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亞東:草上掘金水中尋寶 產業興起促脫貧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犛牛養殖場(7月23日攝)。

  海拔4360米的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牧民草上掘金、水中尋寶,積極發展鮭魚、犛牛、藏雞等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新華社拉薩7月28日電 題:西藏亞東:草上掘金水中尋寶 產業興起促脫貧

  新華社記者趙久龍、黃浩銘、張汝鋒

  珠峰腳下,雅江之源,雪山連綿遇天際,時在7月仍高寒。海拔4360米的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牧民草上掘金、水中尋寶,積極發展鮭魚、犛牛、藏雞等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今年49歲的達瓦過去靠養牛和打零工為生,年收入約1萬元。今年初,他用家裡的6頭犛牛做股本,入股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每頭犛牛作價5000元,每頭每年可獲分紅650元,2019年之後每頭牛每3年分紅增加200元,直至20年合同期滿,還能如數領回犛牛。

  「今年5月份我來到公司打工,負責給大約60頭犛牛餵飼料,公司免費提供吃住,每月還可以領到工資3000元,預計年收入將超過4萬元。」達瓦說,除犛牛外,公司還接受草場入股,用來放牛、種植飼草等。達瓦的草場入股後,在原來每畝1.5元政府補貼的基礎上,還能獲得每畝0.5元的公司補貼。

  和達瓦一樣,有150餘名農牧民在帕裡犛牛產業公司各個牧場打工增收。「我們是國有獨資企業,公司通過農牧民牲畜作價投資形式帶動邊境全縣648戶農牧民增收,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167人,年收益超過500萬元。」公司副總經理巴桑旺堆說。

  在亞東鮭魚養殖基地,工人瓊達在展示即將上市的鮭魚(7月24日攝)。

  海拔4360米的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牧民草上掘金、水中尋寶,積極發展鮭魚、犛牛、藏雞等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亞東縣有「喜馬拉雅小九寨」的美譽,但經濟發展滯後,是去年底西藏脫貧摘帽的五個縣區之一。亞東縣物產豐富,除了犛牛、木耳、藏雞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亞東鮭魚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環山蒼翠,雲霧繚繞,山泉水穿過魚池又奔流而下。在春丕亞東鮭魚繁育基地,不少村民正在忙碌著。「一條小小的稚魚市場價達20元,商品魚每斤市場價更是達200元左右,在這裡打工的村民月收入不少於3000元。」基地負責人拉巴羅布介紹,亞東鮭魚長有花色斑點,當地人稱作「花點魚」,有「後藏江南的水中瑰寶」美譽。

  基地從上海海洋大學邀請多名專家進行技術指導。26歲的羅衡畢業於上海海洋大學,目前在春丕亞東鮭魚繁育基地從事技術工作。「亞東鮭魚是本地特有魚種,在野外主要以水生昆蟲為食,我們採購的優質飼料達萬元每噸。我們主要用山間活水飼養鮭魚,但它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平遊期的亞東鮭魚存活率仍只有30%左右。」他說。

  拉巴羅布介紹說,2015年,亞東縣利用財政邊境轉移支付資金成立了春丕亞東鮭魚繁育基地和3個養殖基地,以農業合作社形式運營,帶動近500戶村民參與。

  1992年,亞東鮭魚被列為西藏二級重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人們食用的亞東鮭魚是人工繁育和養殖的。「農戶入股鮭魚養殖專業合作社,所需資金不多,有的只需500元。繁育基地會把進入穩定生長期的魚苗分發給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由於鮭魚生長期為兩三年,在合作社成立的最初兩年內,飼料等物資由當地政府免費提供。」拉巴羅布說。

  「我過去和愛人一起以打零工為生,4個月前來到基地工作,每月收入達到4500元。」45歲的下亞東鄉人普衝在亞東鮭魚養殖基地撈起了一條近5斤的鮭魚,他說,第一批繁育的鮭魚即將上市,最近他們十分忙碌。

  豐收的喜悅寫在農戶的臉上。「但我還是有遺憾,目前亞東鮭魚最遠才運到拉薩。等今年亞東縣建成立體產業園區,對鮭魚進行『立體式』開發,我們不僅要加工鮭魚罐頭,還要利用冷鏈技術將新鮮鮭魚運到內地,甚至走出國門,讓更多人嘗鮮。」拉巴羅布說。

相關焦點

  • 西藏亞東:邊境產業興 邊民喜脫貧
    海拔4360米的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草原是西藏最肥沃的草場之一。當地農牧民草上掘金、水中尋寶,積極發展鮭魚、犛牛、藏雞等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亞東鮭魚養殖基地魚池裡的鮭魚。新華社記者張汝鋒攝今年49歲的達瓦過去靠養牛和打零工為生,年收入約1萬元。今年初,他用家裡的6頭犛牛做股本,入股帕裡犛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 ——上海海洋大學組團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摘帽形成特色支柱產業
    2017年11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城關區、亞東縣、乃東區、巴宜區、卡若區五個貧困縣(區)率先實現脫貧摘帽,亞東是五個區縣唯一的一個脫貧摘帽縣。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表示,人口僅有1.3萬人的亞東縣能成功脫貧,以鮭魚為代表的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條魚帶動了南部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
  • 上海海洋大學組團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摘帽
    10月8日,教育部第二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推選結果公布,上海海洋大學「一條魚帶動了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項目入選,高校專家走出校門、走出上海,以組團模式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一條魚」的故事,正是上海海洋大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縮影。  高原「牧民」變「漁民」  兩年前,亞東成了脫貧摘帽縣。
  • 幹出來的幸福——亞東也脫貧了(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邊陲亞東,山高林深,全縣1.4萬多人,如今整體脫了貧。11月1日,國務院扶貧辦宣布,近期,包括西藏亞東在內的全國26個貧困縣順利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省級人民政府陸續批准退出貧困縣。亞東成為西藏自治區首批脫貧摘帽的5個縣區之一。
  • 「一條魚」遊出脫貧路 上海海洋大學科技服務團隊助西藏亞東縣脫貧
    兩年前,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成功脫貧「摘帽」。人口僅有1.3萬人的亞東縣能夠脫貧,以鮭魚為代表的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條魚帶動了南部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如是說。如今,亞東鮭魚成了響噹噹的品牌,這樣的變化來自上海海洋大學科技服務團隊的組團攻堅。
  • 【新時代·邊疆行—西藏篇】一條成為脫貧致富法寶的亞東鮭魚
    圖為青山環繞中的亞東生態產業園亞東鮭魚養殖區 攝影:王茜  近年來,亞東縣聚焦生態保護、做好山水文章,採用「繁育基地+合作社+產業園區+銷售公司」的經營模式,依託亞東鮭魚生態養殖產業,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 西藏邊陲重鎮亞東舉行首屆國際旅遊文化節
    貢桑拉姆 攝中新網亞東6月3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2日,西藏日喀則市亞東首屆國際旅遊文化節在亞東仁青崗邊貿市場開幕,前來參加活動的車輛在亞東河畔排起了長龍。當地民眾表示,亞東變化大,發展速度快,來此觀光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圖為開幕現場。
  • 亞東鮭魚產業發展見聞:「嬌貴」魚兒「遊」出致富路
    這是日喀則市亞東縣亞東鮭魚的養殖場景,這一條條魚兒帶動激活了亞東縣的扶貧產業。近年來,亞東縣聚焦生態保護、做好山水文章,依託亞東鮭魚生態養殖產業,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亞東河畔話變遷
    亞東河畔話變遷——珠居村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慶祝活動見聞位於亞東縣下司馬鎮東北部的一個普通村落,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集體財政處於虧欠狀態到現在家家戶戶人均年收入過萬,小車新房,一應俱全,集體產業發展壯大,醫療、教育、衛生全面普及,這個村子便是有著「小江南」之稱的珠居村。
  • 新民晚報數字報-鮭魚暢遊亞東河 蟹寶落戶黃土坡
    環山蒼翠,流水潺潺,在西藏亞東河谷邊的魚池裡,產完卵的上萬條鮭魚靜靜遊弋著;而在陝西省延安市的黃土坡上
  • 美國版數字報-鮭魚暢遊亞東河 蟹寶落戶黃土坡
    環山蒼翠,流水潺潺,在西藏亞東河谷邊的魚池裡,產完卵的上萬條鮭魚靜靜遊弋著;而在陝西省延安市的黃土坡上
  • 西藏亞東:科技諸葛讓「生態水」變身「致富源」
    西藏亞東:科技諸葛讓「生態水」變身「致富源」 編輯:王欣    來源:新華網    2020-09-14 20:09
  • 第22集 西藏亞東之行,探秘茶馬古道
    乃堆拉山口是西藏亞東縣下亞東鄉與印度錫金的交界地,距離拉薩460公裡,距離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550公裡,是中印之間條件較好的陸路貿易通道。公元七世紀吐蕃王朝曾兩次派人到印度帶回糧食、菜籽和日用品,20世紀初亞東是中印兩國之間最大的商埠,交易額最高時達上億銀元,佔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
  • 上海專家"跨界"育種亞東鮭魚:讓西藏養殖戶快速增收
    (屈琳琳供圖)  春節假期已近尾聲,年前剛從西藏返滬的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心思卻早已飛回到3000公裡外的西藏亞東縣———亞東鮭魚人工繁育場裡,2300多萬粒亞東鮭魚的受精卵,是他最大的牽掛。  「倘若這批鮭魚魚苗的成活率超過一半,那就相當於有1000多萬尾魚苗了。這樣,西藏當地的養殖戶,今年肯定可以增收致富。」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春節,王成輝比平時更忙碌。
  • 中印邊境小城——亞東(一)
    中國西藏網訊 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亞東縣總體地貌為山溝,海拔高度懸殊,以帕裡為界,形成截然不同的兩種氣候。「世界高原第一鎮」帕裡鎮海拔4360米,帕裡犛牛如一個個小黑點般襯映在雪山下。拉薩至亞東的公路穿鎮而過,公路兩邊店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這個帕裡草原深處的邊陲小鎮發生了巨大變化。
  • 探尋西藏昌都市貢覺縣產業脫貧的「秘笈」
    在西藏昌都市貢覺縣的幹部看來,「死胡同」更包含群眾觀念落後、產業建設滯後、經濟發展緩慢等深層次的含義。  「現在真是有看頭!」2017年初,貢芒公路改擴建工程建成,使貢覺縣成為連接川藏國道318和317線的一個重要節點。更重要的是,在脫貧攻堅、創新創業等重大行動的強力助推下,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熱潮高漲、城鄉面貌顯著改觀,人們開始對貢覺縣刮目相看。
  • 發揮援藏優勢,助力亞東經濟社會發展再提升——2019年亞東聯絡小組...
    一條主線——亞東邊關文化小鎮建設,積極對接日喀則市珠峰環線遊,以鞏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目標,將基礎設施、邊境貿易、特色產業發展、遺址保護、生態康養旅遊開發等重點結合起來,以阿桑自然村為核心,以三個前進點為支撐,全力打造邊境小康村示範項目。
  • 普陀區青少年中心赴亞東送教交流,促優質教育理念「高原綻放」
    普陀區青少年中心赴亞東送教交流,促優質教育理念「高原綻放」 2020-08-28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藏——拉薩,日喀則,珠峰大本營,亞東
    定日 -- 亞東 裡程458公裡,入住東騰酒店。 亞東 海拔3000米。從 定日 到 亞東 的路上,基本都是土石路,三百公裡的搓板路,顛的人五臟六腑都移了位一樣,邊防檢查站的人說,是從去年開始修路的,預計兩年以後就能修好了!來到藏南放羊的牧民開始多起來,不像 川藏北線 那邊大多都是養的犛牛!
  • 亞東才是西藏隱世之地,藏著美味的亞東鮭魚,人們為它開車5小時
    說起西藏的美景,很多人都如數家珍,但如果論美食,估計大部分人就都一片茫然了,許多人以為,西藏高海拔,物產一定貧乏,但其實恰恰因為他獨特的氣候與地理位置,反而生產了一些獨一無二的野生作物、魚禽等。西藏亞東縣屬於祖國的邊陲,那裡和我們熟悉的西藏不同,綠樹成蔭、原始森林密密匝匝,是各種珍稀動植物的天堂。這裡有一種獨特的魚,是出了名的美味,叫亞東鮭魚,這亞東鮭魚原本是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當地人經過多年研究,竟然人工養殖成功,從而成為亞東的一道知名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