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學會好好說話,表達愛

2020-09-10 蒂娜是飛天豬

隨著時代的發展,暴力行為已經慢慢的遠離我們了,但是取而代之的卻是一種更加可怕的暴力——語言暴力,它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稍不注意,就會讓我們辛苦經營的世界分崩離析。

什麼樣的暴力屬於語言暴力呢?

《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指責、嘲諷、說教、否定、不理會、隨意評價都是語言暴力的範疇。

因為小時候被欺負的經歷,盧森堡博士從小就開始思考怎樣避免暴力,採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實踐,他最終提出了「非暴力溝通」的概念,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談話和聆聽,有助於雙方互相理解,相處和諧。

01 非暴力溝通的真身

盧森堡博士通過整合,歸納出了一套解決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它的目的很簡單,只是希望我們能學會把愛融入生活中,哪怕身處逆境,也能保持心中的善良,樂於助人。


非暴力溝通的動機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了善意,我們純粹只是想幫助別人,而不是因為恐懼、內疚、羞愧,更不是想得到回報的這種消極心理。

當我們在溝通時,對方也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善意,並給回報我們以相同的善意。

非暴力溝通主要包括4個要素:

1、觀察:客觀表達時間的真實性,不加入自己的評價。

舉個例子:老婆買了一個20000的包包。

如果丈夫說:你怎麼買了一個那麼貴的包?這就是一種評價,因為貴是虛詞,每個人對貴的理解不一樣。

如果丈夫說:你買了一個20000的包,這就是客觀描述事實。

語義學家溫德爾詹森曾說:

「非暴力溝通並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它只是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淆,人們傾向於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深以為然,但凡妻子聽到你怎麼買了一個那麼貴的包,都會有強烈的逆反心理,我買20000的包貴,那你買50000的遊戲裝備就不貴了?

婚姻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這樣的評價而進入循環往復的爭吵當中?


2、感受:你對這件事情是什麼樣的感受,傷心也好,開心也好,你都要清楚的表達出來。

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

「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


言外之意就是成熟的人本身就已經具有較強的敏銳的感覺,能捕捉到雙方在溝通過程中情緒或心理產生的不同的感受間那細微的差別。

或許是由於詞彙匱乏,我們在表達感受時常常比較籠統模糊,甚至把想法誤當成了感受去表達。


我們常說「我覺得」, &34; 等等,其實這些都只是在表達我們的想法,而不是我們的感受,想要清楚地表達我們的感受,我們應該直接說:我很開心、我很憤怒、我很鬱悶……

3、需要:直抒胸臆的表達自己的需要。

在溝通的過程中,大多數人並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反而傾向於找到對方的錯誤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批評往往會給人帶來申辯或反擊、這又進入雙方的爭吵當中。與其這樣,我們不妨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這樣對方反而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

4、請求:向對方提出具體要求。

在請求的過程中,要儘量用具體的描述而非抽象的語言來提出請求。因為越具體越有可能得到滿足。但是我們需要注意,請求不等於命令。



二者之間的區別在於:「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03拒絕「異化的溝通方式」

我們明明想好好說話的,但是為什麼我們說出來的話就和刀子一樣,讓人難受呢?盧森堡博士把那些「致力於滿足某種願望,卻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定義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造成「異化的溝通方式」的原因一般有4種:

1、道德批判:評價、指責、歸類、比較、評論等

當別人的觀念和你的觀念不一致時,就認為別人是不正常的,這就是實實在在的道德評判。

注意:價值觀是一種通用價值評價標準,不針對任何人,道德評判是針對個人行為而產生的判斷。

舉個例子:

最近60歲的楊麗萍不生孩子,藍瑩盈的野心都遭遇了網暴。事實上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吃網友的米,也沒有吃網友家的肉,沒有傷害到任何人,實在不應該用不同的標準評判其他人。


2、進行比較

這個世界上最怕的就是比較,比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最好的,比工資,別人家的老公掙得更多,比裝備,別人的包30000,我的才20000。

這樣比較會讓自己喪失幸福感,我們都要跟過去的自己比較,而不是跟別人比較。


畢竟越比越寂寞,這是一個不變的真理。

3、迴避責任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得不」「都是你讓我……」成了一個網絡紅詞。

但是這些詞語背後的潛臺詞是:這個東西和我沒關係,都是你要求的,我只是執行而已,有問題不要找我。事實上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當我們說出了「不得不」這句話,我們也把自己的人生拱手讓給了別人。

我們在研究社會事件時,總是少不了研究他們的原生家庭,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有這麼大麼?在《人生七年》中, 我們看到了放牛娃考上了牛津,成為了美國的教授,在《風雨哈佛路中》我們感受到了女主通過努力從孤兒變成哈佛的高等生。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來路,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終點。

這條路長著呢,沒到最後,誰敢說這就是結局?

4、強人所難:用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斷某些行為值得獎勵,而某些行為需要接受懲罰。

因為長期受這樣思想的影響,在溝通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心理暗示,如果對方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對方就要接受懲罰。

舉個例子:

我們總說愛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寶寶,於是強行要求孩子必須分享。但是我們忽略了自私才是孩子的天性,小孩的世界很單純的。只是因為我們的不斷要求,他們才變成了我們想要的樣子。


這樣的溝通,除了會讓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也會造成孩子不可逆的傷害。因為在他還沒有分享意識的時候已經被閹割了他的欲望。

05寫在最後

做一個好好說話的人真的好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難,我們就選擇放棄。

因為你選擇了放棄好好說話,也就是選擇放棄了你的人生。

畢竟沒有哪個人願意和那些刻薄冷漠的人做朋友。

這個世界那麼大,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口吐蓮花,那它才能更加多姿多彩。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就是不僅會說話,還要好好說話
    或許你覺得自己平常很少惡意傷人,但不得不承認也因溝通不當產生過矛盾吧。語言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東西,可以讓你如沐春風,也能讓你跌入谷底,可以平息「戰爭」,也可引發「戰爭」,正所謂,「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這個高情商的社會裡,會說話早已顯得極其重要,但大多數人從來都只是會說話,不會「好好說話」,甚至不知道該怎樣好好說話。
  • 紫荊說第十二期||《非暴力溝通》學會好好說話
    這種溝通方式被稱為「非暴力溝通」,其應用場景廣泛,可以用在親密關係、家庭、學校、組織機構、心理療法及精神輔導、外交和商業談判、任何性質的爭論和衝突等方面。善於溝通,會說話,如讓人沐浴春風,說難聽的話,就是在人心裡頭扎釘子。口能吐蒺藜,也能吐玫瑰。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裡指出:「非暴力」一詞,指暴力消退後,自然流露的愛。
  • 怎麼用非暴力溝通「好好說話」?
    相信你在學習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以下這些疑惑——我學習了非暴力溝通,可為什麼還是沒辦法和對方順利溝通?非暴力溝通裡的句式根本就不是正常人會說的話,越聽對方越生氣,我該怎麼辦?在最初推行學習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總是會時不時聽到別人的嘲諷,說你們那種說話方式太「反人類」了,一般人誰生活裡這麼講話?誰會說「我感受到你……,我覺得你需要……」?尤其是在吵架時,一聽到這種話更是火冒三丈,而強壓怒火耐心體會對方感受的人有時也會覺得自己憤怒的本性得到了壓抑。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婚姻
    盧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溝通是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它讓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地去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人性是相通的,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但作為人卻有著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將能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從而促進傾聽、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 《非暴力溝通》: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你一生的運勢
    但他們只有感情,缺乏溝通,沒有向對方說出自己的訴求,也沒有了解對方真正喜歡的是什麼。由此可見,溝通在生活中有多重要,今天和大家分享《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如何與人交流——《非暴力溝通》: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你一生的運勢。
  • 為何我說話那麼傷人?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
    本文將會圍繞這本書而探討:(1) 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 (2) 如何去傾聽一個人? (3) 如何表達憤怒?(4) 如何讓讚美變得恰如其分?不如利用非暴力溝通要素,而換成這樣的講話方式,「你未經我同意查看我手機(事實陳述),我不太喜歡這樣的做法(表達感受),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彼此尊重隱私(信奉價值),以後能不能經過我的同意再看我手機(建議請求)?」。當然,四個要素只是溝通過程中的提醒,而不是僵化的公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非暴力溝通》學會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幸福離我們越來越近
    《非暴力溝通》的序言中就為我們給出了答案:使用暴力的人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或尋求心靈的和平。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讓人們內心回歸平靜,讓內心的創傷痊癒,心中充滿愛意,愛自己也能愛他人呢? 著名的心理學大師馬歇爾 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為我們給出了答案。
  • 《非暴力溝通》: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會溝通是矛盾的解藥
    有時不是我們故意傷害別人,而是我們不會表達自己,溝通的方式出現了問題。《非暴力溝通》提到過: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或尋求心靈的和平。我們學習非暴力溝通是讓我們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讓我們學會建立和諧的溝通方式。
  • 非暴力溝通,讓說話成為你的優勢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溝通》中,提出了一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即通過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用愛的語言,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語言及表達方式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很多時候,我們都意識不到我們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而這樣的他痛苦會讓我們陷入異常尷尬的處境。
  • 不會和老公溝通?學會非暴力溝通的四步,讓你們更加親密
    有一種暴力經常被我們所忽略,卻是親密關係中,極為厲害的「情感殺手」,那就是言語上的「暴力溝通」。暴力溝通的危害就在於我們過於重視自己的願望,忽視對方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以一種壓迫對方妥協的方式,傷害了我們愛的人。這種傷害是看不見的,但卻是傷致入骨的。就像釘進牆裡的釘子,即使拔出來,也還是留下了痕跡。那麼怎樣做才能避免這種傷害呢?《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關係
    01非暴力溝通,數次拯救他於危難之中非暴力溝通簡稱NVC,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的簡寫的中譯版,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馬歇爾,是國際性締造和平組織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的創始人和教育服務主管。
  • 一個神奇的公式︱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解決你表達的難題
    非暴力溝通的公式:第一步:區分觀察和評論第二步:表達感受第三步:請求幫助也稱做提出具體請求第四步:表達感激我們首先得學會區分觀察和評論。很多時候我們隨口說出的話就是一個評論,而不是觀察事實的結果,而評論所呈現的不一定是真相。比如:&34;&34;等詞語在以下句子中表達的是觀察結果。
  • 《非暴力溝通》:這條萬能說話技巧,幫你解決任何場合的溝通問題
    《非暴力溝通》一書倡導我們,要區分觀察和評論,專注於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需要,可以避免和減少很多的爭吵以及思想互左,減少退卻隱秘的精神暴力,從而用不帶傷害的方式來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獲得和諧的工作和生活。
  • 陷入暴力溝通而不自知?運用非暴力溝通4要素,學會平等交流
    而這種無處不在的暴力溝通現象,正是本書要解決的問題。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接下來我將根據具體的例子進行詳細解釋暴力溝通的表現形式,以及背後形成的原因;然後利用書中教導的非暴力溝通四要素的思維模式,幫助大家遠離暴力溝通,學會非暴力溝通。
  • 別怪ta不懂你,你也不懂《非暴力溝通》的表達你自己
    ,但現在,我至少可以比較準備且溫和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和對方進行有效溝通了。本書簡介《非暴力溝通》倡導的是要學會感同身受他人和主導自己的情緒,用正確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整書一共13章,用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將如何與別人進行「非暴力溝通」這種方式介紹給讀者。
  • 情商低的人最愛說這4種話,學會非暴力溝通,讓你做個會說話的人
    平常爭論的雙方都帶著各自的情緒,站在各自的立場表達自己,一點都不考慮對方的感受,所以最終問題也是沒有解決。有效的溝通不僅能解決生活的問題,還能增加生活的幸福質量,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是著名的心理學博士,他一種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讓大家避免在溝通中產生不愉快的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用愛與他人建立連接
    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既表達自己,又關心他人。學習非暴力溝通,並且把它運用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你會驚訝於它神奇的力量。非暴力溝通由四個要素組成,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一.觀察觀察就是學會不帶評論地表達某些內容。
  • 羞愧、內疚、自責,都是不愛自己的可悲表達《非暴力溝通》9
    第九章愛目己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是培養對自己的愛 一旦負面的自我評價使我們看不到生命的美,我們就會忘記自己是「特殊的生命」而把自己當作一張椅子。自責是尚未滿足的需要的可悲表達。 因為沒有人想成為奴隸。當然,我們也不是命中注定要去服從「應該」或「不得不」的指揮,不論它們是來自外部,還是來自我們自身。一旦順從了這些命令,生活也就會失去樂趣。
  •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讓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很好地運用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還有夫妻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學會說話,是一項最基本的、也最容易從中獲得好處的技能即運用非暴力溝通。它能幫助你用最小的成本,更快地得到成功。會說話的人,總能即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讓人心生愉悅,在交際圈中受到歡迎,生活自然也會常伴「好運」。
  • 人際溝通:《非暴力溝通》踐行讀書會
    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歡迎加入《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讀書小組,在這裡,我們展開生命經驗的分享與對話,學習實踐非暴力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