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這3點,晚年生活會過得很幸福,為人父母者要記住了

2020-08-24 結綠談情



導語:

人誰都會有老的那一天,但老了的境遇,每個人卻不一樣。有的人安享晚年,兒女孝順,過得很幸福;而有的人卻晚景悽涼,生了病都沒錢去治,更沒人照顧他們。

那些晚年過得不幸福的老人,原因往往也不能全怪子女,有時候恰恰是自己造成這樣的。老話說上慈下孝,父母慈愛,盡心盡力撫養過孩子,真正地為孩子著想過和付出過的,一般孩子也會孝順和尊敬父母的。

但凡那種晚年過得不幸福的老人,家裡十有八九都是有矛盾的。父母和子女之間有矛盾,子女和子女之間有矛盾,你埋怨我,我埋怨你,誰都覺得自己吃虧了。

這種家庭中,到父母老的時候,子女就你推,我推你,誰也不願意為老人付出。老人也就更埋怨子女,罵子女不孝。其實,如果父母做好下面這三點,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1、發自內心地無私地為子女付出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除了這種愛之外,其他的愛都是有條件的。愛情很美好,但無論多麼美好的愛情,兩個人之間都是要講求對等的。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的愛之外,沒有白得的東西,包括愛情。

都說母愛偉大,為什麼呢?就因為母愛是無私奉獻的,是不計任何回報,只要孩子過得好就感到幸福的愛。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愛,一個幼小的生命才能成長起來,人類才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一般的父母都會為孩子無私奉獻的,但也有一些父母會生而不養。或者雖然養了,但動輒打罵孩子,精神上也虐待孩子等。他們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根本不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果是這樣的父母,那叫子女如何來愛父母?所以等到父母老的時候,子女就會表現得不孝順,這不孝順的根源其實還是在父母自己身上。其實,能夠為孩子付出,也是一種幸福,父母要珍惜這種幸福。



2、對子女之間要一碗水端平

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有很多實際是父母造成的。父母年輕時造成的問題,到年老時又回到父母身上,這是一種因果,有了前面父母不公平的因,就有後面父母晚景悽涼的果。

《論語·季氏》第十六篇中說:「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意思是:聽說對於諸侯和大夫,不擔心貧窮,而擔心財富不均;不擔心人口少,而擔心不安定。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這樣,子女不計較家裡貧窮,但很計較父母的不公平。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追求公平的,父母的偏心,直接會傷害不被偏愛的那個孩子的心。

而被偏愛的孩子,又會養成很多優越感,他還會覺得也許父母私底下也在對別的孩子好。他這一想後,自然也就不感恩父母了,相反還在想是不是自己吃虧了。那等到父母老了時,兄弟姐妹之間就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願意贍養父母了。



3、少管孩子的事,給自己留好退路

孩子成家立業後,等於小鳥已經展翅高飛了,那做父母的就不要去管他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孩子自己的人生也要孩子自己去走,父母是永遠也代替不了他們的。

但有些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大旗,肆無忌憚地去幹涉孩子的生活,尤其是一些婆婆。她們特別喜歡管兒子家的事,結果管來管去就管出婆媳矛盾了,最後弄得家庭不和睦。

父母有管孩子的那些時間和精力等,倒不如管好自己的生活,給自己留好退路。父母要多留一些積蓄,做一些養老的規劃,然後按這規劃辦事,儘量少給子女添麻煩。

如果老人身體狀況還不錯的話,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來可以打發光陰,二來還能賺些養老錢。如果經濟上不成問題的話,那就出去旅旅遊、釣釣魚、跳跳廣場舞等,要把養身體放在第一位,而不要去幹涉小輩的事。



結語:

老人努力做到上面這三點後,不僅會得到子女的孝順,還會得到子女的尊敬。人心都是肉長的,父母的努力,孩子也是看在眼裡的,自然也會體諒和感恩父母。

子女之所以會孝順父母,不單單是法律規定的義務,更是子女對父母的愛,是一種感恩之情。我養你小,你養我老,父母和子女之間也要互相幫助和體諒,家庭才會和睦團結。

一輩子其實很快的,真的一眨眼的工夫,所以凡事不要太計較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發生矛盾,也要學會彼此包容和原諒,血脈相連的親情是永遠也割不斷的。

人老了,難免會做出一些糊塗事來,子女就要多包容父母。每個人都只有一對父母,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那就只有歸路了,所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光陰吧!子女多陪陪父母,多和父母聊聊天,這就是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多子女家庭中,老人想要晚年過得幸福,就要努力做好這三點
    老了時過一個幸福的晚年,這幾乎是每個人的願望。但現實中,不是誰都能晚年幸福的,有些人會晚年過得很不幸,其中的原因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子女要撫養孩子、工作應酬、還要贍養老人,負擔著實很重。但責任是很明確的,一個孩子,當然贍養父母的責任都得由這個孩子來承擔。
  • 一個老人忠告:要想老年過得幸福,請做好這3點
    導語:很多老人不知道怎麼才可以讓自己的老年過得幸福,是依賴兒女?還是靠老伴?還是其他?一個老人忠告:要想老年過得幸福,就要做好這3點。第一點、不要完全依賴兒女父母和兒女再親,他們再孝順也不要完全依賴兒女。一、他們有他們的世界,我們老了,不應該打擾到他們生活,先不說他們樂意不樂意這樣,我們能容得進年輕人的生活?
  • 一位八旬老人的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這4句話
    都說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精神生活充實,就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然而,也有不少老人的晚年生活過得並不順心,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和子女相處的過程中,爭吵、矛盾、傷心、責備、為難等情緒消耗了心力,消磨了幸福。老話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老年人想要過得幸福,並不是子女做好了就足夠的,對於老人自己來說,有些事情越是在晚年的時候,越要拎得清,前陣子放假回老家,鄰居一位晚年幸福、生活愜意的八旬老人張大伯,跟我分享了他的處世經驗。老人說,想要晚年過得好,尤其要處理好與子女的關係。
  • 一位年過8旬父母的忠告:想要晚年過得安詳,需謹記這4點
    為人父母,基本上是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養兒育女這件事上,從小供孩子讀書,幼兒園要上高檔的雙語幼兒園,小學不能輸在起跑線,中學更應該發奮圖強,到了大學每個月也需要供養孩子生活,等到大學畢業,孩子應該嫁娶,需要為其置辦彩禮嫁妝,買房買車。
  • 一個80歲老人說:要想晚年過得舒服,請記住這4句忠告
    導語:一個80歲老人說:要想晚年過得舒服,請記住這4句忠告 1很多老人晚年過得不好,總是把責任歸咎到兒女身上,說是兒女不孝順,不關心,嫌棄自己等,總之,千錯萬錯都是兒女的錯。其實,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老年人晚年過得舒不舒服,一大半還是取決於老人自己。我們村有個王大爺,今年已經86了,還看起來精神抖擻的,一天啥心也不操,啥事也不管,除了吃就是和老年人一起打打牌聊聊天,日子過得非常逍遙自在,3個兒女個個事業有成,而且還非常孝順。
  • 一個八旬老人的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這幾句話
    許多老年人過的都不快樂,在他們眼裡終究都是孩子的錯,不理解他們,不好好孝順自己,總歸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孩子的身上。事實上,在很多時候不光是孩子和家庭的問題,老人本身就有自己的責任,因為他們並不明白,如何過好人生,一輩子,如何享受人生的生活。再讓子女孝順自己的同時,也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不然的話子女又怎麼才能孝敬您呢?一個七旬的老人告訴我們,想要晚年過得幸福,請記住這些話。
  • 七旬老人含淚傾訴:要想晚年過得好,千萬要記住這四句話
    前不久一起坐著乘涼,我問王大爺之前的事情,王大爺緩緩的說:人老了不中用了,孩子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自己就只能保個安詳,好好度過晚年。此外王大爺還給了四句話,他說:要想晚年過得好啊,就一定要記住這幾句話。
  • 一個老人的忠告:想要晚年過得好,一定要記住這四句話
    對於現在的社會,大部分老人在晚年的時候,如果過得不好,都會說自己的兒女不孝順,沒有起到對他們的贍養義務,反正都會把自己的不幸福,都歸咎於自己的兒女,都認為是他們的錯。所以對於那些老人來說,如果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這句話,很有用。1.兒女眾多,要一碗水端平。其實在那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如果想要父母對這些孩子公平的對待,真的很難,每家情況都會不一樣,每一個父母肯定會對其中一位,或者兩位有點偏心。
  • 這4種父母,晚年多半過得悽涼,怨不得別人,更多是自己造成的
    雖然很多不養老的情況,基本都是子女沒良心,但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父母的身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就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使用了錯誤的方法,才導致老了晚年不幸福的「悲劇」。有4種父母,晚年大概率子女不孝順,這也怨不得別人,只怪自己自食惡果。
  • 人到晚年,你最能指望上的是這3種人,值得70後一看
    隨著90後這一代長大,成為新時代的主力軍,作為父母的70後也老了,開始邁入養老的步伐。我爸爸常說,70後是最辛苦的一代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吃飽飯依然是生活的重中之重。為了賺到吃飯的錢,很多70後放棄了學習的機會,背井離鄉去城市裡打工,與子女分開。在外地打工幾十年,晚年想回到家鄉養老,又發現物是人非。
  • 要想晚年幸福,一定要做到這5點|適合轉給父母看的文章
    父母是子女的鏡子,孩子也是在父母的教育下長大的,如果子女不孝順,父母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如果老人能做到真正的愛自己的孩子,再加上正確的處事方法,相信沒有不孝順的子女。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正懂得怎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鼓勵子女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而不是把全部財產都交給孩子。一方面,父母給的太多會讓子女養成啃老的壞習慣,子女已經長大,父母的責任已經完成,接下來的路得靠他們自己走。另一方面,老人一定要給自己留足夠的退路。平時的生活開銷、頭疼腦熱時去醫院,這些都是需要錢的。
  • 80歲的老人給出的幾點建議,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以下5點
    怎麼不討兒女嫌,自己還過得逍遙自在,這也是一門學問下面就是一個80多歲的過來人對老人們的幾點建議一,自己要孝敬父母你若年輕時孝敬父母,對父母照顧體貼,把父母當做寶一樣捧著哄著供著,兒女們自然也學了你的樣,對你也孝順,對你也呵護有加,關心備至。這也是你孝順父母的那份孝心,在兒女身上得到了回報。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兒女們也學了父母一樣,將這份孝心代代相傳,要不我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怎麼就提倡百善孝為先呢!
  • 只有一個女兒,父母晚年過得咋樣?三種結局,只有一種「大團圓」
    ,我倆是不是還要過得幸福一些。雖然日常生活有人照顧,身邊也有同齡人相處,但終究難再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夥伴,且友情實在無法彌補親情的缺失,每天過得冷清孤獨。3、女兒孝順父母,晚年生活幸福美好這是比較理想化的一種情況,
  • 這3類父母,老了之後孩子搶著「孝順」,晚年生活很幸福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兒子請林阿姨搬回去,說孩子他們自己能夠照顧得來。分析林阿姨本該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孩子不主動要求她幫忙帶娃,她退休後和同齡人跳跳舞、旅旅遊,還有時間、有金錢去完成年輕時的夢想,這是不少人羨慕的生活。可是林阿姨並沒有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規劃,說是想幫晚輩的忙,看著更像是在打發無聊的時間。
  • 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晚年過的怎麼樣?3個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那麼年輕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晚年會後悔嗎?聽聽這3個老人說出了怎樣的心裡話。高大媽 不後悔,一個孩子負擔小,晚年能過下自己想過的日子我們老家都是是農村的,只有一個兒子。當年計劃生育抓的緊,根本沒有條件生二胎。老公年輕的時候開大車養家,一個孩子花銷小,我們夫妻生活的也算寬裕。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市裡首付給他買了房,然後幫他娶媳婦,裝修。
  • 一個70歲退休老人的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一定要記住這三點
    你說,他們這樣能過得不累嗎?父母對子女好,這是應該的,但這個好應該有個度,一旦越過了這個「度」,就不是對子女好了,反倒是害了子女。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一旦子女成家立業了,一旦他們成為了丈夫、妻子或者父親、母親,他們就應該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我們不應該越俎代庖。
  • 80歲老爺爺的忠告:晚年過得好不好,這3點很重要
    農村的老人如果不是有退休金,需要靠孩子養活的,那晚年的生活確實不如人意。但是晚年過得好不好,這些並不是主要的因素,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怎麼樣。都說養兒防老,可是有些「兒」卻一直在啃老。孩子對自己好不好,大部分的原因都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有些老人可能會覺得子女沒有良心,有些會說子女沒有時間陪自己,但是村裡的一位老爺爺說的3點卻是讓人覺得在情在理。
  • 晚年女兒會比兒子更孝順?其實真不一定,要看父母是否做到這3點
    而另一方面就是覺得晚年生活能有所保障,女兒會比兒子更孝順,現如今有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想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其實還真不一定,主要還是看父母能否做到這3點。3點,才能讓女兒比兒子更孝順1)不重男輕女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思想也都得到了進步,重男輕女的思想不再成為普遍,但世上無絕對,還是有不少家庭依然重男輕女,在一些事情上偏心兒子。
  •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到晚年,跟多子女的父母比,他們更幸福
    【正文共1900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第一代獨生子女如今都40歲上下了,他們的父母大多年紀在70歲上下,已到晚年。那麼,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晚年過得如何呢,他們的幸福感比起那些多子女的父母來說,是高還是低呢?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意識,多子女家庭,父母年老之後,兄弟姐妹們可以一起分擔給父母養老的壓力,這也一度被認為是,多子女家庭最大的優勢。
  • 如何給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這是多少老年人的心聲!這是多少子女的無奈!老年人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老年人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子女。有個孝敬的子女,就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最近我在看一本新書《請你迷失在我身旁》。但我對照護的基本看法是:子女無法讓父母幸福。」「在人生任何階段,人都不能靠別人得到幸福。養育孩子時,父母想著孩子幸福。祈願孩子幸福本沒有錯,但父母其實無法讓孩子幸福,孩子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這是多好的一段話,道出了多麼重要的人生哲理。寫到此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自己的路自己走」。確實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