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雙面膠》:婆媳之戰的那些名場面,暴露了更深層的人性

2021-01-19 沐輕說

01

最近幾年我很少追電視劇,因為時間成本太高,實在沒那麼多功夫。

不過這兩年各大短視頻平臺蜂湧而現,對我這種人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追劇的時間成本。

特別是N年前看過的一些特別喜歡的經典片子,像《金婚》《蝸居》《甄嬛傳》之類的,短視頻剪輯裡就能用最少的時間成本高效回看濃縮劇情和經典橋段。

最近我就高效率地重看了《雙面膠》。

《雙面膠》首播是2007年。

彼時,我們這代人大多尚處在將婚未婚的階段。看婆媳倫理劇,更多的是看熱鬧,難有感同身受的體悟。

時隔十幾年再重溫,時移事易, 感受、認知皆與當年不同。

一、上海姑娘為什麼會愛上東北小夥?

胡麗鵑這個上海姑娘,雖被父母養得驕縱了點,但骨子裡沒什麼壞心眼。看似精明,實則是個頭腦簡單的憨憨。

她從小在弄堂裡長大,看夠了婆婆媽媽家長裡短的上海男人(包括她爸爸)。面對親媽的聒噪嘮叨洗腦,她要掙脫,找一個「不一樣」的對象,就是她的反抗。

她被東北男人李亞平吸引。在她眼裡,亞平「個子高,有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不小家子氣,從不查她手機,也不反對她接別的男人電話。在麗鵑眼裡,這都是男人」大氣「的表現。面對母親的堅決反對,她不惜用」假孕「矇騙,非他不嫁。

實際上,年輕的麗鵑,並不知道什麼是男人真正的大氣。

她更不懂得,李亞平不是多麼大氣,而是像他這種沒錢沒家境沒背景的窮小子,想追求上海女孩,能展示的也只有這些。

他對麗鵑言聽計從,噓寒問暖,百般呵護,作為外來戶的他骨子裡有一種自卑,要通過娶到這個上海姑娘,來證明自己。

不能否認他們是真心相愛、有真感情的。

但更深層的真相是:這個結合,滿足了他們各自的深層需求——女人的優越感,男人的徵服欲。

二、婆媳間的每一次衝突,本質都是這兩點。

麗鵑和婆婆最初的關係是不錯的,兩人交往之初,都沒有故意懷揣的惡意。

婆婆初到上海,搶著給家裡擦洗做飯做貢獻。

麗鵑也很真心,邀請婆婆一起看電視,讓她別吃剩菜剩飯。

但後來一次次看似「小事」的衝突出現,暴露了婆媳爭鬥最核心的兩點:

1、三觀的交鋒

比如,晚餐事件。

兒子不回家吃飯,婆婆就只熱了剩菜,理由很充足:「沒人吃了,就甭費煙火了」,並且在餐桌上宣傳自己的觀點:「那時候家裡有點肉啊魚啊什麼的,先緊著男人吃」。

緊接著,麗鵑提到條件沒準備好就先不生孩子,當即被大男子主義的公婆訓哭。

再比如,紅燒肉事件。

婆婆對麗鵑吃了13塊肉不滿,自己啃著饅頭含沙射影:「我不吃,我少吃一塊我兒子就多吃一塊「。明顯這話是指桑罵槐說給兒媳婦聽的。

她是一個從男權社會走來的婆婆,在根深蒂固的觀念中,有本能地對男權的認同——

男人是金貴的,女人是輕賤的。

兒子是最要緊的,媳婦是不重要的。

2、權力的爭鬥

三觀交鋒之後,婆婆正式插手小夫妻的相處模式。她不許亞平給樓上的麗鵑倒水,頤指氣使地指揮兒媳婦刷碗,讓兒子去看電視。

她要的是扭轉局面,替兒子管教媳婦。

她不允許男人的特權到了兒子這裡被中斷。她要讓兒子掌握權力,享受特權。因為權力回到兒子手中,就意味著攥在自己手裡。

三、鳳凰男最可怕的,是這一點。

不成器的男人,是婆媳戰爭的根源。

李亞平是個典型的鳳凰男。

他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留在了大都市,但他和從小長在上海的麗鵑,骨子裡有天壤之別。

麗鵑是一個現代女性。

雖愛錢,卻不拜金。

雖驕縱,但有界限。

在幾個關鍵時刻,她腦子是比較清晰的。

給得了肺癌的公公治病,她考慮的是家裡總共這些積蓄,長遠治療該如何計劃和打算。

亞平姐夫工廠融資,她明確表示反對把幾家人的錢攪在一起。

而同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李亞平,卻是典型的牆頭草。

他無主見,無擔當。

親媽來之前,他也算是個疼媳婦的好丈夫。但跟親媽待上幾天,就被洗腦洗回原型。

但比這些都更可怕的是,是他骨子裡的自私。

他看上去很愛媳婦,但實際上每一步都在套路。

結婚時,讓丈母娘家出了大部分首付,自己用最低的成本,將房子成為共同財產。

給父親治病,前腳宣稱「不惜一切「,後腳攛掇老婆回娘家借錢。

迷信衝喜,不惜設計讓麗鵑懷孕。

投資款被卷一空,除了抱頭哀號別的什麼都不會幹。

生了孩子,他默許表姐和親媽合夥欺負媳婦。

他把自己的失敗總結為:「世界上最苦的差事,莫過於身兼數職,你可以是個好丈夫,也可以是個好兒子,但你不可以是好丈夫和好兒子「。

但事實上,一切災難的源泉,都是因為他的懦弱自私。

當他沒有能力平衡關係、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便容易失去理智,露出最猙獰的嘴臉。

電視劇的劇終,他們只是離婚了。

更慘烈的是原著書裡的結局——亞平打死了麗鵑。

十幾年前我看這部劇,只是唏噓。

十幾年後再看,發現這其實是一部既現實又殘忍的人間悲劇。

新時代的媳婦+舊社會的婆婆+拎不清的男人,幾乎集結了悲劇婚姻的所有元素。

憑心而論,我覺得麗鵑算是那種很好哄的媳婦。

她雖然有個市儈勢利的媽媽,卻沒有成為一個唯利是圖的女兒。

她工作,賺錢,熱愛生活,偶爾耍耍性子,三觀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現實生活裡,這樣的女人,其實是很好相處的。

但她也不是毫無錯處。

在幾次重大事件上,她太過相信李亞平,沒守住底限。被慫恿著搜颳了父母的錢,被哄騙著稀裡糊塗懷了孕。

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她愛那個男人,不捨得讓他為難。

在一次次的狗血經歷裡,她變得越來越跋扈,越來越猙獰。

她咬牙切齒,橫衝直撞。

因為在一次次失望中,她看清了這個當年拼死要嫁的男人,對婚姻徹底絕望。

麗鵑的婆婆,也是個悲情角色。

如果做為一個親戚,一個鄰居,她勤快能幹,樸素節儉,熱情直爽,怎麼看都是一個挺好的老太太。

可如果以婆媳身份生活在同一屋簷下,註定窒息。

這種婆婆,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1、以吃苦為榮,享受付出感

別人吃肉,她啃饅頭。

全家看電視,她要幹家務。

剩菜扒拉吃一口,一件衣服穿十年。

不能消費,不能享樂,甚至不能休息。

她時時刻刻都在展示並享受這種苦逼兮兮的付出,只有這樣的行動,能證明她的勞苦功高,無私奉獻。

2、無自我價值感,且習慣綁架他人。

在她的價值排序裡,她自己是最不重要的一個。男人,孩子,個頂個都是要緊的,女人最大的價值就是伺候好他們。

她沒有自我價值,一切為男權讓道,要求兒媳婦也要如此。

不會用洗衣機,拍著門讓麗鵑起床幫她看。

可一見出來的是兒子,馬上不用了,趕他回去睡覺。

醫院陪床,要求麗鵑與她替換。

兒子一說要陪,她忙說兒子工作太累。

麗鵑懷孕,她卑躬屈膝,俯首甘為孺子牛。

一旦流產,她轉身走人,全然不考慮兒媳要坐小月子。

因為她自己一生受到的待遇也是如此。

她有深深的「不配得」感,並且要求所有女人都不配。

這樣的婆婆,真的無法招人待見。

她喜歡和認可的兒媳婦,應該是玉喜姐那樣的女人。

低頭幹活,不講吃穿。

只賺不花,省水省電。

皮糙肉厚,從不抱怨。

她人生的全部意義都依託於丈夫、兒子、孫子。

她從未被真正疼愛過,也從不相信自己配得上輕鬆和快樂。

《雙面膠》這部劇,年輕時只看熱鬧,成熟後心生悲憫。

也許每個人身上,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善與惡。

而人性的複雜也正是如此,沒有非黑即白的楚河漢界,更多的時候,是那些深深淺淺、糟心無奈的灰色。

所以,每當有讀者問我,要不要跟婆婆同住時,我都會推薦她們,先看看《雙面膠》吧。

儘管它現實得有些殘忍,可婚姻,就是由無數個現實組成的。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下這一段。

年輕的麗鵑看不上媽媽勢利的擇偶觀。她堅信自己選的真愛,經得起一切考驗。

那是一個年輕姑娘,尚未被世事磋磨、未經歷人性幽暗時,讓人心疼的明媚和簡單。

相關焦點

  • 婆媳題材電視劇《雙面膠》,完美詮釋了,婆媳矛盾的根源是什麼
    《雙面膠》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電視劇,個人認為拍得很真實。《雙面膠》之前,幾乎沒有一部電視劇專注於婆媳矛盾,《雙面膠》之後,漸漸有了《婆婆來了》等作品。電視劇《雙面膠》的結局是,麗娟與亞平算是和好了,婆婆去世了,他們一家三口重新生活在一起。
  • 雙面膠:不用再罵婆婆了,婚姻的悲劇娘家難辭其咎
    導語:當年《雙面膠》熱播,電視劇的主旋律是探討婆婆媳婦和婚姻生活的真諦。都說女人在婚姻生活裡強勢,作品中都在烘託婆婆和媳婦如何針尖對麥芒,如何無法好好相處,唯獨忽視了那個讓她們建立起來關係的「男人」。沒有了男人的存在,婆媳關係將戛然而止。
  • 《雙面膠》:造成婆媳問題的3大根源,你中了哪一點
    我很喜歡看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因為貼近生活,讓人有共鳴,比如《雙面膠》。《雙面膠》是我刷了很多遍的電視劇,它不僅現實,而且有借鑑意義。在《雙面膠》裡,麗娟因為買了一個昂貴的面霜,被婆婆看到,婆婆就斥責她浪費。平時麗娟多吃幾口肉,婆婆也有意見,「吃那麼多肉,照這種吃法,那得花多少飯錢。」 老人節儉不是錯,錯就錯在,她們喜歡用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別人,並對對方的生活指手畫腳。
  • 我變成一條「雙面膠」後,婆媳關係越來越融洽了
    婆媳關係從古至今,一直是一種比較特殊也比較難處理的關係。婆媳是兩代人,想法和對待事情的處理方式不同,相處久了很容易產生矛盾。如果不能好好的處理,就會影響家庭的和睦。那麼怎樣才能讓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相處下去呢?不相互說對方的壞話。這一點是大忌,很多婆婆媳婦在鬧矛盾後就會給兒子或者老公吐槽,告狀。作為丈夫如果不懂其中的利害,將吐槽,告狀傳到對方的耳朵,那麼戰火將會再次升級。
  • 婚姻的「雙面膠」:婆媳的矛盾,都是從夾菜開始
    電視劇《雙面膠》裡的阿蔡和王啟東兩人婚姻,給了我們上了一課深刻的「偏向兒子」婆媳關係:婆婆叫大媳婦阿蔡打掃窗戶,後來小兒子看到危險就主動爬上。婆婆看到是小兒子在上面,就忙著叫兒子下來,危險,不要再擦了。
  • 中國家庭最可怕的「戰火」,是讓伴侶做痛苦的「雙面膠」
    無論是何種家庭,都會面臨同樣的「戰火」,那就是夾在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中的「雙面膠」。一邊是伴侶,一邊是父母,進退兩難,找不到平衡點。想要擁有幸福的婚姻,我們必須告別和原生家庭的關係,真正成長為能為自己和婚姻負責的成熟人格。
  • 再看《雙面膠》,原來好的婆媳關係背後都有一個高情商的丈夫
    其實大家都能看出來,小芳提出離婚主要是婆媳關係的失調,還有丈夫的不體諒。如果這時候丈夫從中進行一個婉轉的調節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在家庭中,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最明顯和最 常見的,是出現在婆媳關係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搖頭嘆息的問題。 再看《雙面膠》,電視劇原本最後的結局是婆婆癌症去世,麗娟原諒了亞平。而原著中是麗娟和婆婆爭吵後亞平對麗娟實行家暴,最後當著自己兒子的面打死了麗娟,這是一個多麼殘忍的事情!
  • 重溫《雙面膠》:胡麗鵑之所以會被婆婆欺負,是因為她「不值錢」
    這個時候,男人就會陷入兩難之地。維護母親吧,媳婦會感到失望,自己的婚姻就會走到盡頭;維護媳婦吧,母親會感到失望,自己也會感到內疚,周圍人更會把不孝的帽子扣在自己的頭上。在婚姻裡,婆媳出現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婆婆和兒媳婦是兩代人,存在著代溝,存在著三觀上的差異,意見不合是難免的事情。
  • 雙面膠:當成為媳婦之後,對自己好一點,因為你會喪失自己
    雙面膠》是一部2007年播放的電視劇,但是到如今熱度仍然不斷,不單單是因為它是有真實事件改編,更是因為其中對婆媳關係的講述讓數以萬計的媳婦感同身受。這部片子真實揭開了無數媳婦在婚姻裡和婆婆不敢說的辛酸。
  • 10年後重溫《雙面膠》:原來麗娟不需要換老公,需要換個爹
    01而《雙面膠》講述的是麗娟和亞平兩口子的日常瑣碎,實則卻暴露了很多人性和習俗問題。《雙面膠而更多的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喜歡。一個男人不說非要撐起家裡的一片天,起碼要把自己當作家裡的一份子。女兒的終身大事,豈可被亞平的幾件禮物幾句好話就給忽悠了?
  • 婆媳類電視劇推薦,學學婆媳的相處之道
    2、《雙面膠》《雙面膠》是根據著名女作家六六有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海清、塗松巖、潘虹、李明啟等聯袂出演。該劇講述的是上海姑娘麗鵑嫁給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的東北小夥子亞平,婆婆傳統思想嚴重,與麗鵑現代的生活方式完全衝突,婆媳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摩擦不斷升級。
  • 嫁人不嫁鳳凰男,《雙面膠》播出14年後,原型的結局仍讓人難釋懷
    《雙面膠》:嫁人不嫁鳳凰男這部十幾年前的電視,放到現在也頗具現實意義,你以為是家庭劇,講婆媳矛盾那點事,其實卻是現實魔幻大戲。上海姑娘麗娟,不顧母親反對嫁給了留在上海的亞平,雖然麗娟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家,但是比起亞平來說卻好很多。亞平從農村出來,別說給麗娟家彩禮,就是買房也是天方夜譚。就是這樣麗娟也想賭一把,就圖亞平對她好。
  • 《雙面膠》不願意與公婆住,是不孝順的表現嗎
    最近我在追一部電視劇《雙面膠》《雙面膠》容嬤嬤扮演的那個婆婆,能說她不是一個好婆婆嗎?所以矛盾就來了,公公婆婆與媳婦,你看不慣我,我也看不慣你。《雙面膠》有一個片段,婆婆做了一碗紅燒肉,媳婦麗娟多吃了幾塊
  • 重親子、不重夫妻關係,讓多少中國式婚姻無疾而終?
    武志紅老師曾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過,中國人特有的情感模式:找媽,與其說中國人結婚選擇愛情,不如說是內心更渴望安全感。重親子、不重夫妻關係:糟糕的婆媳關係和嚴重的戀子情結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曾用"家庭的定海神針"來形容夫妻關係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中國家庭中"煩丈夫、愛兒子"、"沒"丈夫,愛兒子、"太愚孝、輕妻子"的不健康模式比比皆是,究其根源就是沒有把夫妻關係當成家庭的核心所造成的。
  • 重溫《雙面膠》,我終於明白女人倒貼嫁人的做法有多麼不值得了
    對這些男人而言,不要彩禮、心甘情願倒貼的女孩子才是他們的擇偶目標,而這種女孩子也的確存在,比如,電視劇《雙面膠》的女主角胡麗鵑就是這樣的女孩。雙面膠》的時候,我在為不爭氣的女主角胡麗鵑感到恨鐵不成鋼的同時,也感到十分奇怪。
  • 婆媳真的是天敵嗎?如何處理婆媳關係?
    在傳統的大家庭裡頭,親子關係是重於夫妻關係的如果婆婆非得要去幹涉,她的確就是越界了插圖來源於影片《雙面膠我記得當時有一個連續劇好像叫《雙面膠》,專門在講這個婆媳關係,就是一個上海的媳婦和一個農村的婆婆,裡面各種婆媳矛盾,當然影視作品是戲劇化了的。
  • 《雙面膠》有一種被父母寵「廢」了的女兒叫李亞平的姐姐
    事實也的確如此,自古以來,世上所有的關係除了婆媳關係是一個千年難解的難題外,其次就是姑嫂關係。因為她們和婆婆一樣,都是丈夫的骨肉至親,打斷骨頭連著筋,永遠都不可能割捨掉。因此,賢惠懂事的妻子們不得不看在自己丈夫的面子上,對她們禮讓三分。對於這種禮讓,有些懂事的姑子們對自己的嫂子禮尚往來,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而有些家教欠缺的姑子則會得寸進尺,無理取鬧,大有不把自己的兄弟家庭拆散誓不罷休的勁頭。
  • 雙面膠中親家首次見面,一頓飯刀光劍影吃出人生百態
    《雙面膠》中自從麗娟父母踏進亞平家門,四位親家一碰頭,就進入了戰爭狀態,一場鴻門宴拉開了序幕……宛若高手過招,兩位女俠目露寒光,唇槍舌劍,字字言辭犀利,句句語帶鋒芒,卯足了勁要把對方拿下。麗娟媽認準了亞平媽要把女兒當丫鬟使喚,是有備而去,想一鼓作氣,趁此機會給對方一個下馬威,讓他們不敢欺負女兒。
  • 《雙面膠》阿蔡:外地媳婦被欺負?看她用三招收服上海婆婆
    重溫《雙面膠》,阿蔡這個角色越看越喜歡,工作積極努力,甘於辛苦,為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主要是對待婆婆和老公的問題上,一直有自己清晰的界限和原則。阿蔡出生在外省的普通農村家庭,當年因為考上高校,所以來到了上海。是一個有知識,有穩定工作的40歲中年女性。為人爽朗直率,有勇有謀,膽大心細,刀子嘴豆腐心,硬是把一段看似搖搖欲墜的婚姻打成一幅好牌。
  • 《雙面膠》:男人的態度,決定了家庭的幸福
    甚至,所謂七年之癢已提前到了三年。為什麼離婚率會逐年上升呢?十幾年前的電視劇《雙面膠》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在這部劇中,婆媳矛盾,親家大戰,家庭暴力,經濟、孩子等等,把婚姻裡會出現的一切問題,都呈現在了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