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人們走上街頭,慶祝卡扎菲時代的完結,歡迎反對派士兵。當日,的黎波裡市內安全局勢有所改善,少數市民走上街頭慶祝卡扎菲時代的結束。新華社發
▲4月10日,在利比亞東部城鎮艾季達比耶,一名男子觀看一輛廢棄的坦克。 2010年8月30日,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義大利羅馬講話。 8月14日,在利比亞城市扎維耶,荷槍實彈的反對派武裝人員等待進入檢查站。 新華社發
8月24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一處建築物被徹底炸毀。新華社發
3月19日,美國海軍「巴裡」號飛彈驅逐艦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巡航飛彈。新華社發
編者按
16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009號決議,決定向利比亞派遣聯合國利比亞支助特派團,初步任期為3個月。這標誌著利比亞從戰爭向戰後重建的過渡正式拉開帷幕。
除卡扎菲餘部控制的幾個城市仍然戰事緊張外,「全國過渡委員會」已控制了該國大部分地區,在軍事上的勝利已得到確認。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均已承認「全國過渡委員會」。
鳳凰衛視著名記者閭丘露薇撰寫的《利比亞戰地日記》日前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是什麼讓一個貌似烏合之眾的草根「山寨軍」,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戰勝了實力強大的政府軍?在這本書裡面,閭丘露薇通過採訪,講述了她在當地每一天的所見所聞,用日記的方式呈現了利比亞人民對於這場衝突的切身感受。本書透過這些記敘,作者希望向讀者呈現,在紛繁的國際事務中,不同的國家,特別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亞以及中東的變革中,來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讓讀者看到,穩定的社會,對於個人來說,是如何的重要,戰亂,衝突,人民總是最大的受害者。
記者閭丘露薇
生於上海,199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1993年,閭丘露薇移居香港。到達香港的第二天,閭丘便出去找工作。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家臺灣電視臺招聘編輯的廣告後,一直縈繞在她心裡的記者夢一下子被激活了,她應聘成功。1997年,她跳槽到了香港鳳凰衛視。在財經節目《經貿周刊》主持節目,受到各方面的關注。閭丘新穎的報導風格很受觀眾歡迎,她的出鏡率越來越高,並獲得了不少隨國家領導人出訪的機會。
阿富汗戰爭打響後,鳳凰衛視決定派記者前往阿富汗去採訪。閭丘率先報了名,她是全球首位進入阿富汗腹地喀布爾採訪的華人女記者,獲得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當面稱讚,「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在2002年2月和2002年底,又兩度前往阿富汗採訪,成為惟一一位三進阿富汗的華人女記者。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在伊拉克形勢日益緊張之時,閭丘露薇再次主動請纓,儘管親朋好友紛紛勸阻她,她卻異常堅定來到前線,成為了伊拉克戰場上一朵耀眼的「戰地玫瑰」。國家主席胡錦濤2003年5月底在俄羅斯訪問時,親自向她表示慰問,並且贈言「事業要追求,安全要保證」。
閭丘露薇說:「我從來沒有把寫書當做過我的職業,我的主業還是一名記者。作為記者,有機會到很多地方,比別人經歷更多事情,我會有自己的一些感受。我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更多鏡頭背後的東西,或是透過記者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新聞事件。我寫書更多的是想和讀者一起分享。」
利比亞:國家富裕 人民貧苦
從埃及邊境到班加西差不多八百多公裡。看沿途的建築,利比亞這一邊,要比從埃及的亞歷山大到邊境的二百多公裡顯得富裕一些。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會有一百多萬埃及人,選擇到利比亞工作。因為石油的關係,利比亞是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利比亞的人口只有600多萬,這也使得它成為人均擁有土地面積最高的國家之一。
利比亞雖然國家富裕,但是對於利比亞民眾來說,他們感覺到自己很窮。利比亞每天出口160萬桶原油。因為原油的品質更好,價格也比一些中東國家昂貴。但是,這些出售原油的收入並沒有讓大部分利比亞人受惠。
看看班加西這個城市,道路是破爛的,建築大部分是破舊的,就算是當地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也比不上中國任何一個城市裡面的三星級酒店。整個社會似乎停留在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一些二線城市的水平,看不出政府在城市的基建、公共服務上面有怎樣的投入。當然,這是在班加西,卡扎菲最不喜歡的地方。如果去看的黎波裡,至少和我十年前去的時候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高樓多了,環路有了。最富有的人幾乎都集中在首都這個地方。
根據美國CIA的統計數字,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利比亞人依然生活在聯合國設定的貧困線下面。雖然在非洲,利比亞的人均收入遙遙領先,但是如果比較的對象變成中東的國家,不要說阿聯,只要和卡達進行比較,都會讓沒有富裕起來的利比亞人感到不滿和沮喪。
大家擁有同樣的石油資源,利比亞的原油因為品質更好,比其他阿拉伯國家在國際市場的價格更高,但是不管是城市基建,還是民眾生活水平,都無法和這些國相提並論。
卡扎菲:經濟轉型 財富暴增
1969年,卡扎菲27歲的時候,作為一個低級軍官,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王朝統治,到現在為止,成為統治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之一。卡扎菲的行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埃及納賽爾自由軍官行動的影響。和埃及不同的是,1973年,卡扎菲宣布用伊斯蘭法取代所有的法律,並且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還創建了「人民武裝力量」來保護「革命成果」。
卡扎菲把他的思想稱之為「阿拉伯社會主義」,他甚至取消了學校的假期,用來傳播他的思想,於是誕生了「綠皮書」。卡扎菲還是一個作家,我看過他的一部小說集的英文版,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文學作品:《逃離地獄和其他的故事》。在這些作品裡面可以看到,卡扎菲在努力思考哲學問題。
在經濟方面,上世紀70年代的卡扎菲,允許私人擁有小型企業,所有大型企業則是由政府控制,政府在教育福利的開支方面相當捨得。由於豐富的石油資源,上世紀80年代,利比亞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即便是現在,也被聯合國視為中等以上收入的國家。和它的鄰國埃及,還有突尼西亞相比,利比亞的貧富差距並不嚴重,由於人口少,也不存在就業壓力的問題。但是,和穆巴拉克或者本阿里一樣,卡扎菲以及他的家族面臨同樣的指控,就是在海外有巨額的財富,而這些財富是他們從國內轉移資產的結果。
從六年前開始,利比亞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向市場經濟轉型。卡扎菲除了開始和歐洲進行交往,特別是和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關係密切,他本人也開始注重自己在國際上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他2009年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講。首次亮相的卡扎菲,花了整整96分鐘完成他的演講。這樣的風格,和他的好友、委內瑞拉的查維斯相當相似。
「憤怒日」:表達不滿 招致殺身
1912年到1927年,利比亞被稱為義大利北非。1927年到1934年,利比亞領土被分成了東西兩塊,分別由義大利總督管理。當時,十五萬義大利人在利比亞定居,逐漸的,在利比亞的人口裡面佔了20%,這也就是為何利比亞人裡面,不少人看上去和歐洲人相當接近。利比亞這個名字,是義大利在1934年開始正式使用的。
義大利人的殖民統治顯然粗暴簡單,也因為這樣,雖然利比亞人講話的時候,會夾雜一些義大利詞彙,卻沒有人會說義大利語。1928年到1932年期間,義大利軍方屠殺了大批貝都因人,大部分是在集中營裡面因為飢餓而死亡。義大利的一名歷史學家詹蒂萊估計,死亡人數大約在五萬。
對於這段歷史,殖民政府從來都沒有掩飾過。2008年,就在班加西,利比亞和義大利籤署協議,義大利政府提供五十億美元的戰爭賠償。這個時候,西方已經取消了對利比亞的經濟制裁,卡扎菲也開始進行經濟改革。
我覺得應該去班加西的義大利大使館看看。這個使館和這次利比亞的革命有著太直接的關係。2006年的2月17日,一批民眾來到義大利使館門口抗議,因為一個義大利人身穿被全世界穆斯林視為褻瀆真主的丹麥畫家漫畫的外套,在班加西招搖而過。一個只有十四歲的男孩爬上使館大樓的屋頂,要把義大利旗幟拿下,政府軍開槍,引發了衝突。總共有十四個平民在這場衝突中死亡。這一天,被當地人稱為「義大利使館日」,也叫做「憤怒日」。
今年的2月17日,在這個事件發生五周年之後,人們聚集在街頭,紀念這些被政府軍槍殺的民眾。結果,這一天,成為了這場革命的開始。班加西開始的革命,原因非常簡單,人們只是為了悼念那些死亡的人,而這些死亡的人,只是希望能夠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不滿,並不是針對政府,卻招致了殺身之禍。
利比亞人抵抗義大利人的統治,源自殖民政府在20世紀30年代針對本地人的強迫移民、饑荒、瘟疫等等種族屠殺行為,是因為壓迫而產生的反抗。如果說當年的反殖民抗爭有著它的正當性,那麼人們這次走上街頭,爭取的是個人基本權利、更多的言論自由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
綠皮書:
言行不一
人心思變
在卡扎菲的綠皮書裡面,有好幾個地方關於「人人應該為自己勞動,而不是為別人」的論述,顯示出一種和馬克思理論很接近的東西。
但是,現實並不是他所說的那樣。在利比亞,卡扎菲和他的家人擁有巨額的財富,而這個國家的民眾並不算富有,即便人均收入在非洲算是第一位。城市基礎建設非常糟糕。這些年來,這些重要的公共服務設施依然停留在這樣的水平,可以深切地體會到政府缺乏財政投入。
至於人和人之間是否平等,至少卡扎菲的家族處於一個比任何其他人都要優越的位置。在他的家族所在的地方,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剝奪別人的財富和資源,因為他們有能力,可以把不聽話的人投入監獄。
卡扎菲在他的綠皮書裡面,也談到了言論自由問題。他說:「個人擁有的報紙僅僅表達他個人的看法。任何聲稱報紙代表公共輿論的言論都是毫無根據的。」
儘管利比亞自身的媒體業非常封閉,沒有太多另類的選擇,但是隨著衛星電視的發展,利比亞人開始通過阿拉伯電視節目來獲取資訊,尤其是過去十年,正好也是半島電視臺快速發展的十年。
利比亞政府並沒有限制民眾購買衛星天線,雖然需要經過審批這一個程序,這一點顯得政府還算是比較的寬鬆。衛星天線的價格從三百第納爾開始,這使得大部分家庭都能夠負擔。一旦有了另類選擇,國營媒體的影響力就會慢慢淡化。
年輕人流利的英文,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衛星電視的影響,就好像當年靠美國之音學習英文的中國學生,這些年輕人依賴英國和美國的英文頻道,快速地學習著一種新的語言,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英美流行文化的影響。當然,在公開場合唱RAP,則要等到反對派控制了班加西之後。
班加西:
中國產品
包羅萬象
距離班加西市中心十多公裡,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六萬多套公寓房正在興建當中,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地裡面兩塊紅色的橫幅,寫著「春節快樂」。
這是中國建築總公司在當地承建的政府福利房項目,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在這個地盤的旁邊,還有三個不同的建築工地,分別由中國和當地的建築公司承建。我們開車繞著它們轉了一個圈,翻譯指著那些進行到一半,靜止在那裡的一棟棟建築告訴我們,這裡會有兩所醫院、學校、幼兒園,還有商店,這裡原本可以成為一個嶄新的城市。
這批如此大規模的福利房屋,大部分已經封頂,按照中國公司的建築速度,一年的時間應該可以完工。但是,這些來得太遲。當利比亞政府意識到國富民窮導致民眾的不滿而開始做些什麼的時候,民眾已經失去了耐心,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對卡扎菲的最後的信任。畢竟,四十二年來,他們雖然看到了政府確實在進行經濟改革,但結果並沒有讓大部分民眾受惠,人們無法享有基本的尊嚴。
在班加西的批發市場,這裡百分之九十的產品是中國製造,從機電到紡織,還有電器。早上一坐上計程車,司機就給我看他剛買的黑莓手機,不過很粗糙,看到我皺著眉頭研究的樣子,他笑著指著放在車頭的包裝盒說,這裡的中國山寨產品很多,哈邁德的阿瑪尼太陽鏡,街頭女孩頭上裹著的百寶麗頭巾,都是中國產品。
在批發市場二樓,接待我的是輪胎公司的老闆納薩,他的輪胎批發生意佔了整個利比亞的七成市場,而他的輪胎來源百分之八十來自中國。看了一下他的合作夥伴,有青島的,四川的。
「現在的問題是,銀行還沒有全部營業,所以投資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也許下個月,應該就會好的。我想讓你告訴中國人,可以回到這裡了,班加西這裡很安全,我們歡迎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