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探索,提升職業生命力。洞穿人性與心理,顛覆做事的思維!
大家好,我是只說人話不講概念的政哥!
最近收到一個學員的提問,他是這麼說的:老師您好,我叫薇薇,3年前在上海的一家不大的公司做用戶運營,後來我覺得公司在發展有限,工作也很累,覺得可能是我不適合這個工作吧,索性就辭職了,恰好父母幫我在老家安排了工作,就回來了。
但是和我同時入職那家公司的一位同事,能力其實和我差不多,但是他卻一樣留在了那家公司,結果沒想到現在那家公司後來發展的非常好,那位同事順利地在公司裡成為了領導層,還拿了不少的股份,經常在朋友圈分享見牛人大咖,還有出國旅行的圖片,相比之下,我在老家感覺一事無成。
我現在有些後悔,當時沒有在那家公司繼續熬一熬就辭職了,我想問問老師,是我運氣不好嗎?還是我的思維有局限,才導致我和那個同事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請老師指點一下,謝謝老師!
其實導致你和你的同事職業發展有很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你們面對困難時的選擇。
那個時候的你在面對職業上的困難處境時,選擇了逃避,選擇了眼前更簡單的事情,結果導致你的能力和成長停滯了,最終讓你的職業發展越走越難。
而你的同事在遇到困難處境時選擇了直面困難,經過了幾年的煎熬,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開闊了視野,獲得了更多的人脈和資源,最終讓他的職業發展道路越走越簡單。
為什麼同樣的處境,不同的選擇,結果會如此不同呢?
我想告訴你,人生就是這樣,面對困難,會讓人生變得簡單,選擇簡單,人生只會更難。
因為困難的事情,背後蘊含著普世的邏輯,比如,當你在工作中遇到瓶頸,底層的邏輯是什麼?是你的工作能力有限,抗壓能力不足導致的,當你肯努力克服這些困難,走出困境,最終你收穫的是在哪裡都值錢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機會。
然而簡單的事情,往往違背了一些普世的邏輯,比如你面對工作中的瓶頸,選擇了回老家,藉助父母的力量,來讓自己的工作更容易,背後的邏輯是,我自己不行,我要靠別人,當你選擇靠別人的時候,自己的能力就越來越弱,機會自然越來越少。
我想講一個深深觸動過我的故事。
我大學的時候看過一個深度的報導,講的是清華數學系的一個男生,他家裡特別窮,後來他就去給初高中的學生做奧數輔導,一個小時就能賺2000塊錢。
因為這個工作很掙錢,所以他大學四年的時間全部都在幹這個事情,四年之後他已經掙了接近100萬。
雖然他靠這個東西掙了很多錢,生活的很輕鬆很體面,但是當他畢業的時候,身邊的同學要不就是出國保送讀研讀博,要不就是去了大的投行,而他卻面臨失業。
因為國家把這個奧數比賽能給高考加分的政策取消了,沒有學生再去比賽奧數了,也就是說,他四年來賴以生存的本領,不值錢了。
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有時候,我們做了眼前覺得簡單的事情,結果就讓自己陷入了困境。
底層邏輯就是,簡單的事情,讓我們舒服的事情,其實讓我們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知道你記不記得好萊塢著名的那部電影《聞香識女人》最後那一段演講,阿爾·帕西諾在最後的演講裡頭說,在我人生的每一個關頭其實我都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我差不多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錯的,為什麼?因為做對的事情太難了。
做困難的事情,你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做困難的事情,實際上選擇了一種普適性的邏輯,你不至於在更大的空間和更大的時間裡頭暗中給自己設下了各種各樣的障礙。
做眼前看起來最簡單的事情,給自己一個輕鬆的開始,恰恰給自己的未來設置了重重障礙。
記住一句話:上帝早就為所有的選擇進行了明碼標價。
這裡我想說,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容易,只會讓我們的人生越走越難。
無論是人生還是職場,我們要敢於迎難而上,學會去做邏輯上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心理上容易的事,我們的職業道路才能越走越順。
下面我們聊一聊,哪些事情是邏輯上正確的事情,我們要去做,哪些事情是心理上容易的事,我們不能做呢?
這裡我想說最重要的兩點:
第一點,工作中越是困難的事情,越是值得去面對。
就比如說換工作吧,很多人面對眼前的工作,會有各種不滿,工作累、業績差、薪資低、老闆壞、同事糟,總是就是各種問題。
我們心理上容易的事情就是這份工作幹不好我就換,把問題歸咎到工作身上,是容易的,改一改簡歷,換一份工作是容易的。
而邏輯上正確的事情是,去思考這份工作我為什麼幹不好?我怎麼才能幹好?怎麼讓領導看到我的能力,怎麼讓好工作來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工作。
職業發展的一大原則就是要追不要逃,現在遇到的問題進入了一家新公司之後還是會面對同樣的困難,要融入新的環境,又有新的挑戰,你會發現換工作只是一時爽,換完工作還是一樣的。
我常常說,換遊泳池不能解決不會遊泳的問題。
從邏輯上來說,當你的能力沒有本質的改變的時候,你換一份工作也不會有本質的改變。
不是說不能換工作,而是換工作之前可以花2到3個月的時間,把眼前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解決之後再換, 讓自己每一次的換工作都是在追求更好的工作,而不是逃避現在無法解決的問題。
第二點,溝通中越是難的事情,越要去溝通。
工作中關於和同事以及領導的相處邏輯,我們一直覺得這些關係很難相處,因為很多時候互相之間有資源互補的需求,卻又有互相競爭的存在,於是對他們又依賴,又畏懼,最終就覺得溝通起來很難,於是就害怕去主動溝通。
其實,這種時候面對苦難,越是不去溝通,同事和領導越是疏遠我們,越是猜疑我們,結果就會更糟糕。
其實,我的溝通原則就很簡單:多感受少評價,多利益少要求,多要點少廢話。
無論是同事朋友還是親密關係,評價是最好不要做的事情,因為評價不恰當很容易變成貼標籤,而貼標籤意味著的就是我們不是同類人,這就導致了對立的發生,很多溝通無法開展,或者突然中斷,這就是因為評價導致的。這種時候應該多談自己的感受,當然這還有很多的技巧要練習。
多站在對方的利益角度去交換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張口就提要求。
溝通的時候,客氣而且直擊要點,工作中越幹練,越顯得權威不容置疑,對方往往越容易配合。
上面就是我工作中溝通的方法,很簡單、很直接,也很有效。
今天的的這期節目有好幾個金句,我來匯總一下:
1、你以為的容易,只會讓你的人生越走越難;
2、簡單的選擇會帶來困難,困難的選擇會帶來簡單;
3、上帝早就為所有的選擇進行了明碼標價;
4、去做邏輯上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心理上容易的事;
最後我想說,看起來容易的事情,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困難,會給長期發展帶來巨大的麻煩,而眼前看起來困難的事情堅持做下去,你的人生就會變得簡單。到底哪些困難值得去面對,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是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的,尤其是職業的選擇,選錯一步,都是數年的光陰浪費掉了。
看完本期文稿,大家有什麼心得和感受,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哦,或者你還想看到哪些話題,都可以在下方留言哦~~我是政哥,每天分享職場乾貨,不定期組織抽獎活動,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政哥說職場》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