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苦澀的結果

2020-09-03 用三隻眼看世界



分別了將近30年的時間,在知青的聚會上,大民與阿平見面了。這對在當時連隊裡最早的戀人,沒有結合的命。能夠怪誰呢?


聚會結束以後,大家都留下了聯繫的地址和電話。在不經意中他們的目光對視了一下,似乎在告訴對方什麼。阿平現在的丈夫老周催促她趕緊回家了。夜幕下大家匆匆地互相握手告別。


幾天以後,大民和阿平在一家咖啡屋裡見面了。他們沒有擁抱,沒有握手,只是禮節性地讓座。


「沒關係吧?」大民問道。他是指阿平的外出會不會引起老周的不安或者懷疑。


「沒有關係,他上班去了。」阿平平靜地回答著。


大民說,真沒想到,30年以後我們會在這裡見面。那時,你是下了決心把我給甩了。不怨你,誰叫我是黑五類的家庭出身呢。嗨,你那時也是夠狠的。不理就是不理,害的我快得相思病了。


阿平說,都怨你,那時你走後我來找過你的,想與你重歸於好。我看見你在桌上的筆記本上寫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可是結果呢,你怒氣衝衝地把我趕走了。這一別就是30年。


大民與阿平是一起去雲南農場的。那時,他們在一個班級讀書,坐在前後排。平時兩個人經常會開開玩笑,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一些好感。到上山下鄉的時候,大民準備去雲南,阿平拿不定主意。阿平的父母知道後果斷地向自己的女兒發出指令:跟大民一起去雲南,這樣也可以有個照顧。於是,在雙方父母的默許下,兩人一起來到了雲南。既然家長都已經同意了,兩人在連隊裡也就毫無顧忌地相處在一起。一直到兩年後第一次探親開始,他們之間出現了裂痕。


阿平終於獲得了探親的機會。一起回家探親的還有老周。等到大民終於獲得探親的機會回到上海以後,阿平和老周已經結束了假期回到連隊。在回家探親的時候,阿平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一來大民的家庭是黑五類,跟著他以後怎麼辦?二來大民身體不好,在農場生活下去,沒有勞動力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生存的。一路上,她想的很多很多。在愛情的天平上她開始傾向於身邊的老周。身強力壯,為人老實。


這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就在大民還在上海的時候,他得到了自己的女友「變心」的消息。他苦惱過,懊悔過,理智漸漸佔了上風。在回到連隊以後,他們分手了。


30年過去了。知青的隊伍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人生的舞臺上,各人在演繹著不同的劇目。有成功的、有失敗的、有無所作為的、也有意氣風發的。


阿平頂替了自己的父親,進了一家紡織廠,早早地下崗回家了。老周頂替了自己的母親,進了裡弄生產組工作。企業改制後,他自謀出路,工作一直很不安定。大民的現狀是阿平沒有想到的。現在他是一家企業的領導幹部,每月有可觀的收入。這時,阿平感到很後悔。人生的變化實在是難以預料的。


大民說,其實我很感謝你。因為當年你把我甩了,使我感到很氣惱。我究竟差在什麼地方?於是,我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我相信會有一天見到你的。我要讓你後悔的。


阿平說,從內心來說,我早就後悔了。要是那時候你再來找我,我一定會與你繼續和好的。可是你就此再也沒有來找我。而且還從連隊裡調走了。這以後叫我到那裡去找你啊。


大民說,過去的就過去了。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後悔藥的。既然我們曾經相愛過,這段初戀的美好情感就留在心裡吧。生活還將繼續,讓我們都祝福對方幸福快樂。


這時,大民輕聲地哼起一首叫《萍聚》的流行歌曲: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

不必費心的彼此約束 ,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

對於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


據說,阿平回家後大哭了三天。以後,他們再也沒有來往。


陰差陽錯。也有人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天知道!


本文作者:餘 傑



不管是哪個群體,愛情是永恆的一個話題。在這裡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生存環境、人際交往、悲歡離合等等。知青的群體也不例外。生活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瘋狂年代,知青的情愛史被深深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

作者:餘 傑

來源:兵團知青

相關焦點

  • 「知青往事」留在那裡的愛情
    而我們的青春歲月是在遙遠的西雙版納紅土地上度過的,我們的愛情生活是在那莽莽的叢林裡生根、開花、結果。我們談及往事,不由地感慨萬千。人生的40年在一瞬間就這樣過去了。已經不會再有「情敵」相見時的那種仇恨和嫉妒了。回歸到平靜的心態的時候,更多是理性的思考。一個連隊的知青之間的情愛史只是1600萬上山下鄉知青中婚姻狀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縮影。
  • 「知青往事」繽紛的世界
    愛情的結果就這樣覆滅了。隨著知青政策的鬆動,傳來了獨生子女可以回上海的消息。阿康是符合這個政策的。當時我們都很羨慕,他終於可以回家了。我們在這裡還不知道要待到何年何月。以後,在雲南知青大返城的浪潮裡,我們都回到了上海。他們正式結婚了。那天,在小藝家石庫門裡,樓上樓下大大小小的房子都被徵用了。我們雲南回來的知青被安排在天井裡的兩桌。剛剛回城,又是他們第一個結婚,大家都趕來湊熱鬧。我們這兩桌酒席從下午2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知青專席的最大特點是喝酒。我們不是一瓶一瓶地喝酒,而是用燒開水的水壺裝滿黃酒,一壺接著一壺不停地喝著。
  • 「知青往事」別無選擇地「相親」
    八十年代初,知青返城浪潮席捲全國。大批大批的知青陸續回到家鄉,回到父母身邊。但是也有一小批不能踏上返城歸途的知青,他們就是被招進當地工廠當工人的知青、被當地選送上學的知青。我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知青。看到這種狀況,我心涼了半截,總感到自己頭上頂著一頂知青帽子,比人矮一截,有一種被人歧視和玩弄的恥辱感覺。在北方的下鄉地,我好歹還是個人民教師,還是個有模有樣的上海姑娘,有一種「公主」的感覺。在這裡,我成立讓人可憐的「灰姑娘」。心寒了,我一扭頭,又回到了大西北。沒過多久,收到一封家信。
  • 「知青往事」我們的「無照」的婚姻
    在知青中招生、招工的事也開始啟動。我自己是多麼希望能去上學,哪怕是被選調進工廠,當一名國營企業的工人也好啊。紮根農場的信念在不斷地動搖,但是機緣和幸運總是與我擦肩而過。連兩次我自己聯繫的商調,也被單位領導斷然拒絕。那時正是年輕氣盛之時,心想到哪不是幹活勞動;再說樹挪死人挪活,怎麼著也該挪挪窩了。
  • 「知青往事」思念我的妻子王華松
    想起她往事如煙,夜不能寐,幾回回淚溼信紙魂斷腸,一次次寸肝欲 裂愁煞人。華松:我聽人說,當你再也沒有可以失去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 候。令人欣慰的是,現在我們一切都好了,你爭氣的兒子學成歸來,成家立業,事 業有成。你夢寐以求的寬大舒適的住房我們買好了,現在孫女已經半歲了,大家都說像你。一家人快樂做人,幸福度日,其樂融融。華松:好事連連,喜訊傳來,你一定會含笑九泉,死而瞑目了。
  • 「知青往事」知青舅舅和姨媽,我的親人,我永遠的愛
    知青讓我感激感動;知青讓我萬分溫暖;知青,讓我感到了母親的存在;知青;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親人和親情!當我看到「知青回城後的感人故事」這個內容的徵文的時候,我也想說說我與知青之間的故事。每當看到知青兩字的時候,是多麼的親切和溫暖,因為我母親也是一位天津市下鄉的知識青年。媽媽沒有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倒是另一些知青讓我感到了母親的溫暖,因此我與知青有著特殊的情感!
  • 「知青往事」插隊十年隨想錄
    火車駛進嘉興車站,車廂裡的知青們才慢慢靜下來,有的已經打開行李包,拿出餅乾、糖果吃起來,有的知青臉上又重新蕩漾起笑容,沉寂一時的車廂熱鬧起來……晚上,知青們都昏昏欲睡了,我卻怎麼也不想睡,睜大眼睛看著車窗外隱約可見,不斷向後退去的山坡,黑黝黝的樹林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害怕。火車經過兩天一夜的奔馳,終於到達目的地。
  • 「知青往事」隨風而去的戀情
    為了打破僵局也顯示我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便開口了:「阿蓮,聽你口音應該是上海人,你也是知青?」「是的,」阿蓮點點頭說,「聽說你是從別的地方轉過來的上海知青?」 哇,她打聽得真仔細,連這都知道。即然同是上海知青,也算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更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有了共同的話題,一下子把我倆的距離拉近了。
  • 「知青往事」回憶哥倆下鄉前後的日子
    回憶哥倆下鄉前後的日子陳 乃 廣湖南長沙老知青  追憶往事,思緒難平,總有一泓濃濃親情在心裡汩汩流淌弟弟說這話時語氣異常的平和,然而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其實這樣的結果我應當是早有預感的,我後悔當初不該勸他寫申請,讓他本來負重的心承受如此無情的「考驗」!
  • 「知青往事」一個別字,在三代人身上重演
    對這些至今留在異地的知青來說,這是一條充滿人情味的政策,子女回城,也就意味著當年沒能返城的知青在年老退休後,也可去子女那兒葉落歸根,回到他們當年下鄉的出發地,人生終將劃出一個圓。可是陳前心裡卻在為女兒的回城而犯難,他知道,女兒能按政策回城當然做夢都想。
  • 「知青往事」一個長沙「留守知青」的愛情:他曾發誓不在農村戀愛
    但在八年之後,饒哥娶妻成家,紮根農村,成了留守知青。「回長沙對我只是一個夢想,遙不可及。」那還是在1973年裡,一天我去縣城辦事,在街上碰到一個知青,他說「饒哥在園藝場走桃花運呢!」又說:「那徐妹子好大一雙眼睛,長得真正漂亮咧。」我半信半疑,不是早立過誓的麼,怎麼就守不住了呢。不行,我要去問個明白。
  • 「撕開檔案的封條」知青年代,那些扭曲的婚姻與愛情
    成千上萬名知青像春風一樣灑落在祖國的山山水水。在潤育祖國農村和邊疆的過程中,開出了很多奇異的花,有芳香的、豔麗的、更多的是畸形的、苦澀的。那時正處於青春年少的他們對婚姻的感觸很少,可在廣闊天地裡度過了十年八年,他們就面臨著人生的第二道轉折:結婚生育。中國當時提倡晚婚晚育,而在農村年齡稍微偏小,男女分別為21周歲。
  • 「知青往事」變遷
    菊英老公萬般無奈下只好與她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討了這麼個上海知青老婆,真不知是喜還是悲!   菊英帶著女兒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一一上海。望著一幢幢高樓和車水馬龍的街道,心裡毫無喜悅之感,泛起陣陣酸味。母女倆臨時住在姐姐擁擠的屋子裡,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和不自在。沒幾天,菊英就被姐姐領到那個男人家中。
  • 「知青往事」回 家 探親路 上
    同隊的知青們聽到我起來了,也都趕快起來,他們準備去送我。我急步跑到廚房往灶臺裡點上柴禾,吹起火苗,燒了一點泡飯,各人吃了一碗,就上路了。  鄉村的的後半夜靜悄悄的,月色分外明亮,不遠處的樹影與屋影清晰可辨。我想,運氣還不錯,天氣這麼好。
  • 知青往事:一個 知青「木匠」的故事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每個人都有一段憂傷,我想隱藏卻瘋長;每個人都有一場心痛,我想撫慰卻更傷。到了1968年的深秋,周豪生也和我們一樣到農村去插隊當知青。當我們這些身無一技之長的知青,一年四季面對黃土背朝天幹農活的時候,身懷木匠手藝的周豪生,雖戶口被遷到了農村,人卻依然在城裡跟著外公做木匠。做木匠雖也是個體力活,但畢竟冬天不經風,夏天不遭雨,還有勞動所得工錢,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 知青往事:我們饞嘴,偷吃了羅大媽的雞,愧疚萬分
    我和老伴是高中同學,又都是知青,返城後一起上大學,然後一起當老師,可以說,這一輩子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我們的生活都是捆綁在一起的。現在生活好了,科技發達了,手機也可以上網了。每天閒下來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在網上看關於我們那個時代的文章或是報導。也是偶然的機會,看到「素履草堂」上連載的關於「知青往事」系列的文章,一篇一篇的讀下來,感慨萬千。
  • 知青往事:鄉鄰之間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在我人生路上也有一次重大轉機,它讓我從心灰意冷中迸出「火星」。它浸透著父親刻意安排的心血,它也讓我付出一年多沉心靜氣的努力。
  • 給人「打雞血」的三種方式
    要知道,一句讚美的話,有可能激活很多美好的回憶,甚至幫助對方重構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比如說,誰誰誰旅行時買了件衣服,你誇衣服上的紋飾很別致,誰誰誰就可能因此慢慢改變強買強賣帶來的糟糕體驗。你想呀,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功德?所以說,生活中不要吝嗇讚美別人。當然了,讚美時,要真誠。如果做不到真誠,那還是閉嘴吧。…………二是,理解。
  • 在座右銘裡的「胸懷」,「雅量」和「信仰」!
    李開復在他的書中,談到他的座右銘:「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便兩者的不同。」這句話是我修改 Serenity Pray,原文不是用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而是用寧靜和信仰接受。
  • 「知青往事」永遠的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