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恐婚的越來越多,特別是女孩兒。很多女孩在家都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可結了婚、生了孩子,不僅要上班掙錢,還要帶娃、孝順雙方父母。碰到明事理的婆婆還好說,要是遇上的是小雅的婆婆,估計你也會和婆婆「開槓」。
小雅生孩子前就和老公和婆婆商量好了,每個月給婆婆兩千塊錢,請婆婆幫忙帶孩子。開始還好好的,可誰知沒過多久,婆婆就開始撂挑子了,覺得帶孩子太累,跟小雅大吵了一架。婆婆說:「孩子我不帶了,雖然是我孫子,但也沒規定必須奶奶帶啊,姥姥也可以帶不是?」
小雅心裡很不舒服,覺得他們也有給婆婆錢,並沒有讓婆婆白帶孩子啊。不僅僅是給帶孩子的兩千塊,小雅夫妻倆還經常給公公婆婆買東西,付出並不少,就回懟了婆婆:「媽,之前咱們可是商量好的一起帶孩子,您自己說是不是商量好的?現在你說不帶就不帶,那以後,您老了,我說不給您養老就不養了,您怎麼想?」
婆婆聽了生氣了,說:「孫子我不帶,但養老是你的義務。」小雅也不依不饒地說:「那是您兒子的義務,不是我的。」婆媳兩人不歡而散,婆婆頭也不回地回了老家。
1.帶孩子的事情商量著來
雖然在中國很多人的觀念裡,老人是理所當然幫自己帶孩子的,但從法律上講,其實老人是沒有這個義務的。父母把我們辛苦拉扯大,如果願意幫我們搭把手,帶帶孩子,我們自然應該心懷感激;如果不願意,我們也不要勉強父母,更不能用道德綁架父母給自己帶孩子。一家人要和善地溝通,有話敞開說,有事好商量,沒有誰必須怎麼做這一說。
婆婆和媳婦之間商量什麼事情,最好還是讓兒子在場,做個和事佬,以免引起爭執,發生口角。
2.兒媳婦就是要伺候公婆嗎?
在中國的舊社會,女人結婚嫁到婆家,就是婆家的人了,理所應當伺候公婆。但是現在早就是現代社會了,女人出嫁不是「賣」給婆家了,沒有贍養公婆的義務。照顧公婆,也多是因為一家人相處久了有感情了,也是幫老公照顧他的父母,同樣地,老公也應該幫自己的媳婦照顧她的父母。
1.不要把婆婆當成媽媽
即使在結婚的時候,婆婆說會把你當親閨女,你可別真信。不是說婆婆一定不會對你不好,只是畢竟你們沒有血緣關係,婆媳的相識只是因為你們兩個愛著同一個男人。
媽媽可以忍受你的所有缺點,但婆婆不一定會容忍。和婆婆保持相敬如賓的距離是最好的,儘量不要同住一個屋簷下。
2.不要指責婆婆帶孩子的不是
婆婆帶孩子和自己帶孩子肯定是有區別的。對孩子的態度,教育的方式都會因為時代不同而產生變化。既然選擇了讓婆婆帶孩子,就放心讓她帶,別總是指指點點的不滿意,你可以這樣想:「婆婆帶得再差,也就是我老公那樣了。」這樣可以避免指責婆婆帶孩子的不是。
結語: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尤其是婆媳之間的關係最為微妙。但是只要家庭中的每一員都和諧友善、多為他人考慮,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是緣分讓我們成為一家人,要彼此忍讓、彼此珍惜,有話好好說。
今日話題:你認為婆媳之間應該怎麼相處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