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錢,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最後老人哭訴我要回家令人心碎

2020-09-06 依依媽媽湘湘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於養老的話題,被無數網友熱議——你會同意子女把自己送到養老院嗎?

一些年紀大了的父母,像是70後、60後是這樣說的:

堅決不同意去養老院,自己有家為什麼要去那兒?養老院的人我又不認識,工作人員都是拿錢辦事,能照顧好我嗎?我攢了一輩子的錢是為了給孫子孫女用的,不能便宜其他人。當我身體不行了就早點離開算了,何必浪費錢和時間。

而一些年紀小的父母,像是90後、80後是這樣說的:

現在的年輕人太不容易了,我們正在經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真的太難了。為了不讓孩子經歷和我一樣的苦,我很早就開始攢錢了,等身體不好了就去養老院,絕不拖累孩子。現在的養老院起碼給錢就能解決問題,我多攢點錢,將來不會受罪。

年紀不一樣的人對待養老的理解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隨著時代發展,養老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可真的是只要有足夠的錢,去了養老院就能安享晚年嗎?

昨天有一段養老院門口的視頻在網絡瘋傳,聽到老人們在養老院門口哭訴著「四個字」——我要回家,真讓人心酸。

老人撕心裂肺的聲音,被工作人員強行帶走的樣子,像極了小時候我們上幼兒園的模樣,想想就心碎。

老人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可想而知,在養老院的日子並非他們之前所想的那樣,安詳舒適。因為當你生病的時候,就算給的錢再多,護工也是像行屍走肉一樣在照顧人,根本不會懷揣著真實情感。錢是個好東西沒錯,但他買不來真情實感,買不來溫情,買不來發自內心的關懷與照顧。

再加上有的兒女很忙,幾乎沒有時間來探望老人,導致老人的孤獨、悲傷與日俱增。那些身體器官逐漸出現問題的老人,行動反應能力緩慢,就算砸錢也只能忍受痛苦,可子女又是怎樣說的呢?

在這段「我要回家」的視頻下面,評論雖上萬,內容卻驚人的相似,大家竟都認為,就該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

  • 有的說,人老了後一旦身體出現各種問題就會很累人,子女既要工作又要養家沒辦法照顧周全,最好的方法就是出錢讓別人去照顧,尤其是得了老年痴呆的老人,身邊是離不開人的,子女不上班守著他們不現實,送去養老院是最好的選擇。
  • 有的說,有的老人毛病多,各種作,就算想把他們留在身邊也會被折磨地改變初心的,當他們無理取鬧還不自知時,是真的能把人逼瘋了,你要能忍受我算你厲害,但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敬而遠之的,眼不見心不煩,不是不孝順, 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去盡孝。
  • 有的說,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我可以不嫌棄你髒不嫌棄你煩,但精力有限,當老人記性不好,還得了各種疾病外加沒事找事時,有幾個子女能照盤全收?不是沒有辦法了,誰願意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不知道具體情況的就不要瞎議論別人。
  • 還有的說,當初我爹媽重男輕女,讓我照顧弟弟還什麼都得讓著他,錢不富裕就讓我休學給弟弟交學費,不幫我看孩子只給弟弟看,現在讓我照顧他們?不好意思,我能出錢給他們送到養老院已經是我最大的讓步了。

有些評論很扎心,我們都是普通人,因此,大部分人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有的老人是作的,把兒女逼瘋的那種,有的兒女是沒良心,把父母當包袱,道理都懂,只是看到老人那種無助的樣子,還是會心痛。

說到底,很多家庭都是因為生活壓力變大後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只是我依然固執的認為,就算生活再艱苦,也不能讓父母去住養老院,家就是沒有人會被遺棄的地方,不管多難都要守護在一起。

尤其是辦養老院的制度還不夠不健全,現在的養老院內部各種黑暗,享福的老人少之又少。想想自己小時候再怎麼頑皮,老人也沒有拋棄過我們,她養你小,你就應該養她老。不管他們曾經做過什麼,如果不去養老人,你再有理都是錯的,不該只顧著仇恨。

我看到一個評論非常辣眼睛,它說父母不幫著兒女帶孩子就可以送到養老院去了,真是讓我大跌眼鏡。

父母把兒女辛苦養育大後就已經老了,你還強迫讓父母幫著帶下一輩子的過去嗎?幫你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說什麼不幫助帶孩子,等他們老了後就可以不孝順,這樣上嘴唇碰下嘴唇張口就說,是為人兒女說的話嗎?

爹媽好不容易把你們養大成人,這麼大年紀了,趁著還能動,讓老人歇歇吧,因為老人的時間不多,很快就會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疼,沒有多少好日子過了。已經把你們養大了,就應該孝敬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

憑什麼你們不應該感恩?你們為什麼不好好努力?遇到困難還強加到老人的身上,忘了自己也有老去的一天了嗎?

攢錢沒有錯,可錢只是一個方面,「情感投資」也同樣重要,否則到老了動不了了,吃不動喝不動,躺在床上也穿不了什麼,錢再多它也不會香了。

父母老了究竟要不要送養老院,關鍵在於孩子孝不孝順,如果足夠孝順,就算送去養老院他們也不會受罪,事實證明,子女常去養老院看望父母,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也會特別上心的去照顧。

綜上所述,「孝順」比「錢」重要得多,因此,我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該給他們灌輸「孝道」這個問題。

1、百善孝為先,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對老人好,孩子就會有一學一也對你好,父母對老人刻薄,孩子同樣的也會對你刻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當你以身作則,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時,孩子會模仿你的樣子去做,正確的價值觀就會在他們的心裡生根發芽。

2、讓孩子學會感恩,使付出得到回報

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們的付出是源自愛,而不是非做不可,任何人對自己的好都要學著感恩,知道回報。

父母一輩子的努力是為了孩子過得好沒錯,但這不證明他們就理所應當為自己養孩子,不能用「你不給我帶娃,就別用我給你養老」來衡量家庭關係,懂得報答別人的好,是做人的基本。


今日話題:你會同意子女把自己送進養老院嗎?歡迎一起來討論!

相關焦點

  • 攢錢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八旬老人:光有錢還不行,這三點很重要
    唉,兒女們生活也不容易,我跟老伴兒去養老院也算不拖累他們啊。,去養老院就是不拖累孩子?,就哭喊著要回家。,等老了去養老院,確實不拖累兒女。,等老時去養老院生活,這樣不拖累孩子!
  • 72歲老人哭訴:寧願餓死也不去養老院,我想回家
    01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於養老的話題,被無數網友熱議——你會同意子女把自己送到養老院嗎?一些年紀大了的父母,像是70後、60後是這樣說的:堅決不同意去養老院,自己有家為什麼要去那兒?養老院的人我又不認識,工作人員都是拿錢辦事,能照顧好我嗎?我攢了一輩子的錢是為了給孫子孫女用的,不能便宜其他人。
  • 「等我老了,把我送到養老院就行」,有錢就能安度晚年嗎?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搜話題:你會同意子女送自己去養老院嗎?60、70後的父母這樣說:我不會去養老院的,因為跟那些人不熟悉,他們也不會真心誠意地照顧我。辛辛苦苦一輩子攢下的錢留給孩子就行了,實在照顧不了自己就早點離開。
  • 養老院不能是老人最後的歸宿
    「孩子,最近........」「媽,你怎麼又這個時候打電話,我正在開會呢!」「嘟嘟嘟.....」「孩子,今年過年還回來嗎?」「媽,今年我正值黃金期,衝一衝業績說不定就能升官了,所以今年就不回去了」「好吧,孩子,要注意身體。」
  • 八旬老人被迫入住養老院,含淚哭訴,晚年還是「老三樣」靠譜
    還有可能正是這個「兒」,把自己送進了養老院。前段時間,去養老院做公益活動。很多人都在一旁吃飯,或是說話,一個老爺爺坐在一旁抹眼淚。後來工作人員說,這位老先生是剛被送進來的。他自己不願意,但卻被兒子強制送進來了,心裡委屈,就一個人坐著。因為我從小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也很喜歡老人,看到他這樣,心裡還是蠻心酸的。所以就特意坐在他旁邊,陪他聊天,希望可以開導一下他。
  • 老人真的願意去養老院嗎?
    這是我二舅跟我說的心裡話,他有一兒一女,老兩口每月也有將近五千多的養老金,吃喝是足夠了。兒子41歲,正是最累的中年,夫妻倆都是普通的工薪,每月賺著不多的薪水,扣完按揭和孩子的輔導費,剩下的連生活費都夠嗆。下了班還要去開滴滴,彌補家用。每晚都要到深夜12點多回家,第二天一早又要上班,除了禮拜天能過來問候一下父母,真的抽不出時間照顧。
  • "新型養老"走紅,老了不拖累兒女也不用去養老院,網友:嚮往
    養老一直是近年來比較熱的話題,由於當年的"計劃生育"導致現在都是夫妻雙方不僅要頭頂4為老人,還要照顧自己膝下的兒女,儘管很多父母都不想給孩子造成負擔,除了要給兒女照顧孩子之外,還要儘量不讓自己生病給兒女減壓。
  • 攢錢,等老了去養老院,別太天真,真到那時候光有錢還不行
    我身邊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的想法,覺得只要兒女都過好自己的生活,自己也不會給兒女添負擔,如果到老了不能自理的時候,就去養老院。,卻後悔了我一位伯伯,身邊只有一個兒子,伯父年輕的時候就說過,養一個孩子體驗一下就行了,年輕時一邊攢錢,一邊教育孩子,等我老了,孩子能獨立生活,我們兩個互不拖累就行了。
  • 一位80歲老人哭訴:「輪流養老」宛如要飯,還不如送我去養老院
    但是對於老人來說,卻是不公平的。有人不解,老人能夠在每個子女的家中享受到不同的生活環境,這樣不是更加快樂嗎?可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一位八十歲老人的哭訴:子女們輪流養老,不如送我去養老院算了。經過一番商量,幾個孩子決定輪流接張大爺去自己家裡住,每次住四個月,然後又去下一個兄弟姐妹那裡生活。
  • 老了不靠兒女,攢錢進養老院,別太天真,那裡生活和你想的不同
    導讀:老了不靠兒女,攢錢進養老院,別太天真,那裡生活和你想的不同文|鑫星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了不靠兒女,攢錢進養老院,別太天真,那裡生活和你想的不同!
  • 68歲婆婆被兒媳送進養老院,老人當場哭訴:月子仇至於記這麼久
    68歲婆婆被兒媳送進了養老院以前家長養孩子其實都比較隨意,也是為了養孩子防老,等到自己年紀大了之後,還有孩子可以照顧自己。但現在很多人也都已經想開了,為了以後不拖累自己的孩子,都提前為了養老做準備,但還是有很多家長想著依靠孩子度過晚年生活。
  • 「爸,您去養老院吧,我扛不住了」,兒子苦苦哀求,老人忍痛點頭
    妻子每天既要陪床又得接送孩子,終於忍無可忍和王晨發了火:「再這樣下去我就崩潰了,你讓爸去養老院吧,我實在分不開身,我爸住院我都不能在身邊照顧。孩子我也沒時間盯他學習,馬上升初中了,他現在的成績根本進不了重點中學。」
  • 「我不是犯人!」91歲老人被子女送進養老院,四處哭訴求回家
    隨著寂寞感加深,老人與子女之間的爭吵則不斷發生。孫奶奶在養老院的夥伴們覺得她變得垂頭喪氣,整日打電話哭訴想要回家,甚至有自殺的念頭。那麼,孫奶奶的子女們就對老人的訴求都那麼無動於衷嗎?  他們一致認為,母親的性格強勢,十分倔強,回家後已經無法和她一起居住,但讓她自己單獨居住,他們又放不下心。  大兒子:「我媽媽現在這個狀況不是很合適回家,如果她獨自住在家裡,我們子女是絕對不放心的。」 二兒子:「別聽我媽的,她已經是90歲的人了,腦子不清醒。如果回去可以,幾個子女一人一個月,這是我和他們說的,有誰同意?
  • 老人,為什麼大多不願去養老院?
    孩子們都很孝順,無奈都不在身邊,好多年了都是姑姑獨自生活。冬天來了,大哥實在不放心老母親,把她接到身邊,可春天一到,老人就吵著要回鄉村,開始哥還以為姑姑是想念老家了,後來才知道,老母親是怕萬一有個閃失,城市裡非要火葬,說對不起祖先。女兒們住在鄰村,接姑姑去總是住不到兩天,就要回去,說各有各的老人,不如在自己家自在。
  • 「我老了不靠子女,花錢去養老院」7旬老人:那裡和想像中不一樣
    養老院說起來似乎是一個很安靜舒服的地方,有的父母現在已步入中老年,為了不給兒女以後找麻煩,會考慮自己攢錢到老了去養老院,認為養老院都是老人,會住的很舒服很自在。,一月一萬的退休金,老了去養老院,用不著你們養老。」
  • 「你會同意兒女把你送到養老院嗎?」75歲老人的回答很心酸無奈
    7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數的回答是這樣的:堅決不去養老院,自己有家有兒女,又不是孤寡老人,為什麼要去養老院啊?自己積攢了一輩子的積蓄都給了養老院,那可不行,那是我給兒孫留下的。60歲左右的老人大多數多思想開放些,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獨生子女,本來現在社會的生存壓力就大,再讓孩子養4個老人,2個孩子,確實吃不消,自己還是從現在攢錢去養老院度過餘生吧,不拖累兒女。這也許就人們所說的代溝吧,年歲差個十來歲,想法就是不一樣,對待自己未來養老的理解和規劃有著本質的區別。
  • 送老人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嗎
    京巴推薦語:「每次看到關於老人的新聞我都在想,等我步入中年,我該怎麼去照顧父母,想想小時候父母對我的陪伴總有一股歉意湧上心頭。」很多老人的感情都是很脆弱的,對於有他們而言,把他們送去養老院就像被拋棄了一樣,自己拉扯到大的孩子竟然不願意照顧自己,即使是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也不足以彌補心靈的創傷,他們渴望溫暖,渴望被關懷。說到底,老人更關注的是精神上的贍養,哪怕是一句關心、一起吃個飯。
  • 父母提出去養老院,我的決定對嗎?
    我鄰居小A和他父母鬧矛盾了,因為小A的父母最近身體不太好,小A平時工作又太忙,經常公司、醫院兩頭跑,兩個老人看他太辛苦,就主動提出要去養老院。但小A堅決不同意,他覺得自己的父母有兒子,怎麼能去住養老院,這不是讓人看笑話,說他不孝順。而小A的父母又堅持要去,現在雙方還在僵持中。
  • 老人哭訴拖累了孩子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都怪我不好,拖累了你啊!」聽到兒子相親失敗的原因後,王大媽頹廢地癱坐在椅子上哭訴,內心十分自責。「媽,這不怪你!都是女方的要求不合理,你心裡別過意不去了!如果父母不為自己的晚年籌劃未來,只想著兒女伺候自己,那兒女結婚後的負擔可就太重了。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都把父母的退休金看成相親「新標配」,原因很現實,這也導致一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哭訴拖累了孩子。退休金應該成為相親「新標配」嗎?
  • 6旬老人被兒媳送去養老院,忍不住哭訴:月子仇你居然記了一輩子
    65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哭訴兒媳不孝順平時婆媳倆相安無事,各過各的生活,可等秦老太到了該頤養天年的時候,這位6旬老人卻被兒媳送進了養老院。可事實正好相反,兒媳月子時正趕上老人的女兒也坐月子,老人去照顧了女兒,此事在兒媳心中像是解不開的心結,但老人卻偏偏多次拿此事來吹噓,引得兒媳心中鬱結才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