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朋友圈是什麼體驗?

2021-02-15 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很多東西,你只是以為自己無法捨棄而已.

當你真正下定決定捨棄的時候,會發現其實你並沒有那麼需要。甚至在捨棄之後,會疑惑自己當初戀戀不捨的到底是什麼。

01. 關閉朋友圈是什麼體驗?

我時不時就會停用朋友圈,每周只打開看一次。

打開朋友圈時,會屏蔽掉無意義的內容。這樣即使攢了一周的朋友圈內容,看起來還是很快。

而且發現,一個禮拜不看並未錯過朋友們的精彩生活,反而因為篩選讓朋友圈變得更有意思了。

( 微信關閉朋友圈後的樣子 )

為什麼要關掉朋友圈?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明明是要看時間,結果順手打開微信,點到朋友圈,刷一下,沒有了,關掉,過一會想起來還沒看時間……

我做過一個實驗,就是把原來放在最順手的微信App換成相機,結果 1 天會誤點相機十多次,每次打開才發現是相機,於是又關掉。

不信大家可以試試,我們每天無意識點開微信的次數遠超想像。我們像上癮一樣做這樣無意義的動作,其中的危害不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而關閉朋友圈後,點開朋友圈會變得很麻煩。即使打開微信,發現點不到朋友圈,就會覺察到自己又無意識在刷手機了,慢慢的會減少拿手機。

( 實驗的時候把相機和微信換了位置 )

02. 信息焦慮和網際網路淺薄症

不斷刷朋友圈(包括微博抖音等各種不停帶來刺激的信息)的危害在哪裡?

1.會浪費時間

了解一些大腦科學的人會知道,大腦並不像電腦一樣可以多任務迅速切換。

當我們被一個新的消息打擾了一下,大腦就需要好幾分鐘的時間來回到思考或者學習的狀態。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小時無意識的看了5-6次微信,其實這一個小時都被浪費了。

2.會變得淺薄

我們不停的在發現新的刺激之中忘乎所以的時候,它也在不停的打斷我們的專注、沉浸的狀態,不斷讓我們分神,做事低效……

與之相反的是,人在專注的時候,大腦的所有神經元都在思考解決這個問題,會形成化學反應,讓人的思緒非常清晰,各種靈感湧現。

我們聽過很多科學家的故事都是想問題想的入迷了會撞到樹上一樣。他們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得益於他們這種專注的好習慣。

網際網路淺薄症這個詞我是在《冬吳相對論》中聽到的,裡面有一句話:

如果你能在這一秒鐘任何東西都不想,只想這一件事情的話,你就會發現你充滿了能量。內在的那種次序感、寧靜感和那種能量,是非常強的心理能量。

但我們現在不停地在被打斷,從一個有意思的信息跳到下一個有意思的信息,享受這種外界刺激帶來的愉悅感,越來越少進行深度思考了。

3.會更焦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看朋友圈非常容易引起焦慮。尤其是在陷入低谷和自我懷疑的時候,看朋友圈很容易引起焦慮變得更喪。

比如:深夜的時候,刷到一條朋友圈,華為入職 3 年的員工年薪 50 萬。想想自己現在還沒這年薪呢,就很焦慮。但都大半夜的了也不能做啥,於是跑去刷抖音或者 B 站,來緩解這種焦慮。

結果沒休息好,第二天很疲倦、缺乏精力,很多重要的時間就拖延著不願意去做。

但是拖延完到了晚上又更焦慮了,還帶著負罪感,更容易去找那些刺激的娛樂內容來麻痺自己,就這樣不停陷入惡性循環。

這不是朋友圈的問題,根本上是現在的信息在不停製造能引起我們焦慮的內容。

網上非常多明明是講成長的文章,結果越看越焦慮。但當我們看好的書籍的時候,常常會感到釋懷和安心,當然也有好的文章能做到這點。


所以下次看到各種讓你焦慮的信息,不管聽上去如何正確,都應該丟棄。現代人的焦慮已經多到走不動了,再增加自己焦慮毫無意義。


03. 寫在最後

現在的信息無孔不入,怎麼才能避免呢?

我自己每天都會隔絕信息一段時間,有時候是不帶手機下樓散步,有時候是關掉手機電腦看書。隔絕了各種信息之後,我們會很容易想清楚並獲得內心的平靜。

還有就是不要陷入到網上的各種「應該」當中,比如:應該早結婚,應該要趁年輕奮鬥,每個人都應該早早買房,都能財富自由.

我的辦法就是,在婚姻、財富、成就這些大事情上,慢慢找到自己認定的最小標準。只要達到了這個標準就不過度焦慮,以放鬆的心態去努力,實現更高的目標。

在自己的節奏裡努力並獲得成就感,才可以抵禦外界的各種壓力,否則很難說不被外界影響。

目前我只想到一些小辦法,希望可以在這種洪流當中多保持一份清醒。大家要是有好的方法可以在留言區分享,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關閉朋友圈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把朋友圈的功能關閉了,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大概是厭煩了這樣的過程。
  • 高層次的人,早就關閉了朋友圈
    現在人的狀態就是熬夜、追劇、刷朋友圈,這似乎成了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除了工作之外,這三樣已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看似沒有關聯的三件事,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為刷朋友圈,所以知道了大家喜歡的是什麼,然後自己就會跟風。
  • 那個自律的人,悄悄關閉了朋友圈
    可身邊也不乏有一股股清流,那個自律的人,已經悄悄關閉了朋友圈,轉而把精力用在了真正要用的地方。因為只要瀏覽他的朋友圈,也能夠從一條條的更新狀態中,快速彌補對他的認識不足。曬工作、曬家庭、曬假期、曬愛好,朋友圈更像是個人信息發布平臺,無所不有,甚至喜樂哀愁,興趣愛好,都能從朋友圈中窺見一二。可是,隨著各種推銷商品、求贊求關注,以及其他種種轉載,朋友圈漸漸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一味地袒露自己的心聲,才會是真正被「圍觀」的那個人。
  • 那些關閉微信朋友圈的人,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剛開始風靡朋友圈的時候,我也狠狠地秀了一把。平均一天發2,3次朋友圈,有曬娃的,有遊山玩水的,有上圖書館看書的,有秀恩愛的。發完朋友圈後,會頻繁的打開手機微信看看,朋友們是不是點讚了,發評論了,都評論了哪些內容。看到有回覆了,滿心歡喜手舞足蹈,趕緊也回復下。沒有回覆時,有些悵然若失,那種心情,就跟談戀愛差不多,你給暗戀的人兒發條簡訊,然後時不時地打開手機看一下。
  • 是時候關閉你的朋友圈了
    時間久了我就勸他,除非你覺得非發不可,否則微信朋友圈最好不要發東西,因為裡面魚龍混雜,不一定都和你志同道合。不客氣地說,發朋友圈其實有百害而無一利。他當然不以為然,覺得我太偏激,勸說自然無效。問題來了,最近他在朋友圈轉了一篇某著名學者關於防疫的《不要把XX當成一場戰爭》的批評文章,與所屬單位的黨員同事Y掐起來了。
  • 「這一次,我是真的想關閉朋友圈了」
    朋友Z曾經發了一個朋友圈,告知大家,他將關閉朋友圈功能。可沒過幾天,他又打開了這個功能。前幾天和Z見面,Z說道:「刷朋友圈讓我太焦慮了,可我又很難離開它。」其實,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情況: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刷朋友圈;工作中,還時不時的偷偷瞄一眼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做了哪些事;下班後,更是倒在床上,一刷好幾個小時,捨不得放下。
  • 遠嫁7年的我終於關閉了朋友圈
    現在想來,一開始的發展還是不錯的,不過後面的幾年幾乎沒有什麼進展,在西安與銀川兩地跑業務,加上大寶出生後沒人帶,娘家一直幫忙帶,就一直忙忙碌碌找方向和突破口的感覺,銷售傷不起啊,一直要為業績發愁,4年後意外有了二寶……再一次當媽,真的更忙了,基本工作加休產假,也沒有停止工作,一直到2019年過年,都覺得一切正常,因為每年都回娘家過年,沒有感覺過遠嫁,直到2018年生老二,孩子太小,不好折騰,沒有回老家
  • 把男朋友相關的朋友圈關閉,因此吵架,是我的錯?
    把男朋友相關的朋友圈關閉了,因為這個男朋友跟我吵架,真的是我做錯了嗎?
  • 默默消化自己的情緒,關閉微信朋友圈,是成年人最後的體面
    最可怕的是,登入長久不用的QQ需要驗證,忘記密碼需要回答問題,比如「我的夢想是什麼」、「我最喜歡的人叫什麼名字」,自己設置的題目,居然不知道答案,你說可悲嗎?為什麼成年人都不在空間、朋友圈發狀態了呢?郭敬明也說:「我現在也基本不表達了,除非工作需要,節目讓我說什麼我會說,平時微博上基本都不太會說自己的事了。」發朋友圈只是為了抒發情緒,有時感慨一下人生,有時發幾句牢騷,貼幾張喜歡的照片,但是朋友圈不乏不明就裡的人,總能對你的文章做過分解讀。特別是你沒有分組的時候,你的朋友、同事、領導、家人會過分猜疑,你的話是不是說給他們聽的。
  • 欠錢的人是否可以關閉朋友圈?答案很簡單,應該這樣做
    撰文 | 青鏡臺昨天晚上臨睡之前翻了翻朋友圈,發現河南漯河一個好久不聯繫的朋友發了一條信息:等我還清帳,也關閉朋友圈,每天喝喝茶,跑跑步,健身。如果河南漯河這個朋友真的欠有外債,假如有一天他還清了債務,真的會關閉朋友圈,不發布任何信息,每天就喝喝茶,跑跑步,健健身嗎?未必,因為有太多的負債的朋友今年已經很少發朋友圈了,不是他們還清了債務,而是沒有心情發朋友圈了。筆者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人。為了便於敘述,暫且稱這個朋友為宋總吧。
  • 關閉了兩年朋友圈的女孩活成了什麼樣子?
    自然而然聊到的,就是她沒發朋友圈的兩年裡,她去了什麼地方。 她說,你把朋友圈看太重要了。日子照過,只是遠離了人群的日子,發現也沒有什麼不自在。 她說得輕描淡寫。那些年,我們在人人網活絡,也流竄在QQ空間,去過微博互相@,而最後的最後,她選擇了最原始的社交,而我依然緊緊和別人有所關聯。 早上的時候,騎車上班。
  • 怎樣徹底關閉朋友圈廣告?只需簡單一步,跟朋友圈廣告說拜拜
    但是微信也有一個煩人的地方,就是朋友圈廣告了,今天晨曦教大家徹底關閉朋友圈廣告,只需簡單一步,跟朋友圈廣告說拜拜。好了,不多說了,讓我們看看是什麼吧。其實方法很簡單,首先我們點擊我。然後進入設置。進入設置後,點擊關於微信。進入後我們拉到下面可以看到隱私保護,點擊它。進入後,我們點擊第四條我們如何使用信息。
  • 《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D6|關閉朋友圈兩年 再次打開的感受
    今天是我們《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共讀的第6天,今天共讀的頁碼是紙質書(90-105),Kindle(1609- 1987),內容包括:我是如何做到不和老婆吵架的其實我跟外人也很少吵架什麼是朋友?3、李笑來現在對友誼的定義是什麼?
  • 被老公逼著關閉了朋友圈,沒有炫耀和攀比的生活會更好嗎?
    「每天都在發朋友圈,你不發會死啊。這麼喜歡別人看你,怎麼不撩起裙底風光給別人看一下。玲玲蹭地一下從沙發上站了起來,也指著老公說「你再說一遍試試。」「家裡發生點什麼事都要全世界周知嗎?要不要把我和你的那點事也發到朋友圈上?把家裡那點老底都倒到別人面前,倒啊倒,都忍不住地往外倒!要不要把存摺也發到朋友圈上集贊?」
  • 教你一招,關閉微信監聽
    比如關閉允許陌生人查看十條朋友圈,以及朋友圈內容僅三天可見等等關閉方式微信每天都在看我們聊天?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可以的。有些用戶想關閉朋友圈廣告,以防被監聽,但是在微信設置中找了一大圈,卻還是沒有發現有這一項設置功能。
  • 關閉朋友圈後我才懂得:原來愛自己,才是重點
    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生活就是自己哄自己,把自己勸明白了,就什麼都解決結了。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 關閉微信朋友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在很少看微信,感覺生活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以前發條心情,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論,關心有多少點讚,會時不時地拿起手機看動態。 讓那些以前以為很在乎的東西都沉入大海,不用再看,別人的是是非非也不用去理會。
  • 關閉了愛情的心門
    我已經關閉了愛情的心門!世界上痴情女孩裡,不會再有我!我已經放下了世間的情緣!因為心已死,愛情夢已碎,世間情為何物?我已不再乎。
  • 專家稱朋友圈「三天可見」說明自我封閉傾向很嚴重?網友炸了…
    同事聽到一肚子火,準備罵過去:你朋友圈都是發一堆low到爆的快餐海報的人有什麼資格說我!可她又回刪了,因為她意識到自己和對方犯了一樣的錯誤:僅看朋友圈就給別人貼標籤、下定義。後來,她就一直把朋友圈設為三天可見。有些東西,真的不太適合被剛認識的人看到,你永遠不知道他們會留下什麼刻板印象。
  • 劉宇寧數據站關閉,慘遭網友嘲笑,其實這是件好事
    劉宇寧數據站關閉的消息相信關注他的朋友已經知道了,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網上有明星數據站關閉的消息,而且每次數據站關閉都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要麼是明星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導致的粉絲脫粉,要麼就是明星過氣了沒有什麼粉絲了……反正只要是關於關閉數據站的消息就沒有一個是好的。
  • 發現螞蟻"套路",關閉花唄?央行這一抉擇,或給用戶更多選擇!
    曾幾何時花唄、借唄額度都是在朋友圈炫耀的截圖,可隨著被曝光的利率要高於多數信用卡,以及用百倍槓桿來撬動資金的模式使得不少網友開始退出花唄、借唄。逐漸被關閉的花唄、借唄咱再回到開頭說的話題,現在年輕人為啥開始逐漸關閉這個功能呢?是發現老馬的"套路"了嗎?行動支付改變了我們的支付方式,而花唄、借唄,改變了我們的錢包。支付寶現在佔據行動支付的54.5%份額,那麼這麼大的市場肯定不少人開通了花唄、借唄,據報導稱,目前貸款總額已超過3000億元,其中四成是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