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界限感,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2020-11-04 談情說李

文/談情說李

做人要懂得界限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做人要懂得界限意識。

他特意提到的一點是:所謂的界限意識,就是清楚明確地知道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然後守住它。當你越過這個界限的時候,這種行為不是直白,而是侵犯。而當你讓別人越過自己的界限時,不是善良,而是軟弱。

生活中,我們認為親戚都是自己人,尤其是兄弟姐妹,或者伴侶的兄弟姐妹,這些人構成了一個比較親密的親戚圈,遇到什麼事兒,可以理直氣壯地請親戚幫忙而不用惦記著還人情,畢竟,親情是無私的,很多人這樣認為。

但是,現實卻是,一部分人守住了底線。另一部分因為軟弱和善良,不斷地被親情綁架,從而讓自己的底線失守。

其實,人和人之間是需要界限的。在安全的界限之內,你做什麼都可以。千萬不要想著去別人的領地撒歡兒,畢竟,容易讓自己摔得鼻青臉腫,難堪啊。

朋友們,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認為最親密的親戚,因為你的寬宏大量,不斷侵犯你的領地?讓你說也不好說,說了怕對方說你小氣。不說,你心裡又難受,覺得自己被侵犯了。

雖然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但是這些沒有「界限意識「的人,真的不能慣著,不然,毛病會越來越多。

以下,是一位42歲女讀者的傾訴,從她的傾訴中可以看得出,缺乏界限意識,真的會讓自己的婚姻走向解體,你別不信。

我弟弟,血濃於水!房子算什麼,我送給他都行!

文麗今年40歲,和丈夫劉林15年前經過自由戀愛結婚,婚後,二人生育了一個女兒。文麗家在城裡,父母都是教師。劉林來自農村,家裡有一個弟弟,在他們結婚後的幾年,弟弟也結婚了,務農為生。

劉林家條件很差,但是文麗沒有嫌棄,結婚的時候,劉林甚至連婚紗都買不起,也租不起,穿著一套廉價的衣服,文麗嫁給了愛情。

回想起當年義無反顧嫁給愛情,再回想起父母當年的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遲早要後悔」,文麗這才明白,原來自己當初是真的被愛情衝昏了頭腦。

文麗和劉林的日子越過越好,後來又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在省城又買了一套房子。省城和縣城毗鄰地界,一家三口為了孩子的學習,就住在了省城的大房子裡,每天開車去縣城上下班。這樣一來,縣城的房子就空了下來。

因為既要工作又要監督孩子的學習,文麗忙得不亦樂乎,幾乎忘了自己還有一套閒置的房子。直到她的一位高中同學突然告訴她,她的那套閒置房子似乎住了人。她這才一頭霧水地去查看究竟。

這一去嚇了文麗一跳,她打開自己的房門,正好看見自己的小叔子劉濤端著飯菜往餐桌上放。

文麗問:「你怎麼會住在我的房子裡?」劉濤開始還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孩子在縣城讀書,沒地方住,只好借哥哥家的房子住。文麗很生氣:「你經過我的同意了嗎?」

沒想到劉濤一下子也不講理了,咄咄逼人地說:「我住我哥的房子關你什麼事?再說,這房子閒著也是閒著,我和我哥是親兄弟,我為什麼不能住?你一個人三套房子住得過來嗎?」

文麗簡直要冒火了,當即告訴小叔子,趕快搬出去!一周之內。

劉濤哼了一聲:「我哥沒說讓我搬,我不會搬的,你不是個外人嗎?你自己不知道?」

回家後,文麗質問劉林,劉林和他弟弟的話如出一轍,認為房子閒著,自己弟弟用一下有什麼不可以。文麗只問了一句:「為什麼不和我商量?」劉林的回答是:「胡攪蠻纏!我和你商量你會同意嗎?再說,我親弟弟,血濃於水!房子算什麼,我送給他都行!」

見他們一家人如此不可理喻,文麗最終選擇了離婚。房產平分,存款平分。她唯一感到對不起的是女兒。此外,她對自己的婚姻感到無比失望。她說:中年以後才明白,做人要懂得界限意識。

寫在最後:

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要記得,人和人之間,需要界限意識,不要認為別人的就是自己的,不要用親情綁架別人。

保持界限感,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自覺。

再好的關係,也要講究界限感和分寸感,不要隨隨便便侵犯別人的領地,也不要因為好欺負,被別人侵佔領地。希望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婚姻幸福,生活愉快,天天開心。

今日話題:文中的文麗錯在哪?你遇到過沒有界限感的親戚嗎?

作者談情說李,寫暖心文字陪伴你,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分手後,和前任保持距離,是成年人應有的理智
    但道理都懂,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很少有人能保持這樣的清醒與理智。感情裡,有一個詞叫「界限感,」不管是在談戀愛的當下,還是分手後,都應該注意界限感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不要和前任再保持聯繫,一定要懂得和他劃清界限,這是成年人應有的理智。不要總是騙自己,還有機會,還能回到過去,分手了就是分手了,認清現實吧,沒有那麼多「如果」。
  • 生活應有界限感
    我們通常對不認識的人,保持距離,心裡設防,但我們的熟人,親人,如果毫無邊界感也是讓人感覺很糟糕的。比如:公婆有小兩口家的鑰匙,早上公公來到兒子家,拿鑰匙直接打開小兩口家的家門,而只有兒媳和小孫子在家,情況就會很尷尬,因為她們還沒起床,聽到開門的聲音就會很緊張,趕緊爬起來,穿衣服,是不是驚心動魄?這就是失去了邊界感。
  • 好的關係,都自帶界限感
    我回復他:如果想要一段關係能走得長遠,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一定要保持界限感,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都是如此。所有好的關係,往往都是自帶界限感的。 01 凡事過猶不及前幾天剛看到一個故事:有個呆頭呆腦的人去朋友家裡做客,天色已晚,主人便留他吃飯,但端上來的菜似乎不合他的胃口,吃得很少。
  • 不隨意透支身體,是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我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愛吃早飯。哪怕胃裡空空,也不願早起,把時間花在吃早飯上。為了監督我,妻子每天都早早起來,親自做好早餐。我起初也是信誓旦旦,保證自己可以早起,按時吃飯。結果,只堅持了幾天,我就被每天早起的痛苦打敗了。有時候被叫了無數次,才掙扎爬起,有時候不想起床便騙妻子說自己去飯店解決。
  • 所謂情商高,是懂得界限感
    ,「你身邊有沒有缺乏界限感的人?」無論親人間還是朋友間,界限感,都不應被忽視。01沒有界限感的人生無論你們的交情有多深,朋友間也一定要有界限感。經歷的事情越多越能理解,這世上的感情,唯有保持距離感才能永垂不朽
  • 男朋友給閨蜜剝蝦丨在感情和婚姻裡保持異性之間的界限感有多重要
    說明這並不是一個個案,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社會異性之間交往的難點與痛點:和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和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在哪裡?和異性之間的交往又該如何保持界限感?01 異性之間交往的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 異性相處,要有界限感
    有些距離依然要保持,比如一些玩笑話,一些親密的動作和行為,該注意就得注意。特別是一起相約的時候,儘量不要兩人單獨在一起,這樣既可以避免尷尬,也能保持更好的界限感。記得之前,有一個很好的男同學,從初中開始,我們就一直聯繫。
  •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長久的關係源於有界限感的相處
    那麼,何為界限感呢?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不隨便介入另一方的生活,給彼此足夠的尊重與空間,這就是界限感。中國是一個重親情和聯結但缺乏界限感的社會。常常有些年輕人會說結婚是因為年齡到了,或是乾脆就是為了父母催促而結,還有些人生小孩也是同樣的原因,或者再加一個是為了給父母找點事情做,這樣他們就不會再盯著自己了。很顯然,這種對婚姻和孩子的態度本身都是不夠成熟理智和尊重的。
  • 缺乏界限感的中國式人情
    我發現,對於我們國人來說,人與人之間最缺乏的就是那種明確的界限感!剛認識,連對方的名字是哪幾個字都沒有搞清楚,就開始打聽別人的各種私事,打著關心朋友的名義,實際卻是無下限的八卦之心。見了面,都喜歡問個「你吃了嗎?」我有時候在想,我吃沒吃跟你有關係嗎?
  • 摒棄付出型人格,活出自我,才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不僅讓她陷入痛苦與怨恨的深淵中,也造就了一個好逸惡勞的丈夫。 那麼,什麼是付出型人格? 付出型人格,又稱助人型人格。 顧名思義,她很喜歡幫人,而且主動,慷慨大方! 雖然她對別人的需要很敏銳,但卻很多時候忽略了自己的需要。
  • 婆婆經常不敲門就闖入我們的房間:沒有界限感的家庭,大多不幸福
    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中國家庭關係痛苦或者不幸福的根源,是人們普遍缺乏界限感。」 很多人都知道在愛情當中,距離產生美,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毫無界限感的父母,容易毀了孩子的幸福。 公公在小王剛出生後不久,便出軌了另一個女人離開了家。婆婆一個女人把小王養大成人,吃盡了生活的各種苦頭,小茹本來是很心疼婆婆的,可是後來因為婆婆的毫無界限感消耗掉了她心裡對她的心疼。 最讓小茹忍受不了的,是婆婆每次跳完廣場舞回來時,即使一身汗也不洗澡就躺在了他們的床上。
  • 你缺的是界限感嗎?才不,你缺的是發現那條界線的眼睛
    界限感是一個新詞彙,它指明了人際交往中應有的距離:在自己的範圍之內,對他人所在的範圍遠觀就好。保持這樣的人際距離需要情商,但是,發現人際交往中那條不能跨過的界線,需要的是智慧。——以上的話裡,並沒有錯別字。
  • 成年人的世界,請保持距離
    但你知道嗎,朋友之間有時也是需要保持距離的。說到保持距離,並非那種刻意的疏遠,更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地決絕。而是要保持一種「分寸感」。分寸感是一個成年人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她的一個朋友找到她,想讓她幫忙解決自己的一個問題,於是她很熱心的去四處找人,但是由於事情的特殊性,並沒有很快的解決。她的這位朋友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是在麻煩別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催促。因為她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這件事上,就向她的朋友說明了情況,讓她別著急。
  • 沐言戀愛學:你做到有界限感才能收穫愛情
    沐言戀愛學:你做到有界限感才能收穫愛情 >這是沐言寫在公眾號的第176篇原創文章01記得偶然一次有一位諮詢者找到沐言問沐言:「面對我的前任,我要不要繼續保持框架?」後來沐言搜索了自己腦袋裡面的知識終於記起來了這是PUA裡面的名詞02其實沐言個人不太喜歡「框架」這個名詞感覺就像是偽裝出來的一個態度
  • 平常小事,終結一場婚姻: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著名心理治療師伯特·海靈格曾說:「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所謂界限感,是指對界限的判定或重視程度。這個理想距離,其實就是所謂的界限感。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但最難分辨的界限,往往是家庭的關係界限。對於家庭的關係界限,papi醬就理得很清楚,她曾在某綜藝節目上說,女孩不能把婆婆當媽媽,要把婆婆當婆婆,保持尊重,保持界限感。遺憾的是,我們身邊大部分的婆媳矛盾,都源自於界限感的缺失。
  • 《我的前半生》:唐晶慘失友情和愛情,敗在了「界限感」三個字
    一個是她最愛的男人,一個是她最愛的女人,一個是用十年青春相守十年的男友,一個是她不遺餘力的幫助和扶持的十多年的好閨蜜。唐晶得有多傷心,想想就知道。我分析了下,這件事最大的問題,還在於賀涵,但和唐晶,也有很大的關係。唐晶在處理閨蜜和男友的關係的時候,沒有精準把握這兩段關係的基本界限感,導致和最親密的兩個人雙雙關係崩塌。
  • 好的婚姻,自帶界限感
    好的婚姻關係,都自帶界限感。這個「忍」,正是要保持克制,尊重彼此的差異。劉嘉玲在娛樂圈特立獨行,個性率真,說話大大咧咧,還會爆粗口,不怕得罪人。她愛打牌,愛泡吧,愛喝酒,愛享受,愛運動,吃宵夜能吃到凌晨。
  • 好的伴侶關係,自帶界限感
    好的婚姻關係,都自帶界限感。這個「忍」,正是要保持克制,尊重彼此的差異。梁朝偉興致起來時,一個人買張機票到紐約中央公園看雪,劉嘉玲也不生氣。但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人會完全聽任對方的擺布,總有一天,他們會奮起反抗。
  • 好的婚姻,都自帶界限感
    好的婚姻關係,都自帶界限感。01好的婚姻,是雙方不分地位高低巴爾扎克說:「婚姻的幸福並不完全建立在顯赫的身份和財產上,卻建立在相互尊敬上。」這個「忍」,正是要保持克制,尊重彼此的差異。只有承認每個人的性格差異,尊重伴侶的性格和習慣,才能融合在一起,有一個圓滿的家庭。就像很多人經歷的那樣,開始談戀愛的時候,感覺對方什麼都是好的。結婚後才發現,原來對方與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有那麼多缺點。一意孤行去改造對方,將對方設計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會導致婚姻的不幸。
  • 阿嬌打賞男主播:已婚男女與異性交往,界限感很重要
    對婚姻足夠珍惜,就應該自動和異性保持適當的距離,遠離那些不必要的陷阱。女人常常會因為一時的寂寞而錯愛一個人,卻又會因為錯愛一個人而因此寂寞餘生。夫妻之間,不可能不面對分離,當對方不在身邊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著獨自面對。不到迫不得已,千萬不要打擾別人,尤其是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