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但我今天想吃魚
今天是2月27號,還有一天就會步入2019年的三月,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不過是上了幾天的課,不過是日復一日,但是很想吃魚。欲望來源很簡單,學校沒有,很久沒吃。
想魚肉的鮮美,想魚湯泡的飯,想吃魚時慢慢剔刺的悠閒。
最先想的是肉多刺少的帶魚,燒帶魚塊兒,無論麻辣,香辣,紅燒,醬香都讓人想得很。想帶魚肉的緊實,想它剔過最外邊的刺就可以大快朵頤。魚肉不像雞肉,魚肉是小塊小塊或者綿細的口感,但是雞肉是一絲一絲的感覺,很不一樣。新鮮魚肉即便調料加的不夠味也有吃頭兒,吃它的鮮香,吃水裡的鮮味兒。
再一個刺少的魚是羅非魚,做熟的羅非魚總能滿足人想大口吃魚肉的感覺。猶記得當初母親做的鮮香無比的羅非魚,一大筷子下去,滿滿都是魚肉。紅燒的味道和魚肉的鮮香混合的完美無暇,滋溜一口湯,夾一筷子魚肉,挖一勺米飯。
想到羅非魚就想起了小喵之前的一次嘗試。在超市買了個3斤重的羅非魚,順帶著買了啤酒和姜。清理好的羅非切上斜刀去魚線,在切口中放一片姜一絲蔥,倒鹽倒啤酒醃製半小時。啤酒的話小喵試過哈爾濱啤酒和嶗山啤酒,味道都很不錯。因為當時沒了蒸魚豉油,所以小喵在魚身上塗的是豆瓣醬,開水上蒸鍋,大火蒸製20分鐘。為了裝盤的精緻小喵會把原來的蔥姜取出來,重新撒上薑絲和蔥絲,其實也可以放青紅椒絲。淋少許醬油和香油,終於做好了一盤差強人意的清蒸魚。
為什麼說差強人意,因為小喵心目中好吃的清蒸魚只有兩個。一次是媽媽親手做的清蒸鯰魚,一次是自己做的清蒸淡水魚。
暑假去往和朋友約好的地方,是一個水庫。臨近村子的那一塊屬於沒有人管的區域,那裡土地溼潤鬆軟,再靠近水庫走就會泥濘難行。幾個弟弟脫掉上衣遊往中間,我們是不贊同他們玩水的,但是等到他們站起來才發現水並不深,再一個也深諳水性就由著他們了。幾個孩子摸著魚窩,沒一會就喊我們去拿魚,我們帶回去了三條。這種魚很特殊,渾身三個鰭,靠近皮膚的一端有根硬骨,被夾的話很疼,俗稱三桿子槍。它生氣的時候鰭會豎起來,平時都是緊貼著皮膚的,加上它身上很滑,所以徒手抓容易受傷。
吃過晚飯,魚已經醃好了。
家裡大人不吃,三個小孩子守著一口鍋,大瓷碗下墊著一節玉米,單抹了醬加了蔥和香菜。結果出鍋後令人驚喜無比。口感細膩飽滿,味道鮮甜混著醬香。剛被打撈上來的魚烹製是無比新鮮的,且不會有土腥味。
那個水庫我們也曾抓過許多的田螺和河蚌。處理好的河蚌姜水滾煮去腥,大量辣椒等香辛料遮蓋它的腥味,Q彈爽脆,麻辣鮮香的爆炒河蚌和爆炒田螺也是兒時興趣中產出來的美食。
松鼠魚,酥脆的表皮,菊花一樣綻開的魚肉,因為接觸面積變大,所以淋上去的糖醋汁能大部分被掛住。酸甜、酥脆、軟嫩、這幾種美妙的味道都能被松鼠魚詮釋!
滾水滑下去的魚片,片刻後就能被燙熟,這樣的魚片既無腥味又肉質嫩滑。不管是酸菜魚還是水煮魚,都擁有這種美妙。酸菜魚是酸辣加上魚骨的濃香,水煮魚是麻辣鮮香,一個色澤白中帶綠,一個色澤鮮紅誘人,真是對魚的另一改造。
若說魚的肉質太過嫩滑,有的魚還會有不好入口的魚油。不用擔心,烤魚可以滿足你。炭火的炙烤將魚肉中的水分一點點蒸發出去,魚肚子上的油也被烤了出來,落盡炭火中呲出一星半點的火花。烤魚可以提前醃製,可以刷醬烤制,還可以撒孜然、辣椒粉等。烤魚的肉有嚼勁,且嚼的次數越多越能感覺到魚的香味,醉人至極。
還有埋葬在記憶深處的鯽魚湯,因為吃的次數太少還卡了魚刺,所以就被家裡雪藏了。但是不得不說它是飽含魚鮮香的湯食,外加鯽魚本身就極其適合做湯。
還有醬香麻辣的魚頭泡餅,浸滿湯汁的餅卷帶著魚頭上的肉,讓味蕾極盡享受。更別說還有好吃又好看的剁椒魚頭,芥末香醋調拌的爽口魚皮,更有會吃的專門燉煮魚子來下飯。
不能再想了,想多了好吃的會得相思病,小喵決定明天就去吃魚。
你們喜歡吃什麼口味的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