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讓利比亞很富裕,還給窮人發房子,為何最終卻眾叛親離!

2020-12-20 騰訊網

卡扎菲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大獨裁者。自1969年發動政變推翻「伊德裡斯王朝」以來,卡扎菲對利比亞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統治,一直到2011年利比亞發生內戰,卡扎菲才在國內反對派和北約的聯合攻勢下被迫下臺。

不過從治理國家的效果來說,卡扎菲其實還是比較成功的。在卡扎菲的統治之下,利比亞一躍成為了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利比亞民眾長期以來一直享受著醫療免費、政府發房子、教育免費的高級福利。哪怕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利比亞的福利政策都是相當讓人眼熱的。

(大獨裁者卡扎菲)

那麼,既然利比亞在卡扎菲統治下富裕而繁榮,為什麼利比亞人民還要推翻卡扎菲呢?

在卡扎菲上臺之前,利比亞確實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其真正開始走向富裕,確實是從卡扎菲統治後。

儘管客觀來說,利比亞的富裕和石油經濟有很大的關係,但卡扎菲作為領袖,其功勞也肯定是不可抹殺的。不過,在國家富裕之後,卡扎菲卻在幾個問題上犯了錯誤。

(利比亞內戰)

一、政治立場的極端轉變。

自上臺以後,卡扎菲就一直同西方世界採取對立的姿態。

他首先強硬地收回了美國在利比亞的空軍基地,趕跑了幾千個美國軍事人員。過了兩年,他又廢除了前國王與美國的多項協議,並且還聲稱美國是阿拉伯國家的頭號敵人。此後二十多年中,卡扎菲一直熱衷於同西方國家交惡,要麼支持對西方國家採取恐怖主義,要麼就是各種斷交,不停進行挑釁。

通過這一系列行為,卡扎菲贏得了「反美鬥士」的稱號。其知名度也隨著他出位的行為而不斷飆升。

然而到90年代之後,卡扎菲卻一反之前「反美」「反西方」的形象,轉而開始修復同西方國家的關係。

比如在柯林頓當選為美國總統後,卡扎菲大讚柯林頓是「新世界的救星」。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卡扎菲對恐怖襲擊表示了強烈的譴責,成為了最早一批反對恐怖主義的阿拉伯國家領導。

有人認為,卡扎菲之所以會立場轉變,其實是為了利比亞能持續向前發展,而不得不作出的犧牲行為。

但當卡扎菲在美國的要求下,宣布全面放棄核研究項目,停止了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研發時。卡扎菲的支持者們終於不再買帳了。

在他們看來,卡扎菲為了討好美國,已經徹底失去了底線。而這樣一個沒有底線的統治者,自然是不值得再獲得支持了。

最終,利比亞因為卡扎菲極端的政治立場爆發了內亂。而長期以來都被卡扎菲敵視的美國,也沒有因為卡扎菲在最近10多年中的妥協而放過他。

(尤尼斯將軍)

二、卡扎菲任人唯親大肆斂財。

自1969年上臺後,卡扎菲慢慢拋棄了同他患難與共的戰友兄弟,並陸陸續續讓自己所有的子女和親信進入了利比亞的重要部門。比如他的幾個兒子就分別掌控著利比亞的電信、進出口、石油等重要產業。在軍事上,卡扎菲家族也掌握著很大的權力。

到了後來,卡扎菲家族基本上左右了利比亞的經濟命脈。每年國家數千億美元的出口收入,有很大一部分進入卡扎菲家族的腰包。而根據卡扎菲曾經的好兄弟,後來指揮反對軍武裝作戰的尤尼斯將軍透露,卡扎菲甚至連自己的政府軍也不信任。他寧願以高額的福利從鄰國招募軍隊,然後交到自己的兒子手中。

這也就意味著,卡扎菲完全將利比亞當作了自己的家族產業。比起國家的利益來說,他更在乎的是他個人家族的利益。而這樣的模式,顯然是利比亞的將軍們都不能接受的。

三、卡扎菲的福利政策存在很大漏洞。

我們知道,利比亞的福利是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比如像政府發房子這一點,就幾乎沒有國家能夠做到。但相應地,這樣的一種模式卻存在很大的弊端。

舉個例子來說,當卡扎菲大張旗鼓地向窮苦年輕人分發別墅房產,並不斷在電視上宣傳作秀時。利比亞辛苦工作幾十年,好不容易買上房子的人心中肯定會有意見。這樣的一種模式,就讓辛苦工作的人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而國家也會漸漸出現一種不公平的感覺。

卡扎菲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以為憑著利比亞遠超世界各國的福利制度,肯定會得到下層人民的支持。但殊不知,這卻是給利比亞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相關焦點

  • 利比亞,究竟發生了什麼
    8月26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人們走上街頭,慶祝卡扎菲時代的完結,歡迎反對派士兵。當日,的黎波裡市內安全局勢有所改善,少數市民走上街頭慶祝卡扎菲時代的結束。新華社發  8月24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一處建築物被徹底炸毀。新華社發
  • 擬參加利比亞大選的卡扎菲之子:我有實錘!
    【文/觀察者網李東堯】因被指2007年接受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Muammar Gaddafi)競選獻金,法國前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當地時間20日在被法國司法部門拘留訊問後,21日正式接受調查。
  • 同樣是俄羅斯的盟友,為何俄羅斯救敘利亞,不救卡扎菲呢?
    ,明知自己不敵西方,但是仍然堅持一戰,最終敘利亞和巴沙爾政權得到了庇佑,由此足以證明俄羅斯還是相當強悍的,對得起戰鬥民族的稱號,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卡扎菲,同樣是俄羅斯的盟友,為何俄羅斯的做法截然相反呢?
  • 卡扎菲兒子在臨刑前的最後一句話,讓利比亞人民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五年前,美國對利比亞發動了一場比較短暫的戰爭,這場戰爭讓曾經利比亞的總統卡扎菲下了臺,這個曾經讓西方國家極度厭惡的人終於倒下了,然後倒下去的不僅僅是卡扎菲一個人,還包括他曾經掌控的國家,也陷入了凋零。卡扎菲倒下之後,他的親人也隨著遭到了相應的報復,這裡筆者要說的是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兒子穆塔西姆,這位曾經有希望接任自己的父親,帶領利比亞走向一個新的時代,然而不幸的是父親被推翻了,而他自己也因為卡扎菲這個姓受到了牽連,被送到了牢房。臨刑前的穆塔西姆坐在地上,身上都是血跡,這是他的宿命,即使他什麼都沒做,他父親的錯,他也要承擔,他喝了一口水,抽了一口煙,閉上了雙眼。
  • 法媒稱卡扎菲曾給意總理寫信求助 籲其放棄攻打利比亞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報導,法國媒體最近披露稱,當時深陷困境的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曾在今年8月份寫信給他的盟友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請求後者停止參加針對利比亞的北約軍事行動。據南非新聞網站「news24」10月26日報導,法國著名的時政類新聞周刊《競賽畫報》日前在其網站公布了上述信函的副本。
  • 美英被曝曾與卡扎菲「合作愉快」
    9月1日,在法國首都巴黎,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右)和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阿卜杜勒-賈利勒(中)、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總理」馬哈茂德·賈布裡勒舉行雙邊會談。李良勇(新華社供本報特稿)媒體記者和「人權觀察」組織官員2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發現一批秘密文件,顯示美英情報機構先前與穆阿邁爾·卡扎菲政權情報部門往來密切。
  • 卡扎菲:叫我離開 那是笑話【組圖】(全文)
    新華社發(哈姆扎·圖爾基亞攝)利比亞官方電視臺當地時間7日下午播放了利領導人卡扎菲的「錄音講話」,卡扎菲在講話中譴責北約對利比亞持續不斷的空襲,他質問「北約到底想要什麼」?並強調利比亞人民絲毫不懼怕北約的空襲,將戰鬥到底,最終「解放利比亞」,趕走「侵略者」。
  • 卡扎菲藏身的下水管道曝光後遭反覆塗鴉,翻譯成中文是什麼意思?
    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苦心經營利比亞42年,一貫表現出的家長式作風,也遭到國內持不同政見人士的反對,以至於在2011年受到埃及和突尼西亞革命的影響,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推翻他所領導的政權時,國內各派一呼百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更是積極提供空中支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出現了一種牆倒眾人推的景象。
  • 獨裁者卡扎菲究竟死在誰手上
    只有卡扎菲,被扇了幾十個耳光,踢了幾十腳,然後臉上一槍,胸口一槍,近距離射殺。美國媒體甚至披露,「卡扎菲被捕後,武裝人員將某種棍狀物插入卡扎菲的後端」……真是應和了卡扎菲當年所寫的小說,「人在集體暴虐起來時,是多麼兇狠啊!那簡直就是洶湧的洪水」。  何以至此?或者借用卡扎菲臨死前最後一句話,「發生了什麼」?
  • 薩達姆被抓後,卡扎菲為何立刻向西方服軟?我國一個成語就講透了
    由於利比亞也有著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所以利比亞在卡扎菲的帶領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起初整個利比亞選擇從前蘇聯採購武器裝備,這也使得利比亞已開始與前蘇聯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卡扎菲著手修復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 可可粉VS石油:象牙海岸為何不像利比亞
    劉澤凡 記者 國際社會對象牙海岸暴力局勢的幹預程度遠遠不及對利比亞,目前只有聯合國維和部隊和法國參與軍事幹預。同樣是動亂,為何國際社會會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兩國局勢有相似之處?來自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小組的西非問題專家吉爾·亞比稱,巴博的情況非常不同,聯合國和美國都呼籲其儘快下臺,而巴博本人也沒有像卡扎菲那樣擁有戰鬥機或是直升機。「我們在將兩者進行比較的時候必須要謹慎。」他說。國際社會反應有何不同? 這兩個國家的暴力局勢都促使聯合國安理會出臺決議,進行軍事幹預,儘管幹預的規模大不相同。
  • 卡扎菲一生反美,薩達姆一被俘,為何又變臉諂媚美國?
    在1969年卡扎菲上臺之前,利比亞掌權的是親美的伊德裡斯王朝,熟悉歷史基本套路的讀者老爺都知道,既然前任親美,那反美就成了繼任者的必然選擇。當時反美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可以藉此沒收西方國家在利比亞的石油設施,從而掌握大量外匯收入,這對於剛剛上臺立足未穩的卡扎菲至關重要。
  • 利比亞士兵稱一夫多妻系獎勵 多數女性反對(圖)
    走進利比亞  上月底,利比亞「過渡委」一號人物賈利勒在宣布利比亞全境「解放」的同時,提出了一項震驚利比亞和國際社會的主張在利比亞恢復被卡扎菲廢除的「一夫多妻」制。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各方的爭議。  就此問題,本報記者連日來在利比亞班加西、米蘇拉塔等地做了大量採訪,發現事實原本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 荷蘭紀錄片:卡扎菲的上千億美元很可能被南非「大人物」吞了
    有據可查的資產,包括在西方銀行的存款、房產和債券等已被凍結,部分則交給了國際社會承認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但荷蘭官方電視臺剛播放的一部紀錄片卻顯示,卡扎菲在下臺前將數以百億計的美元藏了起來,為日後的東山再起儲備資金,很可惜,卡扎菲沒能等到這一天。
  • 今日利比亞
    政治:革命口號繼續喊  3月2日,利比亞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紀念利比亞更名為民眾國30周年。其中的重頭戲自然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出席的慶典活動。這場慶典在卡扎菲的故鄉、的黎波裡以南700多公裡的沙漠小城塞卜哈舉行。
  • 卡扎菲的數十億美元去了哪裡?荷蘭揭示重大秘密,美國官員回應
    這個故事在世界各地傳播,各家新聞網站報導說,卡扎菲的錢都比地球上三個最富有的人卡洛斯·斯利姆,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的總和還要多。 卡扎菲是誰? 他是阿拉伯國家利比亞的領導人,執政長達42年,在9年前的利比亞內亂中被俘,有多國媒體報導稱卡扎菲死於雙腿傷重而亡,此消息得到了利比亞官員馬哈茂德·吉卜裡勒證實。
  • 利比亞爭論一夫多妻制
    ——40多歲的利比亞婦女傑米勒 「這場持續半年多的戰爭讓無數利比亞成年男子戰死沙場,如果沒有一夫多妻制,他們身後留下的寡婦誰來照顧?」 ——20歲的利比亞女大學生蘇海熱 N廣州日報 10月底,利比亞「過渡委」一號人物賈利勒在宣布利比亞全境「解放」的同時,提出了一項震驚利比亞和國際社會的主張——在利比亞恢復被卡扎菲廢除的「一夫多妻」制。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各方的爭議。 記者在利比亞街頭採訪發現,絕大部分利比亞女性不同意丈夫娶多一個妻子,反對恢復一夫多妻制。
  • 卡扎菲兩名表兄弟參加下葬儀式 部族成員禱告
    新華社發(拉米亞·瑞茲古依攝)下葬儀式極為簡單路透社阿布達比10月25日電 】一名官員說,兩名深得利比亞臨時政府信任的人今天受託將卡扎菲的屍體秘密深埋在撒哈拉沙漠中,此前,曾有一名阿訇在已開始腐爛的卡扎菲屍體旁念經。卡扎菲的私人阿訇哈立德·坦圖什在卡扎菲和他的兒子穆塔西姆的屍體旁做了最後的祈禱。坦圖什是與卡扎菲一起被捕的。
  • 武漢大學真的開過卡扎菲思想學術研討會!卡扎菲還有中文版小說選
    他簡要回顧了中利建交的歷史以及卡扎菲在中利關係中所起的積極作用。他認為,今天利比亞學者代表團造訪武漢大學,是增進利中友誼新的行動和見證。研討會由利比亞世界綠皮書研究中心和武漢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聯合主辦,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李榮建教授、北京大學教授仲躋昆分別主持會議。
  • 卡扎菲的慘死是咎由自取?訪華時的無理表現,就已註定了今後下場
    那麼,這位利比亞地區的領導人究竟何許人也?在其執政的過程中,又有著怎樣的舉動呢?這位曾經的利比亞領導人就是卡扎菲,他出生於1942年,據了解,卡扎菲的家庭世世代代都依靠著出租駱駝維持生計,雖然說這樣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卡扎菲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