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遲來的悔悟:到晚年遠離這4件事,才能子女孝順家庭幸福

2020-08-29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生

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中老年講堂,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您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同時點亮小鈴鐺,及時接收影片更新提醒,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位七十歲老人的經驗分享人老了,一定要遠離這四件事,才能有幸福晚年生活。人老了,會想著自己的兒女時常來看望自己,不期待兒女們的孝順,只希望自己能有個快樂幸福的晚年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用,是每個老人內心的期待和希望。人到老年都期待著能夠與兒女們住在一起,讓自己能夠與兒女們時常見見,一來可以讓兒女們多陪伴自己,二來可以讓兒女贍養自己。一輩子辛苦奮鬥,老了能夠有個快樂,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多麼舒心的事呢。人到老年已經經歷了歲月滄桑,也看透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會有很多的經驗之談。七十歲的張大爺說,他退休後一直遠離這四件事,不僅兒女孝順,還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看完之後,大徹大悟,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人老了,不要隨意的摻和兒女的家事。人老了,空閒的時間多了起來,不要看見什麼事情都想摻和一下,尤其是兒女的家事,不要輕易的去發表自己的意見。

因為很多時候你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你看到的,聽到的只是片面的,而不是整個事情的真像。樓下的一戶老人總愛摻和兒子家的事情,今天孫子上哪所高中了,她要摻和摻和。明天兒子家又有其他事情,他也要發表意見。兒子兒媳不聽他的,他還要耍一下老人的威風,最後弄的兒媳都快跟他兒子離婚了。他老人家還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們好啊。幾年前,老人家兒子兒媳商量著再買套房子,這樣就可以用租金還房貸,還能夠掙些房子上漲的錢。可是老人死活攔著說,買房子沒有用又不住,讓別人住自己的新房子,多麼的不划算。兒子兒媳沒有聽老人家的,老人家整整跟兒子折騰了。有一年,後來聽說房價上漲了快一倍,再也不多說話了。其實人老了,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所以還是安心的,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比什麼都強。人老了,不要為了資助孩子買房,再把自己的老本都奉獻了。張大爺說,這人老了,還是要學會自私一點,才會讓自己晚年生活過得快樂些。不要看著兒女們現在不容易,為了幫他們買房買車,把自己的老本也賣了,把自己的老本也奉獻了。一開始,兒女會很高興,可到了最後痛苦難過的還是老人自己。園區裡一位退休領導為了給兒子湊錢,在大城市裡買房子,把自己的大房子賣了,把自己一輩子存的錢也拿出來了。兒子兒媳高興了,買了大房子結婚了,也把他們老兩口接到一起居住養老,可沒過兩年。

這位領導兩口子又回來,自己租房子單獨居住。每次說起這件事,老領導都是先流淚,總是勸別人不要跟他一樣的傻,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孩子,到頭來自己一無所有,連居住的地方都是租的。跟個漂流的浮萍一樣,那些看似有些自私的老人都只是給兒女們出手付款,自己手裡留著養老錢,不會全部奉獻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打拼生活,自己還貸款實在是太緊張了,老人也會資助一些,這樣大家都開心。老人的年歲越大,需要的錢也會越多,因為一次醫院就有可能是大半輩子的積蓄。如果讓兒女拿,不僅讓他們為難,還會引起兒女之間的不和。老人自己手裡有,多麼的硬氣。人老了,不必委屈自己,怎麼開心,怎麼活?人老了,每個人的性格脾氣都不一樣,不一定要跟很多人合群。能有幾個三五知己在一起就很好啊。有時候看似一大群人在一起,很好玩,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委屈自己和大家在一起。你說多了,人家嫌棄你話多,你運動能力強了,有人說話帶酸,讓你心裡不舒服。還有些人整天的都是負能量的言語,跟這樣的人在一起,時間久了,自己都感覺壓抑的很。人老了,不必委屈自己,非要跟一群人在一起,合群不合群,自己想怎麼活就怎麼活,不必在意這個,還有照顧那個的情緒,真的很累人,勞心費神。

人老了,凡事想開些,不必事事鑽牛角尖,把得失看淡,把名利看淡,就不會生氣傷心。因為都這歲數了,名利得失已經對你沒有任何意義了,何必讓自己的晚年生活不痛快呢?人老了就要怎麼開心,怎麼活?人老了,而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能伸把手幫幫,不要倚老賣老。人老了,兒女們也都長大成家,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兒女是不會開口讓老人幫忙的。如果老人有能力幫忙,還是伸把手幫幫兒女,兒女會在心裡記一輩子,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給老人的。如果兒女實在是有困難,需要老人幫忙,而老人不予理睬,那麼兒女會很傷心的日後,即使兒女也孝順,但心裡還是會有所芥蒂的。比如兒女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需要老人幫忙帶一下或者接送一兩年,老人也退休在家,身體也不錯,就是不想幫忙各種找藉口,然後自己出去遊玩。看著兒女著急上火,那樣就不好了。如果老人在兒女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忙了,兒女會感恩父母的幫助,也會很願意,很主動的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千萬不要跟兒女說,即使我現在不給你帶孩子,將來你也要給我養老。這話真的很傷兒女的心,兒女也不能用你現在不幫我帶孩子,將來我不養你來綁架老人。人老了,要想有個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就要及時的遠離這四件事。不要摻和兒女的家事,不要把自己的老窩老本都奉獻給了兒女,適度學會自私點。

還有學會不要委屈自己去合群,這樣容易生氣,而氣大傷身。最後還要在兒女需要的時候伸把手幫幫他們,這樣和兒女相處起來會更融洽些,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會很快樂幸福。本期節目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您覺得這個不錯的話,請給我們點讚轉發。同時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您的看法,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還沒有訂閱我們的朋友一定要記得訂閱哦,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說:人老了遠離這4件事,兒女孝順,才能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不期待兒女們的孝順,只希望自己能有個快樂幸福的晚年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用,是每個老人內心的期待和希望。人到老年,都期待能夠與兒女們住在一起,讓自己能夠與兒女們時時相見,一來可以讓兒女多陪伴自己,二來可以讓兒女贍養自己,一輩子辛苦奮鬥,老了能夠有個快樂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多麼的舒心的呢?
  • 70歲老人遲來悔悟:到晚年遠離這4件事,才能子女孝順家庭幸福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隨著5G的發展,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產業可能會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局面,人類社會從碳基文明走向矽基文明,智能終端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晶片的需求或將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這在長周期上奠定了半導體行業增量市場的發展前景。再看存量市場的爭奪。
  • 子女孝順的老人還需要存錢嗎?2位70歲老人說出實情
    導語如果到了晚年,手裡沒有錢,那我肯定會活得苦不堪言,因為老年人到了晚年之後花錢的地方特別多,如果沒有存錢的話,那麼怎麼可能過上好的生活呢,要是問子女拿,子女肯定會嫌棄,所以手裡有錢真的很重要。但是,有的老人覺得,如果子女孝順就沒有必要存錢了,因為子女會給他們花,但真的是這樣嗎?子女孝順真的不用存錢嗎?
  • 老人有兒女,晚年卻無人孝順?多半是年輕時做過這4件「虧心事」
    導語很多時候,人到晚年,要是我們的老人存在於有兒有女的情況,可老人卻依然「淪落到」無人孝順等的狀態,那麼我們一些不知內情的人就覺得,這肯定就是老人的兒女不孝順了等等,要不老人怎麼可能沒人孝順?因此,我們的老人要想在晚年,得到兒女真正的孝順,那麼就要在年輕的時候,孝順自己的父母,若要是我們的老人,自己都不孝順父母的話,那麼我們就又有什麼臉面或者是理由,讓兒女來孝順自己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有這3大特徵,吃苦受罪怨不了別人
    人都希望自己在老了、沒辦法工作之後能夠過上輕鬆、幸福的晚年生活。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晚年不幸福的大有人在,而有些人吃苦受罪則是自找的。老吳快70歲了,妻子也已經68歲,兩個人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兒子小吳已經成家立業,日子過得很好。可老吳開心不起來,不是他見不得兒子好,而是,小吳除了在工作之初往家裡打了一點錢,往後就再也沒這麼做。平時,小吳連電話都不打,更別說回來看看他倆了。
  • 到了晚年,子女和兒媳誰更靠得住呢? 聽聽70歲老人說出了實話
    導語:人到了晚年,最害怕就是自己一個人孤單在家裡生活,特別是到了70歲之後,老伴又比自己先走,子女們還有一大家庭的事要打理,剩下自己這個老人,默默地看守在老家,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只有自己陪伴著自己。這樣的日子,真是晚年過得不幸福,現在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人到了70之後,子女和兒媳誰靠得住呢?
  • 3個70歲老人親身經歷告訴你,要想晚年幸福,必須做好這三件事
    到了年邁的時候,都想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很多人會想,如今孩子們都學有所成,剩下的日子終於可以幸福的度過。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並不如我們期待的那樣,身邊總有很多不如願的故事。那麼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幸福安逸的晚年呢?讓我們一起聽聽這三位70歲老人的真實故事。
  • 70歲老奶奶忠告:晚年能夠享福的老人,會有這3種特徵,很明顯
    引言一個人要想晚年過得好,過得幸福,是能夠從身邊的事與物看出來的,那麼什麼樣的老人晚年活得好呢?相比只有親身經歷的才會有發言的權力,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70歲老奶奶是怎麼說的吧。今年70歲了,很多人都覺得我生4個兒子,晚年並不好過,不過我在晚年的時候留了一手,手裡面揣著積蓄,這樣就不用擔心老年生活了。
  • 一位七旬老人的忠告:想要晚年幸福,需做好這3件事,和金錢無關
    文 | 尼莫媽媽日記,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人老了以後,要擔心的事情就漸漸變多,不是子女的問題就是金錢的問題,但是,晚年的時光總是無法躲避,為了在年老以後能夠有一份安享的幸福,很多老人應該做的,便是考慮除金錢外的其他事情。
  • 72歲老人感慨:到了晚年,最害怕的並不是子女不孝順!
    以至於,她時常會潸然淚下的感慨:「以前,總想著養兒防老,擔心老了兒子不孝順自己怎麼辦,可真到了這一步,才明白,人到了晚年,最害怕的並不是子女不孝順,而是成為他們的負擔!因為害怕自己身體不好,會讓子女費心又費錢,也擔心子女照顧自己,身體會吃不消。
  • 老年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子女不孝順,而是這兩件事,很殘酷
    很多人把這個有福理解為子女孝順,老來生活無憂。覺得只要自己的子女孝順的話,晚年就肯定幸福。假如說子女不孝順的話,那老人的晚年就會很不幸。但是,小編覺得,現代社會,影響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根本就不是子女是否孝順,而是這兩件事,非常現實。1、沒錢人到老年,子女孝順當然好,可以好好地照顧父母。
  • 人到五十,這兩件事我們要「心知肚明」,往往晚年才能幸福
    人生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我們往往要面對自己逐漸變老的事實,雖然殘酷,但很現實。是的,一個人老了,就要面對很多的問題和難處或者恐懼。然而,人到五十,我們卻還有很長的一段人生要度過,可是,在我們變老的路上,怎樣才能讓自己有尊嚴的老去,這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和前輩東林大師聊起這個話題,東林大師提醒我說:人到五十,這兩件事我們往往要」心知肚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晚年幸福。
  • 三位70歲老人的哭訴:家有高壽老人,是我晚年痛苦的開始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社會結構也不斷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老人在家庭結構中充當主要地位,比家裡有老人更糟糕的,是家裡還有一個&34;的老人。這種壓力,不僅使得老年子女的壓力增大,而且整體家庭的幸福感也隨之降低。
  • 一個80歲老人的感悟:退休後遠離四件事,能安度晚年
    但是老了以後也要注意一些事情,這樣不但會讓兒女孝順自己,還可以享受晚年生活。下面我們去聽聽80歲老人的忠告吧。反正有應必答,可是到老了才發現,孩子什麼都不懂,賺的錢都不夠自己花,這個時候養老就成了問題。其實,聰明的老人知道,給予孩子幫助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獨立起來,以後自己老了就需要孩子贍養,如果說一直幫助他的話,根本成長不起來。到時候,你老了,孩子還問你要錢這可怎麼辦?
  • 年輕時不體恤兒女,晚年難幸福,65歲老人悔悟年輕做錯的三件事
    導讀:「年輕時不體恤兒女,晚年難幸福」65歲老人悔悟年輕做錯的三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年輕時不體恤兒女,晚年難幸福」65歲老人悔悟年輕做錯的三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70歲老人坦言:人老了別指望依靠誰,做好這幾件事福氣自然來 。
    導語:70歲的趙奶奶一直過得挺幸福的,趙奶奶有一些關於幸福的秘訣,她認為人老了,別指望依靠誰,做好這幾件事福氣自然來。(1)不要自私地總想麻煩兒女,能不麻煩兒女就不麻煩兒女。很多老人到老了都很自私,總想麻煩兒女,兒女要忙於工作,有的時候無暇顧及老人,老人就會責怪兒女,其實這樣是一種惡性循環,老人和兒女都不會開心,人老了,最應該摒棄的就是自私的想法,不要自私地總想麻煩兒女,能不麻煩兒女就不麻煩兒女。
  • 人到老年,你會提前把積蓄分給子女所有嗎?三位70歲老人說實話
    人到老年對於錢財怎麼規劃,才能保證幸福?有人說要把積蓄提前給子女,有人說要把積蓄掌握在自己手裡。那麼哪種方式,更能保證自己老年能夠幸福一點呢?因為我們覺得積蓄自己拿著最有底氣,這不是和兒女們分心,而是一種智慧。因為如果提前分給兒女們,自己需要錢時就得和子女張口,別看你提前分給子女錢時高興,等你張口再要時就麻煩了。兒女們不會認為這是老人的錢,而是早就把得到的看成自己的了。
  • 3位72歲老人的忠告:晚年幸福的老人,手裡一般都有這3樣東西
    那你知道怎樣才能讓晚年過的幸福嗎?不如看看這三個老太是怎麼說的。別看我70多歲了,可是我的腦子可是明白的很,我的鄰居們都說我命好孩子們孝順,可是要是我要是沒錢,那他們想必也不會這麼上趕著來看我,我也會時不時的接濟點他們。要是他們有用錢的地方我也會拿出我的錢來,我現在可以說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就算孩子們以後不孝順我,我起碼有錢也可以住養老院,餓不著也凍不著的,最關鍵的是我現在有什麼就說什麼。
  • 能做到這4件事的父母,到了晚年很「吃香」,子女搶著為他養老
    有盡心孝順老人的家庭,自然就有兒女不願意贍養老人的情況出現。排除一些不守孝道、自私自利的兒女來說,父母自己的做法其實也與兒女對自己的態度有很大影響。小王今年剛成年,父母都很孝順,但他的兩個長輩的家庭不太一樣。
  • 人到晚年,被子女爭著「孝順」的父母,大多都有以下特徵
    人到晚年,父母最欣慰的,應該是子女們日子都過得好,都知道關心父母、孝順父母。但是,事事哪能盡如人意?有多少父母辛辛苦苦付出了大半輩子,臨老了卻這家嫌那家棄,晚年日子過得很心酸。老家鄰居陳嬸,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的近,經常回娘家看父母,但卻不敢接父母去同住,因為她家裡還有當家的公婆。而兒子有出息,已經在大城市定居,但也沒有接父母到城市享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