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小心你身邊的「情感綁匪」,勇敢地說聲「不」

2020-09-17 阿力克斯

「我把你養這麼大,就是讓你來氣我的嗎?你怎麼這麼不乖啊!」

正在網絡上看《囧媽》的我不由得「咯噔」一下。太熟悉了,這句臺詞不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和母親互懟時最後的放話嗎?


不由得想起母親從小到大對我說的很多話語:

你看看人家,一回來就回家複習做作業,你就只顧著玩。

我都是為你好,不然的話,你早就變成了壞孩子了。

你看看人家表妹,早就結婚了,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你呢?快三十啦,連個男朋友都沒有!我還等著抱孫子呢!

曾經,聽到這樣的言語我無從招架,甚至一度陷入了自我懷疑,想離開父母去到珠三角打工,但是「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思想又束縛著自己的舉動,於是只好將就著在家鄉按照他們的要求謀了一份穩妥的職業。只是朝夕相對,他們對我的吊兒郎當越來越嫌棄。

於是,只好做個工作狂,減少呆在家的時間。但是漸漸地發現,單位的領導似乎也像對我施魔法一樣,讓我不敢有所推脫工作。


「小梁啊,你這麼年輕,就應該多幹點活!我們也是這麼過來的!」

於是寒假暑假,別的同事可以優哉遊哉地去旅遊,而我只能繼續在單位加班值班做工資列報表。

同事又說我:「你可別嫁給單位,你看看那位齊主任,幹活幹到連男朋友都沒有時間找,說得好聽兢兢業業,說得難聽就是想做老姑婆!」

以上熟悉的情景比比皆是,他們就是在我們生活中或隱性或顯性的情感勒索。

有的很簡單直接粗暴,有的很溫和善意委婉,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捆綁著我們的言行,甚至是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會嚴重的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它還具有薰染浸透的特性,說不定哪一天,我們也會不知不覺變成情感勒索者,

那麼該怎麼擺脫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情感勒索》這本書中尋找答案。

作者蘇珊.福沃德是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暢銷書作者及演講家。《恨女人的男人們和愛他們的女人》、《有害的父母》曾在《紐約時報》上榮登暢銷書榜首。她不僅擁有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而且在多家心理機構當任顧問和醫師。

在《情感勒索》中,蘇珊.福沃德利用大量的真實案例剖析了情感勒索的真相,闡述了情感勒索產生的原因、過程及造成的影響。同時告訴我們一些簡單、實用的策略來應對勒索者。幫助我們在擺脫情感勒索的過程中,修復內心的創傷、糾正錯誤的認知、維持完整的自我,從而達到維持良好人際關係和共同幸福的目的。



一、情感勒索的根源

什麼是情感勒索?它是如何產生的?

蘇珊.福沃德認為,我們身邊親近的人,因為十分的了解我們的弱點,也知道我們非常珍惜跟他們在一起的感情和關係。當我們拒絕他們的要求時,他們採用的恐嚇、威脅等手段迫使我們屈服的這種行為,就是情感勒索。

不管你在工作生活中優秀或者差勁,情感勒索的事情也隨時都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這跟勒索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弱點脫不了干係。

對于勒索者而言,一部分人是因為對挫折的承受力為零,他們一直想要尋求安全感。所以一旦生活中發生什麼風吹草動,他們會誇大對生活不穩定現象的理解,會聯想到有巨大的災難臨頭。曾經受到挫折的傷害在心裡隱隱作痛,催發出更巨大的恐懼感、焦慮感。逼迫他們想要通過更加激烈的手段來回應生活中的動蕩。



而另一部分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是生活中的天子驕子。一路順風順水,從來沒有遭受過什麼挫折。所以像溫室中的花朵一樣,根本無力抵擋任何挫折,也從來沒有學習過什麼對抗挫折的能力。這類勒索者在生活中太粘人,凡事都需要他人幫忙。一旦受到拒絕,則認為自己要被社會拋棄,會變得一無所有。

勒索者的心理弱點便是對安全感的無限追求,所以在向受害者提出要求後,從來不考慮自己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沒有對被勒索者造成影響。他們只會關注自己的欲望,以自我為中心。一旦達不到目的,便以貶低、詆毀、攻擊、威脅等手段逼迫受害者屈服。

宛如被拳擊手KO弱點,作為受害者的我們即使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一萬個拒絕,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乖乖就範,無力反抗,舉手投降。

有人說,可以反抗的啊!但其實即便反抗了,也會在勒索者施加的精神壓力下妥協。

常年的情緒鍵控制,讓受害者形成了施壓-反抗-屈服的循環模式,為了不讓身心消耗得更多,只好在勒索者一施壓,受害者馬上繳械的行為模式。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很多受害者無非只是想做一個好人,一個孝順的兒女,一個負責的父母,一個稱職的員工。

2008年憑藉電視劇《公主小妹》大火的張韶涵,她的母親正是利用情感勒索給了她致命一擊。

因為家族心臟病復發赴加拿大治病,她在治病期間,母親婚內出軌,轉走她所有的積蓄,將她從豪宅中趕走,並讓她每月支付約100萬元人民幣的養老費。而後,離異的張父張母又攜手控訴女兒棄養。

一時間,「棄養、不孝、吸毒」的負面新聞讓事業如日中天的張韶涵,霎時,所有的,一切崩塌。



非常清晰地記得,一開始張韶涵在鏡頭出面澄清,很理智地拿出尿檢報告證明自己清白,但說到「家裡的事,不是一天兩天的,我還是希望能溝通解決」,就開始忍不住哽咽落淚。

家是最傷人的,尤其是施與情感勒索的父母。曾經的一些經歷和記憶引發了內心的恐懼、焦慮甚至是罪惡感。讓他們害怕自己不夠負責,不夠體貼,不夠孝順。而勒索者恰好最擅長利用他們這種心理,通過加大他們內心的恐懼感、責任感及罪惡感迫使他們滿足自己的要求。

二、情感勒索者綁架的四種手法

1.二分化好人壞人

勒索者會把受害者歸為壞人一類,自己則是無辜的,他們會讓自己的人格、要求、行為看起來都是正常的、合理的。受害者反而是惡劣的,無恥的,破壞受害者的自我認知。

2.病態化貼上標籤

在受害者不願意滿足勒索者的要求時,會被貼上「你這個瘋子」、「病態」、「神經質」等標籤。這些詞語把受害者病態化,藉此讓受害者對自己開始懷疑。

3.消極對比所謂「激將」

「你看老王家的媳婦多能幹,進得廚房,出得廳堂。」

「看看你表姐,讀書又好,人又漂亮,一畢業就結婚了。你樣樣不如她,讓你趕緊找個對象結婚吧,還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你是不是想要氣死我啊?」

勒索者會拿一些完美的人來跟我們對比,藉此打擊我們的自尊和信心。

4.聯合陣線合理擊垮

夫妻雙方鬧彆扭離婚,愛操心的老媽子會找來七大姑八大姨勸好好地坐下來好好地談談。換句話說,當勒索者單方面無法說服受害者的時候,他們會搬救兵,找外援,一大家子的親戚朋友聯合起來勸說。無非是想讓受害者明白,勒索者有道理,是我們受害者不對。

三、擺脫情感勒索,敢於對「綁匪」說不

情感勒索的行為在我們生活中肆無忌憚,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直接危害我們的生命,但是「千裡堤壩,毀於蟻穴」。在情感勒索中,對受害者最大的傷害,就是破壞了受害者的自我完整性。

在這個過程中,受害者不斷的進行自我懷疑,不停的降低自己的標準和原則。最後在「責任感」「恐懼感」「罪惡感」的三重壓力下,痛苦的妥協。妥協之後的受害者因為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個人原則都在掙扎的過程中受損,因此他們比以往更迫切的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比以前更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如董卿所說的「槍響之後,沒有贏家」,在親密關係中,一旦存在著情感勒索,看似勒索者的勝利,受害者的妥協,實際上,雙方沒有贏家。這是因為,情感勒索在無形中破壞了親密關係。

那麼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擺脫情感勒索的危害,維護自我的完整和人際關係的健康。

蘇珊.福沃德給了我們幾個比較好的做法步驟。

首先停下對抗,冷靜觀察

很多時候,受害者之所以屈服,是因為經不起「責任感」「恐懼感」「罪惡感」的壓力。在這些壓力的痛苦下,我們作為受害者很快的對勒索者的要求作出反應,反應越快越容易掉進勒索陷進。所以,擺脫情感勒索的第一步,就是先讓自己停下來,延長反應的時間。

做好第一步後,我們要冷靜觀察,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來思考,勒索者的要求是否合理?包括他們的語氣、表情、言語,所用到的手段等。同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情況,答應或拒絕。

我們讓自己冷靜的觀察和思考的過程,是為了平復我們的情緒。因為人在壓力逼迫的情況下無法正確、理智的做出回應。



其次運用四個策略終結

第一個策略是,非防禦式溝通。「你絕對沒錯」這個回答,是非防禦式溝通的精華。無論對於什麼樣的勒索者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有效果。這是因為,牴觸的回答智慧引來勒索者更加激烈的反應,比如「你說我自私,那你呢?」「你還不是和我一樣!」。

所以,採用非防禦式溝通的方式先穩住勒索者的情緒,接下來再以非防禦式的口吻堅決的表達我們維護自己立場的決心。「雖然你說的是正確的,但是我還是會跟她在一起。」

第二個策略,化敵為友。這個方法就是說,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不如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根據人的本性,一方參與了另一方的決策過程時,是願意幫助另一方實現願望的。所以,如果我們以尋求幫助的口吻來談論爭議,這會轉變對方的態度,避免更為激烈的攻擊或指責。



第三個策略,條件交換。以互相滿足對方要求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非常有效。畢竟,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誰會心理不平衡,也避免了一方壓倒一方的沮喪結果。

第四個策略,運用幽默。蘇珊.福沃德說,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原本關係比較良好的雙方。一句玩笑,一個滑稽的動作,很容易讓原本緊張的氣氛突然緩和下來,也能讓雙方感受到令人最舒服的相處方式。最出名的就是蘇格拉底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老婆哄回家,他卻用一句幽默化解尷尬:「大家都知道呀,打雷之後肯定要下雨的呀!」

《情感勒索》寫的非常細膩,它把勒索的原因,過程,勒索的手段和伎倆分析的非常透徹。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再親密的關係,相互之間也要保持尊重和距離。無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夫妻之間還是同事朋友之間,一定要有邊界,對於自己不願意的事情,要懂得維護自己的立場,堅守自己的本心。

勇敢地向「情感綁匪」說聲「不」,這才能真正保持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

相關焦點

  • 「情感勒索」:當別人以各種名義操控你的情感,要勇敢說不
    戀人一句話:「你不是很愛我嗎?怎麼這樣的小事都不願意做?」 然後你很不情願地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談婚論嫁的時候,家長一句話,「你要是敢嫁給他,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最後只好忍痛割愛,錯失一段情投意合的愛情。工作中上司一句話,「連加班都不願意,還想著升職加薪,做夢去吧!」 然後為了升職加薪的夢,每天每夜加班。
  • 《情感勒索》|拒絕以愛為名的軟暴力,逃出情感勒索的牢籠
    情感勒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而對於情感勒索的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界定尚不明確,很多人甚至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採取「情感勒索」的手段對對方進行脅迫,而受害方也很難區分自己究竟是處於感情糾紛還是遭受「情感勒索」,這也造成了勒索者「得寸進尺」,而受害者「一退再退」的惡性循環。
  • 終止「勒索」與「被勒索」——《情感勒索》
    「勒索」為難難逃離?關於情感勒索這個命題,現如今這個時代我們都不陌生。前有火起來的豆瓣小組「父母皆禍害」「親人為何不親」等,後有武志紅老師那本大火的《為何家會傷人》,以及同是蘇珊老師的另一本《原生家庭》。
  • 《情感勒索》:教你辨別4種情感勒索者,擺脫以愛為名的情感控制
    我們如果想要避免自己被勒索,只有明確地認識到這4種情感勒索類型,才能在我們身邊出現情感勒索的信號時,馬上啟動防禦系統,進行自我保護,防止被情感勒索。01施暴者施暴者是指只要我們不順從他們,就會很直接地對我們袒露不滿。
  • 情感勒索系列一:淺談情感勒索現象及其識別
    前言社會心理學課上,學生分享一個案例,讓我意識到情感勒索現象的普遍存在,此文先以案例說明什麼是情感勒索,稍後仔細解讀這一現象。 結果是L越來越多的展現出自己是如何的虛弱無力、需要照顧,女孩A不堪壓力,終於開始拒絕L的要求,結果L提出了分手,且表現的十分痛苦,還說明了自己依然深愛著A,說完之後就毅然地出去旅行了,且在朋友圈不間斷地發一些最近病情加重的圖文消息(例如:最近吐血的照片和獨自一人的心酸)。
  • 情感勒索系列三: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蘇珊博士如此定義。用一個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你愛的人向你傳遞著一個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 《情感勒索》|親愛的爸媽,你是在愛,還是打著愛的幌子在侵害?
    一說到「勒索」,你的腦海中可能馬上會浮現出一個套著絲襪的蒙面大漢,用一把槍頂著你的腦袋說:「快把錢全給我——對幼兒的情感勒索對這句話,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呢?沒錯兒,可能很多媽媽或者爸爸為了讓調皮搗蛋的孩子安靜下來,都無意中使用過這招。而這招,的確也很管用,在孩子年紀幼小的時候簡直就是無敵殺手鐧。雖然,你可能不承認,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怎麼能夠構成「情感勒索」呢?但它完全符合情感勒索6項致命特徵。
  • 情感自修課:建立你的情緒界限——擺脫情緒勒索的方法
    儘管是無意識的行為,卻讓雙方都喘不過氣來。尤其是被情緒勒索傷害的弱勢一方,似乎逃無可逃,在一種讓人窒息的愛中苦苦掙扎,卻又無法逃脫。接下來的幾節課,我們將為情感衝突尋找解決的方法,幫助你建立情緒界限,擺脫情緒勒索,遠離情感暴力,化解情感衝突。這一節課主要講述建立情緒界限的作用。
  • 情感勒索,才是人生的最大傷害
    乘著閒工夫與朋友聊天,朋友抱怨到孩子不聽話,讓人忍不住發怒,有時候是有脾氣都不知道怎麼發,為了孩子,可以說放棄了很多,不僅忙工作,回家還要花大把的時候看護和幫助孩子學習。生活中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你不給我買這件衣服,我就討厭你不理你;你不答應我的條件,我就不和你來往;你要和我離婚,就別想見到孩子;
  • 《情感勒索》:重塑自我完整,走出情感「迷霧」
    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都是最基本的威脅,恐嚇,他們深知我們的弱點,為了達到目的,不惜鬧到我們心力交瘁。我們被迫與勒索共舞,卻無法跳好舞步。
  • 《情感勒索》:想要擺脫無休止的情感勒索?首先得認識這3種情緒
    我們不得不承認罪惡感的力量是如此之巨大,讓人輕易就拋棄自我價值觀,轉而把一切過錯,不管應不應該自己承擔的,都攬在自己身上。看到這些,你也許會更深地體會情感勒索實際上無處不在,情感勒索令我們防不勝防。02情感勒索者是如何運用3種情緒的?
  • 識別心理控制術,擺脫情感勒索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你的生活是自己無法把控的?你是不是總是對某些人妥協?你會不會時常放棄自己的想法,去滿足別人?那你有沒有發現,令你身不由己,渾身上下都感覺不舒服的人,正是你的伴侶、朋友、親人或者是你的上級、同事?如果你有以上問題,那麼你很有可能遇到了情感勒索。
  • 《情感勒索》: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脆弱
    你的自尊心、對自我的評價、你的幸福感、你的心理健康、你的身體健康、你和他人的關係等一次次被踩在腳下,被碾壓過的這些變得不再完整。作者在書中這樣定義情感勒索,它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
  • 《情感勒索》:擺脫以愛為名的情感操縱,重建良好關係
    文|莊莊在網上總有網友求助:和男友確認關係一個月了,男友要求發生關係,但自己不想有婚前性行為,男友很生氣,說:我不願意就是不愛他,我該怎麼辦?舍友讓我幫忙上課替他答道,如果我拒絕就說我不夠朋友,不講義氣,我錯了嗎?
  • 情感勒索中,每一個人都是輸家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女性朋友,因為二十七八歲還沒結婚,把老爸氣得住院。結果第二年,這個姑娘就帶著對老爸的恨哭哭啼啼地嫁人去了。我不知道這個姑娘現在過得怎樣,只知道至少她和她父親的關係,此生是不那麼容易被彌補了。現實生活中被催婚的人還有很多,也有不少人,礙於父母親施加的壓力,隨便找一個人娶了或嫁了。
  • 《情感勒索》| 情感背後藏著一個黑洞,親密關係因它而變得危險
    ,深入剖析關係中的問題,讓我們得以清晰地認識到是什麼因素導致關係變得緊張和痛苦——因為情感勒索的發生,我們的情感、心理和自我完整性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如果你真的愛我……」「如果你(不答應我)……」「只有你可以……」「你太自私了……」……在生活當中,對於很多人來說,情感勒索並不是一種陌生的體驗,也許對這一詞語還不怎麼熟悉,但對于勒索者表現出的種種無止境地索取
  • 情感勒索無處不在,閱讀此文,自查你中招了嗎?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說一下「情感的共生」和「情感勒索」的區別。01、情感的共生情感的共生,以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感受。所有勒索的中心都是圍繞基本的威脅恐嚇,以及不同的面貌出現。就好像是,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你肯定不會好過一樣。比如:你不做飯,我就餓死了。你不加班,我們就要考慮考慮你的升職計劃。你要再出去玩,我就不給你買零食和玩具,包括漢堡等。你若回娘家了,我們怎麼辦?
  • 你是不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如果是,你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情感敲詐是一種非常失調的動態,發生在某些親密關係中。這是一種操縱手段,一個人以此對受害者提出要求,並威脅受害者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就像「常規」勒索一樣,情感勒索的信息是這樣的:「如果你不做我想要的事情,那麼當我想要的時候,我就會讓你感到很難受。」
  • 《情感勒索》:一場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遊戲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為了達成某些目的,利用我們心理和情感上的弱點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我們,迫使我們讓步。「情感勒索」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互相博弈的權力遊戲,是一方或者雙方試圖通過馴服對方並成為這段關係中的主導者。
  • 情感勒索系列二:各色各樣的面具
    上篇文章說明了情感勒索現象的存在和辨識(見:《情感勒索系列一:淺談情感勒索現象及其識別》),我們這次主要介紹情感勒索的幾種方式——蘇珊▪福沃德博士將情感勒索歸類為四種典型模式,分別是懲罰者、自我懲罰者、受害者和誘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