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動
界限感,是親密關係相處的關鍵,很多人因為和閨蜜、男友,甚至家人間親密關係的相處沒有把握好距離和界限感,最終出現了彼此傷害的情況。
再好的朋友、伴侶,也需要適當的「客氣」。客氣,並不是生分,而是意味著一種界限感。
大家彼此相依,又孑然自立,不是因為對方而完整,而是作為完整的個體,珍視對方的給予,包容對方的錯失。
陳瑋在書《掌控:如何在人際交往中取得主動權》中提到:明確的界限感是一個人獨立的標誌,它給予我們自由的思想、獨立的意志和清晰的責任感,並能夠幫助我們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他人對我們心理上的操縱。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精英女白領在結局的時候慘遭閨蜜和男友的背叛,同時失去了友情和愛情,我認為關鍵問題就在於唐晶在親密關係中的界限感的度沒有把握到位。
劇中最值得同情的那個人我覺得應該是唐晶,不知道編劇為什麼要把她寫得這麼可憐。
唐晶在愛情上雖說有點作,缺乏安全感,對伴侶不信任,但對待友情,她絕對可以說問心無愧了。
但事業有成、工作能力強、絕頂聰明的人生贏家唐晶,最終卻被閨蜜和男友雙雙背叛,這對她的打擊著實有點大,亦舒的原著都沒有這麼狗血。
唐晶和她相戀十年的男友賀涵,最終未能修成正果,反倒在短短的時間內,愛上了她的閨蜜羅子君,一個離異的單親媽媽。
一個是她最愛的男人,一個是她最愛的女人,一個是用十年青春相守十年的男友,一個是她不遺餘力的幫助和扶持的十多年的好閨蜜。
唐晶得有多傷心,想想就知道。
我分析了下,這件事最大的問題,還在於賀涵,但和唐晶,也有很大的關係。
唐晶在處理閨蜜和男友的關係的時候,沒有精準把握這兩段關係的基本界限感,導致和最親密的兩個人雙雙關係崩塌。
優秀的唐晶不曾明白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那就是,關係再親密的的閨蜜或者伴侶,都應該保持基本的界限感。
唐晶最大的優點,也是她的弱點。
那就是對閨蜜羅子君傾其所有,毫無保留的付出。
她對羅子君掏心掏肺,在羅子君的成長和蛻變的道路上,可以說,羅子君媽媽做出的貢獻,遠遠不及唐晶。
羅子君離婚之後,失去了生活支柱陳俊生,她的一切依靠,就落到了唐晶的身上。
唐晶但凡對賀涵有像對羅子君一小半的掏心掏肺,她就不至於失去賀涵了。
唐晶幾乎是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在幫助羅子君。
比如有一次羅子君送兒子平兒上學,在早高峰擁擠的路上不小心被人擠掉了一隻鞋,不方便光著腳擠公交地鐵的她只好給唐晶打電話讓她開車來接她。
原本唐晶的男友賀涵和羅子君是順路的,賀涵可以順路捎她去上班,舉手之勞而已。
但賀涵認為這是羅子君自己考慮問題不周,沒有將意外考慮進去,她應該提前備一雙鞋子以防這樣的意外發生。
並且,賀涵認為,如果這次他輕而易舉地幫助了她,就給了她依賴,下次她依然不會長教訓,還是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這是對於離婚後的羅子君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她必須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羅子君曾經是養尊處優的全職闊太太,如今33歲被拋棄離婚不得不重新進入職場,對於她來說,這只是她未來需要依靠自己獨立生活的一個小小的插曲,她只有學會自己解決了,未來她才能真正的依靠自己直立行走。
在這點上,賀涵比唐晶想得通透。
結果唐晶明明和羅子君不順路,最後還是毫不猶豫地繞了一大圈跑去接她,還害得自己上班來晚了。
不得不說,唐晶對羅子君是真的好,甚至好到了讓羅子君產生了依賴。
武志紅老師曾經說過,一段關係中缺乏邊界,就會陷入共生關係,會覺得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
唐晶和羅子君好到完全忽視了邊界感,以至於羅子君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會理所當然地去依賴更加獨立有能力的唐晶。
羅子君面對丈夫出軌,被拋棄而離婚之後一度一蹶不振,是唐晶一次又一次把羅子君從黑暗裡拉了回來,給了她新的希望。
她主動幫她找工作,託男友賀涵照顧她,給她做思想工作。
唐晶在羅子君身上付出了太多,最終才會因為男友愛上閨蜜而傷痛欲絕。
她對羅子君有多好,後面傷的就有多深。
唐晶對羅子君太好,好到甚至把自己的男友也主動推向了羅子君。
閨蜜之間本應該保持基本的界限感,自己的男友,更需要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如果唐晶一開始學會把握這個度,或許就沒有後面的事了。
簡單的兩句「賀涵,你多幫子君。」「子君,你有問題找賀涵」,瞬間將自己的男友推給了自己的閨蜜,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羅子君一個離異的單身媽媽,面對精英賀涵,又怎能抵抗得住。
同時,羅子君身上有唐晶沒有的溫順,同時吸引著賀涵。
有人開玩笑說,唐晶就是羅子君和賀涵的媒人,親手把自己的男友送到了閨蜜的手上。
周國平在《人與永恆》中說:「一切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唐晶就是沒有明確地好這個界限,從而葬送了自己的友情和愛情。
唐晶什麼都好,她獨立有錢,唯獨在關係的處理上掌握不好這個度。
她對賀涵不信任若即若離,對羅子君太好而失去邊界感。
愛情和友情,都沒有把握好這個度,一個付出不夠,一個愛的太滿。
她對賀涵的付出不太夠,保持太多的矜持,距離拉得太遠,任性地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讓賀涵對她也拿捏不夠,轉而投向了羅子君。
而對於羅子君而言,離婚後學會獨立行走的她還能懂得獨當一面,知道不能事事麻煩唐晶,但離婚前甚至是剛剛離婚的羅子君,把更多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唐晶身上。
這樣不僅讓唐晶更累,也讓羅子君無法真正地獨立起來。
當知道賀涵和唐晶訂婚之後,應該和他們保持一定的界限,然而,已經太晚了,賀涵已經無法自拔地愛上了羅子君。
人與人之間,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平行線的方式相處,才能避免摩擦,共同進退。
凌嵐曾在她的書《界限感:打造完美人際關係的秘密》一書中講到:當你掌握了界限感,就會明白,原來最好的關係,是親密地保持距離;原來圈子不同,不能強融;原來敢愛敢恨,是對待感情的最佳方式;原來各司其職,才能愉快地合作。
唐晶和羅子君原本就應該各司其職,唐晶在羅子君離婚的事情上已經幫她夠多了,後面的事情都應該由她自己去闖,去學習,去成長,自己的生活終歸是要依靠自己。
總有一天,她會像結局裡的那樣,獨立強大地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和自己的上司談笑風生,即便沒有唐晶的幫助,她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唐晶很善良,不遺餘力地去幫助她的好閨蜜,好到把自己的男友拱手差遣著去幫助自己的好閨蜜,親手斷送了自己的幸福。
或許,沒有羅子君,賀涵和唐晶也不一定能在一起,但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慘痛。
END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羅子君和唐晶之間的閨蜜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