輝與各種畫報和連環畫。 李光 攝
石鵬輝拖著小車走街串巷收舊書。 李光 攝
石鵬輝與王瑾。 李光 攝
石鵬輝省吃儉用。 李光 攝
石鵬輝回到西安。 李光 攝
石鵬輝終於有了自己的書店。 李光 攝
石鵬輝與讀者。 李光 攝
石鵬輝與看書的民工。 李光 攝
石鵬輝只要有空就堅持閱讀。 李光 攝
石鵬輝的書店是典型的「夫妻檔」。 李光 攝
石鵬輝與王瑾整理圖書。 李光 攝
石鵬輝與自己的書店。 李光 攝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