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首座僧伽藍——竹園精舍

2020-12-20 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佛陀度化三迦葉後,應頻婆娑羅王之啟請,前往摩竭陀國弘法開示。國王聽聞佛陀勝妙開示得法眼淨。

當時,國中有一位迦陵長者,見佛雖為諸天人所禮敬奉持,但卻無淨住說法的處所,心想:「我有一片清淨林園正好能供養無上士。」即刻前往禮拜祈請:「佛陀慈愍一切眾生,如父母慈愛己子,捨棄轉輪王位乃至世間榮華富貴,出家修行普度群生,至今仍無精舍淨住接眾。弟子有一竹園在離城不遠處,願供養世尊作為精舍。」

佛陀慈悲納受並為長者祝願,日後便帶領著諸大弟子於此處安住,依長者之名稱為「迦陵竹園」。

長者布施竹園後,國王回到城中,即刻命令諸大臣鳩工籌劃,於竹園中廣興殿堂、僧房,布置得極為端嚴,又懸掛繒帛幡蓋、燒香、散花等種種清淨供養。

待一切大功告成,國王便帶著車隊前往佛所,至誠頂禮稟白佛陀:「竹園精舍已經裝修完備,祈願佛陀與諸比丘們慈愍我等,移駕至竹園僧伽藍安住。」

於是世尊與諸比丘們,在無量諸天前後圍繞下進入王舍城。當如來踏進城門時,城中一切鐘鼓等樂器自然演奏妙音,狹隘的城門仿佛比平日更寬敞、高大,四周土丘、山陵等處悉皆平坦,一切惡臭穢垢之氣轉為清芬,乃至聾人能聽聞、啞者能言語、盲者能見物、心識狂亂者得正心念、各種身軀殘疾諸病皆得痊癒;

一時天地之間,枯木逢春放花開,枯草重綠欣欣向榮,香風徐徐送爽,乾涸的沼澤波瀾再現,鳳凰、孔雀等珍禽異獸繽紛翔集,發出種種微妙雅音和鳴……眾多祥瑞景象,令人不可思議。

佛陀等一行入城後,與頻婆娑羅王一同前往竹園精舍,諸天也遍滿虛空中恭迎禮讚。

國王手執寶瓶盛以香水,走到佛前虔誠念言:「我今以此竹園僧伽藍,至誠奉獻如來及諸比丘僧。唯願哀愍我等,慈悲納受。」隨即布施供養。世尊默然許之,並為祝願。

此時國內諸婆羅門大臣及人民,親睹國王如此懇切至心供養道場,皆生歡喜踴躍之心,隨喜讚嘆。國王供養僧伽藍後,法喜充滿,恭敬頂禮佛足,返回皇宮。

閻浮提內諸國王中,頻婆娑羅王最早見佛,信受護持,常隨佛學。而一切僧伽藍中,最先成立的就是竹園精舍(又稱竹林精舍),那時候世尊與所有比丘,便住於此。

——典故摘自:《釋迦譜卷第一.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之五》

省思:

「如來行化一生中,大慈悲門不可說;如是修行無有已,故號無上天人師。」如來一生行履足跡遍諸國土,開演甚深微妙法,利樂有情,隨緣應化無有疲厭。

感念佛恩,自頻婆娑羅王、迦陵長者以降,無數護法大德至誠布施供養,成就僧眾精進安居,普度有情,亦成就芸芸眾生聞法悟道,福慧雙修,得大饒益。「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菩薩萬行由布施利他之心發起,鑑往知來,常當繫念落實修行,以報佛恩。

(轉)

推薦幾篇很好的文章:「從佛經中看什麼是見性」、「從佛經中看什麼是聞性」、「從佛經中看什麼是六解一亡」、「《楞嚴經》精華篇:七處徵心」、「《佔察善惡業報經》中,地藏王菩薩開示的唯心識觀法門」。

相關焦點

  • 佛典故事:祇樹給孤獨園,須達起精舍、天宮已成就.
    本文轉自:https://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21697903(20170214)本篇引用祇樹給孤獨園的精彩故事經典原文與白話翻譯。舍利弗尊者說:「生死長遠,唯福為要,不可不種。」
  • Today農曆五月十三丨恭迎伽藍菩薩聖誕,護持佛法,功德無量!
    「關公」成為佛教護法伽藍神:是在唐朝以後,《佛祖統紀》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隋開皇十二年﹙五九二年﹚十二月,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到荊州,欲建精舍於玉泉山,一日,他正趺坐入定,忽然天地晦冥,風雨怒號,妖怪倏變,只見關羽顯靈,率其鬼神眷屬現出種種可怖景象,大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
  • 巴利語與佛典
    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巴利語佛典和犍陀羅語佛典,並列為我們今天所能夠見到的佛陀言教的最早傳錄,而巴利語文獻的數量規模,則遠勝現存犍陀羅語文獻,故歷來為佛教研究與實踐者所重。巴利語與梵語、犍陀羅語等印度古代語言一樣,同屬於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
  • 佛典故事:婆羅門智者敬僧得道
    一天,與智者結怨的幾位婆羅門為了算計他,明知智者不喜親近僧眾,特意悄悄來到僧團,假借智者之名,邀請比丘至智者家中應供。他們一想到第二天智者將因無法供養比丘飲食而惡名遠揚,不禁暗自竊喜。次日早晨,比丘們威儀庠序地來到這位智者家,告訴守門人說:「你家主人邀請我們至府上應供,麻煩你傳達我們已經到了。」智者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非常驚訝,但卻馬上冷靜下來。
  • 學習筆記 | 我的串講:佛陀十大弟子的生平故事(二)
    一天,他來到竹林精舍,聽佛陀說法,頗覺契合本心,於是就跟隨佛陀出了家。不久,又把妙賢接到女眾僧團中,同修梵行。大迦葉尊者的修行,以苦行頭陀為第一。所謂苦行頭陀,就是穿著糞掃衣、住阿蘭若、託缽乞食等,大迦葉因為長年這樣修行,所以衣著破露、形容枯槁,引起很多人的輕視,可是佛陀卻常常公開讚嘆大迦葉,稱讚他是未來佛法的真正住持者,讓大家了解大迦葉苦行的功德。
  • 揭秘佛教護法伽藍菩薩武財神關公的前世今生
    據《佛祖統紀-智者傳》載: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創始者智頗(智者大師),「到荊州,欲創精舍。一日,見關羽神靈告之,願建寺護持佛法。七日後,師出定,見棟宇煥麗,師領眾入室,晝夜演法。一日,神白師:『弟子獲聞出世間法,念求受戒,永為菩提之本。』師即授以五戒,成為佛教的伽藍護法神。」
  • 手作伽藍徐薈:從沒放棄將手工這個"簡單"的夢做到底
    伽藍設計工作室創始人徐薈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採訪時這樣談到。 工作室中的徐薈正在專心創作  伽藍,本出自梵語「samghārama 」,音譯「僧伽藍摩」「僧伽藍」。「僧伽」(samgha)指僧團;「阿藍摩」(ārama)義為「園」,原意指僧眾共住的寺院。百度百科上這樣寫道,初期的伽藍以供奉佛陀的建築為主體構成,而後來佛殿逐漸成為寺院的主體建築。不同於「伽藍」本意,「伽持雲野思華年,藍如春水青如天」才是伽藍的風格和追求的寫照。
  • 臨入涅槃,佛陀將僧團託付給了誰?
    印度寺院有稱作「僧伽藍摩」, 略稱為「伽藍」,義為叢林。僧伽義為「眾」;藍摩義為「園」,二者合起來意謂「大眾共住的園林」。如《大智度論》卷三說:「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僧聚處得名叢林。」
  • 伽藍集團的聚焦與變革
    「2020年上年半年伽藍集團的關鍵詞就是變革」。在美博會現場,伽藍集團公關傳播總經理陳涓玲博士向記者表示。面對疫情引發的連鎖性危機,伽藍集團連續數年堅持不懈深耕科技,以紮實的品牌力和創新的產品力贏得市場,贏取主動。
  • 雲南又一鐵路貫通首座隧道!沿途美食美景令人期待
    雲南又一鐵路貫通首座隧道! 10月18日彌(彌勒)蒙(蒙自)鐵路全線首座隧道
  • 美越合作佛典翻譯程序 初步完成七千萬字佛典譯稿
    Khanh博士說,雖然該電腦程式已經將漢文佛教經典大致翻譯了出來,但是仍需要大約50位越南僧人和有關專家花兩年時間編輯校對越南語譯文。 據悉,此次翻譯原文所採取的是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 歷史上真實的掃地僧,竟然也有一身絕世神通,他到底是什麼人?
    作為金庸武俠世界的天花板,掃地僧肯定不會是虛構出來的,他的原型也定然不會是默默無名之輩。掃地僧出自少林,那麼他的原型定然也是佛教之人。。那麼同為掃地僧,卻又有著極高成就的,也只有佛陀座下的弟子周利盤陀迦了,也叫繼道尊者。
  • 佛教傳播離不開語言 佛典翻譯人才是弘法的重要力量
    原標題:佛典翻譯人才:弘揚佛教文化的重要力量 在當代,中國佛教界愈發意識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佛教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關鍵在於培養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僧才。中國是佛教的第二故鄉,佛教在中國文化中深深紮根、廣為流布,並且形成了中國佛教自成體系的華嚴、天台、淨土和禪宗等中國佛教流派,這一切都與精通外語的佛門高僧嘔心瀝血譯出的高水平漢譯佛典密不可分。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其經文都是西域文字、波斯文字和印度文字。最先為犍陀羅文、焉耆文、龜茲文,後來則是巴利文、梵文,能夠讀懂原文的人極少。因此,佛教譯經家自然就成了佛教傳播的主要承擔者。
  • 臺北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座落在外雙溪畔,故居原名為「摩耶精舍」
    外雙溪除了有臺北故宮博物院,不遠處還有張大千先生紀念館,設在張大千先生的故居,原名為「摩耶精舍」,在這裡,可以了解到張大千先生的晚年生活。張大千生於1899年,原名張正權,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