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雙江縣沙河鄉允俸村那京自然村是一個以傣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有農戶37戶175人,設1個黨支部,有黨員9名。沙河鄉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裡』,不能出現『斷頭路』」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基層黨建工作各個方面,推動黨組織在聯繫服務群眾上多用情,在宣傳教育群眾上多用心,在組織凝聚群眾上多用力」的要求和市委的部署,圍繞政治引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抓基層黨組織建設,沙河鄉黨委帶領允俸村黨總支和那京自然村黨支部創出了「六個共同」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美麗鄉村
小村家長共同當
村黨支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一個地方工作,首先要認識本地區的特點」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實施鄉村振興的部署、市委在鄉村振興中提出的自然村15條標準和釐清「四個清單」的要求,召開黨員會14次、群眾會8次、田間地頭現場會72次、黨支部和黨員入戶聽取群眾意見910人次,與群眾一起反覆分析研究,群眾參與率達100%,淘出人的資源175名、物的資源6項、問題清單14個和項目清單60個。通過黨建引領,摸清了家底,找準了問題,找到了發展優勢,既讓群眾看清了問題又看到了希望,從過去只關心小家到現在關心大家的當家意識得到了大幅提升。
群眾會議
小村規劃共同做
在鄉村振興中,村黨支部按照市委提出的「萬名幹部規劃家鄉行動」要求,把在外工作的8名公職人員邀請回來,帶著群眾看山、看水、看資源,先後召開群眾會12次360人次,聽取掛鈎部門意見38條,經過反覆研究討論,制定出那京「兩圖一書一表一民約」,把那京自然村定位為「金鍊子花盛開的村莊」,在鞏固發展好甘蔗產業的同時,把特色水果、生態漁業、旅遊、餐飲等作為新產業來培育,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有特色、有溫度、有感情、可實施的村莊規劃。通過黨建引領,制定規劃,讓群眾知道當前要幹些什麼、中期要幹些什麼、遠期要幹些什麼,群眾從過去不懂規劃到現在成為規劃的主人,關心規劃、參與規劃、實施規劃和為實現規劃而努力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大的提升,增強了自我振興的責任心。那京《將鄉愁融入家鄉建設》《雲南臨滄請萬名幹部為家鄉發展做規劃》的做法和經驗被人民日報刊載。
做好規劃
小村跨越共同幹
村黨支部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省委陳豪書記提出的「在農村,當前要重點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發揮作用,下步要把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作為著力點和突破口」的要求,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帶領群眾學習領會「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和省委「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黨支部提出那京鄉村振興要走在全縣前列的目標,帶領群眾在產業發展上苦幹實幹,全村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建成產業化基地2830畝,人均達16.2畝;農家樂從無到有,共開辦農家樂9戶,旅遊收入達300餘萬元;致富能手從少到多,培養了23名鄉土人才;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7796元提高到2019年的1.4萬元,高於全鄉、全縣的平均水平,基礎設施建設、美麗村莊建設、旅遊產業發展、社會治理和基層黨組織建設都走在全縣前列。通過黨建引領,激發了群眾自我振興的能力水平和信心決心。
群眾積極參與
小村建設共同抓
村黨支部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和「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加強對群眾的感恩教育,把黨的關懷轉化成落實上級決策部署、自力更生、大幹鄉村振興的行動。推行「1名黨員網格長+6戶農戶」網格化管理機制,設立農戶網格責任區6個、黨員護綠崗6個,帶領群眾大力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抓實「七改三清」工作,讓糞堆、草堆、柴堆變成花園、果園、菜園。發動群眾不講條件、不計報酬大幹公益事業,累計投工投勞6200餘人次,修建道路0.75公裡、建成景觀池16個、栽植景觀苗木6萬餘株、改造棧道2100米,鮮花盛開的村莊初具雛形。支部黨員帶頭整治庭院衛生和公共衛生,建成無害化水衝式衛生公廁2座,每家每戶均有衛生戶廁,做到天天乾淨、戶戶整潔。通過黨建引領,幹部群眾舍小家顧大家、大幹公益事業的做法在全縣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累計有省內76批3000餘人次來參觀學習。
改善人居環境
小村鄉風共同創
村黨支部始終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來抓,圍繞省、市文明村寨創建條件,堅持教育引導、制度保障、習慣養成三管齊下,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制定《村規民約》,組建紅白理事會,引導村民在紅白喜事、生產生活等方面互幫互助,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積極開展「農村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創建活動,全村有星級文明戶15戶、五好家庭25戶。組建青年志願者服務隊1支10人,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組建業餘文藝宣傳隊2支34人,在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創新開展「積分制+黨員評先+美麗家庭+好婆媳+物品兌換」活動,評選出黨員示範戶4戶、美麗家庭10戶、好婆媳5戶。通過黨建引領,讓村民在家門口學有榜樣、趕有方向,積極健康向上的文明鄉風進一步形成。
宣講進村寨
小村發展共同享
村黨支部認真落實「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要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關懷幫助。對5戶產業基礎較弱的農戶,由黨支部研究,在資金、項目、勞力等方面「一戶一策」給予幫助;對13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6名大學生落實了教育補助政策;對3名殘疾人和26名60歲以上的老人,由支部黨員帶頭掛鈎聯繫服務,給予關心關愛。通過黨建引領,讓群眾從黨支部、共產黨員的關懷中感受到小村的溫暖,感受到黨的關懷,更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進一步激發了幹部群眾愛黨、愛國的熱情。
通過「六個共同」的實踐,基層黨支部進一步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政治引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得到了提升,群眾的內生動力得到了空前激發,苦幹實幹鄉村振興的熱情高漲,小村不斷實現跨越,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實現了「雙推進」。
來源:臨滄市扶貧辦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