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旅遊」解鎖文旅產業新玩法

2020-12-18 中國西藏網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旅遊行業順勢而生了「雲旅遊」等一系列文化旅遊新舉措,通過線上直播等方式,使大眾可以足不出戶便能享受到旅遊的樂趣。此外,數位化智慧旅遊亦成為保障文旅市場平穩安全有序復甦的重要服務和治理手段,同時也讓大眾領略到文化旅遊的花樣新玩法。

  數位化智慧旅遊

  助力文旅產業回暖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文旅產業按下「暫停鍵」,出遊人數出現斷崖式下降,全國的旅行社和線上旅遊應用出現大範圍的「退訂潮」。據攜程公布數據顯示,僅在春節期間因疫情產生的退票業務就達數百萬單,相較日常增長近10倍。出於安全考慮以及各地景區紛紛關閉的實際情況,絕大多數遊客均取消了出行計劃。

  在我國對疫情的有效控制下,旅遊業也開始逐漸「回暖」,各地旅遊企業相繼復工,景區也紛紛開門營業。但受疫情管控的影響,各地景區在開放的同時仍不能放鬆對遊客實行限流措施,要嚴格落實旅遊景區遊客流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30%左右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景區在數位化智慧旅遊技術的支持下,實時監控景區遊客數量,通過錯峰開放、限量開放、預約開放、有序開放等措施,確保景區安全平穩運行。

  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3月26日恢復開館以來,天津美術館高度重視觀眾的參觀安全,為觀眾觀展保駕護航。」針對開館,美術館制定了全方位的防控措施。恢復開館後,每天開放時間為9:00至16:30(周一閉館), 取消延時開放。實行實名預約和網上購票。按開放區域每4平方米最多容納一名觀眾的標準測算出限流人數,嚴格控制觀眾流量,實行總量控制,分時分流等限制措施。每日限流2000人,觀眾瞬時流量不超過500人,流量限制視情況逐步放開。

  觀眾掃描「津門戰疫」二維碼,持有效證件,自覺接受熱成像體溫檢測安檢門體溫測試,體溫超過37.2度,登記報備並禁止入館。報告廳、兒童活動區暫停開放。暫停團體預約及現場講解,觀眾可使用公眾號、二維碼等數位化導覽服務。組織保安、物業、安檢人員在入口處做好觀眾的疏導、解釋工作,確保觀眾間隔有序入館。開放區域工作人員(服務、引導、巡視、保潔、安檢等人員)正確佩戴口罩,安檢、諮詢服務臺等配備護目鏡及免洗洗手液。建立巡查制度,巡查人員及時提示員工和觀眾佩戴口罩,疏導客流,防止觀眾或員工聚集,確保各項防護措施落實到位。

  按防疫規範要求,做好場館消毒、保潔,定時開啟新風系統,保證展廳通風換氣。服務臺放置新冠肺炎防疫手冊宣傳資料,備免洗洗手液供觀眾使用。暫停寄存處服務,保障電子寄存櫃、洗手間等公共設施的定時消毒。場館內電梯實行限流,每次乘坐人數不超過3人,每層安排專人值守。入口處設置公告牌,前廳LED大屏及各樓層滾動屏滾動播放防疫相關文字、視頻及海報,提醒觀眾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和注意事項,提倡觀眾提高疫情自我防控意識,注意個人防護。

  轉眼間迎來了春暖花開的季節,數月來的居家隔離,使得大眾早已按捺不住想出去走走的心情。4月29日,北京市宣布第二天起公共衛生應急級別由一級降至二級,國內低風險地區進京、返京人員,不再要求居家隔離觀察14天,這使得消費者們在今年這個特殊的「五一」假期得到了一定的滿足。根據去哪兒網數據顯示,在該政策發布的半個小時內北京出發的機票較上一時段暴漲15倍,度假、酒店等其他旅遊產品的搜索量也上漲3倍之多。在故宮博物院發布重新營業信息後的短短95分鐘內,假期首日的5000張門票就全部售罄;不到12小時,假期5天累計25000張門票全部被搶光。

  即使消費者們抱有較強的出遊熱情和消費需求,但在疫情防控的環境下,距離文化旅遊市場真正復甦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累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累計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僅佔去年「五一」同期收入的40%。那麼,針對這樣的非常時期,文化旅遊產業又該如何應對呢?

  足不出戶「雲觀展」

  體驗「文化+旅遊」雙重快感

  不能出家門,又想看展覽,這該怎麼辦?天津美術館便針對此次特殊的疫情時期,推出了線上「雲觀展」的活動,不僅方便觀眾可以足不出戶地欣賞展覽,還節省了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

  天津美術館於2020年1月24日暫時閉館,為了彌補美術愛好者的遺憾,經精心策劃,於2月18日推出了「穆夏雲觀展」,採用「作品展示+文字簡介+志願者視頻講解」的方式線上展出,共推出了20期。視頻講解由美術館優秀志願者王毓老師錄製,在「天津美術館」微信公共號以及「天津美術館」微博上,同步上線了穆夏展的線上講解視頻。觀眾在線上就可以了解到穆夏的生平介紹、穆夏作品等。此外,在「天津美術館」微信公眾號中,也可以在線圖文觀看其他精品展覽。

  館長馬馳介紹道,為了方便觀眾在疫情期間也可以繼續觀展,特別推出了線上「雲觀展」這樣的新形式,為此美術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雲觀展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既要做好防護工作,又要協調好各個環節。在防護方面,除非必要的工作人員以外,我們讓儘可能少的工作人員到達現場;現場的工作人員也是經過嚴格排查;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老師到達現場後,必須經過嚴格的體溫測量和消毒後,才能開始工作,所接觸的物品使用必須再次消毒。在錄製方面,提前和志願者王毓老師溝通好時間,提前調試好設備,確保錄製順利完成。錄製後,負責平臺運營的同事將視頻剪輯、編輯好,提前上傳至平臺後臺,確保雲觀展順利上線。」

  記者也體驗了一回線上「雲觀展」,進入天津美術館的微信公眾號後,找到「微信觀展」就可以在線上觀看多個美術館的特色展覽,方便快捷。記者觀看了這次天津美術館推出的特色展覽「穆夏──新藝術運動先鋒」,感受大有不同。以往看畫展,我們都會選擇去到美術館,一幅幅畫作被陳列在館內,你可以走近它們,近距離地感受每一幅畫帶給你的視覺觸動。線上「雲觀展」雖少了那樣的觀展氛圍,但清晰的畫作展示,詳細的文字介紹,都讓觀展者對展覽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滿足了觀展者可以隨時隨地觀展的願望,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馬馳說自線上「雲觀展」活動推出以來,美術館收到好評無數,反響非常好,有特別多的觀眾留言說這個活動太好了,「因為有好多人本來計劃春節前後來觀看展覽的,但由於疫情影響,不能來看,通過『雲觀展』在家就可以欣賞到穆夏的作品,非常方便。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裡,我們的展覽也能給大家帶來一些藝術的愉悅。」

  馬馳表示,受這次疫情的影響,美術館恢復開館後,前來參觀的人數較往年有大幅度降低,但線上參觀人數仍然有所增長。目前,線上雲觀展的渠道依然對觀眾開放,觀眾們可以隨時進行線上觀展。日後,美術館也還會推出更多的雲觀展活動。

  「雲旅遊」火遍全球

  解鎖更多新景點新體驗

  「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天津「驢友」夏芯在家打開馬蜂窩APP的「雲遊全球直播間」,圍觀了熊貓寶寶在線賣萌,還感受了愛琴海帶給她的浪漫,「我特別喜歡旅遊,往年的假期都是在旅行中度過的,但往往也只能走馬觀花地瀏覽一兩個城市。今年在家中環遊世界,觀賞不同國家的美景,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是不一樣的體驗。特別是許多旅遊達人分享的經驗,給我下半年的深度遊計劃帶來了啟發。」

  疫情使得國外的旅遊業也遭受了不小的打擊。面對這樣的困境,國外的很多旅遊公司也像國內一樣,陸續採取了「雲旅遊」這樣的新舉措,希望藉此挽留住消費者的心。

  近日,國外在線旅遊平臺貓頭鷹(TripAdvisor)、愛彼迎(Airbnb)等相繼上線了虛擬旅遊活動。貓頭鷹旗下的目的地旅遊活動品牌Viator推出了名為#RoamFromHome(居家漫遊)的項目,覆蓋了家庭烹飪課程、在線遊覽城市中心和地標建築等100多種數位化活動。同時,愛彼迎在3月中旬暫停了體驗產品預訂,並且在最近啟動了在線的體驗項目試點,愛彼迎表示,未來幾個月內會上線數千個在線體驗活動。

  而在國外旅遊平臺採取行動之前,國內各大在線旅遊平臺早已推出各種在線旅遊活動,試圖吸引消費者。2月19日,攜程宣布即日起至3月15日發起「景區雲旅遊」活動,聯合驢跡導遊、三毛遊、口袋導遊等8家供應商,免費開放超過3000家景區的近7000條語音導覽產品。馬蜂窩旅遊則在APP上上線了直播頻道,每日進行三場「雲旅遊」直播。直播的內容涵蓋境內外上百個目的地、景點,包括路線推薦、旅行必備品、景點講解、拍照攻略等。

  目前,中國多個旅遊景區普遍採取預約、限流等舉措保障遊客安全,使得大部分遊客的旅遊需求還是無法得到充分滿足,這也成為線上「雲旅遊」持續走熱的一大原因。通過線上直播平臺,「雲遊客」們從北極圈遊到赤道,從廣袤的大草原遊到蔚藍的海岸線,足不出戶就能坐享「環球旅行」。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王笑宇認為,「雲旅遊」一方面能突破天氣、場地等傳統旅遊活動的限制,為遊客帶來全新的體驗和視野;另一方面能夠為旅遊供應商拓寬營銷渠道和服務半徑,在與遊客的線上互動中,更加了解用戶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差異化需求。一些「雲遊客」也表示,相較於線下旅遊,「雲旅遊」的吸引力在於能通過深度講解,了解體驗一樹、一木、一石、一畫、一碑背後的文化魅力。

  在杭州,浙江移動聯合良渚博物館打造了「博物館雲春遊」直播,良渚博物館內精美的藏品一一展現在觀眾的屏幕前。像這樣的「雲旅博物館」也成為「雲旅遊」的熱門板塊,尤其受到親子家庭的歡迎。「全球博物館內有數不盡、講不完的有故事的藏品,都是直播的絕佳內容,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在快手平臺直播了「雲遊」丹麥安徒生博物館的博主「丹麥萌叔」說。

  日前,故宮博物院開發的「玩轉故宮」導覽小程序一夜之間熱度攀升,其「VR+語音導覽+圖文」的模式深受追捧。2月20日,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推出首個擁有敦煌石窟藝術欣賞體驗的微信小程序「雲遊敦煌」。

  此後,「雲旅遊」的形式愈加多樣化。2月23日,國內八大博物館攜手淘寶直播,以「實景直播+主播講解+科普講座+現場賣貨」的形式,與淘寶大學雲課堂的2000萬師生一起線上看展,這也成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一個新的營銷渠道。

  從圖文語音到虛擬VR賞景逛館,再到能夠互動的視頻直播,「雲旅遊」的概念得到飛速豐富。「此前國內的直播內容主要集中在泛娛樂和遊戲領域,而旅遊垂類的直播平臺幾乎沒有。近年來,旅遊已經成為國人日常生活的剛需,當不得不宅在家中時,人們對旅遊的渴望更加強烈。對整個行業來說,這就是新需求、新增長點。」馬蜂窩內容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而抓住新需求,把握新的增長點,是文旅產業戰『疫』的關鍵。」

  可以看到,「雲旅遊」並不是面對疫情的「權宜之計」,通過相關線上活動,文化旅遊企業積累了大量「粉絲」,這些「粉絲」的黏性和購買力都是不容小覷的。景區直播賣票、博物館直播銷售文創產品,「雲旅遊」這種新模式正在逐漸發揮其巨大的營銷能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雲旅遊」助文旅產業智慧轉型
    旅遊業在智慧化和雲交流方面又有哪些行動?連日來,各地業界人士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疫情導致人流中斷,但線上拓展正成為行業重要的補充,「雲旅遊」讓旅遊業實現服務不斷、體驗不斷,這也為智慧文旅探索了新方向。
  • 優樂圖文旅CEO朱洪海分享中國文旅的演變及未來網紅旅遊景區產業...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文旅產業進入2.0時代的綜合開發時期。第二個十年,中國文旅產業進入3.0時代的高速建設期。第三個十年,中國文旅產業進入4.0時代的全球全域旅遊時代。
  • 科技驅動文旅產業硬核升級
    大多數人對文旅產業有一定誤解,認為文旅是一個傳統的科技含量比較低的行業,但回眸整個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從蒸汽時代到網際網路時代,科技一直是支撐旅遊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未來已來:走進科技文旅新時代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行業造成了全面的負面影響,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國際旅遊人次數將下降70%。在國內多措並舉促進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遊業健康發展的過程中,科技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科技+旅遊的數位化轉型某種程度上讓文旅產業化危為機,加速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景區智慧化管理。
  • 向智慧文創看齊 「文旅護照」創新全域旅遊示範區新玩法
    圖為廣東文旅護照  全域旅遊作為一種旅遊新概念,其出世便受到了文化和旅遊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而圍繞全域旅遊的發展,如何發力?事實上,「好客山東」、「晉善晉美」、「老家河南」等省域級旅遊宣傳口號的走熱,是全域旅遊營銷的經典案例。而以文旅護照的方式進行省一級旅遊資源的整合,廣東獨樹一幟。  文旅護照是廣東順應新時代發展需要,打通知名景區景點,實現景區聯動發展的「有力武器」,也是廣東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有力抓手」。
  • 中國體育文旅創投論壇 激發"體育文旅"產業新活力
    文旅產業還有什麼新的融合發展方式?2020年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 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於12月22日舉辦的中國體育文旅創投論壇給出了新的答案——結合體育產業,激發"體育文旅"產業的新活力。一場線上的體育文旅項目路演對接活動,更是為傳統文旅產業帶來新動能。
  • 第四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共商文旅融合新作為|文化旅遊|鄉村...
    本屆大會以「新融合·新科技·新賦能」為主題,聚集全行業、全產業、全領域的文旅產業優質資源夥伴,特邀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文旅企業及金融、科技、演藝、文創等相關領域的千餘名領導等嘉賓,圍繞文旅融合發展、創新科技體驗、產業賦能升級等主題進行了精彩的發言與對話,打破壁壘,直擊痛點,融合賦能,以政策解惑、產業實踐、資本聚合、科技創新助力文旅企業把握趨勢、明晰本質、精磨產品、共創巔峰!
  • 展網融合新文旅,創新飛躍再出發——2020中國(中山)國際文旅產業...
    旅遊業是一個關聯度高、帶動力大、輻射面廣、經濟乘數效應高的綜合性產業。大型旅遊項目則是旅遊產業發展的根基,承接左右,滲透各方,涵蓋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關聯吃住行遊購娛整條旅遊產業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築休閒灣區、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將邁向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 江蘇:常州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裝上「加速器」_旅遊中國_中國網...
    中華恐龍園打造在線科普、在線遊景區等拓展業務,百餘篇恐龍科普故事「吸粉」無數……常州正彰顯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蓬勃活力,文旅產業正日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今年以來,常州加快推進老城廂復興發展,讓常州老城廂既喚起舊記憶,又煥發新魅力……今年年初,常州共排出10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152億元,其中今年開工的22個文旅項目總投資達417億元。
  •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文旅共融產業共興
    建成281個村(社區)文化大院,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開展文圖總分館建設,建成文化分館33個、圖書分館36個、圖書基層服務點306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首建重慶一站式服務平臺「文化雲」,建成9個特色資源資料庫和「文圖博」3個網上數字館,實現「閉館不閉服務」。「廁所革命」完成新(改)建旅遊廁所320座,排名全市第一。投資約6000萬元,完成了聶榮臻元帥陳列館陳列布展改造工程。
  • 以建設模範機關為主線,濟南市文旅局加快推進文旅事業、文旅產業...
    在堅持黨建優先,積極發揮各級組織和黨員作用的基礎上,該局今年全力促進市場回,推進疫情防控和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該局制定下發各類防疫通知、方案、預案11個,指導全市文旅系統開展抗疫工作,在省內率先為旅行社暫退旅遊質量保證金1億多元,率先出臺A級景區有序開放意見,率先啟動劇場演出「破冰之演」。
  • ...助力文旅產業疫後復甦——2020江西省第四屆文化和旅遊投資發展...
    今年,來自全國文旅、金融和科技領域的各方精英齊聚一堂,聚焦「後疫情」時期的「新科技、新生態、新旅遊」,探討文旅產業投融資新機遇、新挑戰,助力江西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繼續呼籲構建「旅遊大消費生態圈共享平臺」,希望各文旅企業相互賦能、合作共贏。此外,針對疫後文旅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技術,建議大家積極擁抱,主動把握科技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場景、新機遇。
  • 永新華韻執行董事張軍:「非遺+旅遊」融合發展引領文旅產業新風尚
    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執行董事、中國文旅康養度假聯盟副理事長張軍在近期舉行的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上表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遺+旅遊」 引領了文旅產業的新風尚,也顯現出融合發展的重要價值。本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的主題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遊開發」。旨在推廣中國與東協各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實踐經驗,探討文化遺產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形式及路徑。
  • 假期新玩法 線上「雲旅遊」
    「五一」假期,我市天氣晴好,旅遊市場也明顯升溫,短途家庭遊、親子遊、自駕遊成為主流,「雲旅遊」成為新的旅遊方式。我市旅遊企業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景區景點通過網絡實名預約購票、管控流量、深度消殺等舉措,為遊客的「五一」出遊築牢安全屏障。景區做好疫情防控5月1日,在金寶樂園門前,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來遊玩。
  • 「遊雲南」探索「直播+」新思路 啟發雲南文旅產業雲上轉型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直播行業的影響力被更多人看到,其價值也被前所未有的放大。而在這場全民「直播秀」中,自然少不了旅遊業和「遊雲南」平臺的探索和創新——雲旅遊:直擊大型「海鷗吃播」現場「疫情期間,「沒人餵的滇池海鷗」一度成為微博網友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 好運角旅遊度假區: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橋頭堡」
    榮成市委書記包希安在調研好運角旅遊度假區產業發展時指出,好運角旅遊度假區要按照建設精緻城市、發展精品旅遊的標準,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著力打造全市文旅產業發展的「橋頭堡」。好運角旅遊度假區將按照這一要求,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的理念,加快打造國內一流的濱海旅遊度假康養目的地。今年以來,好運角旅遊度假區圍繞打好優勢牌、特色牌,堅持高端開發、整體規劃,從環海路一線、天鵝湖小鎮、虎頭角海洋藝術小鎮和馬欄灣國際高端休閒度假基地等區域入手,深入謀劃推進旅遊開發、內涵提升、資源整合、產業融合。
  • 煙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
    今年,文化和旅遊產業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快復甦發展和轉型升級,2020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全市接待遊客655.4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5.97億元,同比恢復85.5%和82.51%。煙臺市委市政府將文化旅遊列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八大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出臺文旅產業發展、全域旅遊發展、激發文旅消費、支持五星級酒店建設等系列支持意見,高點定位、高位推進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 文旅企業論道智慧文旅,譜寫「科技 + 文旅」新故事
    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記者 陳翠仙科技如何為文旅產業賦能?文旅產業如何實現雲升級?日前,2020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在廈門召開。在峰會智慧文旅專場上,業內人士分享了文旅企業的數位化應用案例,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 南寧:大健康和文旅產業形成發展新格局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6日訊(記者 胡瑞陽 實習生 韋佳利)12月15日,記者從南寧市推進大健康和文旅產業工程情況通報新聞發布會獲悉,南寧市一批標誌性、引領性、關鍵性的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項目落地建設,產業發展體系初步構建,產業吸引力明顯提升
  • 鄒城:產業深度融合 文旅和弦奏響新樂章
    我市將項目作為文旅產業發展的載體和支撐,從品牌、資源和線路等方面加大整合力度,全面推進孟子研究院一體化、伏羲文化產業園、鳳凰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等文旅項目建設,覆蓋鄉村旅遊、休閒體驗、歷史民俗、生態觀光等領域。目前,建築面積8.7萬平方米的孟子研究院一體化項目進展順利,建成後將成為國際孟子研究中心、全國重要的幹部政德教育基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優秀傳統文化研學目的地。
  • 為青島文旅產業的未來奠基
    事實上,在青島,幾乎每個月都會看到分析青島文旅的熱帖。然而,提出問題簡單,解決問題卻並不容易。今年文旅行業備受疫情困擾,終於迎來高光時刻時,青島文旅是清醒的。青島期待以此次峰會的舉辦,理清文旅發展思路,以新的升級理念打造文旅產業和方向,實現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的突破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