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癱瘓後才領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2020-08-28 走過最長的路是套路

很多女人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和兒媳完全不會一碗水端平,每個女人都偏心自己的女兒,認為兒媳是外人,但兒媳真的是外人嗎?兒媳或許剛進門的時候還不能融入婆家,不像婆家的一份子,但等到婆婆老了,可能婆婆就會知道,其實兒媳對婆婆來說真的不只是兒媳。

林女士:65歲。

我以前身體很硬朗,我總覺得自己能活到100歲,我也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將來老了生活不能自理,因為我年輕的時候能吃能喝能睡,也愛運動,我從來都想像不到自己的人生會有這麼一天。

我也想不到當我癱瘓之後在我床邊,細心照顧我的人,居然不是我的女兒,而是我的兒媳。

我的兒子常年在外掙錢,他根本就不會照顧人,是我兒媳在操持著家務。但說來慚愧,雖然我兒媳婦挺能幹的,但我這個婆婆對我兒媳婦並不好。

這麼多年來,我全部的心思都在我一雙兒女身上,我覺得自己教育出了一對特別好的兒女,我的兒子很有本事,我的女兒長得特別漂亮。

兒子結婚之後,我就把所有的愛放在了我女兒身上,我女兒長得很漂亮,又高又瘦。我媳婦雖然也是女生,但她長得有點不好看,而且她有點胖,當初我兒子要娶她進門,我是堅決不同意的。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兒子不能娶一個像我女兒這樣,長得又高又瘦又漂亮的呢?為什麼要娶一個長得不好看,而且還有點胖的女人呢?

我兒子覺得兒媳婦賢惠,心地善良,但我覺得賢惠的意思不就是一個免費保姆嗎?我覺得兒媳婦土裡土氣,不像我的女兒穿著總是非常時尚,而且我女兒從來不做家務,我覺得我女兒更像新時代的女性。

兒媳婦確實很擅長做家務,她學歷也挺高的,但是一點都不矯情,精通做家務,做飯。但我覺得她是一個廉價的女人。身為一個女人,不愛打扮,不喜歡花錢,不愛逛街,整天只知道窩在家裡做家務。這種女人在我看來很無趣,我還是喜歡我女兒,我經常和我女兒一起去逛街,一起去買衣服,一起去研究如何打扮。

其實我和女兒的感情特別好。和我兒媳之間反倒是無話可說。沒癱瘓之前我非常愛打扮,我覺得自己是那種很時尚的老太太。我也很愛我的女兒,我相信女兒將來肯定是媽媽晚年最好的依靠。

事實是我癱瘓之後,才知道其實平常愛打扮,愛漂亮愛逛街,這些東西都是人生的身外之物,等到連路都不能走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才明白兒媳的可貴。

這時候我才發現女兒其實只是女兒,我癱瘓的時候,我女兒正在和和她的男友談婚論嫁,未來女婿家裡特別有錢。為了讓自己順利和他結婚,我女兒跟女婿隱瞞了我癱瘓的事實,不僅如此,我女兒也從來沒有來看過我,因為她根本就不會照顧人。

我這個癱瘓的老母親不再是我女兒的驕傲,變成了我女兒人生中那個不能對外人吐露的「家醜」,女兒要忙著去追求她的幸福人生。沒辦法照顧我,她只是象徵性地給了我一些錢,她覺得這就是盡孝道了。

倒是我的兒媳,這個時候突然變成了我的另外一個女兒,兒媳本來就很擅長做家務,她也很擅長照顧人。這我早就知道了,真正讓我感動的是其實以前我和兒媳婦常常無話可說,而且我心裡還覺得兒媳婦廉價,根本就不是很瞧得上她,可是當我癱瘓之後,她卻對我非常的仁慈,願意像個女兒一樣照顧我。

兒媳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她說:「你是我老公的親媽,我不照顧你誰照顧你,我既然嫁給了你兒子,那麼照顧你也是我的責任,哪怕法律沒要求我照顧你,情感上我也必須照顧你。你放心吧,有我在,哪怕你癱瘓後我也能把你照顧得好好的。」

我很後悔,為什麼要等到現在才知道有個好兒媳究竟有多好,所謂的時尚,所謂的愛美會打扮,到有一天癱瘓後才知道一點用都沒有。對親生女兒再好也未必會比有一個好兒媳有用。

結束語:

為什麼說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因為當婆婆老了,兒媳有一天會替代她的女兒來照顧她,所以婆婆不要覺得兒媳是外人,其實可能老了之後,兒媳會比出嫁的女兒還親。

相關焦點

  • 70歲癱瘓老人淚目:原來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可不只是兒媳
    70歲癱瘓老人淚目:原來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可不只是兒媳如果所有的婆婆都這麼想,可能兒媳進門不管多長時間,都很難融入到婆家。可能,等到婆婆老了才會醒悟過來,對於女兒來說,媽媽只是媽媽,但是兒媳婦對於婆婆來說,可能不只是兒媳婦。
  • 70歲農村癱瘓老人的悔悟:「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卻不僅是兒媳」
    生活總是充滿了各自未知,十年前一次小小的摔傷竟然導致我下半身徹底癱瘓。我怎麼也沒有想到,癱瘓後數十年如一日照顧我的卻不是我用命來疼愛的女人。而是那個自打嫁進門就被我當做外人看,從不給好臉色的兒媳婦。可是我閨女就不一樣呢,很時尚又會打扮,因此兒媳婦進門後,家裡所有的一切家務都是她幹,我從來不會讓閨女幹。因此,我也會當著媳婦的面故意給她難堪,給女兒各種零花錢,給他買時尚好看的衣服,我疼女兒是真的,刺激兒媳婦的也是真的。但是人家兒媳婦根本不當回事,看見也當沒看見,不吭聲。
  • 60歲老人生病後的感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導語:老人到了晚年才知道誰才是對自己好的人,有些老人到了晚年生一次病之後才能看清楚身邊子女和兒媳的為人,下面這位劉大媽在晚年時生了一場病看清了女兒和兒媳的為人,劉大娘的女兒好呢?還是兒媳好呢?過後我跟我女兒提起這件事想要他們努力掙錢把錢還給我,畢竟那是我自己的養老金,女兒卻說「我是你女兒那點錢,我們會還給你的」後來時間久了我也沒有再提,他們也沒有打算還給我的意思。我兒媳就不一樣從她進門那一刻起她自己就認定自己是我們家的人了,跟我兒子結婚之後,就一個人照顧我的生活起居。
  • 65歲老人:生了一場大病,才明白女兒和兒媳,最大的區別
    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可以說是每個老人所嚮往的,在家裡女兒和兒媳是她比較親近的人,但對老人來說,她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收到一個65歲老人的私人留言,想看看她說了什麼。王女士 65歲我65歲了,女兒結婚後,身邊只有兒媳婦了。我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他們都成了家。如果你想讓我說,女兒和兒媳最大的區別就是陪伴。
  • 68歲老人大病一場的感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導語:很多老人都是等到晚年生病了,自己需要照顧時,才會發現女兒和兒媳其實是不同的。夏女士:以前我的想法很傳統,我覺得女兒是親生的,親生的哪怕脾氣再壞,哪怕經常跟我頂嘴,她也是自己人,兒媳婦無論怎麼樣,都是外人。
  • 退休阿姨65歲癱瘓在床,照顧自己的卻是兒媳,她說出了心裡話
    其實,在很多女人眼中,媳婦一直都是一個客人,而自己的女兒則不同了,是自己掉下來的一塊肉,是自己手上的寶貝。所以在大部分家庭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每個女人都對自己的女兒無比的寵愛,而對媳婦的稍稍有些不同了,不像是對一家人的態度,更像是對待客人的態度。有的時候到了老年才知道,兒媳婦真的不只是客人。讓們一起來聽一下65歲林女士的真實經歷。
  • 70歲老太生了一場大病後發現: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導語人到晚年都避免不了身體生病,那個時候就需要人伺候,那麼兒媳和女兒哪個甘願照顧老人,她們倆之間又有什麼區別?下面這位70歲的老太生了一場大病後才發現,原來,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可到了老年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兒媳不是外人,而是我的半個女兒。我的女兒結婚後,很少來看望我,感覺嫁出去之後,就把她婆家人當成一家人,還有老是回來問我拿錢。畢竟她是我生的,我也不忍心拒絕她,只有她過得開心就好了。
  • 老人在住院之後才懂,女兒永遠是女兒,可兒媳就不一定是兒媳了
    老人在住院之後才懂,女兒永遠是女兒,可兒媳就不一定是兒媳了今年74歲的王大娘,老伴前兩年去世了。她生了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到了晚年無欲無求,只想在往後的日子過得開心快樂。可是在我生病之後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女兒永遠是女兒,可是兒媳婦就不一定是兒媳婦了?
  • 70歲老人重病後感悟: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兒媳才靠得住
    對於有兒有女的老人來說,是女兒值得託付,還是兒媳靠譜呢?鄰居王阿姨今年70歲了,和兒媳的關係一般,跟女兒更親近,在生病前覺得女兒更靠得住一些。然而一場大病後,她才發現:女兒終究是女兒,兒媳不僅僅是兒媳。
  • 人老了行動不便時,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位65歲老人如是說
    3位65歲老人說了如是說。可是有一年下雪我不慎摔了一跤,導致雙腿骨折不能下地,老伴兒高血壓也伺候不了我,女兒第一時間得知後,就連忙回家伺候和探望我,我原本還想著兒媳婦會和女兒一起伺候我。不管怎麼說,兒媳婦畢竟照顧了自己,我也很感動,也很自足,因為兒媳侍候老人,就只是盡了她的仁義之道,這並不是她非要做的事情,就算她們有照顧不到位的地方,我也非常的理解,就事論事,我還是覺得兒媳婦靠得住。
  • 農村老人癱瘓,兒子兒媳都躲避,女兒女婿接過去照顧,驚喜來了
    張敏老人今年已經65歲了,在鄉鎮小學做了一輩子教師,在她的培養下,女兒石潔和兒子石濤相繼考上了大學,現如今都在城裡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三年前張敏老人的老伴去世了,女兒女婿有意提出讓母親到城裡養老,但被老人拒絕了。她說自己年紀大了,去城裡只會給兒女添麻煩,再說自己每月有兩千多元的退休金,讓兒女不用擔心,她能照顧好自己。
  • 7旬老人癱瘓在床,得到的卻是兒媳的精心照顧,女兒大呼慚愧
    人都是有私心的,上了年紀的女人也一樣,她們永遠會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親人,比如兒子,女兒,永遠不會是兒媳。可能她們覺得家裡突然多出來一個人會不習慣,如果她能夠很快的融入家裡的生活節奏,甚至對你像對親媽一樣,到了老年,你就知道兒媳會比親人還親了。
  • 照顧癱瘓公公十年惹閒話,女兒罵老人糊塗,老人一句話讓人落淚
    照顧癱瘓公公十年惹閒話,女兒罵老人糊塗,老人一句話讓人落淚!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連老人的兒子和女兒都做不到照顧老人十年,然而,有一位偉大的兒媳,竟然一個人伺候癱瘓公公十年之久,但是卻被全村人誣陷稱兩個人有私情!
  • 「人老之後,女兒和兒媳哪個更靠得住?」3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有人說兒子更靠得住,因為女兒嫁出去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但同樣有人說,女兒更靠得住,因為兒子結婚後,也有自己的小家,不管他做什麼都要跟兒媳商量才行。趙姐,65歲「女兒比兒媳親,但我有病有災的時候,女兒不是說來就能來的,所以,晚年還是兒媳更靠得住」我有一兒一女,兒子就在我身邊成了家,平常有什麼事都是兒媳幫襯著我,至於女兒,前些年嫁到了外地,平常只能和我開個視頻聊天,也就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可能回來看看我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
    導語: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老人到底可以靠哪個呢?秦女士:65歲。深信女兒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後就沒指望過女兒。我自己也是個女人,我明白女人出嫁之後心就在夫家了,人就是婆家的了,她沒辦法再為娘家做多少事情。
  • 故事:兒子結婚一年,兒媳車禍癱瘓後兒子消失無蹤,婆婆掙錢養著兒媳
    婆婆生病了,兒媳盡心照顧;兒媳有難了,婆婆不離不棄。我老家是一個很普通的小縣城,離武漢不遠,在我們小區有一個有一位快10歲的婆婆,她每天早出晚歸,去餐館打工掙錢養著兒媳。可能有人會問:這位婆婆的兒子去哪了?兒子不養兒媳,要婆婆養?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看人間疾苦關注情感酵母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有人說到老了才知道生女兒好,臥病在床的時候,才發現,只有女兒有耐心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而平時嘴上說說的兒媳,真到需要她出力的時候就是各種嫌棄。聽聽這3個75歲老人的心裡話傾訴人:顧奶奶,75歲我認為兒媳婦更靠得住。
  • 「躺在病床上才發現,兒媳和女兒不一樣」,老人嘆息,家人沉默
    「躺在病床上才發現,兒媳和女兒不一樣」偏心老人後悔嘆息婆婆雙腿不能移動,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每次排便的味道都特別大,女兒皺著眉頭埋怨,匆匆處理了排洩物後也不給老人擦身體,直接換上成人紙尿褲。由於護理不當,幾個月後婆婆就發生了感染。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80歲老人的經歷引人深思
    排除養育成本外,父母們普遍覺得到了晚年,還是女兒更能靠得住。要不為什麼說女兒是小棉襖呢。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都覺得父母老了靠兒子不行,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人,那就是兒媳。提到「兒媳」倆字,不少人笑了。兒媳怎麼能有女兒靠得住呢?但事實未必如此。
  • 常寧63歲老漢照顧癱瘓「兒媳」5年,感動身邊所有人!
    善良、樸實的老人家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5年如一日的照顧著「兒媳」的生活起居。天有不測風雲,意外總是來的太突然說到這個「兒媳」,其實是一位尚未過門的媳婦,名叫唐愛弟。5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23歲的唐愛弟認識了老人的兒子。男方有意,女方有情,兩人談了將近半年的戀愛,當時男方家自己開了一間汽車維修店,善良的唐愛弟,就在店裡幫忙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