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Z曾經發了一個朋友圈,告知大家,他將關閉朋友圈功能。可沒過幾天,他又打開了這個功能。
前幾天和Z見面,Z說道:「刷朋友圈讓我太焦慮了,可我又很難離開它。」
其實,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情況: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刷朋友圈;工作中,還時不時的偷偷瞄一眼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做了哪些事;下班後,更是倒在床上,一刷好幾個小時,捨不得放下。
今天,我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社交網絡了,研究顯示,我們每天平均刷15次朋友圈。
可是,最近,德國科學家發現,很多人開始不刷朋友圈了,因為刷多了反而讓人不開心。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以下3點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社交網絡時間越長,人的情緒就越不好。因為你刷朋友圈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去點讚互動。
比如,有人過生日,你的祝人家生日快樂;有人心情不好,你得去安慰一下;有人轉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你的點開閱讀。
時間一長,只要我們打開朋友圈,就會想到有太多事情要做,就會出現「社交過載」的現象,刷朋友圈就會變成一種壓力。
鄧巴理論稱:我們大概只能和150人保持社交關係。
生活中,我們要關心家人、朋友,有了朋友圈,我們要關心的人就更多了。與超過150個好友保持聯繫,自然壓力山大。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風光無限朋友圈,亂七八糟真生活。」
某種程度上,朋友圈已成為「真善美」大賽。人們往出曬的都是讓自己有面子的東西。
同事小美在朋友圈曬出了剛買的新裙子;朋友小林周末又出去旅遊了;樓上的李阿姨把小孫子拿獎照片發到了朋友圈。
「啊,原來其他人活得都比我好啊!」我們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然後越加鬱悶。
人天生就很孤獨,但同時又害怕親密關係,人與人的關心非常複雜,需要花很多精力處理,有時可能還需要一些技巧。這時我們就要求助於技術。
但技術帶給我們的很可能是錯覺。比如,我們刷朋友圈時,就會有以下三種錯覺:
1.它可以讓我們關注任何我們想去的地方;
2.原來我有那麼多朋友,原來還有人在關心我,有人願意聽我說話;
3.原來我永遠不會孤獨。
第三種錯覺往往是最要命的。當一個人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他只要單獨呆上幾秒鐘,就會感覺到焦慮,然後他就會拿起手機,猛刷朋友圈。這就是許多人感到朋友越來越多,聯繫越多,但卻越來越孤獨的真正原因。
你喜歡刷朋友圈嗎?刷朋友圈讓你開心還是焦慮呢?不妨發上來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