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談情說李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做人要懂得界限意識。
他特意提到的一點是:所謂的界限意識,就是清楚明確地知道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然後守住它。當你越過這個界限的時候,這種行為不是直白,而是侵犯。而當你讓別人越過自己的界限時,不是善良,而是軟弱。
生活中,我們認為親戚都是自己人,尤其是兄弟姐妹,或者伴侶的兄弟姐妹,這些人構成了一個比較親密的親戚圈,遇到什麼事兒,可以理直氣壯地請親戚幫忙而不用惦記著還人情,畢竟,親情是無私的,很多人這樣認為。
但是,現實卻是,一部分人守住了底線。另一部分因為軟弱和善良,不斷地被親情綁架,從而讓自己的底線失守。
其實,人和人之間是需要界限的。在安全的界限之內,你做什麼都可以。千萬不要想著去別人的領地撒歡兒,畢竟,容易讓自己摔得鼻青臉腫,難堪啊。
朋友們,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認為最親密的親戚,因為你的寬宏大量,不斷侵犯你的領地?讓你說也不好說,說了怕對方說你小氣。不說,你心裡又難受,覺得自己被侵犯了。
雖然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但是這些沒有「界限意識「的人,真的不能慣著,不然,毛病會越來越多。
以下,是一位42歲女讀者的傾訴,從她的傾訴中可以看得出,缺乏界限意識,真的會讓自己的婚姻走向解體,你別不信。
文麗今年40歲,和丈夫劉林15年前經過自由戀愛結婚,婚後,二人生育了一個女兒。文麗家在城裡,父母都是教師。劉林來自農村,家裡有一個弟弟,在他們結婚後的幾年,弟弟也結婚了,務農為生。
劉林家條件很差,但是文麗沒有嫌棄,結婚的時候,劉林甚至連婚紗都買不起,也租不起,穿著一套廉價的衣服,文麗嫁給了愛情。
回想起當年義無反顧嫁給愛情,再回想起父母當年的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遲早要後悔」,文麗這才明白,原來自己當初是真的被愛情衝昏了頭腦。
文麗和劉林的日子越過越好,後來又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在省城又買了一套房子。省城和縣城毗鄰地界,一家三口為了孩子的學習,就住在了省城的大房子裡,每天開車去縣城上下班。這樣一來,縣城的房子就空了下來。
因為既要工作又要監督孩子的學習,文麗忙得不亦樂乎,幾乎忘了自己還有一套閒置的房子。直到她的一位高中同學突然告訴她,她的那套閒置房子似乎住了人。她這才一頭霧水地去查看究竟。
這一去嚇了文麗一跳,她打開自己的房門,正好看見自己的小叔子劉濤端著飯菜往餐桌上放。
文麗問:「你怎麼會住在我的房子裡?」劉濤開始還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孩子在縣城讀書,沒地方住,只好借哥哥家的房子住。文麗很生氣:「你經過我的同意了嗎?」
沒想到劉濤一下子也不講理了,咄咄逼人地說:「我住我哥的房子關你什麼事?再說,這房子閒著也是閒著,我和我哥是親兄弟,我為什麼不能住?你一個人三套房子住得過來嗎?」
文麗簡直要冒火了,當即告訴小叔子,趕快搬出去!一周之內。
劉濤哼了一聲:「我哥沒說讓我搬,我不會搬的,你不是個外人嗎?你自己不知道?」
回家後,文麗質問劉林,劉林和他弟弟的話如出一轍,認為房子閒著,自己弟弟用一下有什麼不可以。文麗只問了一句:「為什麼不和我商量?」劉林的回答是:「胡攪蠻纏!我和你商量你會同意嗎?再說,我親弟弟,血濃於水!房子算什麼,我送給他都行!」
見他們一家人如此不可理喻,文麗最終選擇了離婚。房產平分,存款平分。她唯一感到對不起的是女兒。此外,她對自己的婚姻感到無比失望。她說:中年以後才明白,做人要懂得界限意識。
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要記得,人和人之間,需要界限意識,不要認為別人的就是自己的,不要用親情綁架別人。
保持界限感,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自覺。
再好的關係,也要講究界限感和分寸感,不要隨隨便便侵犯別人的領地,也不要因為好欺負,被別人侵佔領地。希望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婚姻幸福,生活愉快,天天開心。
今日話題:文中的文麗錯在哪?你遇到過沒有界限感的親戚嗎?
作者談情說李,寫暖心文字陪伴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