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身處愛中依然孤獨|《親密關係》告訴你深情如何不被辜負

2020-11-19 憐子如許

「我錯了嗎?我哪裡錯了?」

「我和你說你錯在哪裡還有用嗎?」

「你為什麼不能替我想想?」

……

類似對話,相信每一個婚姻圍城裡的人都曾碰到過,廣而言之,這種對話似乎是兩性長久相處後的一種衍生品,如同月色總與花影相伴,陽光總有影子相隨一樣。每每置身於這種爭吵漩渦中,我們總會有一種失望在內心滋生:

這就是我的「愛人」嗎?

這就是我曾經滿懷期待的愛情嗎?

我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

諸多疑問,我在一次品書活動中,機緣巧合,無意間在蓋伊·芬利所著的《與人親密》裡找到答案。

蓋伊·芬利是美國的一位心靈大師,他一直致力於指導大眾如何獲得心靈自由、最大限度釋放潛能,並過上內心富足的生活。在這方面,他已經從事了30多年,發表了4000多場演講,應邀參加400多次電視與電臺節目,寫了35部圖書,其中多部成為暢銷書。

與蓋伊·芬利的其他書一樣,《與人親密》以一個全新的視角,解釋了我們為何會與親密的人漸行漸遠,並告訴我們「發現親密關係中的問題,即是成長的契機與捷徑」。


沒錯,愛人,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相互成就。

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有對天造地設的絕配:楊絳與錢鍾書。眾所周知,錢鍾書不善家務,穿鞋甚至始終難分左右腳。1935年,楊絳陪錢鍾書到牛津留學,楊絳不習慣當地飲食,鄉愁無限。善解人意的錢鍾書早早起床,笨拙地做好早餐端給楊絳吃。並交流讀書心得。

兩年後,錢鍾書的《圍城》在淪陷區上海問世,錢鍾書在《圍城》序中寫到:

「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裡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

他鄉的鬱悶,連天的炮火,四處奔波的勞頓……種種的生活困頓,足以使他們綺麗的溫情消磨殆盡,只剩下冷冰冰的詆毀與無意的中傷。可是楊絳與錢鍾書卻把一段骨感的現實,過成了豐腴的日子。為什麼?

或許《與人親密》中的一句話揭示了其中的奧妙:

「如果我們願意做好自己的那部分,愛就會完成其他的所有。」

是的,歲月靜好的美好時光,人人都想擁有,可是,很多時候,生活並不會向我們想像的方向發展。或許上一刻我們還談笑風聲,下一刻,因為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會令兩人置身負面情緒的冰窖裡。你委屈,對方更委屈。於是爭吵、指責、怨懟甚或攻擊……雖然處身愛中,我們依然感到無限孤獨。

相愛的兩個人,究竟哪裡出現問題了?《與人親密》認為,以上種種皆源於我們潛意識的期望。我們尋找伴侶,其實是尋找自己生命中期待的某些特質相處之初,這些特質在彼此眼中如此熠熠生輝,以至於掩映了對方其他的方面。可日子就像樹上的葉子,不會總是停留在春天鮮嫩的階段,隨著時間的流逝,當那些曾經讓我們傾心的特質不再如此迷人時,那些曾經被我們忽視的東西就凸顯出來。

雖然我們明白,很多東西是具有兩面性的,我們期望對方沉穩大氣,就不應該再要求他(她)古靈精怪,我們期望對方慷慨大方,就不應該再要求他(她)處處節儉……

所以,廖一梅在《戀愛的犀牛》裡說:

「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可是,事實上,我們潛意識期望對方完美無缺,當對方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我們會感到失望,當失望集聚到一定的程度,負面情緒爆發就成為必然。

或許你馬上會拿出一系列例子,來證明自己發火事出有因:他以前總是喜歡……那些困擾你的瑣事紛至沓來,令你抓狂。末了,你會質疑:這難道都是我的錯?

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如果過日子就像做數學題那樣直接得出個非黑即白的結論,事情都就此了結了,人世間也就不會有那麼多是是非非。一地雞毛的日子裡,夾雜著太多情感的恩恩怨怨,它織成彌天大霧,讓我們看不到前行的路。

沒錯,我們迷失與此,是因為我們不具備控制負面情緒的能力,也就不能從中逃離。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與人親密》提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冷靜下來,思考一下觸發自己負面情緒的根源是什麼。

如果我們能在處於負面情緒之初,能冷靜地思考一下:

1、我們究竟害怕什麼,而不由自主地進行自衛或反擊?

2、我們這種反擊是否過火?

3、如果對方處在此種情況下對自己反擊自己會怎樣?

這樣冷靜想想,我們會發現,自己也沒那麼多負面情緒了。如果我們真得能夠每一次都盡力去這樣做,我們最終會獲得一種更高層次愛的能力:原諒他人也原諒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會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也會感染伴侶,從而擺脫情感困境,達到更高層次的愛。畢竟,真正的愛,從不記仇。


當然,讓我們正視自己的內心,起初有點難,它需要我們努力調整,不斷完善。所以,《與人親密》還有一個副標題: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雖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是教育,我覺得依然可以適用兩性之間,畢竟,愛,應該使彼此完整。

相關焦點

  • 我們該如何處理一份婚外的感情?既不傷害婚姻,也不辜負一份深情
    在度過了新婚的最長的兩年保質期後,婚姻裡沒有了新鮮感後,婚姻的保質期也就不存在了,婚姻裡開始充滿了孤獨和寂寞的味道。當寂寞和孤獨讓我們忍無可忍的時候,當我們的感情的世界需要一份不能訴說的溫柔的時候,很多人選擇了重新尋找一份婚外的感情……然而,找一份婚外的感情容易,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畢竟有太多的人的婚姻裡沒有愛情,所以就有很多的人都在做找一份婚外的感情來解除自己的情感的孤獨和寂寞。
  • 願你風塵僕僕,深情不被辜負
    有的愛,愛著愛著就不愛了,還沒來得及好好珍惜,就走到了緣分的盡頭。情深緣淺,那些迷失的愛,宛若彼岸花,搖曳在紅塵中……這一生,我們要經歷多少遺憾,才能學會珍惜?卻始終看不懂為何步入婚姻的他們相愛相殺,一步步走向訣別?金燕西是總理家的少爺,冷清秋只是落花胡同裡一朵清幽淡雅的百合。那年夏天,晨光微熹,她回眸一笑,他驚鴻一瞥,便註定了她與他一生的愛恨痴纏。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他便為她丟掉了所有的驕傲和矜貴。
  • 心理學:親密關係中,假性親密,如何讓彼此漸行漸遠?
    如果在童年經歷中,我們和父親或母親相處中,總感到壓抑或痛苦,沒有情感互動或肢體上的親密感。那麼長大後,你很可能不懂得和異性如何交往和互動,無法和對方產生深刻的聯結,甚至心理時刻處於防禦狀態。比如習慣嚴格要求,用「否定」表現關愛的父母。
  • 《親密關係》:婚姻被操控?那不是愛,而是親密關係的「殺手」
    文|若水如果一個男人,既是職場成功人士,又是居家好男人,既能大手抓金,又能下得廚房;既善於傾聽,還善解我意,不辜負每個紀念日的期待;同時又是時間管理高手,知道什麼時間處於工作狀態,什麼時間陪老婆孩子……不消說,這樣的男人是女人心中的完美男神。但實際上,碰上這樣的男人概率如遇鬼,且存在率也過低。
  • 曾經的深情被辜負,哪怕今生只剩孤獨,人生也會給你回報
    曾經的深情被辜負,哪怕今生只剩孤獨,人生也會給你回報大起大落的人生旅途誰都有過,不怕,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往前走,比起那些曾經讓我們心動的人,現在的我們更願意選擇那些讓我們心安的人。最讓我們感到幸福的事,莫過於那些經過了我們一番努力之後,認真對待的事物變成了我們喜歡的樣子。
  • 親密關係解讀之第一篇:「為什麼有人總是孤獨,無法親密」
    可能每個圍觀者都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然後,希望從她平靜、安定的一舉手一投足中,治癒自己心裡的孤獨,甚至汲取生活下去的勇氣和能量。活在這個冰冷的世界,孤獨不是錯,但孤獨讓我們難過,讀一千遍「人本就孤獨的」道理,回到家關上門,孤獨也依舊會橫亙在那裡吞噬你。人可以一輩子獨來獨往,不要親密伴侶嗎?
  • 戀愛心理學:你在親密關係中為何沒有獲得幸福
    如果神要毀滅你的話,你只要對他們發怒,讓他們變成錯的一方就行了。如果你理直氣壯,就連神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也許邱吉林就是依仗自己的資本,二者的背景懸殊太大,所以對於女方的控訴不以為然,依然樂得瀟灑。是非公斷自有定論,我們來從原生家庭研究一下該如何處理親密關係。
  • 《親密關係》:如果你不知道為何愛會傷人,又怎麼談幸福呢?
    這本書出版16年,依然活躍在全球暢銷榜,被很多人奉為兩性關係必讀之作。我才發現,感情裡有太多的痛苦和傷害都源於無知,也終於明白,為何愛會傷人。我想,如果人們知道為何愛會傷人,他們幸福的機率會大大地提升。我甚至覺得,在親密關係中深陷痛苦的人們,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救贖之路,所以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想要擁有幸福的人。02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何愛會傷人。
  • 為何你的親密關係讓你痛苦?我們應該如何經營親密關係?
    當然,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因此衝突也是最大,最讓人心碎的在《親密關係》這本書中,作者把親密關係分成了四個階段: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而我們發現很多人在絢麗和幻滅這兩個階段來回徘徊。舉個例子來說:有些人總是在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覺得對方是真命天子,當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覺得「我當初是怎麼瞎了眼看上TA的?」
  • 為何婚姻中女子害怕親密關係?婚姻幸福從改變自己開始
    後來她還是離婚了,也找了一個男朋友,但是不願意同居,也不願意結婚。所以,她離婚無關乎老公好不好,只是她很難接受親密關係。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裡說,有的人因為被吞沒的創傷,所以懼怕親密。這個提問的女子正是因為被吞沒的創傷,懼怕親密。因為童年經歷過被吞沒的創傷,一個人在愛情中,反而會特別留意是否有個人空間,她會隨時為自己保留一片天地。
  • 心理學深度剖析:親密關係中的愛與痛,當如何消解?
    滾滾紅塵中,親密關係是世人無法逃避的功課。那麼親密關係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能收穫幸福的親密關係呢?從這14個案例中,我們找到幾個比較典型的問題,並藉此探討如何獲得更幸福的親密關係。記得有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陳嶼的檢查結果出來,鍾曉芹偷偷給自己母親發消息被發現,陳嶼質問你能不能給我留點隱私。鍾曉芹卻說她媽不看不踏實。很顯然,鍾曉芹的人生角色依然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小家庭的妻子。甚至是涉及到丈夫隱私的事,她的考慮仍然是以母親的感受為先。
  • 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
    導讀: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你在親密關係中,總有不安全感?
    在一些人眼裡,這高效便捷的溝通方法,有效應對生活中的糾結,減少關係中的猜疑。  而在另一部分人看來,這就是偷懶的辦法,不去面對關係裡的衝動和矛盾,用分數衡量,迴避了探索。  碰到問題,我不知道該怎麼調整心情,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知道跟對方如何溝通,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經歷。然而,當我們懼怕去經歷不確定性的時候,就會選擇:打分。  事事都要打分,追求的是一種能量化的確定感。背後的訴求,是為了對抗關係中有可能出現的不信任。打分帶來的控制感,正是為了消除這種不安。  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一種壓力。
  • 孤獨在你的一生中是如何改變的
    換句話說,孤獨是主觀的;它是你擁有的關係和你想要的關係之間的陰暗差距。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年齡段的人,當他們有更痛苦和更不愉快的關係,對他們的關係不滿意,或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與朋友在一起時,他們往往更孤獨。例如,Nicolaisen和Thorsen調查了挪威近15000人的社交活動和孤獨程度。對於18-29歲的年輕人來說,數量似乎是最重要的:少見朋友的年輕人往往更孤獨。但在30-64歲的成年人中,品質是最重要的:當他們沒有知己,沒有可以親密交談的人時,他們更孤獨。他們和朋友相處的時間似乎並不重要。
  • 願有人待你如初,深情不被辜負
    在這首歌的評論區,看到這麼一段話: 我從來不相信,一個人一輩子只會愛一個人,但我肯定,總有那麼一段歲月,你會碰見一個想用一輩子去愛的人。 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一個人? 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你就已經認定了此生都是他。
  • 親密關係中的惡:反家暴為什麼這麼難?
    點擊上圖下單「親密關係中的惡」文|王海燕北京市東城區源眾家庭與社區發展服務中心創始人李瑩至今記得,2002年她在北大婦女法律中心做兼職律師時,接手的第一個案子就跟家暴有關:一個30多歲的年輕女人,來自外地,胳膊被丈夫打骨折了。
  • 教你幾招中親密關係中的「高情商」溝通方法
    親密關係中,最高的情商莫過於「讓對方感覺到TA在我心裡是重要的,獨一無二的」。所以,所謂的「高情商溝通」,重點一定不是溝通什麼,而是怎麼溝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兩性關係中如何做到高情商溝通。第一,溝通的態度。比如,對方說話的時候,認真聽,不想別的事情,不做別的事情(不玩手機)。
  • 親密關係中,為什麼感到婚內的孤獨?無非是這4個原因
    說是兩個人的婚姻,卻讓她一個人孤軍奮戰,一個人賺錢,帶孩子,處理雜七雜八的一切,活得非常孤獨,可明明是有婚姻的人。親密關係中,為什麼感到婚內的孤獨?無非是這4個原因。兩個人在相處時,男人總是嫌棄女人邋遢、帶不好孩子,女人總是抱怨男人承擔不了做丈夫的責任、賺不到錢,還不懂得心疼自己。彼此都對另一半不滿意,其實,都是從利已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而不懂得去換位思考。男人的現狀是,抱磚就抱不了你,抱你就抱不了磚。女人就要做出選擇,想要愛情,就要忍受經濟上的不寬裕,想要錢就不要去阻止男人去創造事業,這就是一個取捨。
  • 親密關係中,為何我們總是一說話就吵架?
    我們在愛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大家覺得一段關係幸福長久的基礎是什麼?是【愛】,對不對?而【愛】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本質,是彼此依附,彼此依賴,彼此顧念。在講我們為什麼會吵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依附理論。
  • 如何維持親密關係中的新鮮感?
    應該就是每天都讓你覺得新鮮,讓你有愛的衝動和激情吧。 那我們今天來談談,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如何維持新鮮感吧。 新鮮感就是要對一成不變的生活做出改變,不定時的去改變一些東西。 其實繆糕的相處,一直就都是很好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