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一定聽過這樣的話:
其實這些不經意的話都是一種暴力的溝通方式。
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我們習慣說的一些話,對另外一個人是一種傷害,於是便產生的誤會。
平常爭論的雙方都帶著各自的情緒,站在各自的立場表達自己,一點都不考慮對方的感受,所以最終問題也是沒有解決。
有效的溝通不僅能解決生活的問題,還能增加生活的幸福質量,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非暴力溝通》。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是著名的心理學博士,他一種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讓大家避免在溝通中產生不愉快的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中說到,使用暴力溝通的人,一般是是因為他內心的平靜被打破,所以才會用暴力的方式來維護內心的和平。
一般暴力溝通有以下4種:
1、道德批判
喜歡用上帝視角,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判別人。
不符合你的價值或者喜歡,就開始習慣性的評判和挑刺。
生活中一些隔壁大媽,或者網絡上的鍵盤俠,都有點這種傾向。
2、進行比較
特別是我們的小的時候,經常被比較,所以總是討厭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怎麼總是比我們好,有時候都想說,您怎麼不去交換下孩子。
很多時候連我們成年人都認為,我們只是想通過比較來激勵對方,卻沒有意識到,這也是傷害對方的一種暴力溝通方式。
3、迴避責任
老大,這事真和我沒啥關係,就是老張讓我做的,我看認識這麼久,我抹不開面子,就做了,這不是我想做的。
逃避自己的責任或者說甩鍋,也是一種語言暴力的表現形式。
4、強人所難
我比你大,你就該聽哥哥的話。
你是姐姐,你就應該讓多讓著妹妹。
這是一種道德綁架,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別人,不會考慮對方的感受,理所應當的覺得就應該按照他說的來。
控制欲很強的人,如果以後稍微遇到一點不合心意的事情,就會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
在我們生氣的時候,會無意識的說出一些傷害人的話。說完冷靜之後就後悔,但其實這些話帶給對方的人傷害是非常大的。
所以,不如嘗試著改變自己,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交流,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渴望,而不是宣洩憤怒,讓事情變得更糟。
接下來我會從《非暴力溝通》幾個方面來闡述,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更好的溝通。
1、學會描述觀察而不是妄加評論
《非暴力溝通》中提到,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有時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評論和觀察的區別。
比如:
他愛吃米線。(評論)
他每個月至少3次吃米線。(觀察)
小張不愛乾淨。(評論)
小張這周連續3天穿同一件衣服都沒有換。(觀察)
而評論是我們帶有主觀判斷的對一個事情的評價,而觀察是客觀的說一個事實。
所以在溝通中我們可以少用一些主觀評論的詞語去聊天,比如:&34;、&34;、&34;等有評論傾向的詞語。
儘量客觀去說一些事實,少加一些主觀的批評。
2、明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批評
比如:老公下班就打遊戲,也不幫忙做家務。
可能一些妻子就會直接抱怨了:我在家也很累,你下班回來幫下我啊,回來就打遊戲,一點都不體諒老婆的辛苦。
這時老公就很煩:一下班就囉囉嗦,真是沒個安寧,結果就下班越來越晚了,不愛回家了。
那非暴力溝通怎麼表達呢?「老公你打完這局,可以幫弄一下XX嗎?我一個人弄不好,你幫我一下,好嗎?"
這兩種表達的結果顯然會完全不同。第二種溝通方式是知道自己的需求,直接請求,而非抱怨。
3、準確提出具體請求
有一次,同事和我抱怨說:昨天是七夕,我男朋友真是「厲害」,就挑了一個我討厭顏色的口紅給我。
真是一點都不懂我,上次節日也是,送了一個特別直男的東西,現在都壓著沒用。
我就說,「那你可以平常直接說你喜歡什麼,下次他就會留意了」
她說,「這點還需要我說嗎?平常喜歡什麼,他都看得到啊,我就喜歡驚喜,讓他自己去猜」
其實,別人很難懂我們想要什麼太難了,與其猜來猜去,不如直接告訴他們,我們的具體要求。
比如,如果節日之前,直接說,喜歡什麼顏色的包包或者鞋,那其實雙方都輕鬆,女方覺得收到喜歡的東西,男方覺得不用瞎買了。
其實,我們越溝通越方向,我們溝通的障礙少了,原來溝通可以這麼愉快,不用爭吵就能解決彼此的問題,也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自己。
當我們嘗試著改變一些溝通的方式,就能發現,其實生活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很多時候的矛盾,來自我們說話方式的錯誤,或者是因為不會溝通,才會讓彼此產生誤會和芥蒂。
肉體暴力是很明顯的,精神的暴力和語言的殺傷力看似不明顯。但語言暴力的殺傷力不低於肉體的暴力,當人長時間處在語言暴力中,人的身心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非暴力的溝通對於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重要。
這本書,是我強烈推薦大家,一定要看的書。案例豐富而且貼近生活,看著非常上頭,畫面感極強,看完就可以運用在生活的溝通中。
一開封我就連讀了80頁,很上頭!想要更好的溝通,或者想改變自己溝通方式的朋友,一定得瞧一眼,現頭條正版特價36。一包煙錢,穩賺![贊][贊][贊]
【點擊下方去看看】下單
我是,歡迎關注,每天和你分享職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