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聊天術》是一部由張超所著書籍,文化發展出版社出版發行。聊天水平決定你的人際關係質量。本書全面升級你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本書將影響,說服,溝通,談判,植入聊天案例中,讓你在人際交往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迎刃而解。案例接地氣,讓你在生活中實實在在用得上。本書系統化理論化地提供高情商聊天策略。
聰明的腦袋再也不是剛需,但是有趣的靈魂依然萬裡挑一。
人們不在意你說了什麼,除非你說的讓他知道你對他有多在意。
相信我,不要以為背後表揚人不會傳到當事人的耳朵裡,它會比你想像中的傳達速度更快!
我們聊天的時候,要在乎對方看重的事情:對於老人來說,他們在乎健康;對於男人來說,他們在乎事業的發展機遇;對於女人來說,聊到孩子幾乎就根本停不下來。
一個人對自己沒有要求的時候,其實是給對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們總是以一種不成熟的態度要求別人能體諒自己的缺點,而自己不改進,這絕對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只會帶來他人與我們的疏離,因為人們不會真正在乎那些在語言上不尊重自己的人。
我們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更需要這一點。你當然不必模仿口吃,但是卻可以在言談中製造一些停頓,讓自己的話說得沒有那麼快。這樣做至少可以起到兩個作用:第一,讓對方感受到你內心是不願意給他添麻煩的,你也是鼓足了勇氣才提出請求的;第二,讓對方的神經由緊繃到放鬆,當他放鬆的時候就更願意接受你的請求了。
說得無趣、說得別人不懂、說得太快了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往往在於我們還誤以為自己說得非常好。所以,在我和別人聊事情的時候,無論我覺得自己聊得有多好,我都習慣於自己聊完了之後,把話題拋給現場的另外一個人來進行補充,以避免讓自己成為話題終結者,令大家都尷尬。
高級說法的優勢在於,提醒對方,你的腳下本來就沒有沼澤,你「本來就很美」,從根本上幫對方建立自信!要知道,無論一個人遇到多麼棘手的事件、有著多糟糕的境遇,最終都要靠他自己去克服,先有自信,後有方法。當對方的自信提高的時候,無論你推薦的方法是否管用,對方都會積極嘗試,並且在方法無用的時候依然對你心懷感激,然後尋找其他的方法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工作上,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的成長環境和生活都是和我們不同的。可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困難需要克服,我們有時候面對一些存在各種困難的人時,要克服自己過多的「熱心」,或者說有的熱心在本質上是一種「軟弱」。
去陳述事實,不編造故事。
去表達自己,不評價別人。
去討論感受,不爭論道理。
對於初次見面聊天的人而言,恭維別人沒有的東西是一種諷刺,恭維別人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常態,恭維別人已有的東西可能帶來的煩惱是一種深入的洞察,容易引起共鳴,並能推進聊天。
印度有位導演塔森,他工作的報價非常高,但是他很會聊天,他用這樣一段話震撼了眾人,讓人心悅誠服的同時,還讓人更加期待和他的合作。他說:「你出了一個價錢,不只是買到了我的導演能力及來替你工作的這段時間,還買到了我過去所有生活精華的結晶:我喝過的每一口酒、品過的每一杯咖啡、吃過的每一餐美食、看過的每一本書、坐過的每一把椅子、談過的每一次戀愛、眼裡看到過的美麗女子和風景、去過的每一個地方……你買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華,並將其化成30秒的廣告,怎麼會不貴?」
自我加分的難點在於自然,對於銷售人士來說,更是如此。你不能過分誇耀自己,也不能生硬地讓對方聽自己吹牛。所以,我給銷售人士在話術上推薦一種自然加分的方法,那就是從對方過渡到自己,從無意中流露出有用的信息,藉助權威人士增加自己的權威感。
不論對待誰,討論的態度都有可能給你帶來不同的答案。只有當我們從自己身邊最不必顧及感受的人開始,顧及他們的感受,誠實、寬厚地與之交流,我們才有可能在面對客戶、面對同事、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同樣有這樣一種開放討論的、好的語言習慣。
我認為最關鍵的是,你與對方的談話是否有著很強的目的性。當對方感受到你的目的性時,無論你的話說得多漂亮、多好聽,對方都會心生排斥。反之,如果你能夠用語言和對方建立起一種自然的、無功利性的連接的時候,哪怕只有短短幾句話,對方也會感覺非常溫暖。
當你正面思考對方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聊天就像跳舞,本來就是有進有退、求同存異的。對對方說的一些令你不舒服的話,你都可以解讀成對方是無心之過時,你就會發現自己是一個有趣的人,居然能夠想到那麼多巧妙的回應,讓兩個人的聊天變成一種有趣的舞蹈。
高級說法:
「你今天做什麼了?」
「練瑜伽了。」
「瑜伽多久練一次比較好?我打籃球,一般一周只能組織一次,你呢?」
「瑜伽和籃球不一樣,我們沒有場地束縛,我一般三天練一次。」
「看來你安排得很規律,你平時生活也挺從容吧?」
「還可以吧,工作不是特別忙。」
「那太好了。要是你明天有時間,我可以邀請你一起吃飯嗎?吃飽了有勁兒練瑜伽。」
「呵呵,你真逗,我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這種說法的好處在於,認真傾聽了對方的每一句話,並且在對方的語言中為自己創造了再次發展關係的機會。
永遠不要在對方和自己交情不到的時候去套話、問路,因為這樣非但得不到答案,還會讓對方起防備之心。一旦失去信任,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無論多麼來勢洶洶的語言攻勢,都可以先試圖往好的一方面引導。要知道,當面對那些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敵意的人來說,你的謙和是一種智慧,而非一種膽怯。別人對你的方式粗暴,當你用同樣粗暴的方式回敬對方,你就與他一起成了缺乏智慧的人,這會讓你的形象和心態都減分。
談笑自如是說服人的前提,根源就在於,當一個人談笑自如的時候,別人就會認為他要說服自己的事,對對方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和對方利益最相關的事情。
如果我們足夠留心,就會發現,越是有能力的人,說話的時候心態越開放、語氣越平緩,因為他們的能力已經能夠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所以他們的情緒起伏就不會很大。
而且,越是職位和級別高的人,越是有社會經驗。他們就更加懂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事情都總有解決的方法,所以沒必要劍拔弩張,也沒有必要非得爭個對錯。他們日常的語言像日常的為人處世一樣,能給人帶來一種「和順」之感。
兩個人之間無論聊什麼,你所聊的話和你的行為細節都應該是一致的。否則,只會讓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你的「不走心」。
每個人都有故事,但是找到能和別人情感共鳴的故事,然後大大方方地講出來是需要技術和勇氣的。
被對方一眼看穿,從而失去機會,因為沒有人願意成為別人的「獵物」。
反之,你越有耐心,對方就越對你感興趣。對方越對你感興趣,就會越主動。當對方有了主動性的時候,你引導他做出的選擇會被他認為是他自己做的選擇。沒有人不維護自己的選擇和自己的判斷,到那時,你的顧客不用你去追,他會自己追上你。
年輕人總想靠自己證明些什麼,所以心裡一較勁,腳下就走錯。在這樣的情況下,聊天是為了幫助和說服,但是一味地安撫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了,只有提問、追問,敢於給對方施加壓力,才能真正地幫助對方。
生活中就應當如此:當我們提要求的時候,要讓對方能夠愉快地接受;當對方給我們提要求的時候,我們也要適當地索取情緒上的回報。
對普通同事說「不」,你要學會的是,表達你的能力有限和你的為難,用你為難的表情。例如,把視線調整到一個非直接注視對方雙眼的狀態來表達你內心的猶豫,再配合上你的不忍拒絕但不得不拒絕的表情,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莫能助,對方自然就會知難而退了。
談判是一場心理戰,高情商的人懂得利用強和弱兩種方式來服務自己的目標。比如,當我們談判的時候,給對方直接的利益是強驅動,與對方保持友好的合作狀態是弱驅動。談判的時候,如果你能有這兩條線齊頭並進,你贏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溝通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先放下自己的成見;其次,不溝通才會導致進一步對立,必須馬上溝通,對自己和對方的關係負起責任來;最後,溝通的時候,要從對方有利的一面出發,哪怕對方明知道你這麼說還是存在一些你自己的私心的,你依然先從對他有利的一面開始聊。
最後,讓我們在聊不到出路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要完成一件個人之力所不能及之事,須善於借用外界的、他人的、團隊的力量,才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