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的「熱心腸」,在您稍微遇到點鬧心事之後,他就「欠欠」的過來了,勸你要想開點,勸你要大度點,勸你要心胸開闊點,別總那麼鑽牛角尖,想不開什麼的。
來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這麼一個問題。
想必正在看文章的各位夥伴都是有「頭」的人吧,這裡的「頭」不是說有頭有臉,身份高低,與這個無關,而是,腦袋上面長著的東西——頭。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的頭上是兩個耳朵,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呢?數量明顯有多有少啊!
其實,問題的答案恰恰也在這些數量上,這裡面參差不齊的數量,就是告訴我們先聽全、看完,之後在說話。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的重點,在「勸人善」上面。
「勸人」這件事是對的,但是「勸人善」仔細想想的話,還真的不一定對。那麼,咱們就一起聊聊「勸人」這個問題。
首先,勸人肯定是沒毛病的,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事情。勸人的目的是什麼,那肯定是讓對方心情好,而不一定是讓對方想開點。咱們這麼幹巴巴地聊大道理,好像沒什麼意思,還不如我們舉個例子來看看。
紹興和議之後,秦檜唆使同黨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張「莫須有」的奏摺,狀告嶽飛抗金時擁兵不救,放棄陣地等諸多罪名。
之後,秦檜又唆使王貴,張俊等人誣告張憲及嶽飛的兒子嶽雲,欲要發動兵變。
紹興十一年九月,張憲被捕入獄,同年十月,嶽飛父子被騙入獄。同年十二月,宋高宗賜死嶽飛。
好了,嶽飛和秦檜的故事我們溫習完了,是否勾起了各位夥伴心目中的一絲絲怒火呢?
如果此時,我們穿越回到了那個年代,面對淚流滿面的嶽飛的親人,我們應該怎麼去勸說嶽飛的親人呢?
勸他們應該大度一些,放過秦檜?我想這種勸人方法,應該是正常的人類都不會用到的一種勸人方法。
那麼說到這裡,咱們再回頭品一下「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
從這句話中,各位夥伴又悟出了些什麼道理呢?評論區咱們一起聊一聊,再順便給我點個小贊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