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情緒的奴隸!

2020-09-25 新傑918

情緒是心魔,厲害的人早就戒掉了!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這很正常。

但情緒就像水,宜疏不宜堵。學會控制情緒,不能把情緒看得過重,也不能一味遏制情緒的產生。

情緒就是心魔,穩定的情緒,就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人格魅力。

尼採在《善惡的彼岸》中說:「如果情緒總是處於失控狀態,就會被感情牽著鼻子走,喪失自由。」

衝動是魔鬼,一個無法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就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不僅傷人,也會害己。

厲害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緒。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過這樣一個理論: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是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

無論面對何種境地,聰明人都不會任由情緒發洩。

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於己無益,於事無補。

只有控制住情緒,重歸於理性,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奧裡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面對流言,從容應對;面對蜚語,淡然處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是風骨,也是氣量。

不亂發脾氣,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在贏得他人尊敬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好風水。

發脾氣是本能,不發脾氣是本事。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

愛地巴工作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與人爭論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3圈。

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想知道緣由,但是不管人們怎麼問他,愛地巴總是沉默不語。

直到有一天,愛地巴已經很老了,他的孫子在他身邊又一次問了他這個問題:「阿公,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3圈? 」

愛地巴對孫子說:「年輕時,我是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裡,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又問:「那您年紀大了,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 」

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已經跑不動了,就繞著房地走3圈。

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 散步還可以鍛鍊筋骨捏一想到這,氣就消了。」

有情緒,愛生氣,是每個人的秉性使然。然而聰明的人卻知道,與其將精力放在無謂的生氣上,改變自己,改變人生。

何炅說:沒有生氣不一定代表沒有負面的情緒,能夠不將負面情緒帶給他人,才是真正的修養。

發脾氣是本能,不發脾氣是本事。情緒穩定的人,一開始就贏了。

情緒,宜疏不宜堵

一個情緒不成熟的人,會讓身邊的人每天的心情猶如過山車。

當你受夠了情緒不成熟、不穩定,帶來的苦楚和問題,你就會明白找一個情緒成熟的人,或者成為一個情緒成熟的人有多麼的重要。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

如果為了一件小事而大發雷霆,為了一次誤解而深陷悲傷,為了一個批評而自我懷疑,於己無益,於事無補。

如果你終日被情緒所擾,幸福生活也會從此不再。

正如塞繆爾說的那樣:世界就像一面鏡子,你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情緒就像是一把雙刃劍,良好的情緒會為你趕走陰霾,而惡劣的情緒則會推著你走向深淵。

如果覺得情緒難以自控,那麼,我們至少可以先從這四點做起:

1、情緒衝動時,請一定先深呼吸60秒;

2、多想下「可能的最壞的結果」;

3、別總呆在一個地方,多出去走走。你的世界大了,煩惱自然就少了;

4、看看書,多結交正能量的朋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馨香自己,芬芳他人。

以上摘抄水木然先生的文章,用於自勉!

相關焦點

  • 不做情緒的奴隸,也就掌控了人生
    情緒是一把雙刃刀,你越能控制它,它就能成為你的好幫手,如果你做了情緒的奴隸,任它恣意的擾亂你,它就會破壞你的人生。脾氣不和而感情破裂,情緒動蕩而社交失敗,肝氣鬱結而身形憔悴,事情越敗壞,脾氣越大……請不要把珍貴的人生陷入這樣的死循環裡。
  • 不做情緒的奴隸,要做情緒的主人
    首先要明白,情緒這東西是與生俱來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做情緒的奴隸、不被情緒控制,而是要去控制情緒學會情緒表達,也就是要把你的開心或者不開心說出來,很多女孩子在談戀愛的時候,生氣的時候不願意說出來。只是自己心裡憋著,讓別人去猜,別人真的猜不到的。這樣你的情緒就會更加不好。所以對方做了什麼事情,或者說了什麼話讓你不開心,你感知到之後要說出來。說出來是解決事情的第一步。不要害怕別人會怎麼想,首先你要敢於表達自己。
  • 和自己和解,不做情緒的奴隸。
    當一次次失望變成了絕望,也就不在抱有希望。當一次次的信任變為了失信,也就不再有幻想。遇事冷靜不偏激。餘世維說: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真正要改變一個人的格局,應該從本性上去改變,要勇於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和為人處世的風格。
  • 一個人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
    成功學之父奧裡森·馬登說過一段話: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都有感到憤怒,感到沮喪,甚至感到厭倦的時刻。但當一個人處在低谷時,要戒掉情緒。
  •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
    真的希望全天下的父母們, 既然生了,就好好養;你可以不愛,你可以去尋求政府或者福利機構,就是求求你,別再傷害了。找自已的另一半,一定要看對方的情緒控制能力。看他跟你爭吵後的情緒控制能力,看他工作受挫後的情緒控制能力,看他遭受誤會後的情緒控制能力,看他跟別人發生衝突後的情緒控制能力,如果這幾樣都很OK,那說明他是個能控制情緒的人,曾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話:「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 晚安語錄心情句子,做生活的主人,不做情緒的奴隸
    3、人只能活一次,千萬別活得太累:應該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5、心存感激,永不放棄!即使是在最猛烈的風雨中,我們也要有抬起頭,直面前方的勇氣。7、親愛的自己,如果不開心了就找個角落或者在被子裡哭一下,你不需要別人同情可憐,哭過之後一樣可以開心生活。8、親愛的自己,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誰都不欠你,所以你沒有道理跟別人隨便發脾氣,耍性子。
  • 不做情緒的奴隸
    她說,人家不承認,素質太差了。我說,你找老師,然後讓老師再喊家長,你心平氣和地去談一談,人心都是肉長的,沒人會故意逃避這些。她說,可能也與我脾氣太急有關。我說,我幫你聯繫,你先給孩子手術,別的以後慢慢說。
  • 淪為情緒奴隸的TA
    範仲淹曾在詩中提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誡我們處事要淡然,不能受到外界的影響。自問,個人修行尚不夠,達不到如此的聖人境界,因為我還做不到對所有事都無動於衷。或許更喜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俗人之境,喜怒哀樂讓人有了靈氣。
  •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做自己情緒的奴隸
    羅伯·懷特曾說過:「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把自己拉入極端的情境,逞一時之快,對別人發洩自己的情緒,以為得到了釋放,這是最愚蠢的行為,不止傷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有的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 聰明的人,從來不做情緒的奴隸
    這說到底,就是控制不了情緒。俗話說,衝動是魔鬼。研究證明,人在衝動下做的事情都是錯誤的,所作所為傷人傷己。一個聰明的人,斷然不會讓壞情緒影響自己,也不會把壞情緒帶到工作當中,因為她們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有多嚴重。「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不要做自己情緒的奴隸,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然後一整天都在生悶氣,我這樣是不是情緒不太正常呢?慄子答:其實,你這樣的情緒是很正常的,但重點是,如何管理這些情緒,讓自己不會受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導致你失去了一天的快樂時間。在此,慄子講給你推薦三個方法,讓你擁有強大的情緒管理能力,輕鬆掌控自己的情緒:1、 積極處理情緒掌控自己情緒第一步,在情緒產生後,積極處理情緒。
  • 《拆掉思維裡的牆》:不做安全感的奴隸,打破常規挑戰人生不可能
    有沒有這樣一種錯覺,當你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每天就是固定的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每到月底領工資,逐漸對這種舒服的不再學習新技能的日子適應、在舒適區久了,思維模式就慢慢固定,走不出這個框架了?是的,其實這不是你的錯覺,這是舒適區把你馴化成安全感的奴隸,讓你被舒適約束著。
  • 「打工人」成「人上人」,不要成了情緒的奴隸
    生活當中,我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恐懼、期待、焦慮、放棄等等,你不一定清楚這些情緒地成因,或者有時候你無法清晰地界定他們,但這些來路不明的情緒卻在深深的影響著你的生活,甚至你經常會感到自己對他們無能為力,成了情緒的奴隸。
  • 讓你體驗一下當奴隸的感覺---奴隸區,我和我的23個奴隸.
    所謂的奴隸,就是別人讓你做什麼,你就要做什麼,不能反抗,不能有怨言,只能服從命令。而【奴隸區】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 你曾做過偏見的「奴隸」嗎?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曾做過偏見的「奴隸」,甚至樂此不疲、自詡正義。他們每一個人都有潛力成為最佳編劇,因為僅憑几分鐘的「真相」,他們便能「真實」還原整個事件的始末,然後大義凜然地對當事人宣判「死刑」。僅僅停留在嘴上的公平也是隱性的偏見!
  • 一個人幸福快樂的法寶:智者做欲望的主宰,愚者做欲望的奴隸
    很多時候,人卻成為了欲望的奴隸。諸如工作中我們總喜歡與他人攀比工資,當自己的勞力價值體現與回報不成正比時,將會誘發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影響正常生活。但為什麼會不平衡?最終依舊要歸結到「錢」上,因為在以人為本的社會環境中有這樣一個共性認知:大部分可視物質和隱形物質的價值均可用「錢」作為相對等價物質來衡量。
  • 成不了心態的主人,必然會淪為情緒的奴隸;脾氣永遠不要大於本事
    你成不了心態的主人,必然會淪為情緒的奴隸。請記住:脾氣永遠不要大於本事。把痛苦和悲傷留給自己,不要通過傷害你所愛的人來發洩心中的苦痛。何必拿尊嚴去挽留一個變了心的人。友情也好,愛情也罷。 為什麼你距離我很近,我卻拿著放大鏡也看不見你的身影。為什麼總是在最後一刻才明白,我們的愛早就已不在。
  • 《做情緒的主人比高智商更重要》
    情緒穩定,可理解為做情緒的主人,其反面的意思即為做情緒的奴隸。在生活中,當自己生氣時,周邊的朋友會指出你被情緒操控了,是情緒的奴隸時,或許你會火冒三丈,覺得自己是如此的理性,怎可能被情緒所影響呢?這樣的思維,就是缺乏對人本能的認識,每個人生來就有的是感性,從小我們不開心或想表達情緒的時候就會哭。
  • 從小棉襖到奴隸主。
    作為婆婆從前是兒子的奴隸,兒子成家立業以後,婆婆也就徹底翻身解放了,也就是結婚時用錢找你,婚後就是帶帶孫子,還得要考驗你稱不稱職。家務是不需要你做了,因為兒媳婦信不著你。在工作之餘,女兒儼然一將軍發號施令,她唯命是從,也成了女兒的奴隸。
  • 過來人說:不做情緒的奴隸,只做生活的主人
    其實,用同事的話來說,就是活不好餓不死而已。現在,房子、車子都擁有了,煩惱卻沒有少,房子好像也沒有成為我們的避風港。嫂子曾經不止一次報考,但是都沒有考中,原因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師兄也一直開玩笑的說,你去考什麼,不要去浪費報考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