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老人哭訴:孩子你們少回家一點才是孝順我們,我們快受不了

2020-11-03 海海人生財富

啃老族,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吧,要是子女有本事,有自己的事業,根本不愁吃,不愁喝,也不會不去工作,依靠父母來養活。但有的子女,就算有工作,還是一樣啃老。

不過現在的時代年輕人負擔特別重,有的老人想幫子女分擔,經常給錢給子女,就為了讓他們減輕一點負擔。

好多人都覺得子女在外工作,父母在老家,老人孤零零的待在老家,沒有子女的陪伴,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但有的老人卻覺得子女常回家是一種壓力,並不是子女有孝心。

72歲的趙大爺

我今年72歲,我有兩個兒子,我大兒子在城裡的一家公司上班,每個星期都會回來看望我,我們村的那些老人覺得我大兒子特別孝順,還羨慕我經常有兒子陪伴。

剛開始我也覺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後來覺得特別煩惱。

我小兒子沒什麼本事,我和老伴拿出自己的存款給小兒子買了套房,以前大兒子買房的時候我們也給那一些錢,所以現在我們也沒有存款了。

我以為幫兒子鋪好後路之後,我就不用再為他們操勞,就可以安心度過晚年,後來兩個兒子都結婚了,孫子也出生了,兒子他們就叫我們過去幫忙帶孩子。

我們又開始忙碌起來,每天要帶孩子,還要出錢給孫子買奶粉等等一些小孩子的東西。

還有每個月的開銷都是我和老伴自己出的,因為我們沒什麼錢,所以每天吃的比較簡單,我兒子他們又不給錢,每天吃飯的時候總是說太清淡,或者是不好吃。

我們有自己的退休金,也沒多少,本來想拿這些錢為以後養老的,沒想到現在卻要養兩家人,兒子總是他們壓力大,希望我們能幫忙分擔,等日子好了,就不需要我們操勞了。

後來兩個孫子也長大了,我們就回了老家,以為就這樣結束兒子們啃老,沒想到兩個兒子,每個星期都要帶兩個孫子來,每次都要弄一些好酒好菜招待他們,他們走的時候還要給小孩子封紅包,買些禮物讓他們拿回去。

在外人眼裡我們一家人特別幸福,有兒子和孫子在身邊陪伴,其實好不好只有我們清楚,別的老人退休後都是去享清福的,做了一些喜歡的事情,又或者是旅遊,而我和老伴,每天都忙得不得了,還要給錢兒子。

兩個兒子經常吵架,老是覺得我虧待他們哪個,我現在好害怕到了晚年之後,要是生病了,沒有錢看病兒子們又不給我們該怎麼辦?現在我好希望兒子他們懂事一點,不要總是依賴我們,讓我們好好享受生活。

新型啃老族逐漸出現,老人一定要注意。

趙大爺就經歷了這種新型啃老族。老人都想讓子女生活好一點,就覺得應該幫助他們,可沒想到幫了一次後,子女就成了習慣,總是靠自己父母,有各種理由讓父母花錢,不但霸佔了老人的時間,還要帶著孩子啃老人的錢。

趙大爺說,子女經常回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子女有孝心,而是子女一定記得老人的錢。

老人可以偶爾幫,但必須教育子女懂得感激,不要總是依靠父母。

預防被啃老,千萬要注意這幾點。

1 .子女獨立。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教育子女懂得獨立,不要什麼都依靠別人,父母也不要總是覺得子女不行,一定要子女自己去嘗試獨立的生活,碰到麻煩自己想辦法解決。

2.不要以壓力為藉口。

現在的年輕人壓力確實很大,但不能因為壓力大,子女就去啃老。

誰都想一生出來就過上富裕的生活,但不是每個都能有這麼好命,所以都要自己去闖,去拼,受點苦沒事,老人也不要因為子女有壓力,就想幫他們分擔,要讓他們知道有壓力才有動力。

3.自己承擔責任。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子女都要自己承擔責任,什麼都靠父母,靠父母是沒有用的。

結束語

要是老人真的愛自己孩子,就不要讓孩子成為啃老習慣,要教育好孩子,不要什麼都幫他們,因為就算老人付出再多,也不一定能得到回報。

記得關注我哦,每天更新不一樣的文章。

相關焦點

  • 72歲老人哭訴:孩子,你們少回家一點才是孝順我們,我們快受不了
    不過現在的時代年輕人負擔特別重,有的老人想幫子女分擔,經常給錢給子女,就為了讓他們減輕一點負擔。但有的老人卻覺得子女常回家是一種壓力,並不是子女有孝心。我今年72歲,我有兩個兒子,我大兒子在城裡的一家公司上班,每個星期都會回來看望我,我們村的那些老人覺得我大兒子特別孝順,還羨慕我經常有兒子陪伴。
  • 72歲老人哭訴:小孩,你們少回家一點才是孝順我們,我們快受不了
    不外現在的時代年青人累贅非常重,有的老人想幫兒女分攤,時常給錢給兒女,就為了讓他們減輕一點累贅。但有的老人卻認為兒女常回家是一種壓力,並不是兒女有孝心。72歲的趙大爺我本年72歲,我有兩個女兒,我大女兒在城裡的一家公司上班,每個禮拜都會歸來探望我
  • 75歲老人哭訴:孩子,你們少回家才是真孝順,我們真的幹不動了
    75歲老人哭訴:孩子,你們少回家才是真孝順,我們真的幹不動了對於&34;這件事情,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比較反感的,因為老人家在自己身強體壯的時候已經為家庭付出了太多,好不容易晚年生活想要過得清閒一些,想要過沒有負擔的日子,但是因為孩子的不爭氣或者是兒子太過於依賴父母,導致父母即便是年邁了還是要養著自己的孩子。
  • 70歲老人自述:孩子,你們少回家幾次才是孝順,我們真的累了
    人們都認為孩子大了外出工作,父母在家留守,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空巢老人」了,一年中最大的期盼,就是孩子放長假能回家探親。然而對有些老人來說,孩子經常回家反倒是種「負擔」,並非大家所想的天倫之樂。一位70歲老人的自述:前幾天在小區遛彎,傍晚時分外出散步的人還挺多的
  • 3位72歲老人哭訴:家有長壽老人,我快熬不下去了
    導語:70多歲的老人,在年輕一輩看起來他們已經是需要被照顧的對象,但許多時候,他們不僅顧不上照顧自己,還得照顧家裡的長壽老人。「孝」這個字,碰上了「長壽」,就變成了苦熬。我已經72歲了,我自己都有高血壓和心臟病,我的兒女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顧。我每天也過得很忙,因為我還有一個90多歲的長壽老母親。我的老母親脾氣非常暴躁,我感覺她活著主要是來折磨我這個兒子了。我有一個姐姐和哥哥,姐姐和哥哥都已經去世了,照顧老母親就變成了我一個人的責任。我母親脾氣非常的暴躁,她一點都不體諒我。她只在乎她自己,為人非常自私。
  • 這位72歲的老人道:「如果父母能做到3分,孩子在晚年將爭老年」
    這位72歲的老人感慨道:「如果父母能做到3分,孩子在晚年將爭奪老年如果老人手中有錢,他們可以自己支付費用,而不是為子女支付額外的生活費,這樣子女就不會把老人當作負擔。有了錢,老年人可以補貼家庭,幫助孩子減輕經濟壓力。他們自然會受到孩子的歡迎。人們為財富而死,鳥兒為食物而死,人們在利益面前非常現實。為了得到利益,為了得到父母手中的財產,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即使他們心裡不想孝順父母。
  • 72歲老人的話:餘生最大的心願,不成為孩子的拖累
    我有一個從小認識的奶奶,今年72歲了,身體還不錯,條件也還算好。自己有養老金,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年輕的時候她和老伴還願意在身邊,希望能夠多加幫襯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能夠幫一把,兩個孩子成家有自己的孩子以後趙奶奶也幫著照顧。
  • 66歲老人吐槽:孩子,你們少來看我才是真正的孝順
    通常來說,空巢老人們並不需要自己的子女們給自己提供多麼好的物質條件,能夠看到兒女回家陪伴自己,對於他們來說就已經是最開心的事情了。但是卻仍然有一部分老人,因為自己兒女的陪伴而感到精神上的疲憊,甚至直言: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72歲老人自述:老了之後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不管之前感情多好
    導語一位72歲老人的忠告:「奉勸所有老人,到了晚年之後,千萬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不管關係再好,再親,都不要和他們住。」為什麼這麼說,一起來看看這位72歲阿姨的經歷。子女剛出社會的時候,經常回來探望我,那時我女兒很貼心,經常給我買衣服鞋子,還給錢我用,還給我買補品,兒子會給我買按摩椅,帶我去旅遊,還給我買一臺蘋果手機,那時,有子女在身邊,真的很幸福,很多人都羨慕我們,覺得我是最幸福的老人,有三個這麼孝順的子女。
  • 3位72歲老人的忠告:晚年幸福的老人,手裡一般都有這3樣東西
    我今年72歲了,別看我都70多歲了,可是我的身體卻比一般的老人都好,我有兩個兒子,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讓他們費心過,我雖然沒有什麼大錢,但是我知足常樂,而且我非常的會自我安慰。我的兩個兒子過的也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哪個兒子是當大老闆的,他們都是給別人打工的,可是我並沒有感覺生活不容易,可能是我懂得知足,所以我感覺一家人能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 一位老人的真心話:子女這樣做,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孝順
    一位老人的真心話:「子女這樣做,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孝順!」聽完之後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位老人其實已經算是相當豁達大度、明事理跟看待事情比較通透的了。對於如何看待子女孝不孝順這個問題?蔡大媽這樣說:「我不像有些老人那樣,非得要求子女成天陪在自己身邊才感覺他們是孝順。我們不需要孩子跟我們住在一起,只求偶爾能抽空陪伴我們一下、來看看我們一下就行了。」在老人看來,人年紀大了,還是需要親情陪伴的。自己的子女能夠時常來看看父母,讓家裡熱鬧一點,感覺感覺親情常伴左右的味道,就可以了。
  • 一位老人的真心話:子女這樣做,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孝順
    人都會老,老了之後該如何度過自己的晚年才叫有質量,在這一點上,老人與老人之間看法差別很大、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看法又差別很大。一位老人的真心話:「子女這樣做,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孝順!」聽完之後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位老人其實已經算是相當豁達大度、明事理跟看待事情比較通透的了。
  • 72歲老人哭訴:寧願餓死也不去養老院,我想回家
    要知道我爸之前可是很煩我媽,還有我們3姐弟煩他的。可當你真的跟他討論他去養老院的事情時,他的表情就告訴你,他內心是絕對不願意的。02為什麼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我總結起來,至少有3個原因:首先自然是傳統觀念的影響,所謂養兒防老,在老人心裡,老了就該跟兒子住一起,哪怕死也要死在兒子家。第二點就是,人不離故土。
  • 你的孝順我無法忍受!63歲母親十年遭遇,引起無數退休老人共鳴
    我們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對我們的生命的富裕和對生活的辛酸與滄桑,感謝父母對我們的無私付出和養育之恩,所以對父母長輩多一份體貼,多一份關懷,多一句問候,盡孝心。相信每位老人到了晚年,最想得到的不是金錢,而是身體健康。最想看到的不是兒女整天忙碌對自己不聞不問,而是子孫繞膝,孝順有加。然而卻有這樣一位老人退休後幫女兒帶孩子,女兒女婿對她挺好的。
  • 72歲老人:我寧可晚年孤獨,也不把時間、積蓄、房子交給兒女
    分享人:吳桂芳,72歲72歲的吳奶奶,如今已退休多年,5年前吳奶奶離開兒子家五年前吳奶奶堅持搬離兒子家,是因為受不了兒媳不斷哭鬧。每月給兒媳補助3000多元,來幫助兒子和兒媳減輕生活負擔。但是儘管如此,兒媳還是不放過吳奶奶的積蓄,以各種理由來向向婆婆要錢,更嚴重的是,兒媳不止一次慫恿丈夫,家裡所有積蓄要他們保管,包括婆婆的,還無情的說:「不把錢交出來,就別指望我們給你養老。
  • 66歲老人獨白:孩子,我不需要你們陪伴,你們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於是很多經濟落後的地區就出現了很多空巢老人。一提到空巢老人,難免就會讓人們聯想到孤獨、悽涼、辛酸等等的詞語,這些老人們一年到頭就盼望著自己的子女多回來幾次。但是在這些空巢老人之中也總有不和諧的聲音,他們希望子女不要回來了。
  • 70歲老人哭訴:38歲兒子三天兩頭回家「吃飯」,讓我心驚膽戰
    文|秘籍君人老了,就圖個兒女孝順,身體健康,日子順順噹噹。但是,如今的老人聚在一起,抱怨起子女來,卻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別看誰家一片和諧,那是沒拿出來說,一說粉飾再好也露餡。要不然,怎麼會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呢。兒子一說回家「吃飯」,老父親就心驚膽戰小區李大爺,今年70歲了,只有一個年齡38歲的獨生子。
  • 「攢錢,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最後老人哭訴我要回家令人心碎
    昨天有一段養老院門口的視頻在網絡瘋傳,聽到老人們在養老院門口哭訴著「四個字」——我要回家,真讓人心酸。尤其是辦養老院的制度還不夠不健全,現在的養老院內部各種黑暗,享福的老人少之又少。想想自己小時候再怎麼頑皮,老人也沒有拋棄過我們,她養你小,你就應該養她老。不管他們曾經做過什麼,如果不去養老人,你再有理都是錯的,不該只顧著仇恨。
  • 「你的孝順我無法忍受!」63歲母親十年遭遇,引起退休老人共鳴
    我們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對我們的生命的富裕和對生活的辛酸與滄桑,感謝父母對我們的無私付出和養育之恩,所以對父母長輩多一份體貼,多一份關懷,多一句問候,盡孝心。相信每位老人到了晚年,最想得到的不是金錢,而是身體健康。最想看到的不是兒女整天忙碌對自己不聞不問,而是子孫繞膝,孝順有加。然而卻有這樣一位老人退休後幫女兒帶孩子,女兒女婿對她挺好的。
  • 「老夫少妻的婚姻,晚年才最痛苦」75歲老人的哭訴,心酸又無奈
    直到第三者找上門,說自己為他離了婚,還懷孕了,他前妻這才知道。那是個眼裡揉不進沙子的女人,沒吵沒鬧,迅速離了婚,帶著兩個孩子和一筆補償去了別的城市生活。孩子十八歲之前,兩人為數不多的聯繫就是秦大爺把撫養費打過去,告訴她一聲。後來孩子都長大成人,他跟前妻便也漸漸斷了聯繫。說回他二婚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