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留在那裡的愛情

2020-09-05 用三隻眼看世界

1968年12月21日以後,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上山下鄉運動,都是17、8歲的年輕人在偉大領袖的一聲號令下,跑到了千裡之外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他們被安排在同一個連隊生活和工作。生活的艱辛、枯燥、無奈使這些年青人開始在愛情的港灣尋求避風港,由此產生了一個知青婚姻的話題。


40多年以後,這些已經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人又相聚在一起,在一間茶坊裡,我們這些當年知青坐在一起聊天。此刻窗外依舊是車水馬龍五光十色,一對對情侶互相依偎著匆匆走過,喜歡散步的老人們則互相攙護著悠然自得地行走著。你能夠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裡看見愛情的影子。大城市的夜幕下留給我們的是繁華和喧鬧。而我們的青春歲月是在遙遠的西雙版納紅土地上度過的,我們的愛情生活是在那莽莽的叢林裡生根、開花、結果。我們談及往事,不由地感慨萬千。人生的40年在一瞬間就這樣過去了。


已經不會再有「情敵」相見時的那種仇恨和嫉妒了。回歸到平靜的心態的時候,更多是理性的思考。一個連隊的知青之間的情愛史只是1600萬上山下鄉知青中婚姻狀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縮影。我想記下這些事情,留給我們的歷史,留給我們的後人。透過這些小事,至少可以看見那個時代的痕跡。


席間,坐著的曾經是戀人,現在各自都有了家庭;有曾經結婚生孩子的夫妻,現在各奔東西離婚了;有從苦難歲月裡結合的患難夫妻,如今恩恩愛愛相守在一起;還有曾經為了在愛情的天平上取得勝利而動手動刀的,如今相見只是談談的一笑而已……。還有為了愛情到了發瘋的人,進了精神病院的;有背著自己的情人又與他人幽會的故事。知青啊知青,這樣的故事在那個年代不斷地演繹著。


我想,不管是哪個群體,愛情是永恆的一個話題。在這裡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生存環境、人際交往、悲歡離合等等。知青的群體也不例外。生活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瘋狂年代,知青的情愛史被深深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


當我們滿懷豪情走向農村的時候,在這個性萌發的年齡段裡,滿世界是階級鬥爭的口號。知青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的少男少女。「再教育」者從一開始對知青實行禁欲主義的辦法,到以後的對於知青男女同居的放縱和對於女知青肆無忌憚的摧殘。一部知青的情愛史生動具體地揭示了當年上山下鄉運動的種種弊端和劣跡。許許多多人間的悲劇就是這樣誕生了。許許多多的知青由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


一些的知青專著把知青的情愛分成三類:1、知青與知青結合(包括不同出發地知青的結合)。2、知青與農民的結合。3、知青與城鎮職工的結合。還有一些另類的情況。但是基本上以這三種情況為主。現在,有專家提議要研究知青的情愛史。一部知青史包含了那個時代豐富生動的歷史,情愛史是其中的一部分。與人類的歷史研究一樣,情愛史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歷史。從知青上山下鄉的第一天起,在這些血氣方剛的年青人的全部活動裡,演繹的就是一部情愛史。有真誠的愛情,也有虛假的愛情;有性愛的需求,也有道德的敗壞;有痛苦的分離,也有無奈的告別;有政治因素的結合,也有為了回家的需求……。這裡有知青與知青的結合,有知青與農民的結合,有知青與素不相識的城裡人的結合,包括同一出發地城市知青的結合,也有不同出發地城市知青的結合。五花八門,豐富多彩,舉不勝舉。


今天,當大家又坐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了昔日的不安、為難、尷尬。有默默在祝福對方的,有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與對方結合的,也有感嘆命運的不公,或者是後悔自己走錯的路。一切都不可能在假設裡進行問題的思考。已經成為歷史,需要我們理性地去思考。於是,我記下了這些我們曾經經歷的往事。


愛情的故事有個人的隱私成分,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記下這些只是為了使我們不要忘記那個難忘的歲月而已。



愛與性


在我們知青聚會時,多年不見的阿春看見我以後,似乎有些話欲說又難以可口。憋了半天,他很神秘地告訴我一件事情,並且說這件事情基本上「封存」了將近40多年了。這是阿春說的事情——


那時,我與小劉住在一起。你是知道的,我這個人喜歡交朋友。每天晚上就跑東跑西地去聊天吹牛。什麼「梅花黨的故事」,什麼「一雙繡花鞋」,還有「第二次握手」等等都是那個時候聽來的。小劉則不同,下班回來就一個人待在家裡。每當我回宿舍的時候,他總會說,阿春,我很苦惱,有許多話想告訴你。我就讓他說。可是他總是把要說的話又吞進肚子裡去了。


在我倆的宿舍隔壁住的是王大根和金小玲一對。兩個人在談戀愛,熱火朝天的。大家都是上海知青,就是他們睡在一起也不管我們的事情。那年,大根回上海去辦理病退的手續。也許是很不順利,他一去就是三年多。留下小玲一個人很孤獨。


記得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晚,我照例在晚上出去玩了。等到11點的時候回到宿舍時,小劉居然不在宿舍。我很納悶,他會到哪裡去呢?在這個連隊裡,小劉基本上是不與別人打交道的。唯一能與他說說話的就是我。所以領導上把他安排和我一起住。


不管他,我就躺下睡著了。迷迷糊糊地我被小劉推醒了。只見他漲紅著臉,喘著粗氣,情緒激動地對我說,怎麼辦?怎麼辦?


什麼怎麼辦?我是一頭霧水。


小劉喝了一口水,坐在床邊,用毛巾擦擦汗。等了許久,他神秘地對我說,你要保證,不許說出去!


我保證!

小劉說,我做人了。

什麼做人了?我簡直不明白他在說什麼。

小劉又一次要我保證守密。我答應了。

小劉說的事情:

自從王大根走後,金小玲一直在暗地裡對小劉很好。只要阿春出去玩,小玲就會找各種藉口與小劉說說話。有時會送一些吃的東西來,有時會到小劉的宿舍裡坐一會兒。今天,金小玲把小劉找去,為他煮了四個雞蛋讓他吃。在連隊裡,大家都知道小玲是出了名的「鐵公雞」,平時是一毛不拔的。今天可是破天荒了。開始小劉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情。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裡四個雞蛋意味著什麼,我們平時連雞蛋殼也看不見的。


昏暗的燈光下,小玲穿著一件圓領的汗衫和一條短褲。小劉有一種按耐不住的衝動,但是他極力忍住了。小玲抬起頭來看見了坐在床邊一臉通紅的小劉。小玲突然扔掉掃把抱住了小劉說,陪陪我,陪陪我!


小劉渾身上下顫抖著。他不敢去擁抱她。這是大根的女朋友啊。


小玲使勁抱住了他,在他的臉上拼命地吸允。嘴裡不停地說著同一句話:我要!我要!……他們一起倒在了床上。


小劉感到自己渾身上下都被激情燃燒起來。他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擁有一個女人。當兩個人完成生命裡的交融後。小劉突然哭了。小玲溫柔地趴在他的身上安慰道,沒事情的。我要的,是我要的!沒人知道的!


小劉講完了。阿春感到這個故事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料。他不敢相信自己是在聽一位知青朋友的講述。他更不敢相信這件事情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


靈與肉的交融?愛與性的交融?


多少年過去了,這件事情阿春重來沒有對任何人講起。後來,大根辦完病退的手續回到了連隊。沒過多久,大根與小玲一起高高興興地離開了連隊回上海去了。在他們之間仿佛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以後在上海的日子裡,每逢大家聚會的時候,小劉沒有來過一次。什麼原因呢,誰也不知道。


我靜靜地坐在那裡,點燃了一根香菸。煙霧騰空而起在屋裡環繞著。我默默地注視著眼前的阿春,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回城後,大根和小玲就結婚了。生了一個兒子,可惜是不讀書的兒子,至今還閒逛在家裡當「啃老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小玲已經退休了,大根還在為兒子打工,要繼續為他提供資金的保障。否則,這個寶貝兒子又會闖出什麼禍事是難以預料的。


那時在我們雲南的兵團裡,一開始實行的是禁欲主義。哪個知青談戀愛了,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輕者教育,重者批判。但是一對對苦難的知青結合像潮流一般不可阻擋。那些曾經反對知青戀愛的人們反而高興地發現,這是紮根邊疆的具體表現。你有了孩子,就必須結婚。結婚了,就必須留在農場。在知青當中發生了寧可把肚子裡的孩子打掉,也不願意結婚的事情。更有甚者,自己墮胎,把孩子扼殺在生命的搖籃裡。當事情敗露後,女知青居然會懇求領導:我不要探親假了,求求你們放了我們吧。


我不想去責備小玲的不道德。作為人,尤其是一個女人,這樣做已經超越了道德的底線。我也不會去為大根可惜,作為一個男人實在是很無奈。他們早就是非法同居的一對,他們有著自己對於性的渴望。在寂寞與無奈中,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尋找一種生理上的滿足,情感上的依賴,這只是他們之間的隱私而已。無知嗎?面對著這樣一群無知的、愚昧的知青,面對著當時窒息的政治空氣和環境,你還能做出什麼解釋呢?



被拒絕的愛情


當大家知道小劉發瘋的消息後,都感到很震驚。好不容易回城了,開始了我們知青的新生活的時候,他卻瘋了。


小劉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他的症狀和奇特,不像大多數的精神病人大吵大鬧,摔桌子踢板凳的。他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那裡,誰的話都不會理睬。仿佛這個世界裡已經沒有人類的存在,唯一能夠與他對話的是自己。他會用木訥的眼神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隨後發出一絲苦澀的微笑。


自從小劉與小玲有了一夜情以後,他按耐不住內心的渴望,時不時地會在深更半夜偷偷溜進小玲的宿舍去。在那裡他可以享受到本能的快樂。一直到小玲的男友大根從上海回來,他再也不會去那裡了。在他的眼裡,大根是多餘的人,為什麼要再回來呢?這個情敵!最令人氣惱的是小玲,她和自己的男友依舊是嘻嘻哈哈摟摟抱抱。似乎與小劉之間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什麼。見面的時候,連句話也不說。兩人交融在一起的海誓山盟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你就這樣絕情嗎?小劉想了許多報復的辦法,想出口氣。但是細細一想,人家是有男人的。只是這個女人的性慾太強烈了,把自己當做了她的洩慾的工具。也好,至少我佔有過她了。她的男人該戴一頂 「綠帽子」了。哼,我不吃虧的。這樣一想,小劉開始尋找新的女人了。


小劉發現這個連隊裡就是缺少女人。留在連隊裡的女知青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對象。沒有找男人的女知青,都是準備嫁到外地去逃離雲南農場的。晚上他躺在床上,把連隊裡的女知青一個一個像看電影一樣過了一遍。唉,嘗過女人滋味的小劉實在是難以忍受這樣痛苦的煎熬,他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向自己的隱私處……。


他忽然發現,連隊裡號稱「小酒窩」的霏霏是一個單身的女知青。傳說她也要想辦法離開雲南,只是至今八字沒有一撇。她單純中帶有一份天真,快樂中蘊藏一份甜蜜。這樣的姑娘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啊。


第二天上山的時候,小劉故意走在霏霏的身旁。平時少言寡語的他這時會滔滔不絕地對霏霏講述許多稀奇古怪的新鮮事情。幹活的時候,他會抓緊時間把自己的活幹完,然後跑去幫著霏霏幹活。連隊裡的人發現了這個奇特的現象,都在議論紛紛。有好事的人對霏霏說,他在追求你了。霏霏回答,胡說八道,我怎麼會在這裡談朋友。我要回家的。有好心人勸小劉,你死了這份心吧,人家根本不會與你談朋友的。小劉回答說,你怎麼知道的?我自己心裡有數。


為了討好她,小劉特意寫信叫父母從上海寄來鹹肉。他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專門把鹹肉送到霏霏的宿舍去。霏霏先是一愣,她用奇怪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在她心目中毫無位置的男人:你拿回去,我不要!小劉說,這有什麼關係的。我這裡多了,就給你的。霏霏生氣了。她指著小劉說,告訴你,我不會在這裡談朋友的。你趁早死了這個心。再說,就是要談,我也不會找你這樣的人。


最後這句話刺痛了小劉的心。就是要談,我也不會找你這樣的人。我算什麼?我也是個男人,一個知青!他拿起鹹肉一扭頭走了。小劉怎麼也想不通自己花了這樣大的心血來向這個女人發起進攻,收穫的是這樣一句話。我這樣的人,我是怎樣的人呢?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回到宿舍,他蒙起頭來哭了。


沒過多久,「小酒窩」的調令來了。她走了,是嫁到安徽一個縣城當老師。同時,與他有著一夜之情的小玲和自己的男人大根一起辦好病退的手續回上海去了。這下,小劉感到徹底失望了。都走了,留下自己一個人了。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感,被戲弄一番以後又回到了起點。大返城的時候,他回家了。到了上海,他瘋了。


40年過去了。小劉在我們這個群體裡消失的無影無蹤。好幾次知青的聚會,我們都在設法打聽他的下落,都沒有結果。以前居住的老房子早就拆遷了,那家醫院也被動遷搬走了。唯一能夠打聽到的是一位老鄰居提供的一點「線索」:據說是自殺了。是不是,誰也無法肯定。也不要去找了,萬一這是真的,不是在觸痛人家家裡人的心痛之處嗎。大家默默地接受著這個沒有證實的事實。


不管是哪個群體,愛情是永恆的一個話題。在這裡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生存環境、人際交往、悲歡離合等等。知青的群體也不例外。生活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瘋狂年代,知青的情愛史被深深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


本文作者 餘 傑


原創:餘 傑

來源:兵團戰友

相關焦點

  • 「知青往事」繽紛的世界
    阿康走的時候把更多的思念留在了西雙版納。因為這裡還有他的女友,還有他死去的孩子。在連隊裡,阿康是第一個有孩子的知青。一到連隊,他就看上了美麗漂亮的小藝。沒過多久小藝就懷孕了。在當時這是未婚先孕,是農場的紀律所不允許的。為此連隊給了他們處分。
  • 「知青往事」苦澀的結果
    分別了將近30年的時間,在知青的聚會上在愛情的天平上她開始傾向於身邊的老周。身強力壯,為人老實。這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就在大民還在上海的時候,他得到了自己的女友「變心」的消息。他苦惱過,懊悔過,理智漸漸佔了上風。在回到連隊以後,他們分手了。
  • 「知青往事」我們的「無照」的婚姻
    真的很感謝我的愛人,她回復我的話擲地有聲:「別想分手的事,要留咱就一塊留,不就紮根嗎?誰怕誰!要走也一塊走,到哪不是幹活勞動、穿衣吃飯!咱倆已經相處好幾年,雙方都認可了,哪能說變就變!我們這一輩子都不分開!」可是要想合理合法地離開農場,只有登記結婚,農場才肯放行。無奈之下,我們騎車跑到雙泉公社(農場的婚姻登記隸屬地)去登記結婚。
  • 「知青往事」一個長沙「留守知青」的愛情:他曾發誓不在農村戀愛
    但在八年之後,饒哥娶妻成家,紮根農村,成了留守知青。「回長沙對我只是一個夢想,遙不可及。」那還是在1973年裡,一天我去縣城辦事,在街上碰到一個知青,他說「饒哥在園藝場走桃花運呢!」又說:「那徐妹子好大一雙眼睛,長得真正漂亮咧。」我半信半疑,不是早立過誓的麼,怎麼就守不住了呢。不行,我要去問個明白。
  • 「知青往事」知青舅舅和姨媽,我的親人,我永遠的愛
    知青讓我感激感動;知青讓我萬分溫暖;知青,讓我感到了母親的存在;知青;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親人和親情!還有路佔文知青舅舅,他插隊與我媽是同公社不同村。他是放電影的,為我們公社各個自然村輪流放電影。每次來我們鄉放電影,他都要來家看看我們兄妹,給我們買牛奶糖、餅乾等好吃的。看電影時,都給我們留個最好位置,也便於他一面放電影一邊照看我們。知青就是我們的親人!聽著他們滿口的天津話,是多麼的親切和溫暖。
  • 「知青往事」別無選擇地「相親」
    八十年代初,知青返城浪潮席捲全國。大批大批的知青陸續回到家鄉,回到父母身邊。但是也有一小批不能踏上返城歸途的知青,他們就是被招進當地工廠當工人的知青、被當地選送上學的知青。我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知青。看到這種狀況,我心涼了半截,總感到自己頭上頂著一頂知青帽子,比人矮一截,有一種被人歧視和玩弄的恥辱感覺。在北方的下鄉地,我好歹還是個人民教師,還是個有模有樣的上海姑娘,有一種「公主」的感覺。在這裡,我成立讓人可憐的「灰姑娘」。心寒了,我一扭頭,又回到了大西北。沒過多久,收到一封家信。
  • 「知青往事」思念我的妻子王華松
    有人說:少男少女不知愁,這是我倆認識多年第一次肌膚接觸,不知是友情還是愛情,朦朦朧朧我也說不清楚,可能是糊塗的愛吧。 1969 年 5 月 23 日是我倆終身難忘的日子,我們乘同一趟火車離開上海,奔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她分在一營四連,我則分在遠離營部 10 裡地的六連。繁重的勞動,不便的交通,加上年齡還小,一連幾年我們沒有什麼來往。
  • 「知青往事」回憶哥倆下鄉前後的日子
    回憶哥倆下鄉前後的日子陳 乃 廣湖南長沙老知青  追憶往事,思緒難平,總有一泓濃濃親情在心裡汩汩流淌  我們兄弟在鄰居和親友的幫助下送走了母親,回到家中,家顯得特別的空蕩,用手摸摸母親的衣物好像還留有餘熱;木梳上掛著母親的幾縷白髮;沙罐裡留著殘剩的稀飯;桌子上還有沒改完的學生作業本……母親就這樣撒手人寰,讓我和弟弟難以面對眼前事實,兄弟倆抱頭痛哭。
  • 「知青往事」一個別字,在三代人身上重演
    對這些至今留在異地的知青來說,這是一條充滿人情味的政策,子女回城,也就意味著當年沒能返城的知青在年老退休後,也可去子女那兒葉落歸根,回到他們當年下鄉的出發地,人生終將劃出一個圓。可是陳前心裡卻在為女兒的回城而犯難,他知道,女兒能按政策回城當然做夢都想。
  • 「知青往事」插隊十年隨想錄
    離開上海插隊時與媽和哥嫂在火車站留影我是家中最小且唯一的女孩,三個哥哥已有兩個去了邊疆和外地,原來按政策是有條件留著上海的火車駛進嘉興車站,車廂裡的知青們才慢慢靜下來,有的已經打開行李包,拿出餅乾、糖果吃起來,有的知青臉上又重新蕩漾起笑容,沉寂一時的車廂熱鬧起來……晚上,知青們都昏昏欲睡了,我卻怎麼也不想睡,睜大眼睛看著車窗外隱約可見,不斷向後退去的山坡,黑黝黝的樹林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害怕。火車經過兩天一夜的奔馳,終於到達目的地。
  • 「知青往事」隨風而去的戀情
    為了打破僵局也顯示我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便開口了:「阿蓮,聽你口音應該是上海人,你也是知青?」「是的,」阿蓮點點頭說,「聽說你是從別的地方轉過來的上海知青?」 哇,她打聽得真仔細,連這都知道。即然同是上海知青,也算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更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有了共同的話題,一下子把我倆的距離拉近了。
  • 「知青往事」回 家 探親路 上
    同隊的知青們聽到我起來了,也都趕快起來,他們準備去送我。我急步跑到廚房往灶臺裡點上柴禾,吹起火苗,燒了一點泡飯,各人吃了一碗,就上路了。  鄉村的的後半夜靜悄悄的,月色分外明亮,不遠處的樹影與屋影清晰可辨。我想,運氣還不錯,天氣這麼好。
  • 「撕開檔案的封條」知青年代,那些扭曲的婚姻與愛情
    特別是後一點,在人均勞動力的報酬連自己的溫飽都得不到保證的特殊時期,自然限制了一些想尋找家庭溫暖的男女知青組成家庭,也限制了一些男知青在村裡與「小芳」共結良緣。而一些具備家庭生活經濟基礎的農村青年,尤其是這些在村裡有發展前途,擔任了重要職位的農村青年,則有可能獲得女知青的愛情和婚姻。
  • 「知青往事」變遷
    菊英老公萬般無奈下只好與她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討了這麼個上海知青老婆,真不知是喜還是悲!   菊英帶著女兒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一一上海。望著一幢幢高樓和車水馬龍的街道,心裡毫無喜悅之感,泛起陣陣酸味。母女倆臨時住在姐姐擁擠的屋子裡,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和不自在。沒幾天,菊英就被姐姐領到那個男人家中。
  • 知青往事:一個 知青「木匠」的故事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每個人都有一段憂傷,我想隱藏卻瘋長;每個人都有一場心痛,我想撫慰卻更傷。到了1968年的深秋,周豪生也和我們一樣到農村去插隊當知青。當我們這些身無一技之長的知青,一年四季面對黃土背朝天幹農活的時候,身懷木匠手藝的周豪生,雖戶口被遷到了農村,人卻依然在城裡跟著外公做木匠。做木匠雖也是個體力活,但畢竟冬天不經風,夏天不遭雨,還有勞動所得工錢,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 一顆被知青爹娘留在荒原的種子
    她5歲那年,一對北京知青找到養父母的門上。這對知青便是小楊玲的生身父母。兩人早已結為合法夫妻,並且有了一個小男孩。他們終於熬完了苦難的歲月,在招工招幹的尾聲裡,被招到鐵路建設部門,將遠遠離開這裡開始新的生活,他們來最後看一眼親生女兒。他們走了,他們的骨血卻要永遠留在這裡了。
  • 不要讓「感覺」成為你追逐愛情的理由
    不要讓「感覺」成為你追逐愛情的理由,因為大部分時間裡,你的感覺一點也不靠譜。每個人身邊都有幾個特別愛抬槓、潑冷水的人。此類人士,不管別人說什麼他們都要反對,然而他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反對什麼。他們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沒有什麼真正的立場和觀點,「瞎起鬨」、「不知所云」簡直就是為這些人量身定做的貶義詞。多少次當另一個人說「我罵你蠢罵你沒腦子是為了你好」時,我就在想,真的是為了我好嗎?為了我好,為什麼不用我更喜歡的方式指導我?那種「為我好」的語調之中,飽含了高高在上的得意感,其實不過是想顯現一下自己全知全能的優越。
  • 知青往事:從沒回農村看望鄉親,大家別說我沒良心,我是沒勇氣
    當年的知青不覺間步入了老年,但留在他們記憶中的往事依舊那麼鮮活,那麼難以忘記。愛情是永恆的主題,知青的愛情故事,你又知道多少。下面要講的故事應主人翁的要求,地名和人名全部虛擬,請大家海涵為是。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初到那裡,我們感覺那就是我們嚮往的人間仙境,但是,跟著鄉親一起下地勞動之後,我們再也感覺不到了,只感覺累,感覺疲勞。
  • 知青的愛河情慾
    下鄉時正好是談情說愛的青春年紀,說起我們知青的愛情故事,怎麼說呢?該用什麼樣的詞語,才能準確的表達出當時發生在我身旁,一生中永遠難易忘懷的事情?老餘杭知青錢萍是六八屆初中畢業生,她插隊的紅旗生產大隊就在我鄰村,加上兩個生產隊的好多田地及農作物都在一個地方,因此可以經常看見她勞動時的身影。
  • 後來的愛情變穩定,因為我們學會了「口是心非」的經營
    然而,後來的愛情,還是有好幾次理智線幾乎全斷了,很想直接對他大喊「分手」。但想一想,最後還是把話吞了回來,不是不敢說了,而是知道那是情緒性的字眼。 #3 避免拿前任做比較難免我們都會在舊地重遊時,不禁想起前任的種種。一段成熟的關係,是可以健康地去談論彼此的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