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懷特曾說過:「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把自己拉入極端的情境,逞一時之快,
對別人發洩自己的情緒,以為得到了釋放,這是最愚蠢的行為,
不止傷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有的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從來不是出身,不是地位,而是能否控制情緒。
能控制情緒的人,總能平步青雲,一帆風順;
而被情緒控制的人,更容易泥足深陷,無法自拔。
好的、壞的人生,都藏在你的情緒裡,這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暗語。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什麼東西能夠殺人於無形?」
點讚最高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情緒」
被情緒俘虜的人,真的能要命。
生活中,壞情緒的積累,恰恰就是隱形殺手。
工作中遇到別人不配合時,領導還對你百般挑剔,每天上班極其憋屈;
工作一整天回到家後,控制不住向親人發洩怨氣;
想和愛人說說心裡話,他卻給你一堆人生道理,憋成內傷;
給孩子輔導作業時,一邊默念親生的,一邊已經火冒三丈
.........
只要你經常重複其中一條,就會讓你一直在糟糕的關係裡打轉,
如果關係不斷惡化,將會導致自我懷疑,讓自己陷入焦慮和困苦之中。
賈伯斯說:「人都是被自己打敗的,而且首先被自己的情緒打敗。」
生而為人,我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不順心,餘生,別讓我們的人生,敗給輕易失控的情緒。
看過這麼一則故事:
老闆把小王罵了一頓,小王有委屈有生氣,
回家便和妻子大吵一架,妻子很窩火,這時剛好兒子回家晚了,「啪」給了他一耳光。
兒子捂住臉,無處發洩便狠狠踢了一腳自己家的貓,
貓受驚衝到街上,正遇上一輛車開來,
司機為了避讓貓,卻不小心把旁邊的孩子撞來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經典的「踢貓效應」。
可見,被情緒控制的自己,就像病毒一樣具有傳染力,使自己的生活一片糟亂,還讓身邊的人不好過。
不加控制的情緒,先傷自己,再傷他人。
情緒人人都有,但我們不能隨意的發洩情緒,害人害己,而要學會給壞情緒尋找一個合理的出口。
作家李尚龍說:「生活的高手,從來不會讓情緒控制自己,然後做出後悔的舉動,他們只給情緒找尋出口。」
懂得給情緒找出口的人,總不會把人生過得太差。
1、尖叫也是一種發洩
尖叫能打開所有能抒發情緒的管道:心智、呼吸、聲音。
你不妨拎個軟綿綿的枕頭,走進自己的房間,關上門,先來一個深呼吸,再用枕頭蓋住臉,盡你所能地尖叫或大吼。
就這樣重複,直到你覺得你的壞情緒已經透過肺呼吸、聲帶的聲音釋放出去才停止。
最後跟自己說:「好了,解決了。」
2、大哭一場解千愁
哭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對人的心理恰恰起著有效的保護作用。
在該哭的時候就要哭,切莫壓抑哭泣的本能。
人在極度悲痛或心情壓抑時,痛苦一場,往往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可以防止痛苦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
3、向人傾訴或轉移視線
人有了苦悶後,心裡會嘗試一種非常想向人傾訴的需要。
如果能把心中的苦楚和盤倒給知心人,或者是善於安慰的人,心胸自然就像打開了一扇窗,感到豁然開朗。
還可以用轉移視線的方法,比如,寫日記,聽音樂、打沙包等,堅持做下去便會發現身上的精神毒素會被不知不覺地吸附走了。
4、旅行是自己喘息的空間
當煩惱一時無法解決時,索性出去走走,讓心靈出遊,感悟人生,揮灑情意,吸取快樂、沉靜自省,更加了解自己,才不會過度的迷惘困頓。
旅行是人生的驛站,來一次華麗的脫逃,回來又是一個新人。
那些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沒有壞情緒,而是知道該如何處理情緒。
《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一書中有句話:「真正的強者,他們經歷了滄桑,化解了迷茫,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療傷。 」
打敗別人不算本事,能夠戰勝自己才是英雄。
不管身處何地,一個能調節情緒的人,終能披荊斬棘。
喜怒不形於色,不被情緒所困,人生將會一路從容、一路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