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利比亞

2021-01-10 搜狐網

  新華網的黎波裡3月7日電(記者林建楊 胡冠)走進利比亞,6天的時間裡記者碰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想不到」。想不到首都的黎波裡這般繁華、整潔和美麗;想不到利比亞的小夥子穿著這般時髦西化;想不到好萊塢最新大片的海報竟然也出現在的黎波裡街頭……所見所聞讓記者幾乎無法相信,這是在利比亞,是在一個曾受到十多年經濟制裁而且解除制裁才3年多的國家。

但這些現象的背後,如今的利比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度?

  政治:革命口號繼續喊

  3月2日,利比亞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紀念利比亞更名為民眾國30周年。其中的重頭戲自然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出席的慶典活動。這場慶典在卡扎菲的故鄉、的黎波裡以南700多公裡的沙漠小城塞卜哈舉行。

  1977年3月2日,卡扎菲發表《人民權力宣言》,取消各級政府,代之以各級人民大會和人民委員會,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並更改國名。利比亞人還專門為此編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英文單詞「JAMAHIRIYA」,意為「民眾國」。

  置身慶典現場,整齊洪亮的口號、充滿激情的演說……這一切似乎在提醒人們,利比亞仍然處在「革命歲月」。

  出席慶祝儀式的卡扎菲在演講中再次對西方國家妄圖通過經濟、間諜等手段顛覆他國政權的做法進行抨擊,並再次捍衛其「民眾國」的創舉。他的這些舉動似乎在顯示,利比亞將繼續走「革命道路」。

  而與其固守「革命路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兒子賽義夫·伊斯蘭近來卻不斷發表一些驚人之語。伊斯蘭在利比亞位高權重,身兼卡扎菲國際慈善組織協會主席和利比亞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主任兩個要職。

  據報導,伊斯蘭不久前曾在國內發表演講,呼籲利比亞放棄「革命道路」、建立正常國家機器、保障人權並進行民主改革。這些言論得到了西方國家的認可。

  經濟:改革開放初起步

  1991年到2003年的經濟制裁使得利比亞物資匱乏、物價高昂。隨著2003年9月制裁被解除,利比亞重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石油美元」收入大幅增加,進出口貿易活躍,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得益於國際油價的飆升,利比亞近兩年經濟增長明顯加快,外匯儲備增加,利比亞貨幣第納爾持續升值。據利比亞中央銀行今年2月公布的數字,利比亞2006年的石油收入達到350億美元,外匯儲備超過470億美元。

  在的黎波裡工作的華人告訴記者,的黎波裡近三四年來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新增不少高樓大廈,大街上汽車明顯增加,而且大部分是新車。另外,隨著大量外國商品的湧入,利比亞的物價大幅下降。

  曾經遭受長時間孤立的利比亞如今迫切希望開放並融入世界。卡扎菲日前表示,作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利比亞不能逆勢而動,必須融入並參與經濟全球化。

  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利比亞也在尋求經濟改革。上個月,利比亞成立了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旨在通過簡化行政程序和快速決策機制,規劃並落實重要的改革措施。此前,卡扎菲的兒子伊斯蘭還聘請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經濟學家、美國前總統裡根的經濟幕僚麥可·波特出任利比亞經濟改革顧問。

  外交:不全順著「西風」走

  自2004年起,利比亞與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迅速解凍升溫。2006年5月,利美兩國宣布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如今在利比亞,美國汽車、美國歌曲、美國食品等比比皆是。美國官員也成為此次利比亞更改國名30周年慶祝活動的座上賓。儘管如此,利美兩國在一些問題上仍在進行著討價還價。就連卡扎菲本人也似乎對美國以關係完全正常化為名、不斷提高向利比亞要價的做法感到不滿,多次當著美國人的面抨擊美國。

  利美關係將走向何方?分析人士認為,利美關係正常化是兩國間你情我願的必然結果,但利比亞不太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國。英國《獨立報》資深國際記者彼得·波帕姆認為,卡扎菲領導下的利比亞將會謹慎處理利美關係問題。況且,利國內有較強的反美民意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看到土耳其在利比亞勢力擴大發慌了?埃及計劃軍事幹預利比亞局勢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馬巖】據「今日俄羅斯」網站7月21日報導,埃及議會7月20日批准在國外部署軍隊,以打擊「恐怖組織」和「武裝罪犯」,而此前埃及政府已多次宣稱將介入利比亞衝突。當天早些時候,埃及總統塞西和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雙方同意努力維持利比亞停火,並避免衝突升級。報導稱,埃及議會的聲明沒有給出時間表,也沒有明確提及將把軍隊部署到的國家,但埃及的「西部前線」利比亞近來很不太平。
  • 中東面面觀丨利比亞之殤
    而上月中旬在突尼西亞,雙方代表更是一致同意將於2021年12月24日舉行利比亞總統和議會選舉。選舉的日子都已經能精確給出,在不少人看來,利比亞問題距離真正解決似乎已經不遠了。△11月13日在突尼西亞舉行的利比亞政治對話中,利衝突雙方代表同意在2021年12月24日舉行利比亞總統和議會選舉。
  • 利比亞概況
    利比亞古老的穆萊依·穆罕默德清真寺    【簡史】古代利比亞居民是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和圖布人。公元前7世紀左右迦太基人入侵。    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傳統的利比亞大多數婦女都習慣披戴頭巾出門。     獨立後,組建了利比亞皇家軍隊,1962、1963年先後建立海軍和空軍。
  • 利比亞爭論一夫多妻制
    ——40多歲的利比亞婦女傑米勒 「這場持續半年多的戰爭讓無數利比亞成年男子戰死沙場,如果沒有一夫多妻制,他們身後留下的寡婦誰來照顧?」 ——20歲的利比亞女大學生蘇海熱 N廣州日報 10月底,利比亞「過渡委」一號人物賈利勒在宣布利比亞全境「解放」的同時,提出了一項震驚利比亞和國際社會的主張——在利比亞恢復被卡扎菲廢除的「一夫多妻」制。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各方的爭議。 記者在利比亞街頭採訪發現,絕大部分利比亞女性不同意丈夫娶多一個妻子,反對恢復一夫多妻制。
  • 利比亞國家概況
    1912年,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後成為義大利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別佔領利比亞南、北部。二戰後,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制的利比亞聯合王國,後改名為利比亞王國。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伊德裡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1977年3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 利比亞,究竟發生了什麼
    ▲4月10日,在利比亞東部城鎮艾季達比耶,一名男子觀看一輛廢棄的坦克。    2010年8月30日,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義大利羅馬講話。    8月14日,在利比亞城市扎維耶,荷槍實彈的反對派武裝人員等待進入檢查站。
  • 利比亞和平進程艱難推進
    利比亞和平進程艱難推進(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利比亞衝突雙方近期同意「永久」停火併正式籤署協議,讓延宕近10年的利比亞危機解決重現曙光。專家認為,停火協議對利比亞結束長期戰亂具有積極意義,但協議能否真正執行仍需各方進一步努力。
  • 背景資料:利比亞簡介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簡稱利比亞,是北非的一個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除沿海地區及南部山區外,利國大部分均為沙漠。
  • 為何土耳其加緊軍援利比亞?與法國對懟上了!提前防備西方搞禁運
    土耳其為了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一直是四處插手,尤其是插手利比亞內戰一直引人相當中意,如今利比亞南北雙方已經籤訂了和平協議,但是人們依然發現土耳其無視和平協議,可以看到土軍運輸機與船隻向利比亞輸送人員與物資的消息,比如:11月30日,土一架土耳其軍用飛機降落在米蒂加機場。
  • 圍攻利比亞,你們到底圖什麼?
    法國:自家後院反應當然要快     19日,法國率先出動戰機對利比亞實施空中打擊,由此拉開了西方國家軍事打擊利比亞的序幕。法國各界對此反應強烈。當地輿論認為,法國對利比亞態度如此強硬,主要目的在於重振法國外交,維護法國在地中海地區的影響力與利益。
  • 利比亞對立雙方埃及對話達成共識
    聯合國利比亞支助特派團證實,利比亞兩大陣營在埃及舉行的對話取得進展,雙方就交換在押人員、開放利比亞不同地區間的空中和陸上運輸線達成初步協議。美聯社9月30日援引聯合國利比亞支助團一份書面聲明報導,利比亞對立雙方28日在埃及紅海旅遊勝地胡爾加達開啟為期兩天面對面軍事對話。
  • 利比亞危機難以化解_鳳凰網資訊_鳳凰網
    新華網羅馬5月5日電(記者王星橋 王慶欽)在利比亞衝突持續不斷、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利比亞聯絡小組」第二次會議5日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但與會各方並未就政治解決利比亞危機達成共識,由此暴露出各方存在的分歧。儘管會後發表的「主席聲明」強調要「在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向利比亞卡扎菲政權施加更大壓力」,但從各方目前狀況看,輿論對此予以質疑。
  • 商務部:目前利比亞的投資商機還不成熟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30日報導:雖然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正被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中國的一些公司也非常願意重返利比亞市場,但是商務部的官員說,由於各種潛在的危險,現在並不是對利比亞進行投資或者增加投資的良好時機。
  • 利比亞隕石和捷克隕石哪個好?
    對於喜歡隕石的小夥伴也會問我「利比亞隕石和捷克隕石哪個好?」這個問題呢,我不知道她是希望我從哪個方面來回答,那首先我還是俗氣一點,對價格來回答好了。先上圖認識一下這兩種隕石,配圖均來自設計師晶石上的舞者拍攝或返圖。
  • ...不確定性包括利比亞和伊朗可能增加多少產量。Midgley稱,利比亞...
    在周五舉行的網絡研討會上,Midgley稱更高比例的原油供應來自動蕩地區,意味著如果有「外交失誤」就可能擾亂供應,從而加劇油價波動;③ 不確定性包括利比亞和伊朗可能增加多少產量。Midgley稱,利比亞如果能繼續停火,該國產量可能增至120萬桶/日。
  • 利比亞立法禁止前政權高官在現政府任職
    利比亞國民議會5日投票通過「政治隔離法」,確定曾在原卡扎菲政權長期工作的政府高官不能在現政府任職。利比亞國民議會發言人哈米丹當天通過電視講話說,在該法公布一個月後,即6月5日,「國家廉正最高委員會」將決定某些官員是否適用於該法並清除出現政府。
  • 可可粉VS石油:象牙海岸為何不像利比亞
    劉澤凡 記者 國際社會對象牙海岸暴力局勢的幹預程度遠遠不及對利比亞,目前只有聯合國維和部隊和法國參與軍事幹預。同樣是動亂,為何國際社會會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兩國局勢有相似之處?有分析人士指出,象牙海岸和利比亞局勢明顯的不同在於,象牙海岸政權的紛爭已經從去年11月大選結束後持續了一段時間,逐步發展成為最近兩方的激戰,而利比亞的問題是近一段時間才出現的。但是,西方分析人士稱,象牙海岸和利比亞兩國都需要人道主義援助。「這兩個國家的暴力衝突彼此孤立,但相似之處在於暴力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危害。」倫敦大學從事東方和非洲研究的學者普爾·克拉克說。
  • 利比亞石油合同受照顧 法英美對巴黎大會很滿意
    利比亞反對派領導人在會上許諾,他們將「照顧」那些幫助推翻卡扎菲政權的國家的利益。美國《洛杉磯時報》2日稱,法國總統薩科齊以東道主身份在愛麗舍宮主持了這次大會。除了法英美等利比亞軍事行動的參與國外,與會方還包括那些不支持空襲利比亞的國家,如德國、阿爾及利亞、俄羅斯和中國。這場大會敦促聯合國安理會迅速解凍1000多億美元的利比亞資產。
  • 韓媒:在利比亞被綁架的韓國KOTRA貿易館長安全獲釋
    人民網首爾1月23日電 (周玉波 黃海燕)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駐利比亞大使館當地時間22日消息稱,被利比亞當地武裝分子綁架的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利比亞的黎波裡貿易館館長韓碩佑當天下午5時許安全獲釋,目前在接受韓方的保護。 韓國大使館方面表示,韓碩佑安然無恙,健康狀況良好。
  • 利比亞士兵稱一夫多妻系獎勵 多數女性反對(圖)
    利比亞街頭的一對夫婦。   圖為在利比亞一家酒店前臺工作的一名利比亞女子。絕大部分利比亞女性都堅決反對恢復一夫多妻制。  本報記者在利比亞街頭採訪發現,絕大部分利比亞女性不同意丈夫娶多一個妻子,反對恢復一夫多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