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授人以漁」,讓西藏養殖戶快速增收
亞東鮭魚懷卵量少,馴食成活率低。圖為王成輝(左)在挑揀魚卵。(屈琳琳供圖)
春節假期已近尾聲,年前剛從西藏返滬的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心思卻早已飛回到3000公裡外的西藏亞東縣———亞東鮭魚人工繁育場裡,2300多萬粒亞東鮭魚的受精卵,是他最大的牽掛。
「倘若這批鮭魚魚苗的成活率超過一半,那就相當於有1000多萬尾魚苗了。這樣,西藏當地的養殖戶,今年肯定可以增收致富。」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春節,王成輝比平時更忙碌。天天要和繁育基地的員工們視頻通話、實時觀察鮭魚受精卵的情況,有時還少不了「遙控指揮」。
解決亞東鮭魚規模化人工繁育的難題,對王成輝來說,不僅是一個頗具挑戰的課題,也是一個可以造福當地人民的精準扶貧項目:預計今年3月,這批鮭魚受精卵就要在繁育基地孵化出膜了。養成後,預計成魚產量在一萬噸以上,將佔據全國鮭魚三成左右的市場,從而徹底打破鮭魚的市場格局。
搞螃蟹育種的專家,接下了亞東鮭魚人工繁育的活
在上海海洋大學,王成輝是蟹苗育種的好手。身為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他已選育出中華絨螯蟹「江海21」這個國家級水產新品種。
這位養螃蟹的好手,為啥跨界去研究亞東鮭魚繁育?原來,2015年4月,一個精準扶貧項目落到了他的肩上。當時,西藏亞東縣的負責人走訪上海海洋大學,希望上海海洋大學能抽調力量,幫助當地的養殖戶解決亞東鮭魚的規模化人工繁育問題。
「一斤亞東鮭魚的市場售價是250元左右。如果能夠讓亞東鮭魚在西藏實現產業化,那一個養殖戶一年增加幾萬元收入應該沒問題。在西藏,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王成輝告訴記者,亞東鮭魚屬西藏自治區二級野生水產品保護動物,生活在海拔高度為2700-3700米的水域。除了海拔高,它還是亞東獨有的高原冷水魚類。
在專門研究蟹苗育種之前,王成輝曾跟著導師在新疆養過4年魚,「算是有點冷水魚繁育與種質開發的背景」。據悉,位於西藏亞東縣的亞東鮭魚人工繁育場,是西藏目前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魚類繁育場,也是上海對口支援西藏地區發展的第一個大型水產建設項目。
「手把手地教會他們養魚,這樣他們才能增收」
王成輝介紹,亞東鮭魚的人工繁育多年來無人敢挑戰。亞東鮭魚與常見冷水魚有顯著的不同點:發情期短,一年僅有7至10天;懷卵量少,一條2000克重的母魚,平均僅有3800粒左右的卵子,而常見的草魚等四大家魚的懷卵量有100萬粒左右。
另外,亞東鮭魚孵化期長,一般冷水魚的孵化期不超過一個月,而亞東鮭魚的孵化期卻長達100-110天,是一般冷水魚的三倍以上。亞東鮭魚卵出膜以後,還要等上30天後才能遊動。
「高海拔」「超低溫」「受精卵奇少」「孵化期超長」「馴食成活率偏低」,這些都是王成輝未曾碰到的技術難題。然而,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橫在王成輝的面前:這裡缺人,技術人員十分匱乏!
「當地很多人,家裡都是養犛牛的,根本沒有養魚的經驗。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手把手地教會他們養魚,這樣他們才能增收。」王成輝帶領的專家團隊,手把手地傳授起養魚的基本技能。從如何抓魚開始,到如何給魚授精、孵卵、培苗,再到巡塘管理……在亞東,王成輝從一位水產專家變成「全能管家」。
關鍵技術難題陸續解決,為亞東鮭魚產業化鋪平道路
眼見亞東鮭魚人工繁育場的工作漸漸步入軌道,有了起色,亞東縣提出希望:2017年,最好能繁育出亞東鮭魚魚苗1000萬尾。
王成輝掰著手指頭算,這就意味著,「要在10天內獲得1500千克的受精卵。」他告訴記者,一條成年母魚的平均產卵大約在270克左右,所以要達到設定的目標,每天就要擠出500-600條母魚的卵子,加上有的親魚成熟度較差,每天要篩選的母魚均在800尾以上,公魚300尾以上。
今年過年前,王成輝團隊已經忙了好一陣子。由於當時技術難關還未取得真正突破,技術人員也沒有到位,上海海洋大學工作組的教授、研究生必須一起上陣擠魚卵,並同時講授技術要點、帶動當地的技術人員跟著幹。手擠酸了,肩膀不能動了……就這樣,由2位教師、6名研究生組成的工作組,帶領亞東當地養殖戶完成6000多尾母魚、2000多尾公魚的擠卵授精。10天,他們收穫了1647千克受精卵!
在王成輝領銜的工作組專家的技術指導下,西藏亞東當地養殖戶已初步掌握了亞東鮭魚的親魚培育、催熟促產、人工授精、控溫孵化等關鍵技術。
據了解,依照第一個繁育場的模式,目前,西藏亞東又先後投資建設了三個商品魚場,這些工作都為亞東鮭魚的產業化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