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葉既知秋
為什麼許多聰明、有能力的人卻一直屢屢遭受情感勒索?一直在尋找著是什麼原因讓人變得這麼容易就上情感勒索者的圈套,導師什麼原因讓他們能夠在我們身上總能找到勒索的「愉悅感」?
蘇珊·福沃德博士說過「情感勒索就像一陣迷霧,讓真正的狀況模糊不清。只要一遇到情感勒索,我們就會陷入情緒反應的泥潭,變得十分缺乏決斷力,更別提仔細思考及回應情感勒索者的所作所為了。」
情感勒索特有的破壞手段讓我們缺乏做決定所需的一切能力:包括反應力、決斷力、觀察力。情感勒索就像一團迷霧,用一些「所謂的正義和道德」甚至「對他人的責任」企圖控制我們,讓我們乖乖聽從情感勒索的號令。
情感勒索雖然看起來縹緲無蹤,但是仔細深究下去,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情感勒索的迷霧通過由這3種情緒掀起: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
情感勒索者往往是利用這3種情緒來對我們加以勒索和利用的。
那麼情感勒索者到底是如何通過這些手段來達到他們的目的的呢?
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她的著作《情感勒索》裡面就告訴了我們是如何受這三種情緒的影響的:
1、恐懼感
我們也許一直以為情感勒索離我們很遠,但是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情感勒索。我們對情感勒索者稍有不從,他們就開始大吼,對我們威脅著「要離我們而去」或者「不再愛我們」,這是利用了恐懼感,利用我們怕失去情感勒索者的心理。
甚至有時候還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人只要一害怕,生理上就會不由自主地反應出一些「徵兆」。蘇珊·福沃德把這種情況稱為「條件反射」。
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做過一個特別著名的實驗,關於條件反射。他觀察到,只要狗一見到食物就會分泌唾液,後來巴甫洛夫在餵狗食物的同時搖鈴,久而久之,當狗聽到搖鈴的聲音,也會分泌唾液。其中的原理是狗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已經把搖鈴和餵食這兩件事聯繫在了一起。
在情感勒索中,當我們看到情感勒索者的一些特有的動作,表情的時候。我們會更容易和更自然地產生恐懼感,這就是當我們看到對方嘆氣、皺眉頭的時候,更加容易被勒索的原因。
2、責任感
當我們聽到父母對我們說:「如果是孝順的女兒就應該多陪陪母親,不是嗎?」這是利用的我們的責任感,利用我們對家庭、父母的責任感提醒我們「要是你還有點責任感,就應該多回家陪陪父母」。
蘇珊·福沃德博士還談到情感勒索中「責任感」的一個弊端:只要他們曾經對我們施過小恩小惠,就會使他們難以忘懷。
情感勒索者會利用他們過去對我們的「好」,拿到當下的情境當中,通過舊事重提,對我們加以勒索。
「一筆沒有上限的貸款」是蘇珊·福沃德博士對這種情感的精彩比喻。我們在情感勒索者面前就好像是借了一筆沒有上限的貸款,這筆貸款也沒有期限。
而情感勒索者將過去他們對我們的好作為一張「萬事通」的憑證,在我們這裡予取予求。
3、罪惡感
生活中出現的「欲加之罪」讓我們面對情感勒索常常束手無策。
朋友提前約我們出去看電影,但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我們卻正在忙著手頭的工作,我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朋友「今晚不能陪她一起去看電影了」,雖然朋友嘴上說著「那就算了,真遺憾,我都買好票了」,但是我們仍然能夠隱約察覺到朋友耷拉的嘴角。這讓我們心中充滿了罪惡感。
罪惡感縈繞在我們的心頭,讓我們一直對自己的爽約思來想去,久久不能釋懷。於是內心好像缺了一角,「這都是我造成的,害得朋友沒能好好看電影」一直迴蕩在心裡。
我們不得不承認罪惡感的力量是如此之巨大,讓人輕易就拋棄自我價值觀,轉而把一切過錯,不管應不應該自己承擔的,都攬在自己身上。
看到這些,你也許會更深地體會情感勒索實際上無處不在,情感勒索令我們防不勝防。
1、人性的弱點——恐懼感
恐懼是人性的弱點之一,而恐懼感的源頭恐怕要追溯到嬰兒時期,人在母體裡面經歷一段與外界人類隔絕的時光。當嬰兒楚辭降生到這個世上的時候,就對一切充滿了恐懼感,離不開母體的照顧。這種恐懼感隨著人漸漸長大,也在慢慢減少,消退。
但是自始至終這種情緒都一直存在,就像反比例函數,無限接近於零,但不等於零。恐懼感伴隨著人類的一生,成為了人性的弱點之一。而恐懼感正好給了情感勒索者控制我們的把柄。
他們會將我們恐懼的東西視為我們的弱點,他們清除地知道我們害怕什麼,進而他們會加以利用,來對我們進行情感勒索。
2、深深的虧欠——責任感
責任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一些美好。因為出於責任,才有我們對家人的關愛,出於責任,才我們對朋友的信任。
在夫妻關係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情況發生,有一對夫妻看起來很恩愛,實則已經名存實亡,因為丈夫的出軌打破了原本完整的一段感情,但是妻子由於事業上的原因,對家庭有所疏離,所以出於對這個已經殘破的家庭所謂的「責任感」以及對他們對女兒共同的責任感。妻子選擇原諒丈夫,繼續這段名存實亡的感情。
雖然妻子的做法會讓一些人覺得大度、寬容、對家庭有責任心,但是實際上這種「責任感」並沒有感化丈夫,並沒有是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好轉一點點。
相反丈夫會利用妻子的這種責任感更加變本加厲。即使妻子內心抱有虧欠,但是丈夫一點都不會明白這「好意」。
責任感會令情感勒索者抓住我們的這種人格特質,對我們進行無盡地勒索。
3、內心最深處的——罪惡感
只要我們是有良知的人,罪惡感在我們的身上就會尤其地明顯。但凡我們對別人做了一丁點兒傷害性、欺騙性或不誠實的行為,我們的內心中都會產生無限的罪惡感。
而這正好為情感勒索者提供了良機,情感勒索者稍微略施小計,就會將我們心中的罪惡感無限放大。
「欲加之罪」就是我們經常被勒索的原因。內心過於善良的人被勒索的機率會更大。
偶爾失信於人並不可怕。但是情感勒索者會利用我們的失信,將失信變成一種深深的罪惡感,在我們的心中蔓延開來。
於是我們內心深處極度想要減輕這種罪惡感,想要做些什麼來減輕這種感覺,所以當情感勒索者要求我們為他們做些什麼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上了他們的當。
情感勒索就像一團迷霧,而且說實話這種像霧一般的情感控制手法真的有點奇妙。因為情感勒索者們沒有做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事件,就像乖乖屈服於他們的重壓之下。
讓人不知不覺就進了情感勒索的圈套,白白地遭受心靈上的掠奪。
要問能不能避免情感勒索讓自己少受傷害呢?《情感勒索》中就給出了答案: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於情感勒索者之間的關係。在對這種畸形的關係中,你的世界被情感勒索的迷霧籠罩。想要撥雲見日,就要打開一扇窗,讓光透進來。
即你要明確你們雙方的關係,要放下一切包袱,不帶有任何偏見地來看待這段關係:到底是你心甘情願,還是你被迫接受?
其次,明白一件事,遭受情感勒索的不只是你一人。這世上,也許就在此時此刻有許多人正在遭受情感勒索。所以不要藏進你心靈的套子裡面,要打開心扉。真實地面對你的內心。
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有你自己的思想,別人沒有任何權利對你的事情強加幹涉。也沒有任何權利要求你去做任何你不願意做的事情。
所以請大聲地告訴自己:以後絕對不能輕易被勒索,我有權利拒絕,有權利只做我想做的事情!
最後,請將以上說的兩點誠實地運用到你的生活當中去,如果再有人膽敢勒索你,就請你毫不留情地使出你的絕招。
面對情感勒索我們有權利說不,只要不是出自我們個人意願的。我們都可以拒絕。即使情感勒索像迷霧一般作用在我們身上,但是我們已經有了破獲它的方法。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情感勒索!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