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8月26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人們走上街頭,慶祝卡扎菲時代的完結,歡迎反對派士兵。當日,的黎波裡市內安全局勢有所改善,少數市民走上街頭慶祝卡扎菲時代的結束。新華社發

▲4月10日,在利比亞東部城鎮艾季達比耶,一名男子觀看一輛廢棄的坦克。    2010年8月30日,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義大利羅馬講話。    8月14日,在利比亞城市扎維耶,荷槍實彈的反對派武裝人員等待進入檢查站。  新華社發

  8月24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一處建築物被徹底炸毀。新華社發

  3月19日,美國海軍「巴裡」號飛彈驅逐艦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巡航飛彈。新華社發

編者按

16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009號決議,決定向利比亞派遣聯合國利比亞支助特派團,初步任期為3個月。這標誌著利比亞從戰爭向戰後重建的過渡正式拉開帷幕。

除卡扎菲餘部控制的幾個城市仍然戰事緊張外,「全國過渡委員會」已控制了該國大部分地區,在軍事上的勝利已得到確認。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均已承認「全國過渡委員會」。

鳳凰衛視著名記者閭丘露薇撰寫的《利比亞戰地日記》日前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是什麼讓一個貌似烏合之眾的草根「山寨軍」,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戰勝了實力強大的政府軍?在這本書裡面,閭丘露薇通過採訪,講述了她在當地每一天的所見所聞,用日記的方式呈現了利比亞人民對於這場衝突的切身感受。本書透過這些記敘,作者希望向讀者呈現,在紛繁的國際事務中,不同的國家,特別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亞以及中東的變革中,來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讓讀者看到,穩定的社會,對於個人來說,是如何的重要,戰亂,衝突,人民總是最大的受害者。

記者閭丘露薇

生於上海,199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1993年,閭丘露薇移居香港。到達香港的第二天,閭丘便出去找工作。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家臺灣電視臺招聘編輯的廣告後,一直縈繞在她心裡的記者夢一下子被激活了,她應聘成功。1997年,她跳槽到了香港鳳凰衛視。在財經節目《經貿周刊》主持節目,受到各方面的關注。閭丘新穎的報導風格很受觀眾歡迎,她的出鏡率越來越高,並獲得了不少隨國家領導人出訪的機會。

阿富汗戰爭打響後,鳳凰衛視決定派記者前往阿富汗去採訪。閭丘率先報了名,她是全球首位進入阿富汗腹地喀布爾採訪的華人女記者,獲得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當面稱讚,「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在2002年2月和2002年底,又兩度前往阿富汗採訪,成為惟一一位三進阿富汗的華人女記者。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在伊拉克形勢日益緊張之時,閭丘露薇再次主動請纓,儘管親朋好友紛紛勸阻她,她卻異常堅定來到前線,成為了伊拉克戰場上一朵耀眼的「戰地玫瑰」。國家主席胡錦濤2003年5月底在俄羅斯訪問時,親自向她表示慰問,並且贈言「事業要追求,安全要保證」。

閭丘露薇說:「我從來沒有把寫書當做過我的職業,我的主業還是一名記者。作為記者,有機會到很多地方,比別人經歷更多事情,我會有自己的一些感受。我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更多鏡頭背後的東西,或是透過記者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新聞事件。我寫書更多的是想和讀者一起分享。」

利比亞:國家富裕 人民貧苦

從埃及邊境到班加西差不多八百多公裡。看沿途的建築,利比亞這一邊,要比從埃及的亞歷山大到邊境的二百多公裡顯得富裕一些。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會有一百多萬埃及人,選擇到利比亞工作。因為石油的關係,利比亞是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利比亞的人口只有600多萬,這也使得它成為人均擁有土地面積最高的國家之一。

利比亞雖然國家富裕,但是對於利比亞民眾來說,他們感覺到自己很窮。利比亞每天出口160萬桶原油。因為原油的品質更好,價格也比一些中東國家昂貴。但是,這些出售原油的收入並沒有讓大部分利比亞人受惠。

看看班加西這個城市,道路是破爛的,建築大部分是破舊的,就算是當地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也比不上中國任何一個城市裡面的三星級酒店。整個社會似乎停留在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一些二線城市的水平,看不出政府在城市的基建、公共服務上面有怎樣的投入。當然,這是在班加西,卡扎菲最不喜歡的地方。如果去看的黎波裡,至少和我十年前去的時候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高樓多了,環路有了。最富有的人幾乎都集中在首都這個地方。

根據美國CIA的統計數字,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利比亞人依然生活在聯合國設定的貧困線下面。雖然在非洲,利比亞的人均收入遙遙領先,但是如果比較的對象變成中東的國家,不要說阿聯,只要和卡達進行比較,都會讓沒有富裕起來的利比亞人感到不滿和沮喪。

大家擁有同樣的石油資源,利比亞的原油因為品質更好,比其他阿拉伯國家在國際市場的價格更高,但是不管是城市基建,還是民眾生活水平,都無法和這些國相提並論。

卡扎菲:經濟轉型 財富暴增

1969年,卡扎菲27歲的時候,作為一個低級軍官,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王朝統治,到現在為止,成為統治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之一。卡扎菲的行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埃及納賽爾自由軍官行動的影響。和埃及不同的是,1973年,卡扎菲宣布用伊斯蘭法取代所有的法律,並且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還創建了「人民武裝力量」來保護「革命成果」。

卡扎菲把他的思想稱之為「阿拉伯社會主義」,他甚至取消了學校的假期,用來傳播他的思想,於是誕生了「綠皮書」。卡扎菲還是一個作家,我看過他的一部小說集的英文版,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文學作品:《逃離地獄和其他的故事》。在這些作品裡面可以看到,卡扎菲在努力思考哲學問題。

在經濟方面,上世紀70年代的卡扎菲,允許私人擁有小型企業,所有大型企業則是由政府控制,政府在教育福利的開支方面相當捨得。由於豐富的石油資源,上世紀80年代,利比亞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即便是現在,也被聯合國視為中等以上收入的國家。和它的鄰國埃及,還有突尼西亞相比,利比亞的貧富差距並不嚴重,由於人口少,也不存在就業壓力的問題。但是,和穆巴拉克或者本阿里一樣,卡扎菲以及他的家族面臨同樣的指控,就是在海外有巨額的財富,而這些財富是他們從國內轉移資產的結果。

從六年前開始,利比亞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向市場經濟轉型。卡扎菲除了開始和歐洲進行交往,特別是和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關係密切,他本人也開始注重自己在國際上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他2009年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講。首次亮相的卡扎菲,花了整整96分鐘完成他的演講。這樣的風格,和他的好友、委內瑞拉的查維斯相當相似。

「憤怒日」:表達不滿 招致殺身

1912年到1927年,利比亞被稱為義大利北非。1927年到1934年,利比亞領土被分成了東西兩塊,分別由義大利總督管理。當時,十五萬義大利人在利比亞定居,逐漸的,在利比亞的人口裡面佔了20%,這也就是為何利比亞人裡面,不少人看上去和歐洲人相當接近。利比亞這個名字,是義大利在1934年開始正式使用的。

義大利人的殖民統治顯然粗暴簡單,也因為這樣,雖然利比亞人講話的時候,會夾雜一些義大利詞彙,卻沒有人會說義大利語。1928年到1932年期間,義大利軍方屠殺了大批貝都因人,大部分是在集中營裡面因為飢餓而死亡。義大利的一名歷史學家詹蒂萊估計,死亡人數大約在五萬。

對於這段歷史,殖民政府從來都沒有掩飾過。2008年,就在班加西,利比亞和義大利籤署協議,義大利政府提供五十億美元的戰爭賠償。這個時候,西方已經取消了對利比亞的經濟制裁,卡扎菲也開始進行經濟改革。

我覺得應該去班加西的義大利大使館看看。這個使館和這次利比亞的革命有著太直接的關係。2006年的2月17日,一批民眾來到義大利使館門口抗議,因為一個義大利人身穿被全世界穆斯林視為褻瀆真主的丹麥畫家漫畫的外套,在班加西招搖而過。一個只有十四歲的男孩爬上使館大樓的屋頂,要把義大利旗幟拿下,政府軍開槍,引發了衝突。總共有十四個平民在這場衝突中死亡。這一天,被當地人稱為「義大利使館日」,也叫做「憤怒日」。

今年的2月17日,在這個事件發生五周年之後,人們聚集在街頭,紀念這些被政府軍槍殺的民眾。結果,這一天,成為了這場革命的開始。班加西開始的革命,原因非常簡單,人們只是為了悼念那些死亡的人,而這些死亡的人,只是希望能夠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不是針對政府,卻招致了殺身之禍。

利比亞人抵抗義大利人的統治,源自殖民政府在20世紀30年代針對本地人的強迫移民、饑荒、瘟疫等等種族屠殺行為,是因為壓迫而產生的反抗。如果說當年的反殖民抗爭有著它的正當性,那麼人們這次走上街頭,爭取的是個人基本權利、更多的言論自由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

綠皮書:

言行不一

人心思變

在卡扎菲的綠皮書裡面,有好幾個地方關於「人人應該為自己勞動,而不是為別人」的論述,顯示出一種和馬克思理論很接近的東西。

但是,現實並不是他所說的那樣。在利比亞,卡扎菲和他的家人擁有巨額的財富,而這個國家的民眾並不算富有,即便人均收入在非洲算是第一位。城市基礎建設非常糟糕。這些年來,這些重要的公共服務設施依然停留在這樣的水平,可以深切地體會到政府缺乏財政投入。

至於人和人之間是否平等,至少卡扎菲的家族處於一個比任何其他人都要優越的位置。在他的家族所在的地方,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剝奪別人的財富和資源,因為他們有能力,可以把不聽話的人投入監獄。

卡扎菲在他的綠皮書裡面,也談到了言論自由問題。他說:「個人擁有的報紙僅僅表達他個人的看法。任何聲稱報紙代表公共輿論的言論都是毫無根據的。」

儘管利比亞自身的媒體業非常封閉,沒有太多另類的選擇,但是隨著衛星電視的發展,利比亞人開始通過阿拉伯電視節目來獲取資訊,尤其是過去十年,正好也是半島電視臺快速發展的十年。

利比亞政府並沒有限制民眾購買衛星天線,雖然需要經過審批這一個程序,這一點顯得政府還算是比較的寬鬆。衛星天線的價格從三百第納爾開始,這使得大部分家庭都能夠負擔。一旦有了另類選擇,國營媒體的影響力就會慢慢淡化。

年輕人流利的英文,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衛星電視的影響,就好像當年靠美國之音學習英文的中國學生,這些年輕人依賴英國和美國的英文頻道,快速地學習著一種新的語言,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英美流行文化的影響。當然,在公開場合唱RAP,則要等到反對派控制了班加西之後。

班加西:

中國產品

包羅萬象

距離班加西市中心十多公裡,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六萬多套公寓房正在興建當中,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地裡面兩塊紅色的橫幅,寫著「春節快樂」。

這是中國建築總公司在當地承建的政府福利房項目,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在這個地盤的旁邊,還有三個不同的建築工地,分別由中國和當地的建築公司承建。我們開車繞著它們轉了一個圈,翻譯指著那些進行到一半,靜止在那裡的一棟棟建築告訴我們,這裡會有兩所醫院、學校、幼兒園,還有商店,這裡原本可以成為一個嶄新的城市。

這批如此大規模的福利房屋,大部分已經封頂,按照中國公司的建築速度,一年的時間應該可以完工。但是,這些來得太遲。當利比亞政府意識到國富民窮導致民眾的不滿而開始做些什麼的時候,民眾已經失去了耐心,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對卡扎菲的最後的信任。畢竟,四十二年來,他們雖然看到了政府確實在進行經濟改革,但結果並沒有讓大部分民眾受惠,人們無法享有基本的尊嚴。

在班加西的批發市場,這裡百分之九十的產品是中國製造,從機電到紡織,還有電器。早上一坐上計程車,司機就給我看他剛買的黑莓手機,不過很粗糙,看到我皺著眉頭研究的樣子,他笑著指著放在車頭的包裝盒說,這裡的中國山寨產品很多,哈邁德的阿瑪尼太陽鏡,街頭女孩頭上裹著的百寶麗頭巾,都是中國產品。

在批發市場二樓,接待我的是輪胎公司的老闆納薩,他的輪胎批發生意佔了整個利比亞的七成市場,而他的輪胎來源百分之八十來自中國。看了一下他的合作夥伴,有青島的,四川的。

「現在的問題是,銀行還沒有全部營業,所以投資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也許下個月,應該就會好的。我想讓你告訴中國人,可以回到這裡了,班加西這裡很安全,我們歡迎中國人。」

相關焦點

  • 圍攻利比亞,你們到底圖什麼?
    法國:自家後院反應當然要快     19日,法國率先出動戰機對利比亞實施空中打擊,由此拉開了西方國家軍事打擊利比亞的序幕。法國各界對此反應強烈。當地輿論認為,法國對利比亞態度如此強硬,主要目的在於重振法國外交,維護法國在地中海地區的影響力與利益。
  • 利比亞局勢發生大變,米格29低調增援,或將與土軍F-16爆發空戰?
    土耳其插手利比亞內戰,大量提供軍事援助,實際上達到了改變利比亞內戰局勢的效果,在2020年5月的時候,利比亞民團軍在其支持下大力反攻,連續取得勝利,讓利比亞局勢發生大變,於是米格29低調增援。有關消息最初只是一個傳言,很快美軍證實米格29抵達利比亞。
  • 看到土耳其在利比亞勢力擴大發慌了?埃及計劃軍事幹預利比亞局勢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馬巖】據「今日俄羅斯」網站7月21日報導,埃及議會7月20日批准在國外部署軍隊,以打擊「恐怖組織」和「武裝罪犯」,而此前埃及政府已多次宣稱將介入利比亞衝突。當天早些時候,埃及總統塞西和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雙方同意努力維持利比亞停火,並避免衝突升級。報導稱,埃及議會的聲明沒有給出時間表,也沒有明確提及將把軍隊部署到的國家,但埃及的「西部前線」利比亞近來很不太平。
  • 今日利比亞
    想不到首都的黎波裡這般繁華、整潔和美麗;想不到利比亞的小夥子穿著這般時髦西化;想不到好萊塢最新大片的海報竟然也出現在的黎波裡街頭……所見所聞讓記者幾乎無法相信,這是在利比亞,是在一個曾受到十多年經濟制裁而且解除制裁才3年多的國家。但這些現象的背後,如今的利比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度?
  • 背景資料:利比亞簡介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簡稱利比亞,是北非的一個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除沿海地區及南部山區外,利國大部分均為沙漠。
  • 利比亞和平進程艱難推進
    利比亞和平進程艱難推進(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利比亞衝突雙方近期同意「永久」停火併正式籤署協議,讓延宕近10年的利比亞危機解決重現曙光。專家認為,停火協議對利比亞結束長期戰亂具有積極意義,但協議能否真正執行仍需各方進一步努力。
  • 中東面面觀丨利比亞之殤
    如果要用最簡單的表述來涵蓋利比亞近十年所發生的一切,那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著「拯救利比亞人民」的旗號出手推翻了卡扎菲政權,也一手把利比亞人民推進了到如今已經愈發看不到出口的深淵。但換句話說,即使談判真的達成了共識,那也未必一定就代表了什麼。畢竟雙方2015年12月在摩洛哥斯希拉特都已經在當時被外界視為利比亞最終的和平協定——《利比亞政治協議》上籤過字了,但後來又怎樣了呢?△2015年12月17日,利衝突雙方代表在《利比亞政治協議》籤署後於會場握手致意。
  • 國民軍突然從背後殺出,米格29提供支援,利比亞政府軍攻勢被擊敗
    在土耳其的支持下,利比亞政府軍繼續進攻,現在的攻擊目標是蘇爾特,與塔爾胡納不同,哈夫塔爾國民軍還是打算在這裡防守一番的,利比亞政府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很可能是輕敵的緣故,目前的攻勢對政府軍有些不利,在政府軍圍攻蘇爾特的時候,突然有大批國民軍從背後殺出,政府軍一時陣腳大亂。
  • 商務部:目前利比亞的投資商機還不成熟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30日報導:雖然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正被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中國的一些公司也非常願意重返利比亞市場,但是商務部的官員說,由於各種潛在的危險,現在並不是對利比亞進行投資或者增加投資的良好時機。
  • 利比亞概況
    利比亞古老的穆萊依·穆罕默德清真寺    【簡史】古代利比亞居民是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和圖布人。公元前7世紀左右迦太基人入侵。    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傳統的利比亞大多數婦女都習慣披戴頭巾出門。     獨立後,組建了利比亞皇家軍隊,1962、1963年先後建立海軍和空軍。
  • 利比亞爭論一夫多妻制
    ——40多歲的利比亞婦女傑米勒 「這場持續半年多的戰爭讓無數利比亞成年男子戰死沙場,如果沒有一夫多妻制,他們身後留下的寡婦誰來照顧?」 ——20歲的利比亞女大學生蘇海熱 N廣州日報 10月底,利比亞「過渡委」一號人物賈利勒在宣布利比亞全境「解放」的同時,提出了一項震驚利比亞和國際社會的主張——在利比亞恢復被卡扎菲廢除的「一夫多妻」制。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各方的爭議。 記者在利比亞街頭採訪發現,絕大部分利比亞女性不同意丈夫娶多一個妻子,反對恢復一夫多妻制。
  • 利比亞國家概況
    1912年,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後成為義大利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別佔領利比亞南、北部。二戰後,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制的利比亞聯合王國,後改名為利比亞王國。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伊德裡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1977年3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 利比亞空難唯一倖存男孩魯本情況穩定[組合圖]
    5月13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的一家醫院,一名利比亞醫生在照料利比亞空難中的唯一倖存者、9歲荷蘭男孩魯本。目前,魯本情況穩定,正處於恢復階段,他的叔叔、阿姨等家人已經從荷蘭趕到的黎波裡陪伴和照料他。
  • 敘利亞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再回首已經進行數年的敘利亞戰爭,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它是因何發生,又為何遲遲未結束,動蕩不斷。在西方看來,巴沙爾政府實行的是獨裁統治,是跟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利比亞的卡扎菲政權一樣的專制集權主義,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壓迫,是不平等,不自由,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急需拯救的存在。在自詡為世界主流的民主政權眼中,在自認為是世界領導者的西方國家眼裡,這樣的「害群之馬」顯然是需要被「剔除」的。所以,解決了伊拉克,利比亞等壞孩子之後,對敘利亞動手是遲早的事。
  • 專家稱利比亞可能一分為三 面臨人道主義災難
    環球網8月22日報導 據俄新社消息,俄羅斯國際政治鑑定研究所所長葉夫根尼•明琴科表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寧願死在戰場上,也不願投降或出庭受審;而在利比亞現政權垮臺後,國家將面臨瓦解危險。明琴科是在接受俄新社專訪時發表上述觀點的。他說:「卡扎菲寧願死在戰場上或者到其中一個鄰國繼續反抗。
  • 利比亞對立雙方埃及對話達成共識
    聯合國利比亞支助特派團證實,利比亞兩大陣營在埃及舉行的對話取得進展,雙方就交換在押人員、開放利比亞不同地區間的空中和陸上運輸線達成初步協議。美聯社9月30日援引聯合國利比亞支助團一份書面聲明報導,利比亞對立雙方28日在埃及紅海旅遊勝地胡爾加達開啟為期兩天面對面軍事對話。
  • 利比亞危機難以化解_鳳凰網資訊_鳳凰網
    新華網羅馬5月5日電(記者王星橋 王慶欽)在利比亞衝突持續不斷、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利比亞聯絡小組」第二次會議5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但與會各方並未就政治解決利比亞危機達成共識,由此暴露出各方存在的分歧。儘管會後發表的「主席聲明」強調要「在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向利比亞卡扎菲政權施加更大壓力」,但從各方目前狀況看,輿論對此予以質疑。
  • 卡扎菲讓利比亞很富裕,還給窮人發房子,為何最終卻眾叛親離!
    自1969年發動政變推翻「伊德裡斯王朝」以來,卡扎菲對利比亞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統治,一直到2011年利比亞發生內戰,卡扎菲才在國內反對派和北約的聯合攻勢下被迫下臺。 不過從治理國家的效果來說,卡扎菲其實還是比較成功的。在卡扎菲的統治之下,利比亞一躍成為了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利比亞民眾長期以來一直享受著醫療免費、政府發房子、教育免費的高級福利。
  • 利比亞隕石和捷克隕石哪個好?
    對於喜歡隕石的小夥伴也會問我「利比亞隕石和捷克隕石哪個好?」這個問題呢,我不知道她是希望我從哪個方面來回答,那首先我還是俗氣一點,對價格來回答好了。先上圖認識一下這兩種隕石,配圖均來自設計師晶石上的舞者拍攝或返圖。
  • 利比亞客機劫機者已投降 機上所有人員獲釋
    有媒體稱,劫機者要求從監獄釋放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之子。根據利比亞媒體對劫機者的採訪,劫機者稱,他們劫機是為了「宣傳」自己所屬的支持卡扎菲的政黨。據媒體此前報導,這架A320客機上載有118人,有111名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客機原本是利比亞國內航班,原定從利比亞塞卜哈飛往位於地中海的的黎波裡。劫機者控制客機,並要求客機降落馬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