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學組團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摘帽形成特色支柱產業

2020-12-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7年11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城關區、亞東縣、乃東區、巴宜區、卡若區五個貧困縣(區)率先實現脫貧摘帽,亞東是五個區縣唯一的一個脫貧摘帽縣。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表示,人口僅有1.3萬人的亞東縣能成功脫貧,以鮭魚為代表的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條魚帶動了南部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

  2015年以來,貫徹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亞東縣成為上海重點對口支援地區,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強有力統籌協調下,上海海洋大學和亞東縣籤署合作協議,著力加快亞東鮭魚產業化、規模化進程。針對亞東縣在亞東鮭魚人工繁育技術缺乏和相關技術人才匱乏的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學校以「扶貧先扶智,興業先興技」為指導思想和總要求,以學科平臺為依託,技術成果為支撐,組建了「亞東鮭魚人工繁育科技服務團」,開展了亞東鮭魚的人工規模化繁育的科技服務與相關理論、技術培訓,最得了顯著成效,成功探索形成了「攻克一批難題、傳授一批技術、培養一批人才、支撐一項產業、脫貧一方民眾」的精準扶貧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在全國具有借鑑和推廣意義。

  一、基本情況

  亞東縣位於西藏自治區的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與印度和不丹接壤,是我國的重要邊境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亞東縣域面積4276平方公裡,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溫為0℃,屬高寒乾旱的貧困地區,是上海近幾年的重點對口支援地區。在亞東縣,其分布有國內其水域獨有的魚類—亞東鮭魚(Salmo trutta fario),由於自然資源已較為稀少,已屬於自治區二級野生水產保護生物。該魚受「高海拔」、「受精卵奇少」、「孵化期超長」、「馴食成活率偏低」等原因影響,其人工繁育與養殖一直受到限制未形成有效產業。然而,鑑於其資源稀缺性和獨特性,亞東鮭魚有望成為西藏地區第一個資源保護與產業開發並重、並走向全國的魚類,具有很重要的物種保護價值和經濟開發意義。發展亞東鮭魚產業不僅可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也可改善當地駐軍的營養膳食結構,更可作為成熟技術,通過農業技術合作項目等形式,使友好鄰邦人民受益。

  由於亞東縣缺乏一批真正的能夠獨立進行亞東鮭魚繁育和養殖的技術骨幹和相關人才,在冷水魚繁育和養殖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上更是空白。因此如何幫助亞東縣完成亞東鮭魚繁育技術儲備和經驗積累,如何將亞東鮭魚繁育和養殖的關鍵技術傳授給相關人員,進而培養一批技術骨幹,推動漁業科技進步,對西藏亞東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穩藏守邊富民興業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實施進展

  1.聚焦地方所需、學校優勢,協同謀劃、形成共識。

  上海海洋大學與亞東縣在籤訂幫扶協議時,雙方就達成共識:堅持邊疆地區扶貧工作與邊防建設統籌考慮;堅持邊疆扶貧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統籌考慮;堅持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統籌考慮,聚焦資源特色,突出亞東鮭魚的資源稀缺性、獨特性,著力將其打造成西藏地區第一個資源保護與產業開發並重、走向全國、走出國門的魚類。在上海對口支援辦公室的積極協調和上海海洋大學黨委的重視推動下,學校把共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一是依託學校一流學科,選派組建強有力的科技服務團。立足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的優勢學科水產學,學校組建了王成輝教授領銜的科技服務團隊,先後派出4名教授、2名高工、2名講師、4名博士生、7名碩士生深入生產一線。二是聚焦解決關鍵問題,持續在當地研究轉化科研成果。影響亞東鮭魚人工養殖的關鍵瓶頸是「高海拔」「受精卵奇少」「孵化期超長」「馴食成活率偏低」等,為此,科研團隊成員長期蹲點亞東開展工作。三是手把手傳授操作技術,培養當地技術骨幹。引導當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自主參與到鮭魚產業發展中,掌握養殖關鍵技術。

  2.聚焦激發內生動力,多途徑增收,確保脫貧不返貧。如何在精準扶貧的同時實現精準脫貧?學校聯合地方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通過延伸產業鏈,成立合作社、增加用工等方式,著力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多途徑讓群眾增收,實現「真脫貧、脫真貧、不返貧」。一是採取「以工代訓」等模式,大力吸納群眾就業,增加就業收入。在建設鮭魚繁育基地期間,合作社成員參加建設就可獲得工資收入。在鮭魚繁育期間,也可通過以工代訓方式,既學到技術又同時獲得勞動收入。同時通過鮭魚生態產業園的建設,也大力吸納當地群眾就業,實現了游離牧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二是吸納群眾加入合作社,獲取分紅提高收入。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指導當地技術骨幹成立合作社,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當地群眾加入合作社。在參加合作社生產獲得勞動收入的同時,按照一定比例享受合作社的利潤分成。隨著合作社的發展,不斷享受穩定的分紅收益,為確保脫貧不返貧創造了組織基礎。

  3.聚焦綠色可持續發展,發揮技術體系優勢,做好生態保護。亞東鮭魚俗稱亞東魚,是一種肉食性的魚類,其肉質本身也極其鮮美,全西藏只有在亞東縣上、下亞東間近20公裡的河域才有分布,資源非常稀有,生存環境極易受到破壞。針對亞東縣特有的自然生態和生產實際,專家組多方聯動、科學論證,制定出鮭魚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雙輪驅動的綠色發展戰略。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繁育場地。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集合水產種資資源保護、水環境生態修復、漁業資源評估等領域專家意見,通過整治利用河溝邊坡,「不佔耕地、綠地、林地」,實現了包括18個育苗池、45個商品魚養殖池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養殖場地建設。二是發展設施漁業,加大產業技術體系支撐力度。多年來,學校在三峽等地開展設施漁業推廣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技服務體系和產業技術支撐體系。適應亞東需要,學校通過技術嫁接,將成熟的設施漁業輸入到亞東,解決了產業發展規模化的難題。三是增殖放流,加強資源保護。通過向亞東鮭魚自然棲息流域開展增殖放流,每年投放5.5萬尾以上魚苗,實現了鮭魚資源不降反增,有效解決了特色資源大規模開發與珍惜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

  三、主要成效

  1.技術成效。通過持續技術攻關,初步掌握了亞東鮭魚的親魚培育、催熟促產、人工授精、控溫孵化等關鍵技術,在關鍵環節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為亞東鮭魚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物質基礎。2017年12月亞東鮭魚人工繁育共獲受精卵4100萬粒,目前第一批魚卵已孵化出魚苗400萬尾,其它魚卵正在孵化中,預計全部魚卵可孵出魚苗約1500萬尾左右,三至四年後有望形成900萬尾的商品魚規模,為亞東鮭魚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物質基礎。

  2.人才成效。截至目前,已為亞東縣培養了7名技術骨幹和50名鮭魚養殖合作社成員,他們初步掌握了亞東鮭魚繁育的全流程操作技術要點。比如,旦增拉傑,從一名貧窮的牧羊少年成為亞東鄉嘎林崗村的科技特派員,不僅自己成功脫貧,還帶動貧困戶搞生產。2017年上海海洋大學有12名畢業學生被上海市選派到西藏日喀則從事援疆工作,其中3名碩士生已到亞東鮭魚繁育基地工作。

  3.產業成效。2017年上海援建投資4600萬元建設亞東鮭魚商品魚生態養殖產業園,產業園佔地12萬平方米,這是上海對口支援西藏地區發展的第一個大型水產建設項目。2018年,上海將再援建投資3500萬元完善生態產業園功能。同時建成1個亞東鮭魚繁育基地,以及3個苗種培育基地。繁育基地建有6套循環水加溫立體盒式孵化系統,可一次性滿足近2000萬受精卵的孵化要求,是國內第一套冷水魚現代化、集約化孵化系統。該繁育基地也是西藏地區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完備、現代程度最高的鮭魚養殖場。亞東鮭魚已初步形成從「繁育-養殖-冷鏈儲運-線上、線下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4.脫貧成效。合作社的建立共計帶動3個鄉鎮4個村(居)849戶、2343人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6戶、442人。措姆是下亞東鄉切瑪村鮭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一員,她說:「政府幫我們把合作社建起來,貧困戶優先就業,而魚飼料是政府供應,銷路由政府解決,等第一批魚苗長成,賣出的收入也歸我們合作社,沒有後顧之憂,受益的都是我們百姓。」如今在亞東鮭魚品牌號召下,社會資本也積極參與進來,直接帶動亞東縣資本投資近3億元進行鮭魚產業化開發。這些都將為亞東群眾增收致富、同步奔小康創造紮實條件。

  目前,上海海洋大學協同上海綠色技術銀行,將冷水性魚類的繁殖養殖技術存儲到綠色技術銀行,藉助綠色技術銀行對技術收儲、升值、轉化、轉移以及與金融相融合的獨特支撐優勢,共同推動亞東鮭魚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並通過綠色技術銀行對技術的轉移轉化功能及金融支撐的特點,把這項養殖技術推送到其它貧困地區,為精準脫貧共奔小康持續發力。

  四、經驗與建議

  1.堅持黨委領導、多元參與,將扶貧資源供給與扶貧對象需求有效銜接。亞東實踐證明,打好打贏扶貧攻堅戰,關鍵還是靠黨的領導這一堅強後盾。精準扶貧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扶貧體系,將扶貧資源供給與扶貧對象需求有效銜接。亞東縣在上海有關各方聯合推動下,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還借鑑引用上海先進經驗制度,探索了「農戶+合作社+公司」的有效生產經營模式和綠色技術銀行等,解決了脫貧奔小康的可持續內生動力問題。

  2.堅持應用導向、由短期支貧向長期扶貧轉變,加大人力科技投入力度。上海海洋大學作為一所應用研究型大學,始終堅持「把論文寫作祖國的江河湖泊上」的辦學傳統,多年持續自發堅持服務中西部特別是西藏等邊疆地區,在最艱苦的自然資源條件下開展技術攻關。因此,在響應黨中央精準扶貧號召和上海市委部署的具體行動中,學校舉全校之力,將學科、人才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強化人力投入體系,通過組織保證、任務主導、業績激勵等方式,力保人、財、物、智到位。學校首席專家王成輝先後17次到亞東縣開展技術攻關,每年鮭魚繁育的關鍵期(春節前後)都在亞東度過。

  3.堅持地方所需、群眾所盼,探索建立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機制。亞東鮭魚產業扶貧的成功實踐說明,既要發揮支援地區在技術、市場、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也要緊密結合扶貧當地的資源特色與自然稟賦,以科技為槓桿,撬動當地的特色資源形成產業資源,將當地的自然稟賦轉化為脫貧致富「金元寶」,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體系。亞東鮭魚現已經形成產業鏈,春丕亞東鮭魚繁育基地負責人拉巴羅布表示,「我們不僅要加工鮭魚罐頭,還要將新鮮鮭魚利用先進技術運到內地。」學校通過網絡、電話等形式全年為當地人員答疑解惑,使當地群眾初步掌握了鮭魚繁育的整套技術。

  4.堅持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同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更高層次、更高標準的脫貧,要改變單純注重經濟指標的趨勢,把社會、生態等指標體系放在同等位置。作為上海河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王成輝對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有著深刻認識。他說,「亞東鮭魚是當地特有魚種,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必須是無汙染的山間活水,水中不能多含沙土。只有亞東縣的青山綠水可以孕育它。」 精準扶貧工作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要由注重減貧進度向更加注重脫貧質量轉變,由注重完成脫貧目標向更加注重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轉變,要由注重產業發展向注重生態可持續性協調發展轉變。

  五、下一步推廣

  在總結亞東精準扶貧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為擴大示範效應,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礎上,推進西藏、新疆、雲南等邊疆地區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學校將充分發揮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優勢,啟動新一輪科技合作。「十三五」及今後一段時期,學校將重點推動以下工作:

  1.創新政策,整合資源完善服務體系。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度對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聚焦精準扶貧工作,加強制度創新,整合校院兩級資源,通過「任務+績效」方式,積極引導各學院突出應用導向,加大資源投入。通過組織保證、任務主導、業績激勵等方式,建立完善面向扶貧教師的保障體系,把精準扶貧作為鍛鍊黨員幹部教師的重要陣地,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教師工作量考核、職稱評定以及評優爭先工作內容,鼓勵更多教師特別是黨員教師在一線歷練中增強才幹,增進與貧困地區民眾的情感聯繫。加大對精準扶貧工作者的表彰獎勵和宣傳,形成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2.強化合作,推進精準扶貧再上水平。以前期科技合作項目為基礎,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漁業資源,持續推動漁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強品牌戰略,建設集約化養殖和水產品深加工基地,引導水產品保鮮、存儲、運輸為一體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增加經濟效益轉換功能,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切實增加群眾收入。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指導當地開展設施漁業、魚類人工繁育、健康養殖技術等技術推廣,不斷延伸產業鏈,培育新的增長點。多方爭取項目資金,推進漁業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特色漁業資源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

  3.加強人才培養,提升本地人才層次

  人才是第一資源。加大高素質漁業經濟管理和水產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強化科技服務,每年組織專家赴當地進行科技服務培訓,持續舉辦漁業人才特色培訓班,安排當地漁業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駐校學習深造。加強漁業領域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提高當地高級專業科技人才數量。

相關焦點

  • 上海海洋大學組團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摘帽
    日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王成輝說。  他的初心,也映射著上海海洋大學作為一所農科院校的初心。10月8日,教育部第二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推選結果公布,上海海洋大學「一條魚帶動了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項目入選,高校專家走出校門、走出上海,以組團模式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
  • 「一條魚」遊出脫貧路 上海海洋大學科技服務團隊助西藏亞東縣脫貧
    兩年前,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成功脫貧「摘帽」。人口僅有1.3萬人的亞東縣能夠脫貧,以鮭魚為代表的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條魚帶動了南部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如是說。如今,亞東鮭魚成了響噹噹的品牌,這樣的變化來自上海海洋大學科技服務團隊的組團攻堅。
  • 西藏亞東:邊境產業興 邊民喜脫貧
    海拔4360米的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牧民草上掘金、水中尋寶,積極發展鮭魚、犛牛、藏雞等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亞東鮭魚養殖基地魚池裡的鮭魚。新華社記者張汝鋒攝今年49歲的達瓦過去靠養牛和打零工為生,年收入約1萬元。今年初,他用家裡的6頭犛牛做股本,入股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西藏亞東:草上掘金水中尋寶 產業興起促脫貧
    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犛牛養殖場(7月23日攝)。  海拔4360米的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牧民草上掘金、水中尋寶,積極發展鮭魚、犛牛、藏雞等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 西藏日喀則文旅管理人才上海「取經」 高校專題培訓助推脫貧攻堅
    11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16日獲悉,西藏日喀則地區文化與旅遊系統選派的20多名黨員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接受為期14天的文化旅遊管理人才專題培訓。   「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後日喀則市各縣區文化旅遊發展的方向,未來我們將整合本縣區現有資源,打造開發更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日喀則市文化局產業發展科科長巴桑頓珠說。
  • 「西藏的脫貧攻堅與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11月18日,「西藏的脫貧攻堅與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陳宗榮出席會議並講話,總幹事鄭堆主持會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近6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 多管齊下推進幫扶工作 中國海洋大學助力雲南綠春縣實現脫貧摘帽
    半島網10月22日訊 「衷心感謝中國海洋大學,用心用情迅速開展扶貧行動,紮實有效推進幫扶工作,助力綠春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今年6月,在中國海洋大學推進雲南省綠春縣定點扶貧工作座談會暨定點幫扶合作協議籤約儀式上,紅河州政協副主席、綠春縣委書記李國民對遠赴綠春調研定點扶貧工作的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田輝動情地說
  • 西藏亞東縣首屆國際邊貿旅遊文化節推介會在拉薩舉行
    20日,西藏亞東縣首屆國際邊貿旅遊文化節推介會在拉薩市舉行 華旦尼瑪 攝 20日,西藏亞東縣首屆國際邊貿旅遊文化節推介會在拉薩市舉行 華旦尼瑪 攝中國日報5月20日拉薩電(記者 達窮 華旦尼瑪) 5月
  • 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助力脫貧攻堅:阜平縣和淶源縣的成功「摘帽」
    近日,河北省政府發布通知,阜平縣、淶源縣等13個縣退出貧困縣,至此,河北省貧困縣全部「摘帽」。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全方位參與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阜平縣和淶源縣的成功「摘帽」,標誌著電網企業在推進脫貧攻堅、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階段性勝利。
  • 以優勢特色產業 帶動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今年是延壽縣決戰脫貧摘帽的關鍵一年。26日、2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到延壽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以優勢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四川最後一批未摘帽貧困縣的「摘帽...
    昭覺縣是四川省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截至2020年10月19日,全縣貧困戶22219戶102357人全部脫貧,19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建現代化產業園區,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有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 幹出來的幸福——亞東也脫貧了(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11月1日,國務院扶貧辦宣布,近期,包括西藏亞東在內的全國26個貧困縣順利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省級人民政府陸續批准退出貧困縣。亞東成為西藏自治區首批脫貧摘帽的5個縣區之一。作為全縣7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一員,帕裡鎮的扎西旦增一家也脫貧出列了。一身傳統藏裝,30歲的扎西旦增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成熟。
  • 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新疆和田地區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和田地區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新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中,和田地區佔了一半。目前,和田地區正緊抓產業脫貧「牛鼻子」,構建特色產業扶貧大格局,確保如期上交脫貧大考合格答卷。咕咕,咕咕……在和田洛浦縣和佳新村種鴿繁育基地,一排排鴿舍、飛棚整齊排列,上萬隻肉鴿茁壯成長。今年32歲的吐尼薩汗·馬合木提正給鴿子添料加水。
  • 黔益堂加快推進生態種植 助推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貴州代表團全體代表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充分反映人民意願,站在全國全局的高度,緊密結合貴州實際,提出更加聚焦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議案。黔益堂積極響應貴州代表團議案,大力加快推進生態種植,助推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 南京幫西寧、商洛、伊寧等地脫貧摘帽,計劃來了!
    ;青海省西寧市2.6萬人脫貧,計劃今年脫貧摘帽;陝西省商洛市16.98萬人脫貧,計劃2019年脫貧摘帽。01總體要求今年南京聚焦商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聚焦西寧脫貧摘帽,聚焦墨竹工卡、重慶萬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聚焦新疆伊寧、特克斯和江蘇淮安等地非貧困縣的脫貧攻堅,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確保脫貧不留「死角」。
  • ​恩陽區脫貧「摘帽」不鬆勁 再接再厲連戰連勝
    新河社區曾是典型的貧困村,村裡無現代產業,基礎設施滯後,村民大多在外務工。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當地著力補齊短板、夯實基礎、立足長效、增強後勁,成功實現脫貧「摘帽」。近年來,恩陽區舉全區之力,下足「繡花」功夫,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8月,四川省政府批准恩陽區退出貧困縣序列。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縣,連續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恩陽區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再戰再勝、連戰連勝。
  • 【中國攻堅進行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
    脫貧攻堅的目標是讓農村居民通過國家和社會的幫扶,加之自身的努力,最終告別貧困,過上富足的生活,從而實現與城市居民的共同富裕,這與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是完全一致的。我們說,貧困戶退出、貧困縣摘帽不是反貧困的終點,接下來,必須通過鄉村振興的大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構建起反貧困的長效機制,同時通過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實現。
  • 脫貧攻堅有我!西農大等教育部75所高校交出這樣的成績單
    多年來,各高校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深入定點扶貧縣開展調研,加大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力度,選優派強掛職幹部,幫助制定實施脫貧攻堅計劃、年度減貧計劃等,形成了良好的定點幫扶機制。2016年以來,共有10個直屬高校集體、個人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
  • 脫貧摘帽後,蓄足力量再出發
    面對新使命,五位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這樣說——脫貧摘帽後,蓄足力量再出發編者按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鄉親們脫貧後,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
  • 理論達人講解脫貧攻堅|第十八集:首善之力!北京助力73個旗縣脫貧摘帽
    理論達人講解脫貧攻堅 | 第十八集:首善之力!北京助力73個旗縣脫貧摘帽2019年1月22日,位於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正式揭幕,這裡有來自北京扶貧協作的七省區90個縣級地區的4000多種原生態優質特色產品,參與的商品種類繁多:新疆和田的特級玉棗、西藏的藏香藏蜜、青海玉樹的犛牛肉、內蒙古的牛羊肉、河南的野生獼猴桃酒、湖北的丹江水產……在這樣一個365天「永不落幕」的扶貧產品展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