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雙面膠》第三集,胡麗娟與公婆第一次發生正面衝突。
兩代人的價值觀不一樣,發生衝突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怎麼解決衝突。
但是,我們來看看胡麗娟是怎麼處理的。
這一天,亞平晚上要加班,就給家裡打了電話,告訴了自己親媽,忘記告訴胡麗娟。
由於亞平晚上不回家吃飯,胡麗娟發現婆婆買了菜也不做新的。
婆婆解釋說,「我一想沒人吃了,就別浪費煙火了。」
在婆婆眼裡,一家四口只有「兒子是人」,其餘都是兒子的附屬。
胡麗娟心裡不舒服,說「我是不吃剩菜的」,也勸婆婆不要再吃剩菜了,對自己好點兒。但是婆婆一點兒都聽不進去,以自己能吃老公、兒子的剩飯為榮。
緊接著,胡麗娟聊到了生孩子,表達了「有能力負擔的時候,才生孩子」的觀點,一下子惹惱了一直沉默不語的公公,被公公指著教訓「太自私」,只為自己著想。
一頓飯吃得不歡而散。
胡麗娟委屈得眼淚直流,等著亞平回來。
我們來看看兩人的對話。
1、胡麗娟和亞平溝通「打電話」的問題
胡麗娟委屈:「你不過就是晚上沒回來吃飯,沒給我打電話嘛?」(胡麗娟對亞平的忽視,表示不滿)
亞平:「我給我媽打了,她沒跟你說呀。」(亞平的回答,顯示他壓根兒就沒有意識到忽視了胡麗娟)
胡麗娟:「你跟你媽說是跟你媽說,跟我說是跟我說。我是你老婆,你跟你媽說,你不跟我說呀?」(胡麗娟再次提醒,自己是老婆,和亞平的媽媽是有區別的。但是,她並沒有明確老婆和老媽的真正區別是什麼)
亞平不以為然地笑了:「這,跟誰說不是說呀。話傳到不得了嗎?」(亞平的回答,很明顯他沒有意識到在家裡老婆和老媽的區別,也就是他沒有搞明白老婆是現在和未來都對她很重要的人,老媽則是需要他報答養育之恩的人。如果說老媽是恩人的話,老婆則是要一起共擔風雨的另一半。)
胡麗娟:「那我是要吃醋的。你現在是我的人了,你只能寶貝我一個的。」(亞平沒弄明白,胡麗娟也沒弄明白。緊接著,胡麗娟開始撒嬌求哄,提要求。)
亞平:「好好好 行行 那 這麼著。以後我再加班呢,我先給娟娟寶貝兒打一個,然後我再給我媽打一個。這不浪費電話費嗎……做人難哪,做男人更難哪。」(那老婆求哄,亞平就順勢開始哄老婆,給出的方案是以後加班兩邊都通知到位。但是,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整個溝通的過程中,胡麗娟委屈、生氣、撒嬌,希望獲取老公的重視,希望老公哄她開心,但是唯一沒有提出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公能夠尊重她、重視她。孝順老人她支持,但是兩代人的價值觀差別太大,他們作為夫妻應該建立自己的家庭標準,這樣有利於以後的發展。」
這裡,胡麗娟完全沒有做亞平的任何思想工作。
2、胡麗娟和亞平溝通「吃剩菜」、「生孩子」的問題
胡麗娟抱怨,「我今天晚上回來,看見桌子上又是豬肉燉白菜,還是昨天的。我就問你媽說怎麼沒燒菜。你親愛的媽,說屋裡沒人不用開火。」(胡麗娟表達了不滿)
亞平聽了直樂,「我能想像得到。」(亞平的回答,表示了解。)
胡麗娟:「搞了半天,一家四口,就你一個算人,我們都不是人啊!」(胡麗娟的話,仍然只是在表達不滿,並沒有堅決提出要改變)
亞平回答:「我們老家是有這傳統。但我也跟我媽說了,這都早八百年的事兒了,怎麼還這樣呢,不聽啊!對吧,老人嘛……」(亞平的回答,表示他曾經跟老人溝通過,但是沒有成功。緊接著,表達老人難以溝通)
……胡麗娟又公婆教育她要攢錢、要生孩子的問題告訴了亞平……
胡麗娟總結,「我覺得你媽是不是得了什麼生存恐慌症啊?……還要求我攢錢,我攢那麼多錢幹嘛啊?」(胡麗娟這裡的話,表示她完全沒有理解婆婆的價值觀,甚至還有點看不上。其實,婆婆的做法是有點太極端了,但是未雨綢繆的觀點也並沒有完全錯。掙錢不容易,省著點兒花也不是壞事,當然也不能太苛刻自己。)
亞平的回答:「老爸老媽 他們嘮嗑嘛。有一句無一句的,你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你還當真聽了。老人你得當孩子哄。」(也就是說,亞平所謂的孝順,就是哄父母開心,至於父母說得對不對,他完全沒有認真對待、思考過,能哄則哄。畢竟相比於哄,跟父母講道理、做思想工作更累。這種方式,完全不能解決問題,只是自欺欺人得以為會沒有問題。)
胡麗娟又開始撒嬌,使性子:「我不要哄他們 我不要跟他們嘮嗑了。你爸爸好兇的 今天都把我罵哭了……說我不生孩子 自私……」
亞平一看就胡麗娟生氣,就開始哄:「行行 咱不生 咱不生,乖,那個,別影響你情緒啊。咱晚上不還得在床上會師嘛……」(似乎只要胡麗娟一生氣,亞平就跟條件反射一樣開始哄。亞平對待胡麗娟的方式,跟對待自己父母的方式一模一樣。)
胡麗娟真是太容易哄了,亞平一哄,胡麗娟就開始心情轉好,「……你討厭啊你……」。
胡麗娟與公婆的交流過程中,雙方還會輸出彼此的價值觀,雖然彼此都不認可對方。但是,胡麗娟在與自己老公溝通的過程中,除了抱怨、不滿、撒嬌以外,並沒有嚴肅認真得探討怎麼處理兩代人生活價值觀的問題。
亞平還提出了不是解決方案的方案「哄」,胡麗娟不同意「哄」,但是自己也沒有進一步深入思索怎麼解決問題。哎,買房子的時候倒挺精明的,工作上也懂進退。可是到了家庭內部問題方面,胡麗娟的表現完全是一個「被寵慣的孩子」。
這時候,胡麗娟最應該做得就是,跟老公探討如何讓價值觀不同的兩代人相處。到底是讓公婆的傳統觀念凌駕於小家庭之上,還是應該堅持年輕人的新觀念?或者雙方求同存異,互不幹涉彼此。她真正需要做得是,了解老公的真實想法,嘗試找出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得要老公哄一哄就行了。
經營婚姻,一樣是需要智慧的。當然,我們可以抱怨老公、公婆都不懂事,好像「找一個懂事的老公」、「懂事的公婆」或者「沒有公婆」,就沒有這些問題了。但是,作為女性自己呢?自己能做些什麼呢?難道結婚只能寄希望於別人「懂事與否」,才能有幸福的家庭嗎?
你自己的利益,你怎麼去維護,去平衡呢?漫漫長路,你自己的家庭你都不學習怎麼去經營的話,你指望誰幫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