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吃正確的苦,被動的苦才會減少

2020-11-05 王筱珮

我們知道許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原因是什麼呢?

有的人會說,沒有辦法啊,沒有那個命,沒有那個運氣啊。或者說別人生來就是比較牛,我們只不過是普通人罷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研讀那些做出不凡成就或者偉大事業的人們的傳記,或者透過他們的分享,你就會發現,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所以,橋水基金的雷達裡奧說沒有誰是天賦異稟。儘管每個人的出生環境也各有不同,多多少少影響了人生軌跡,但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並非是人的出生環境,因為有很多人出生更加優越,都沒有過好這一生。或者有的人出生很普通甚至不好,卻過好了一生。統計學告訴我們不能用簡單的零星個例來分析整個基本面,我們需要看到更廣。

我傾向認同人生有自由,人生有選擇,人生雖然有不同的軌道影響,但不是單向影響的。很喜歡稻盛和夫說的,人的命運和個人的努力選擇是共同作用,一同決定了你的一生是怎麼樣,就像DNA的雙螺旋結構。有限制,但同時有自由,有選擇,有空間。這樣的人生才更具精彩和意義存在。

回到開頭,知道很多道理,並不意味著你已經了解了真正含義,或者你真的認同這個道理並付諸行動。只是知道,很快就會忘記。上學學的公式,沒有記住,沒有學會使用,就沒有真的學會。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就是天差地別。行動才能改變,不行動,一切都是幻想。之前我說過,世界就是一個時空水面,你沒有往你所在的時空水面努力投擲點什麼東西,永遠都不可能有漣漪的產生。天道酬勤,中國大多數人小學一二年級就知道這個詞,但是知道了,沒有做到,你就不明白真正的含義。等長大,年齡漸長了,你會發現,這個詞就是世界對規律或者原則,只要足夠努力,真的很難沒有改變。當然,這個努力是需要積累一定量,一天即使積累20個小時,也算不上量。只有積累上3000個小時,10000個小時的時候,事情才會開始慢慢地發生改變。

即時滿足感,似乎是人性天然的追求。是因為過去人的生命短暫,隨時可能面臨風險,無法預知未來,所以需要及時攝入足夠多的食物,及時得到足夠好的休息,萬一風險來臨,還有躲避的機會。現在的時代明顯是不一樣了,我們不用擔心隨時會斷糧,也可以開始規劃未來的發展。如果還是讓基因習慣控制我們的即時滿足,那麼我們幾乎喪失了對人生更多的控制權。因為,沒有積累沒有改變,想要馬上改變是不可能的。

選擇正確的痛苦,才有可能有更好的未來。

正確為什麼需要痛苦呢?因為很多正確的事情,在一開始需要面臨痛苦。比如,鍛鍊身體,是反潛意識想要舒適的狀態,每天堅持運動更難。比如,創業過程的各種選擇,考慮長遠,考慮格局,正確的事情都是很難的,難就是需要穿越痛苦的。比如,每天規定自己要有多長時間的閱讀時間,那麼就不能用這些時間來娛樂和消遣,放棄即時滿足也是一種痛苦。比如,學習的初期,晦澀難懂,想要研究明白也是一種痛苦。

難怪,大咖們說:想要進化,就要忍受痛苦。

讓我們把痛苦當作進化路途上的刻度表表吧,吃的苦多了,可能離進化就近了。當你覺得無比難受的時候,還在堅持,那麼恭喜你,或許黎明就在前方。當然,每個人對痛苦的感知都是不一樣的,怎麼確定自己的感知是對的呢?那就是在很痛苦,別人一個個倒下的時候,你還不倒,那麼你就會成功或者進化。

人生或許不是來享受快樂,是來吃苦的。

或許人生的苦是恆定的,當你主動吃正確的苦,以後被動的苦就會少很多很多。

相關焦點

  • 如何減少人生的苦
    眾生苦嗎?答案未必相同。不過小編想,大部分人應該是覺得苦的吧。可能是一瞬間覺得,也可能直接就給人生定義了,覺得人生就是苦的。不過就算人生是苦的,我們也不是就完全沒有辦法。就像一杯咖啡,剛開始不也是苦的嗎?最後放了糖,一樣可以是甜的。
  • 如果沒有智慧,所吃的苦依然是苦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肯定是好多人的座右銘,是一句激勵人積極向上的名言。但這句話依然是有兩面性的,不能絕對化,千錘百鍊才能出真金,但是能練得出真金的師傅有能有幾個呢?「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不應該淪落為雞湯,不能被消費了,別人所吃的苦,並不代表你能吃和他一樣的苦。比如說,有些人能耐的住酒的苦,而有些人不能,如果你不勝酒力,你還會繼續去吃酒嗎?作為人,要有自知之明,只有先明白自己能幹什麼,擅長幹什麼,愛好什麼,這個時候才能給自己制定目標,去規劃,去行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減少很多挫折。不要頭腦一發熱,見到別人做得好了,也一股腦的去做。
  • 吃不了學習的苦,怎麼吃得下生活的苦
    畢業了,才知道,原來學習是人的一生中吃過的最輕鬆的苦。走上社會了,才發現,生活的苦難以下咽多了。可能這位媽媽的做法有點極端,但是對她來說,這是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不苦的最快速的辦法。這個過程很苦,但只要你主動接受這份苦,它會回報你一個不一樣的眼界和不一樣的心態。這些收穫,雖然不能抹掉生活的苦,但是你會對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樣的看法和不一樣的活法。
  • 你不願吃奮鬥的苦,就會吃婚姻的苦
    很多女人,不肯吃社會的苦,就會吃婚姻的苦。也許有人會質疑,我婚前沒偷懶啊,我也工作掙錢了,但她們所謂的努力,大抵就是朝九晚五,換取一份薪水,卻從來沒有真正去思考過自己的未來和人生,一路被命運推著,被動地接受各種生活。不好的婚姻就像溫水煮青蛙,慢慢慢慢地浸淫你,啃噬你,消耗你,最終用一生沉淪在這樣的生活裡。
  • 吃不了常人吃的苦,很難有出息了
    人要懂得去吃苦,才會讓自己的日子熬出頭。有人說:「吃了苦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吃苦一定不會成功。」吃不了常人吃的苦,也很難有出息。不能用學生學習的好壞去評價一個人,但是一個在學習上都吃不了苦的人,以後走上社會也吃不了常人能夠吃的苦。
  • 生活的苦 or學習的苦?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因為生活的苦呀,會讓人麻木,習以為常;學習的苦呢,讓人保持尖銳的疼痛感。確實讀書多少,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卻決定了人生選擇的多少。不是有這麼句話說得很好:學歷就像一張車票,它決定了你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學歷意味著更多的選擇性。臺灣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的信中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 奉勸給女人們一句話,想要不吃婚姻的苦,就要吃掙錢的苦
    不要在該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停滯不前就會讓自己退步。每個人都嚮往有一場。每個人都想我有一段美滿的婚姻,婚姻是人生的又一等大事兒。現在物質水平不斷的提高,就連結婚彩禮也在不斷的上漲。有的可能是因為自小家庭不富裕,受夠了貧窮的苦。所以這些女生總是在幻想著,假如有一天有一個有錢人能夠喜歡上自己,自己就嫁給他,那樣就可以飛上枝頭當鳳凰可以享受一輩子的福了。但往往想像很美好,現實就是骨感的。有這種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可能有點不大切合實際。因為在一段婚姻當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要求門當戶對,因為在很多人眼裡,勢均力敵的婚姻才是最好的婚姻。
  • 「吃了五年剩飯,終被離婚」女人不吃掙錢的苦,便會吃婚姻的苦
    每次有剩菜剩飯也捨不得倒掉,讓老公吃新鮮的,自己在家時,就湊合著吃。鄭明碩不再拿穩定的工資,給老婆的家用也越來越少,看到老婆吃剩飯也很心疼,謝琳很懂事的說:「又不壞,我是怕浪費了。」每次丈夫都說:「如果我賺到了錢,一定讓你過上好日子……」謝琳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她養成了吃剩飯的習慣。家裡的剩飯,每次都是妻子吃,她說不要浪費了。
  • 你不想吃努力的苦,就會吃生活的苦
    人最奇怪的是,她能忍受生活的各種苦,但工作的苦卻一點都受不了。3.很多女人在婚姻裡抱怨這抱怨那,說老公不給錢花,家務不做。有句話說:你那麼能吃生活的苦,難怪過得不好。不想在懷孕的時候,自己一個人擠地鐵去醫院做檢查。不想租房子還要挑最便宜的,離工作地方特別遠的。
  • 因為你吃錯了「苦」
    你付出的越多,你也就越被動,他付出的越少,那麼出軌的成本也就越小,因為即使出軌了,也不會付出什麼代價,這也是人性的特點之一。對於自己付出越多的事物就越會珍惜。所以大家不要傻屈服,而是要用懂得引導他為你吃苦,為你付出,這樣才能加大他對你對這個家的投入以及不舍。什麼才是真正的吃苦,正確的吃苦呢?前幾天我看了一個視頻,覺得挺有意思。一個小女孩去一個公司面試,帶了一份個人簡歷。
  • 不賺錢的女人既醜又沒尊嚴:吃不了賺錢的苦,遲早吃婚姻的苦
    有一個回答我非常喜歡:「因為你不吃賺錢的苦,就會吃婚姻的苦」。好的婚姻不一定全靠錢,但一定離不開錢。錢是女人的鎧甲和底氣,也是婚姻的必備條件,一個願意自己賺錢的人,從來不會因為錢跟誰在一起,也不會因為錢離開誰。賺錢很苦,但不賺錢會更苦。
  • 熬夜的苦,真的吃不得
    今天在和一位朋友聊了幾句後忽然醒悟過來:「熬夜的苦,真的吃不得。」1我們常常覺得吃苦會比較好,可是有些苦真不能亂吃。就拿熬夜的苦來說,看似你比別人吃的苦多,可是這種苦你吃了嗎卻不一定能夠比別人得到更多的回報。曾經高考的時候,班上有兩名同學都平時成績很好,而且白天的時候都同樣努力。可是到了夜裡兩位同學卻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那就是一個非常努力,一個卻晚上有些放縱。
  • 吃過大苦的人,往往有這三種表現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社會上吃過大苦的人,往往有以下三種表現。吃過苦的人,喜歡少說多做。吃過苦的人,很少猶豫不決吃過大苦的人,肯定是面臨過走投無路的局面。那時候,是容不得半點猶豫的。必須以最冷靜的心態,選擇最正確的道路。一旦猶豫不決,就可能踏入萬丈深淵,再也飛不起來。
  • 對於年輕人苦是可以吃的但是請不要什麼苦都吃,太苦就不要吃了
    如題所示:對於年輕人苦是可以吃的但是請不要什麼苦都吃,太苦就不要吃了!關於年輕人現在要不要吃苦能不能吃苦的話題是很受關注的話題,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可能沒有什麼經驗這個時候應該吃一點苦,這個苦就是你從一個行業的零經驗的人需要儘快成長,所以要吃苦。但是吃苦是可以的,並不是什麼苦都要吃的。如果你去面試一家單位的時候面試官一味地告訴你要吃苦又要有奉獻精神的話你就可以離開了,這家公司就是一個畫大餅的公司。
  • 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
    讓孩子適當吃苦,不斷歷練,具有抵擋風雨的力量,有智慧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為人父母最明智的選擇。 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 2 讀書的苦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於父母「好好讀書」的囑咐大多厭煩,覺得讀書太苦了。 他們哪裡知道現在不吃讀書的苦,將來要經歷多少生活的磨難,那時候的苦可能有千倍萬倍。
  • 吃過苦的女人,都有這幾個特徵,很準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當初的她雄心勃勃想當個女強人,可是後來她卻選擇了相夫教子,而且她選擇的那個男人什麼也給不了她。,吃過感情變故的苦,吃過生活困窘的苦,這個過程中不知道她遭受了多少的人不解,嘲笑和冷眼,這些令她懊惱的東西在忽然之間都變成了刺激她不斷成長的動力。
  • 年輕的時候苦不叫苦,老了的時候苦比黃連苦
    從王大爺的例子來看,有些晚年生活過得欠好的老人,還真不行全怪子女不孝順,如果本人年青的時間1點苦都不甘願吃的話,1點家庭使命都不甘願承當的話,老了不管子女孝不孝順,本人1點經濟儲備都沒有,那日子就難過了。
  • 《我的天才女友》:女性如果不想吃拼事業的苦,就得吃婚姻的苦
    然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不吃生活的苦就一定要吃婚姻的苦」。而女性進入婚姻之中,如果抱的是一種靠自己的年輕貌美或者生育能力換生活來源的心態,那這條路上的苦,更是不低於獨立女性的。她選擇了一個家裡有錢,也愛自己的商人。本來,她以為自己嫁了一個良人,因為這個男人婚前對她非常好,百依百順。就算她的學歷不高,她也有很高的才華。她家裡是賣鞋的,她設計出了非常多漂亮的鞋子。這個男人很欣賞她,還投資她設計的鞋子。
  • 聽說,「吃過苦」的人,身上會有三種痕跡
    聽說,「吃過苦」的人,身上會有三種痕跡,讓人心酸。吃過了苦頭,一個人的內心狀態,是怎樣的呢?人生一世,吃一些苦是必要的。面對挑戰的時候,你才會保持理性的頭腦,用沉穩的方式,找到想要的突破口,經過一番錘鍊,提升個人的實力,最終獲得撥雲見日的契機。
  • 吃過苦的男人,往往會有這三種「福氣」
    所以,吃過苦的男人,往往會有這三種「福氣」。但是,有的父母把兒子保護的太好,一家人賺錢養著「兒寶」,捨不得他吃一點苦,以為是愛他,卻不知是害了他,他一輩子是個「巨嬰」,離男人差了很遠的距離,承擔不了為人夫和為人父的責任,更不懂得反哺父母的養育之恩。沒有吃過賺錢的苦,根本就不知道賺錢的不易。老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有經歷過落魄,如何能感受到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