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太生了一場大病後發現: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2020-09-04 以史為談

導語

人到晚年都避免不了身體生病,那個時候就需要人伺候,那麼兒媳和女兒哪個甘願照顧老人,她們倆之間又有什麼區別?下面這位70歲的老太生了一場大病後才發現,原來,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陶女士/70歲

我是一個很封建的女人,以前我認為,女兒和自己有血緣關係,不管她再怎麼任性,我也會包容她,但兒媳就不一樣,就算她再好,終究不是親生的。

可到了老年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兒媳不是外人,而是我的半個女兒。

我的女兒結婚後,很少來看望我,感覺嫁出去之後,就把她婆家人當成一家人,還有老是回來問我拿錢。

畢竟她是我生的,我也不忍心拒絕她,只有她過得開心就好了。

這麼多年,我給了很多錢女兒,但我女兒和女婿都很沒良心,老想得寸進尺,只要我不給錢他們,他們就不理我,就認為不想幫助他們。

兒媳就不一樣,她嫁過來之後,什麼都為我們著想,一心一意為這個家庭付出,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還給我生了一對孫子孫女,一家人特別和睦。

我是在女兒結婚的之後,才發現兒媳好的,才發現兒媳是能依靠的,根本指望不了女兒。

我兒媳從來不問我拿錢,她有自己的工作,也不會回問她自己父母拿錢,都是用自己的雙手賺的血汗錢,反正她付出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回到家。

一年前,我病倒了,而且很嚴重,這場病讓我徹底看透了女兒,女兒她永遠不會幫著娘家,嫁出去了,就好像和我斷了關係一樣,也不會來照顧,更不會出錢為我治病。

可是兒媳,在我生病的時候,任勞任怨照顧我,從來沒有過一句怨言,她寧願放棄她的事業,來醫院伺候我,我每天跑上跑下,讓我心裡特別感動,而我女兒根本做不到這些,總是以工作忙為藉口,不想來看我,

女兒他們並不是很忙,只是不願來看我,只是隨便找個藉口敷衍,也不會把我當成家裡人,以前經常給錢女兒時,她還會來我面前獻殷勤,生病了之後,就一腳把我踢開,理都不想理我,就推脫責任。

原來就算是親生的,也一樣現實,在錢的面前,他們可以當你是家人,要是沒錢給他們,你就是個外人。

好在我有個好兒媳,她把我當成親媽一樣對待,很用心的伺候我。

本來我兒媳事業很忙,要接送孩子,可能要上班,但她寧願把工作辭了,也要把我的病治好,用心照顧我。

所以,人到晚年,發現能依靠的還是兒媳,女兒根本靠不了。

有的人說,要是兒媳稍微做的不好,外人就說兒媳是個壞人,要送女兒我孝順父母,外人就說,女兒嫁出去了,沒那個義務,女兒有自己的家庭,父母不應該麻煩女兒,但我並不這麼認為,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既然是自己生的,那就有義務照顧父母,可到頭來卻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媳來照顧我,兒媳也是人,不能什麼都要她做,她也很累。

我特別感謝,我的生命中,能遇到這麼好的兒媳,所以一場大病之後,才讓我明白,兒媳才是最靠譜的,女兒根本就靠不住。

結束語

所以婆婆,在兒媳嫁過來的時候,一定要用心對待兒媳,把兒媳當成女兒一樣,只要好好對待兒媳了,那麼生病後,兒媳也會回報你,會任勞任怨的伺候你。

關注我,每天更新不一樣的文章。

相關焦點

  • 68歲老人大病一場的感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我是到了晚年才發現,其實女兒打從嫁出去之後,她所有的精力都在為婆家添磚加瓦,我女兒不獨立,總想著從娘家撈點好處回婆家。兒媳不一樣,她很獨立很會賺錢。她不佔娘家的便宜,她很努力地打拼,只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好。我去年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讓我更看清了,女兒只是女兒,她遲早都要為婆家鞠躬盡瘁,兒媳不僅僅只是兒媳,兒媳在我人生的後半程,逐漸變成了我新的家人。
  • 70歲癱瘓老人淚目:原來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可不只是兒媳
    70歲癱瘓老人淚目:原來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可不只是兒媳如果所有的婆婆都這麼想,可能兒媳進門不管多長時間,都很難融入到婆家。可能,等到婆婆老了才會醒悟過來,對於女兒來說,媽媽只是媽媽,但是兒媳婦對於婆婆來說,可能不只是兒媳婦。
  • 70歲老人重病後感悟: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兒媳才靠得住
    對於有兒有女的老人來說,是女兒值得託付,還是兒媳靠譜呢?鄰居王阿姨今年70歲了,和兒媳的關係一般,跟女兒更親近,在生病前覺得女兒更靠得住一些。然而一場大病後,她才發現:女兒終究是女兒,兒媳不僅僅是兒媳。
  • 70歲農村癱瘓老人的悔悟:「女兒只是女兒,但兒媳卻不僅是兒媳」
    8年我今年剛滿70歲,說起自己這幾年的晚年生活真的很慚愧。可是我閨女就不一樣呢,很時尚又會打扮,因此兒媳婦進門後,家裡所有的一切家務都是她幹,我從來不會讓閨女幹。因此,我也會當著媳婦的面故意給她難堪,給女兒各種零花錢,給他買時尚好看的衣服,我疼女兒是真的,刺激兒媳婦的也是真的。但是人家兒媳婦根本不當回事,看見也當沒看見,不吭聲。
  • 65歲老人癱瘓後才領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很多女人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和兒媳完全不會一碗水端平,每個女人都偏心自己的女兒,認為兒媳是外人,但兒媳真的是外人嗎?兒媳或許剛進門的時候還不能融入婆家,不像婆家的一份子,但等到婆婆老了,可能婆婆就會知道,其實兒媳對婆婆來說真的不只是兒媳。
  • 60歲老人生病後的感悟:女兒只能是女兒,但兒媳不只是兒媳
    導語:老人到了晚年才知道誰才是對自己好的人,有些老人到了晚年生一次病之後才能看清楚身邊子女和兒媳的為人,下面這位劉大媽在晚年時生了一場病看清了女兒和兒媳的為人,劉大娘的女兒好呢?還是兒媳好呢?我女兒從小到大不知道脾氣像誰特別強勢而且特別狠心,別人對她有一點點不禮貌她就罵人而且罵人可以罵到祖宗十八代
  • 65歲老人:生了一場大病,才明白女兒和兒媳,最大的區別
    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可以說是每個老人所嚮往的,在家裡女兒和兒媳是她比較親近的人,但對老人來說,她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收到一個65歲老人的私人留言,想看看她說了什麼。王女士 65歲我65歲了,女兒結婚後,身邊只有兒媳婦了。我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他們都成了家。如果你想讓我說,女兒和兒媳最大的區別就是陪伴。
  • 「一場重病,讓我看清兒媳和女兒差別」60歲老人的經歷惹人心疼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她們貼心懂事,生了女兒,父母晚年生病或者需要照顧的時候,可以被女兒照顧的很好。顧大媽就是這樣想的,所以當年在女兒和兒媳同時生孩子的時候,顧大媽只是給了兒媳2萬塊錢,讓她自己安排坐月子的事情,然後就去女兒家,照顧女兒和外孫了。
  • 老人瞞著兒媳用養老金貼補女兒,被發現後兒媳的做法讓人淚目
    王姨今年60多歲了,自從退休以後就搬到兒子家住了。平常幫忙整理一下家務,或者去菜市場買個菜,日子過得也算不錯。因為王姨的性格比較溫和,和兒媳相處起來也算比較融洽,幾年下來,兩個人基本上沒有紅過臉。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王姨每次和兒媳說話,心裡都覺得愧疚,因為她偷偷瞞著兒媳用養老金貼補女兒。按理說,養老金屬於王姨自己的錢,她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但在王姨心裡總覺得自己應該一碗水端平,可是王姨一想到自己女兒生活得很苦,她心裡就很難過。
  • 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位70歲老人說出內心實話
    歲的範阿姨我今年70歲了,身體還算不錯,現在自己獨居生活。女兒已經嫁到婆家了,就要盡力對婆婆家好,我不能因為我自己的事情,讓女兒婆家挑出不是來,這樣女兒也不好做。我有兒子兒媳,如果我總是依靠女兒,別人會說我兒子兒媳不孝順,那樣對我不好。我覺得人到老年,還是兒媳更靠得住,如果兒媳靠不住,那也只能靠自己了。
  • 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70歲老人說實話
    導語:人其實不怕老,怕的是老了生活不能自理,那麼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黎女士:70歲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我覺得肯定是兒媳更靠得住。我們這兒有個習俗,女兒只要嫁出去了,基本上女兒都不會去操心父母晚年的養老問題,父母晚年要依靠的是兒子和兒媳。女兒嫁出去之後,就是婆家的人,她們要操心婆家的公公婆婆。女兒嫁出去之後,往往都是有空時才回娘家,如果沒空,一年可能也回不了娘家幾次,娘家的父母如果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也沒有辦法天天都回來照顧,多半只能指望兒媳。
  • 晚年沒有自理能力,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70歲老人說了大實話
    秦大媽今年70歲了,之前一向身體很硬朗,但是年初的時候外出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因為年紀大,做了手術恢復也不是特別好,就一直躺在了病床上。現在,秦大媽被接回了家,一直由兒子兒媳照顧。昨天兒媳外出辦事,下午回來的晚,就託我給大媽送點飯。陪大媽吃飯的時候,大媽跟我聊了聊生病之後的遭遇,感慨道:「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兒媳和女兒到底誰更靠得住。」
  • 一個躺病床上的婆婆的悔恨,不該聽從女兒的攛掇苛待兒媳
    張阿姨這人也奇怪,別人家是疼兒子,張阿姨卻是疼女兒,女兒從小在家就像公主一樣,也養成了跟張阿姨一樣強勢的性格,嘴巴不饒人。兒子結婚的時候,女兒還在家裡住,兩母女同一陣線,沒少折騰為難嫂子。嫂子生孩子坐月子,女兒拉上張阿姨去旅遊,半個多月才回來。回來後,張阿姨又藉口腰疼,抱不了孩子,不願意照顧還在月子裡的兒媳婦。
  • 70歲老母親告訴你:晚年之後,女兒跟兒媳,誰更能指望得上
    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很多人就有了重男輕女的思想,把什麼都留給自己的兒子和兒媳,覺得給了兒子,等自己老了,兒子就會回報,而女兒畢竟是嫁出去的,成了別人家的人,老了肯定是指望不上的。那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到晚年,究竟是女兒靠得住,還是兒媳靠得住?今天來看一位70歲大媽的故事,讓這位,70歲老母親告訴你:晚年之後,女兒跟兒媳,誰更能指望得上。
  • 老人在住院之後才懂,女兒永遠是女兒,可兒媳就不一定是兒媳了
    老人在住院之後才懂,女兒永遠是女兒,可兒媳就不一定是兒媳了今年74歲的王大娘,老伴前兩年去世了。她生了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到了晚年無欲無求,只想在往後的日子過得開心快樂。可是在我生病之後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女兒永遠是女兒,可是兒媳婦就不一定是兒媳婦了?
  • 一個70歲老人的自述:兒媳不給我養老,就因為我去帶了外孫
    但其實很多婆媳關係的破裂可能都有一個導火索,比如說今天這位70歲的老人,她與兒媳婦兒的矛盾則是因為去帶了外孫。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她的故事吧。 蘇阿姨,70歲,所講述的是和兒媳的矛盾 蘇阿姨今年70歲,原本是到了享用兒女孝敬的年紀,但卻因為早些年的一件事,讓她和兒媳產生了非常大的矛盾。 蘇阿姨的女兒大學畢業後,嫁了個當地的老公,便在b市定居了。女兒婆家的經濟條件還算可以,但是婆婆並不怎麼喜歡她,一方面是覺得她的外貌條件配不上自己的兒子,另一方面覺得她家是外地的,門不當戶不對。
  • 婆婆給女兒帶孩子,兒媳揚言不養老,遭婆婆反問兒媳才知錯
    有些老人見女兒離婚後日子過得艱難,幫忙拉一把也是人之常情,可如果兒媳因此心生怨氣,那就顯得太沒有肚量了。然而,在女兒婚姻觸礁,離婚回到娘家後,兒媳的態度陡然發生變化。一見面說話陰陽怪氣,還總說婆婆偏心大姑姐。為了家庭和諧,剛開始李阿姨並沒計較,可兒媳並未見好就收,反而揚言不給婆婆養老。女兒有兩個孩子,離婚時大的6歲跟父親,小的3歲跟母親。
  • 兒媳和女兒同時坐月子,我照顧女兒不管兒媳,兒媳親媽說我做的對
    我叫王紅,今年也快60歲的人了。我是真正苦過來的人,自從我老公過世後,我就一個人帶著獨自帶著兒子和女兒生活了。女兒在外面省吃儉用,錢都寄回來給我,說一定要好好把弟弟培養成人。可是兒子不是個學習的料,成天亂來,還和社會上的人混一起,最後直接就輟學了。輟學後兒子也不工作,每天都是一身菸酒味回來,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 「躺在病床上才發現,兒媳和女兒不一樣」,老人嘆息,家人沉默
    「躺在病床上才發現,兒媳和女兒不一樣」偏心老人後悔嘆息>康雪的老公在事業單位工作,屬於「鐵飯碗」,康雪只是一名企業工人,父母工作也很普通,和老公談戀愛時婆婆就十分不滿意,認為康雪「高攀」了自己兒子。婆婆雙腿不能移動,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每次排便的味道都特別大,女兒皺著眉頭埋怨,匆匆處理了排洩物後也不給老人擦身體,直接換上成人紙尿褲。由於護理不當,幾個月後婆婆就發生了感染。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看人間疾苦關注情感酵母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有人說到老了才知道生女兒好,臥病在床的時候,才發現,只有女兒有耐心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而平時嘴上說說的兒媳,真到需要她出力的時候就是各種嫌棄。現在我老了,生病住院的時候都是兒媳守在我的床邊,而我的女兒遠在他鄉只是打個電話噓寒問暖一下,根本無法為我做一點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