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心理學:你在親密關係中為何沒有獲得幸福

2020-12-19 瀟依情愫

剛看到一個新聞登上熱搜,成都一14歲未成年遭遇商人8次性.侵,期間還被拍裸.照發給同學威脅,女孩懷有身孕,醫院鑑別某商人是未出世孩子的生物學父親。女孩家人向上舉報,在取保候審期間對方竟然還順便旅了個遊,這真的是天大的笑話。

在輿論及嚴重的心理壓力下,女孩選擇了自殺。這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此類的案件也屢見不鮮,大眾也都在關注事件的後續走向,世上真的有天道嗎?如果神要毀滅你的話,你只要對他們發怒,讓他們變成錯的一方就行了。如果你理直氣壯,就連神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也許邱吉林就是依仗自己的資本,二者的背景懸殊太大,所以對於女方的控訴不以為然,依然樂得瀟灑。是非公斷自有定論,我們來從原生家庭研究一下該如何處理親密關係。


女孩和被告人是在網上認識的,雙方加了好友,邱吉林採取金錢利誘、威脅等手段強迫不滿14周歲的小小與其發生關係。不僅如此,在此期間竟然拍攝性.侵視頻並傳播,在法庭上被告承認與未成年小小發生關係,但表示自己不知道對方是未成年,這豈不是無賴行徑。

有人質疑是女孩的媽媽對孩子的教育不當,二人的身份差異巨大為何會產生交集?儼然是被害者有罪論。女孩的父母會告訴她要注意保護自己,但是最重要的難道不應該是男孩的父母告訴孩子要尊重女性嗎?

在生物鏈的消費等級上:女人>老人>孩子>狗>男人。自古以來女性、老人、孩子都是處於弱勢群體,在力量上女性是弱於男性的,所以在家庭環境當中也會出現屢見不鮮的家暴問題。



以《暖愛》當中的霍梔為例,她心地善良,由於從小在福利院長大,缺乏親情的關愛。所以在她得知自己有姐姐和媽媽之後剛開始是憤怒,憤怒當年一對雙胞胎為什麼放棄的是自己,家庭的拮据加上先天性心臟病讓父親忍痛丟下了她。

再加上秦櫻素兩邊的欺騙,母親因為精神有問題並不知道她的另一個女兒還活著,欺騙霍梔母親一直在掛念她,讓霍梔心生愧疚。長期孤身一人的霍梔突然之間有了家人自然是開心的,她信任著她們。

而這份親情也成為了秦櫻素謀取利益的手段,霍梔為了想要知道姐姐到底在哪裡,給她買了很多東西讓超市的服務員送過去,秦櫻素又不和霍梔講,忙著搬家結果差點流產。母親把霍梔罵了一頓,說「我女兒萬一有什麼三長兩短我和你沒完」,是不是感覺很諷刺,對著自己的親生女兒去維護另一個女兒。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有很多案例,孩子都把父母當做神一樣的存在,父母不高興都會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惹父母傷心。但是如果追溯根源自己和伴侶之間出現的問題都能從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所以作者給出建議:不要過度神化父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錯的,要試著將父母拉下神壇,當他們回歸凡人姿態的時候,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看待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找到平衡。

三十四歲的萊特是一家體育用品店的老闆,他痛苦的根源是因為自己是個工作狂,除了工作什麼都不會,即便是在家裡也是在忙於工作,妻子面對著一個像機器人似的丈夫,最終選擇了離開。後來在新女友的身上發生了同樣的悲劇結果,他想讓自己放鬆下來。



原來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像這樣拼命工作了,家裡有3個孩子,他是大哥,8歲的時候母親患上了神經衰弱,照顧弟弟及母親就成了他的工作。父親面對著這樣的狀況平時都睡在客房,給母親請了醫生但是都沒什麼效果,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父母的婚姻關係本身就是很奇怪的,所以造成萊特自己無法正確對待婚姻關係,自己也想改變當下這種狀態但是已經習慣了忙碌的狀態,沒法陪女友去休息,給不了對方想要的浪漫。

所以當下所處的痛苦在原生家庭身上一定是可以找到根源的,樊登在講創業的時候就講了創始人的性格因素,一個人最終能夠取得的成就與他的原生家庭有關。我深以為然,一個人的格局與遠見取決於是否能夠和原生家庭和解,即便是有毒父母,也要找到雙方融洽的相處狀態。



稱職父母必須履行的五項基本職責:

1. 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2. 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身體上的傷害

3. 必須滿足孩子對愛、關懷以及更深層次的情感的需求

4. 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傷害

5. 必須在道德倫理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來對照一下看你的父母是否都做到了呢,這麼基礎的父母都沒做到,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認知不同的人思維也是不一樣的,多虧我靠自律把自己培養得這麼優秀,哈哈。繼續努力中。

我們再看一下情侶之間的共依存關係,判斷是不是屬於這類人。

1. 解決他遇到的問題或者減輕他的痛苦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願意為此付出任何的情感代價

2. 我的好心情來自他的讚許

3. 我保護他不受自己行為所產生的後果的傷害。我為他說謊,替他掩飾,決不允許別人說他半點壞話。

4. 我盡力讓他按照我的方法行事

5. 我從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或願望。我只在乎他的感受和願望

6. 只要他不拋棄我,我願意做任何事情

7. 只要他不生我的氣,我願意做任何事情

8. 我認為充滿波折和戲劇性的關係會讓我更有激情

9. 作為一名完美主義者,一切差錯都讓我自責

10. 我常常覺得氣氛懊惱,不受重視,被人利用

11. 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裝作一切都很好

12. 想讓他愛我的努力支配著我的生活

梅勒妮是不折不扣的共依存者,每一項都中招了。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戀愛觀,她一直在無私地為對方付出,這是不對等的狀態。在《親密關係》當中,作者講到親密關係的伴侶其實是為了幫助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我們在尋找真愛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找尋自我的一個過程。絕對的愛是無條件的,但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情感是來自於人類在馬斯洛需求當中的「愛與被愛」的基本需求,這個主要的動機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磁場」。

往往我們在一段親密關係當中給對方施加了一定的壓力,那就是希望對方滿足我們的一些需求,戀愛的雙方多是互補的存在,你缺少的東西才會吸引到你。但是實際上一段關係的目的並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真正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完全與任何情境和情勢無關,也無法從他人那裡獲取,也並非由他人的行為而觸發,而是因為你就是你。所以萌生了一系列的一見鍾情系列,顏值即正義,始於顏值,終於才華,限於人品,我想這才是最好的感情。



我們所期待的愛與幸福,並不能依賴於伴侶的給予,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我們希望能夠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所在,要知道人生本無意義,是我們給自己設定了目標之後才具有了意義。

在我們受到考驗時,希望伴侶能夠幫助我們克服難關,這才是伴侶存在的所謂的「靈魂關係」。我們不能把一切自己的需求都施加在伴侶的身上,對對方懷有過高的期待,那樣一段關係也會失衡。作者說期望就是通往地獄之路,所以要謹記幸福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不是對方給予的。

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人能給,也沒有人能讓我們快樂,除了我們自己。我們值得被愛,無論何時何地,即便是被原生家庭傷害也要相信你有愛人的能力,也值得被愛。



月暈現象是美麗而令人心動的,但由靈魂所引導的親密關係遠比那光彩還要更美更動人,這才是我們心中真正嚮往的。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親密關係中,假性親密,如何讓彼此漸行漸遠?
    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並不是形式上的親密無間。而是與對方有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彼此之間相互接納和理解,可以坦誠地面對真實的自己和對方。對此的相反情形,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假性親密關係」。因此對方就會逐漸放棄努力,那麼兩人隨之就會進入假性親密關係。心理學認為,在假的親密關係中,雙方都處於一種「情感禁閉」狀態,即共同保持情感上的麻木。長此以往,兩人要麼徹底分開要麼心照不宣地保持一種虛假和平的狀態。
  • 愛情心理學:在愛情和婚姻中,更想獲得親密關係的人,不僅是女性
    「我想要更多的親密,更多的脆弱,這對我的婚姻來說是個挑戰。很長時間以來,我感到悲傷和孤獨,我只是不想再感到孤獨。」聽起來這很像所有年齡段的女性的老生常談的問題,女人總想和男人保持良好的戀愛關係。但如果我們繼續認為男人在生理上不具備健康的親密關係能力,這是完全錯誤的。 2018年發表在《心理學前沿》上的一項研究調查了近200名參與者結束感情的原因。
  • 《親密關係》關於幸福婚姻的3個誤區,是獲得幸福最大的障礙
    但讀完《親密關係》這本書後,徹底顛覆了我對於婚姻幸福所有的認知。這本書中說,幸福的婚姻,如果你認為是兩個人的事情,那無論你怎麼努力,獲得幸福的概率可能只有50%,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如果你認為是兩個人的事,你會對伴侶有一定的期待,有期待就一定有失望,而對方並不會完全按照你的意願行事,所以,失望是必然的。
  • 為何婚姻中女子害怕親密關係?婚姻幸福從改變自己開始
    在知乎上有個女子提問,結婚5年,沒有生孩子,老公對她很好,感覺老公的缺點,比較胖不愛運動,自己不能接受,想離婚,是否自己太不知足了?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不好評判。如果你覺得幸福,別人覺得好不好都無關緊要;如果你覺得不幸福,別人覺得好又有什麼用?你覺得不幸福,你想離婚都是個人生活,有權利做決定的只有你自己!這個女子寫的還有後續。
  • 你的戀愛中有沒有「假性親密」?
    大家表面上和和氣氣,沒有矛盾,但總是讓人感覺差了點什麼。當我看到孫藝荷跟同事、閨蜜在一起的樣子,我終於明白,這段戀愛缺少的東西是「真正的親密」。看著孫藝荷打著愛情的名義委屈自己,我這個原本的「理中客」都忍不住想為她的分手叫好。因為人處在假性親密關係之中,是不會幸福的,要一直偽裝自己,壓抑情緒,但結果呢,依然安全感缺失。
  • 心理學:親密關係的旅程,是不斷遇見自己的過程
    男人這兒的剛烈,或者是真的性情剛烈,或許是操控關係。為何會性情剛烈?這種操控關係是否受腦迴路支持?1.內心創傷如果這個男人真的是性情剛烈,或許是他內心有創傷。這個剛烈就是這個創傷的叫囂。可他為何會在親密關係裡呈現這個剛烈呢?
  • 心理學深度剖析:親密關係中的愛與痛,當如何消解?
    滾滾紅塵中,親密關係是世人無法逃避的功課。那麼親密關係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能收穫幸福的親密關係呢?在這本《親密關係:如何獲得幸福婚戀與自我成長》中,北師大心理學博士馬澤中聯合青年心理諮詢師、作家劉曄,從他上萬小時的諮詢案例裡
  • 你的戀愛中有沒有「假性親密」?是時候自測一下了
    每次看到孫藝荷和Sam的約會,我都覺得心累,在這段戀愛關係中,兩個人有一種在聯合通關打遊戲的感覺,為了完成戀愛任務而在一起 看著孫藝荷打著愛情的名義委屈自己,我這個原本的「理中客」都忍不住想為她的分手叫好。 因為人處在假性親密關係之中,是不會幸福的,要一直偽裝自己,壓抑情緒,但結果呢,依然安全感缺失。 孫藝荷發現Sam並沒有出差,一直在上海,她甚至在路上親眼看見他走進酒店,仍然不敢走上前問個究竟。
  • 親密關係中,你為什麼總是沒有安全感?
    背後的訴求,是為了對抗關係中有可能出現的不信任。打分帶來的控制感,正是為了消除這種不安。02不確定性,親密關係裡的最大危機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取得父母親的支持,安排工作,都是個人選擇,總有折中辦法。那麼,對於伴侶不確定性的擔憂,要怎麼緩解呢?03經營婚姻之前,先要知道親密關係的本質我們為何相愛,又為何對關係感到不安?
  • 《親密關係》:如果你不知道為何愛會傷人,又怎麼談幸福呢?
    這本書出版16年,依然活躍在全球暢銷榜,被很多人奉為兩性關係必讀之作。我才發現,感情裡有太多的痛苦和傷害都源於無知,也終於明白,為何愛會傷人。我想,如果人們知道為何愛會傷人,他們幸福的機率會大大地提升。我甚至覺得,在親密關係中深陷痛苦的人們,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救贖之路,所以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想要擁有幸福的人。02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何愛會傷人。
  • 在親密關係中,你為什麼會有失落感?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如果你想要了解心理學,如果你想走進心理學的世界,那麼,這幾本書籍你絕對不容錯過。分享文章給你的朋友並添加關注(3個即可),在後臺回複數字」3「,即可獲得全本書籍(高清pdf)。《親密:廣受歡迎的人氣心理學》下面是我的一段親身經歷,深切表達了我對現實中的友誼的失落感。
  • 《幸福實驗室》解析建立親密關係第一步
    國內首檔大型心理學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茶媽媽小青柑《幸福實驗室》自8月26日在優酷播出以來,以對親密關係的深入剖析、獨到見解贏得無數觀眾的追捧熱議。節目以真人實驗的形式,與都市中追求幸福的男男女女共同探討如何用「積極心理學」的科學方法,緩解焦慮,獲得幸福感。
  • 心理學:親愛關係中的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或者是「我總感覺到在這段感情中我沒有安全感。」諸如此類的話,總之他們對於眼前的這段感情感覺到不踏實,內心很焦慮。其實「安全感」這個詞在親密關係中已經屢見不鮮了,甚至它已經成了衡量一段感情穩不穩固的一個硬體標準。雖然這個詞很多戀愛中的人在說,很多人也有切身的體會,但是也有些在腦海裡產生諸如,什麼是安全感?我該怎樣做才會在感情裡有安全感?這一類的困惑。
  • 婚姻心理學:夫妻生活中,四個方法讓親密關係長長久久
    婚姻心理學告訴我們,婚姻需要用心去經營,夫妻關係更需要用心經營。婚姻心理學:夫妻生活中,四個方法讓親密關係長長久久。婚姻心理學認為,人之所以產生依賴是因為陪伴,陪伴彼此的時間越久越容易產生對彼此的依賴。良好的夫妻關係需要陪伴來維持,夫妻長期不在一起相處就容易產生疏離感,疏離感是導致夫妻關係變差的重要因素。
  • 《心理學與親密關係》:關於親密關係,你應該了解的三個真相
    隋巖教授在《心理學與親密關係》這本書裡寫道:「不管你多麼敬愛父母,一定要在成年之後獨立起來,去尋找自己的愛人,過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麼疼愛自己的兒女,也要認清一個事實:他們終究有一天要離開你,過自己的生活。」《心理學與親密關係》一書以家庭系統排列的方式解讀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從家族系統、原生家庭、新生家庭等方面討論錯綜複雜的親密關係。
  • 沒有一勞永逸的親密關係,只有努力才能創造幸福
    其實在兩性關係中,無論最開始有多麼愛彼此,在一段時間後,總會有人覺得厭倦,開始放大對方的缺點,更沒有戀愛的感覺了。這樣才有可能重新適應兩人的關係,和你的另一半,才能夠變得更加親密。」當你對另一半的興趣開始減退時,當你開始忘記為什麼曾經那麼愛過對方時,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幫助你們修復並促進這段親密關係的。
  • 為何身處愛中依然孤獨|《親密關係》告訴你深情如何不被辜負
    「我和你說你錯在哪裡還有用嗎?」「你為什麼不能替我想想?」……類似對話,相信每一個婚姻圍城裡的人都曾碰到過,廣而言之,這種對話似乎是兩性長久相處後的一種衍生品,如同月色總與花影相伴,陽光總有影子相隨一樣。每每置身於這種爭吵漩渦中,我們總會有一種失望在內心滋生:這就是我的「愛人」嗎?
  • 心理學: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你總有不安全感?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為什麼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總是沒有安全感。其實,那種對伴侶不夠信任的人,也是對自己不自信,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不值得讓對方深愛,而這樣的人也會對未來充滿擔憂,害怕和對方在一起後,生活不幸福。可見,那些在親密關係中總有種不安全感的人,主要是因為過往的缺愛經歷導致的。
  • 親密關係中,為何我們總是一說話就吵架?
    我們在愛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大家覺得一段關係幸福長久的基礎是什麼?是【愛】,對不對?而【愛】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本質,是彼此依附,彼此依賴,彼此顧念。在講我們為什麼會吵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依附理論。
  • 如何建立美好的親密關係?來自心理學的幾個小技巧
    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煩惱:懊惱自己找錯人?抱怨對方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於關係中存在的不滿不敢真實的表達?確實,戀愛期的我們甜蜜的,但步入婚姻後我們的關係總是存在各種問題。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美好的親密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