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 庚子年 五月初十 多雲 上海(讀書筆記第57天)
今天,閱讀季羨林先生的《人生的境界》第三輯「死的浮想」第一部分(P129-P170)。
對於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決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社會是發展的,年輕一代會在新的環境裡,遇到更激烈的競爭。但這是一種智力上的公平競爭,是現代社會中一種高尚的、文明的競爭。它的存在,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人類社會的進步,猶如運動場上的接力賽。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長度,各有各的任務,互相協調,共同努力,以期獲得最後勝利。芸芸眾生,花花世界,渾渾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實少。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要認清自己在人類社會進化的漫漫長河中地位。年輕人想要從我這裡學些經驗,我一無靈丹妙藥,二無錦囊妙計,給兩個小建議:要學習;要惜寸陰。
道路並不總是平坦的,有陽關大道,也有獨木小橋,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中國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世界人民處理天人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個人感情思想的矛盾會有很大的助益。
漢語是世界上最短的語言。使用漢語,能達到花費最少最少的勞動,傳遞最多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未來如果真有一個世界語的話,那麼這個世界語一定會是漢語的語法和英文的詞彙。
普天之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佛家講因緣,我們老百姓講「緣分」。雖然我不信佛,從來也不迷信,但是我只能相信「緣分」了。
今天的主題是圍繞著「死」。人世多悲歡,珍重生命的人,會尋求一種合理的人生態度。我是一個非常平常的人,對家人,對朋友,總是懷有真摯的感情,我從來沒有故意傷害過別人,我也在努力地幫助更多身邊的人。一直不想渾渾噩噩地過完人生,還是想明明白白地做些小事。「知天命」,也意味著年過半百,突然有了一些衝動,接下來的二十年、三十年,能不能再幹些事,對得起自己一生的事。
今天的讀書筆記分享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