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農村癱瘓老人的悔悟:「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卻不僅是兒媳」

2020-08-21 沐謙媽媽育兒經

結婚前,大家總是會聽到這樣一些話:「孩子,你嫁進我家來,我會把你當做親生閨女來疼的」。

真的是這樣嗎?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婆婆在女兒和媳婦之間一碗水端不平,用愛和關懷去對待自家閨女,用苛責和挑剔的眼光去對待媳婦。


當然,心疼自己閨女也無可厚非,但是倘若一味的將自家媳婦當做外人來看就有點拎不清了。我一直相信,婚姻生活中尤其是婆媳關係上,得先有好婆婆才有好媳婦,即便是兒媳婦在剛進門的那一刻她一定是想做一個好媳婦。


現實生活中,那些一味的將閨女當做公主捧上天,卻將兒媳婦當做外人的人,老了以後晚年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是女兒侍奉在床,還是兒媳婦呢?


陸女士:70歲,癱瘓8年


我今年剛滿70歲,說起自己這幾年的晚年生活真的很慚愧。以前年輕,身體好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可以長命百歲,不用別人伺候,即便是需要養老,也有我的愛女。


生活總是充滿了各自未知,十年前一次小小的摔傷竟然導致我下半身徹底癱瘓。我怎麼也沒有想到,癱瘓後數十年如一日照顧我的卻不是我用命來疼愛的女人。而是那個自打嫁進門就被我當做外人看,從不給好臉色的兒媳婦。


我有一兒一女,他們兄妹兩年齡差距很大,兒子出門早,女兒自小一直陪在我身邊,因此對女兒的愛要遠勝於兒子。而且為了生活兒子也是常年在外拼搏,一直是兒媳婦操持家務。即便如此,我也從未給她給過好臉色。


說起來很讓我很慚愧,我雖然不是那種十惡不赦的惡婆婆,但也的確不是一個好婆婆。本來我就是一個典型的女兒奴,對幼女疼愛有佳。她不僅會逗我開心,關鍵是她長得也十分好看。但是我這兒子非給從外面淘來一個奇醜無比的女人做兒媳婦。


自始至終,我一直看不上這兒媳婦,我心想,雖然我執拗不過兒子,你嫁到了我家,但是我不會給你好日子過的。我兒子一米八的大高個,人又好看,非要娶一個一米六不到還長相如此難看的女人,我很生氣。


但是人家我兒子覺得她心地善良,為人也實在,對她是愛不釋手,關愛有加。可我就是看不慣她那一身的土氣,典型的一個農村婦女。可是我閨女就不一樣呢,很時尚又會打扮,因此兒媳婦進門後,家裡所有的一切家務都是她幹,我從來不會讓閨女幹。


因此,我也會當著媳婦的面故意給她難堪,給女兒各種零花錢,給他買時尚好看的衣服,我疼女兒是真的,刺激兒媳婦的也是真的。


但是人家兒媳婦根本不當回事,看見也當沒看見,不吭聲。一天在家裡把自己的家務幹完,人家就自己去看書了,雖然不捨得為自己花錢打扮,但是家裡亂七八糟的書倒是一大堆,搞不懂一個家庭婦女看那麼多書幹嘛!


我沒癱瘓之前,跟女兒關係特別好,甚至我覺得她就是我以後老了的依靠。可事實很打臉,我癱瘓之後,女兒對我的態度真的讓我吃驚。可能是怕伺候我或者說沒有我的撐腰嫂子為難她,我一癱瘓她便很快結婚,婚後很少來看我。可能就像大家說的,我曾經的掌上明珠如今也覺得我是一個拖累!


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女兒也只是女兒,你再怎麼疼,嫁出去了她便再也不會顧及你的。反而是我那看起來一無是處的兒媳婦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我,毫無怨言。


我兒媳自打嫁到我家,沒有少看我們娘倆的臉色,而且我們之間也毫無任何共同語言,因為我打心底看不起她,覺得她也就配給我家做個保姆的角色。從來沒有正眼敲過!可誰知,自我癱瘓那一刻起,她便開始擔負起了照顧我的責任,剛開始我覺得那是她的責任。


可是隨著我和女兒關係越來越淡,我反而越發的心虛、慚愧。我這樣的婆婆本該是遭人家兒媳婦唾棄的,如今反而是人家忙前忙後,餵吃餵喝的,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生不如死。如果是媳婦現在給我一些臉色看,可能我反而會更好受些。

直到後來從不善言辭的媳婦對我說:「你就放心躺著,只要有我們夫妻一口吃的,絕對不會餓著你。我也深知你看不上我,但是我不會用同樣的方法去待你的。你好好養病就行!更何況從嫁進門那一刻起,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說實話,我現在特後悔。後悔一開始在女兒和媳婦之間一碗水沒端平,怎麼就輕而易舉做了一個惡婆婆。更後悔只教會了女兒如何擁有一個華麗的外表,卻沒有教會她如何去愛、去感恩自己的家人。


在我癱瘓以後才發現,原來在華麗好看的外表,也抵不過生活無法自理時的照顧和陪伴,皮囊終究只是一副空殼而已。在疼愛的女兒狠起心來比陌生人更可怕。對女兒再好也不如一個孝順感恩的媳婦重要。


希望每一個做婆婆的人。都可以將心比心,善待自己的兒媳婦,要記得,嫁進你家門,便是你家的人,不要讓他們流汗又流淚!


寫在最後:


每一個婆婆都是從女兒和媳婦的角色過來的,定是深知為人兒媳的艱辛和不易。最好的婆婆就是自己曾經受過的苦不願讓自己的兒媳婦再嘗一遍。


婆媳關係中,如果不換位思考,只是一味的從自己的角度去規範甚至苛責別人,只會使得彼此惡言相向,陷入雞零狗碎的的生活瑣事無法自拔,對誰都是有害無利的。


婆婆是兒媳婦最好的榜樣,一個通情達理,有素質的婆婆,能夠言傳身教地影響著兒媳婦,同時,一個事事善於計較,處處唯利是圖的婆婆,不僅得不償失,還會敗壞家風,影響家庭的內部團結。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到自己晚年的生活。


所以說,不要總是帶著挑剔的眼光去對待兒媳婦,也不要總是將媳婦當做外人,很可能將來的某一天她反而要比你自己的女兒還親。

相關焦點

  • 70歲癱瘓老人淚目:原來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可不只是兒媳
    70歲癱瘓老人淚目:原來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可不只是兒媳如果所有的婆婆都這麼想,可能兒媳進門不管多長時間,都很難融入到婆家。可能,等到婆婆老了才會醒悟過來,對於女兒來說,媽媽只是媽媽,但是兒媳婦對於婆婆來說,可能不只是兒媳婦。
  • 65歲老人癱瘓後才領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很多女人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和兒媳完全不會一碗水端平,每個女人都偏心自己的女兒,認為兒媳是外人,但兒媳真的是外人嗎?兒媳或許剛進門的時候還不能融入婆家,不像婆家的一份子,但等到婆婆老了,可能婆婆就會知道,其實兒媳對婆婆來說真的不只是兒媳。
  • 70歲老太生了一場大病後發現: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導語人到晚年都避免不了身體生病,那個時候就需要人伺候,那麼兒媳和女兒哪個甘願照顧老人,她們倆之間又有什麼區別?下面這位70歲的老太生了一場大病後才發現,原來,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陶女士/70歲我是一個很封建的女人,以前我認為
  • 70歲老人重病後感悟: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兒媳才靠得住
    對於有兒有女的老人來說,是女兒值得託付,還是兒媳靠譜呢?鄰居王阿姨今年70歲了,和兒媳的關係一般,跟女兒更親近,在生病前覺得女兒更靠得住一些。然而一場大病後,她才發現:女兒終究是女兒,兒媳不僅僅是兒媳。
  • 7旬老人癱瘓在床,得到的卻是兒媳的精心照顧,女兒大呼慚愧
    人都是有私心的,上了年紀的女人也一樣,她們永遠會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親人,比如兒子,女兒,永遠不會是兒媳。可能她們覺得家裡突然多出來一個人會不習慣,如果她能夠很快的融入家裡的生活節奏,甚至對你像對親媽一樣,到了老年,你就知道兒媳會比親人還親了。
  • 農村老人癱瘓,兒子兒媳都躲避,女兒女婿接過去照顧,驚喜來了
    張敏老人今年已經65歲了,在鄉鎮小學做了一輩子教師,在她的培養下,女兒石潔和兒子石濤相繼考上了大學,現如今都在城裡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三年前張敏老人的老伴去世了,女兒女婿有意提出讓母親到城裡養老,但被老人拒絕了。她說自己年紀大了,去城裡只會給兒女添麻煩,再說自己每月有兩千多元的退休金,讓兒女不用擔心,她能照顧好自己。
  • 68歲老人大病一場的感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導語:很多老人都是等到晚年生病了,自己需要照顧時,才會發現女兒和兒媳其實是不同的。夏女士:以前我的想法很傳統,我覺得女兒是親生的,親生的哪怕脾氣再壞,哪怕經常跟我頂嘴,她也是自己人,兒媳婦無論怎麼樣,都是外人。
  • 60歲老人生病後的感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導語:老人到了晚年才知道誰才是對自己好的人,有些老人到了晚年生一次病之後才能看清楚身邊子女和兒媳的為人,下面這位劉大媽在晚年時生了一場病看清了女兒和兒媳的為人,劉大娘的女兒好呢?還是兒媳好呢?過後我跟我女兒提起這件事想要他們努力掙錢把錢還給我,畢竟那是我自己的養老金,女兒卻說「我是你女兒那點錢,我們會還給你的」後來時間久了我也沒有再提,他們也沒有打算還給我的意思。我兒媳就不一樣從她進門那一刻起她自己就認定自己是我們家的人了,跟我兒子結婚之後,就一個人照顧我的生活起居。
  • 故事:兒子結婚一年,兒媳車禍癱瘓後兒子消失無蹤,婆婆掙錢養著兒媳
    婆婆生病了,兒媳盡心照顧;兒媳有難了,婆婆不離不棄。我老家是一個很普通的小縣城,離武漢不遠,在我們小區有一個有一位快10歲的婆婆,她每天早出晚歸,去餐館打工掙錢養著兒媳。可能有人會問:這位婆婆的兒子去哪了?兒子不養兒媳,要婆婆養?
  • 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位70歲老人說出內心實話
    導語:人到老年,對於兒媳和女兒哪個更能讓老人心裡有依靠歲的範阿姨我今年70歲了,身體還算不錯,現在自己獨居生活。歲的張大爺我今年70歲了,我有一兒一女,都已經成家有了孫輩。歲的周阿姨我今年70歲了,我跟老伴自己居住生活,兒女會經常來看看我們的,給我們買些日常生活用品。
  • 照顧癱瘓公公十年惹閒話,女兒罵老人糊塗,老人一句話讓人落淚
    照顧癱瘓公公十年惹閒話,女兒罵老人糊塗,老人一句話讓人落淚!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連老人的兒子和女兒都做不到照顧老人十年,然而,有一位偉大的兒媳,竟然一個人伺候癱瘓公公十年之久,但是卻被全村人誣陷稱兩個人有私情!
  • 退休阿姨65歲癱瘓在床,照顧自己的卻是兒媳,她說出了心裡話
    其實,在很多女人眼中,媳婦一直都是一個客人,而自己的女兒則不同了,是自己掉下來的一塊肉,是自己手上的寶貝。所以在大部分家庭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每個女人都對自己的女兒無比的寵愛,而對媳婦的稍稍有些不同了,不像是對一家人的態度,更像是對待客人的態度。有的時候到了老年才知道,兒媳婦真的不只是客人。讓們一起來聽一下65歲林女士的真實經歷。
  • 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70歲老人說實話
    導語:人其實不怕老,怕的是老了生活不能自理,那麼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黎女士:70歲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我覺得肯定是兒媳更靠得住。我們這兒有個習俗,女兒只要嫁出去了,基本上女兒都不會去操心父母晚年的養老問題,父母晚年要依靠的是兒子和兒媳。女兒嫁出去之後,就是婆家的人,她們要操心婆家的公公婆婆。女兒嫁出去之後,往往都是有空時才回娘家,如果沒空,一年可能也回不了娘家幾次,娘家的父母如果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也沒有辦法天天都回來照顧,多半只能指望兒媳。
  • 晚年沒有自理能力,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70歲老人說了大實話
    秦大媽今年70歲了,之前一向身體很硬朗,但是年初的時候外出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因為年紀大,做了手術恢復也不是特別好,就一直躺在了病床上。現在,秦大媽被接回了家,一直由兒子兒媳照顧。昨天兒媳外出辦事,下午回來的晚,就託我給大媽送點飯。陪大媽吃飯的時候,大媽跟我聊了聊生病之後的遭遇,感慨道:「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兒媳和女兒到底誰更靠得住。」
  • 到了晚年,子女和兒媳誰更靠得住呢? 聽聽70歲老人說出了實話
    導語:人到了晚年,最害怕就是自己一個人孤單在家裡生活,特別是到了70歲之後,老伴又比自己先走,子女們還有一大家庭的事要打理,剩下自己這個老人,默默地看守在老家,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只有自己陪伴著自己。這樣的日子,真是晚年過得不幸福,現在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人到了70之後,子女和兒媳誰靠得住呢?
  • 老人在住院之後才懂,女兒永遠是女兒,可兒媳就不一定是兒媳了
    老人在住院之後才懂,女兒永遠是女兒,可兒媳就不一定是兒媳了今年74歲的王大娘,老伴前兩年去世了。她生了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到了晚年無欲無求,只想在往後的日子過得開心快樂。可是在我生病之後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女兒永遠是女兒,可是兒媳婦就不一定是兒媳婦了?
  • 常寧63歲老漢照顧癱瘓「兒媳」5年,感動身邊所有人!
    善良、樸實的老人家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5年如一日的照顧著「兒媳」的生活起居。天有不測風雲,意外總是來的太突然說到這個「兒媳」,其實是一位尚未過門的媳婦,名叫唐愛弟。5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23歲的唐愛弟認識了老人的兒子。男方有意,女方有情,兩人談了將近半年的戀愛,當時男方家自己開了一間汽車維修店,善良的唐愛弟,就在店裡幫忙做事。
  • 一個70歲老人的自述:兒媳不給我養老,就因為我去帶了外孫
    但其實很多婆媳關係的破裂可能都有一個導火索,比如說今天這位70歲的老人,她與兒媳婦兒的矛盾則是因為去帶了外孫。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她的故事吧。 蘇阿姨,70歲,所講述的是和兒媳的矛盾 蘇阿姨今年70歲,原本是到了享用兒女孝敬的年紀,但卻因為早些年的一件事,讓她和兒媳產生了非常大的矛盾。 蘇阿姨的女兒大學畢業後,嫁了個當地的老公,便在b市定居了。女兒婆家的經濟條件還算可以,但是婆婆並不怎麼喜歡她,一方面是覺得她的外貌條件配不上自己的兒子,另一方面覺得她家是外地的,門不當戶不對。
  • 「一場重病,讓我看清兒媳和女兒差別」60歲老人的經歷惹人心疼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她們貼心懂事,生了女兒,父母晚年生病或者需要照顧的時候,可以被女兒照顧的很好。顧大媽就是這樣想的,所以當年在女兒和兒媳同時生孩子的時候,顧大媽只是給了兒媳2萬塊錢,讓她自己安排坐月子的事情,然後就去女兒家,照顧女兒和外孫了。
  • 老人住院,三個女兒說忙,沒空來,老人出院兒媳收到一張銀行卡
    導語:婆婆住院,三個大姑姐說忙,沒空來,婆婆出院兒媳收到一張銀行卡婆婆又耳根子軟,什麼都聽女兒的,女兒就在娘家指手畫腳,生怕曹馨香奪了當家作主的權力。曹馨香的老公去外地打工後,三個大姑姐更是變本加厲,為了防止曹馨香欺負公婆,她們就變著法打擊和排擠曹馨香。很多次曹馨香都委屈得一個人偷偷掉眼淚,她又不想告訴在外打工的老公,怕老公擔心家裡的事。曹馨香也想過搬出去單過,可在農村的宅基地房子,搬哪兒去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