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共同體」裡的渣子

2021-02-28 雨果wx

如果你班上成績前三名同學的性別跟你一樣,那麼你在學習上遭受的性別壓力會消失。

即便你學習差,老師再也不能用性別歧視來打壓你了,所以只要你的同性學習好,即便不沾親帶故分你分數,但她們依然幫到了你,因為你們是性別共同體。

這個道理放到社會上,照樣適用。

社會各界大佬一開會,一聚首,烏壓壓全是男人,女性了了,領頭羊通常也是男性……這會導致一個結果:底層男性在面對女人時,他們會很囂張。

相反,如果佔領「政治 經濟 科技」這些硬實力的是女人,這個社會就會說「女生調皮搗蛋逃學曠課很聰明,女人出軌要體諒,她們壓力大,需要釋放。」

事實上,享受這些缺德福利的,不一定是創造福利者本人。

當一個人無法消費自己的能力時,他便轉而消費自己的性別。

說白了,就是狐假虎威裝大尾巴狼。

爭飯吃的時候,一個男人強調「我是男人」,一個富二代強調「我父母家族」,一個靚國人強調「我是靚國人」,都一樣沒出息……因為他們自己沒本事,只剩憑藉各種共同體,做連體人。

這個社會上,凡是有真材實料的男人,很少在大家爭飯吃的時候強調自己的性別,絕不會像屌絲男性那樣:

「都讓一讓,我是男的,讓我先吃,食堂大個包子留給我;學校優先錄取我,分數不重要;工作優先錄取我,工資多發我,同勞不同酬,請特招,請優待,因為我是男的。」

性別,是底層男性向這個世界蹭飯吃的最後一個砝碼,因為他真正消費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家族,甚至大於國界,他們消費攀附的是整個人類史所有優秀男性的光環。

當他們沒有出息的時候,

他們就會跑到底層女性面前說:「秦始皇是男的,愛因斯坦是男的,比爾蓋茨還是男的……我,也是男的。」

他們還會指著遙不可及的上層女性說:「我睡不到你,但冠西睡得到你,撕蔥也睡得到你,那些金主們更睡得到你……他們跟我一樣,男的,你被男的睡相當於被我睡,他們代表我,睡你!」

「逃學曠課」「出軌劈腿」……這些放在任何性別都是減分項,是一種「消費」,並且往往都是由這個性別裡的專門拖後腿的渣子們完成的。

爭著做這些事,比誰敗家的,都是性別裡的沒出息貨和窩囊廢,不論男女。

本質上,性別紅利是給底層男人準備的,性別壓迫也是給底層女人享用的。

上層男人過得好,但他們更大程度上,並不是通過奴役自己身邊的女性來實現的。

隨著階級的不斷分化,這個世界最終不再以「性別」分類,而是以「有無性別」分類。

說白了就是一天到晚總是強調男女的,是底層階級,是落後社會;

而那些連身份證都不標註性別的,是上層階級,是發達社會,是共產主義先鋒。

「性別」是底層男性的救命稻草,是男性對抗自己全方位無能的最後砝碼:

他們,跟女人比,不會生孩子;跟精英比,沒有金錢和地位。

他們,一邊拉著女性說「跟我一起推翻資本家們」,一邊站在資本家背後說「我們都是男的」……像極了小丑。

——作者:波伏迅《性別共同體》《共產無性》《難以自處的渣子》

相關焦點

  • 人生的四種境界——建立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活在這個境界裡的人,驅使他們做事情的動力大都來自於人的天性。只是活著,並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而評價事情的標準,要麼是社會上早已約定俗成的規則或社會習慣,要麼就依照他們自己的本性,他們也未曾了解到這樣做事的意義。 活在自然境界的人,就是動物性的展現。動物只有本能的行為,沒有思想。只是去做什麼事,而不去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 曾慶香丨「飯圈」的認同邏輯:從個人到共同體
    而「飯圈」「養成偶像」的一系列操作,既滿足了成員在認知、情感和行動等三個層面的認同需求,又使靜態的「想像的共同體」轉變為動態的「互動的共同體」,最終達到了強化群體認同、增強凝聚力的效果。  「飯圈」是如何建構群體認同的?  「飯圈」的種種操作包括兩個功能:首先是搭建平臺促成群體,其次是動員群體中的全體粉絲參與各種活動,強化群體認同。
  • 學者:婚姻本質是男女雙方利益共同體,正確認識「利益」很重要
    導語哲學的可知論提到:世間萬物的本質,及世間萬物的平穩運行,其實背後都隱含著一個神秘的利益共同體,正是這個共同體的紐帶作用,將很多事物聯繫結合一起,發揮出了應有作用。這一理論同樣被運用到了婚姻的世界裡。曾經,一些婚姻學者也提出過類似理論:婚姻的本質是男女雙方的利益共同體。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與邊民國家認同意識再造
    民族國家形成以後,社會群體不僅需要忠實於地方、血緣等地域性認同,還需要忠誠於國家共同體。多元化認同帶來更加複雜的認知體系,使得選擇偏向成為一種經常的可能。國家致力於超越地方的國家共同體的認同建構,是維繫國家共同體存續、保障治理目標得以實現的內在訴求。
  • 「飯圈」的認同邏輯:從個人到共同體
    「飯圈」「養成偶像」的一系列操作,既滿足了成員在認知、情感和行動等三個層面的認同需求,又使靜態的「想像的共同體」轉變為動態的「互動的共同體」,最終達到了強化群體認同、增強凝聚力的效果。「飯圈」作為一種共同體,其形成首先源於「飯」們對「愛豆」身體(body)或/和心靈(mind)的認知與贊同,包括外貌氣質、情商智商、價值觀念、敬業精神、奮鬥經歷、公共意識、工作成就等。有調查顯示,敬業精神是粉絲們最為看重的品質。
  • 跨性別女性:我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女人
    原創: 特稿部 新聞周報關於跨性別「我希望我能夠像所有的平凡女孩子一樣成長、成熟、老去、死亡,而不是活在這幅根本不屬於我的軀殼裡,每日每夜承受無盡的煎熬。」亦詩在12月6日晚自殺前留給朋友的遺書裡這樣寫道,也是亦詩一直渴望的生活。亦詩服下了早已準備好的自殺藥物,等待死神的到來。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學習筆記」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
  • 婚姻是創造命運共同體的人生典禮!
    婚姻是組建新家庭的儀式,婚姻是彼此相守的共同見證……婚姻是創造命運共同體的人生典禮。由相遇走向相識,由相識走向相知,由相知走向相愛,由相愛走向相守……這其中有多少的磕磕碰碰,有多少不幸的人傷痕累累?又有多少的人真正得到了幸福一生?
  • 反思夫妻命運共同體,因夫妻不和,多少家庭走向分崩離析
    難道女人你腦子裡裝的全部只有自己?只有利益?只有算計?沒有親情、感情、忠誠、善良?你是冷血是動物?男人不用時間掙錢養家養你?我為作者文中能寫出這麼個大言不慚的言辭而深感痛心。作者在文中強調女人在家裡各種繁重瑣碎的家務令她們失去自我提升的機會,淪為二等公民,我想想就覺得好笑,現今的社會,家家生活水平提高,什麼洗衣機、洗碗機、自動掃地拖地一體機等等一系列眾多的高科技家庭電器,你何來那麼多繁重瑣碎的家務讓你失去提升機會淪為二等公民?你這是自卑,知道嗎?在家庭活動裡,你有很多自我提升的機會和時間。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語言先行方能人心相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之六
    語言先行方能人心相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之六堅定不移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就一定能繪出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的美麗畫景,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編輯:胡夢瑩 監審:趙宗傑)
  • 浦發銀行攜手上海信託舉辦科技合作共同體籤約儀式及金融科技基金...
    12月10日,浦發銀行聯合上海信託和其子公司浦耀信曄,共同舉辦浦發銀行第三批科技合作共同體籤約儀式及浦信金融科技基金二期項目投資籤約儀式。本次活動邀請到浦發銀行行長、上海信託董事長潘衛東、浦發銀行總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陳海寧、上海信託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等多位領導,以及金融科技領域多位行業精英出席。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當你在網絡上搜索「性別分類」相關的關鍵詞,將獲得超過60種性別分類標籤,其中不僅有人們熟知的LGBT、酷兒、無性別,還包括兩性人(Androgyne)、順性人(Cis)、性別流動(Gender Fluid)、泛性別(Pangender)等非傳統性別。性別究竟意味著什麼?當「性別多元化」日益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與身份標籤,我們真的理解「性別」這一概念的由來與發展嗎?
  • 性別與愛同行
    正如男人與女人都不了解自身,也不了解對方的性別特點,所以總是特別容易引起誤會。男人和女人除了有性別的差異以外,還有個體的兩性人格的差異。比如,女人會認為男人很容易背叛自己,而男人對女人也有不同的誤會。這不是女人虛偽,而是由女性這個性別決定的。女人的心其實是個九宮格,她可以往裡面填很多東西,每一個格都是獨立的,她會把前男友放在其中一個格子裡。她不會像男人那樣動不動就說我前女友怎麼樣,她可以十年都不提他的名字,但十年後她前男友來找她借錢,她多半還是會借給他。這就是性別之愛,男人重感情,所以會念舊情;女人容易付出愛,卻健忘。
  • Nat Commun:揭示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與自閉症的關係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認識,這種認識可能與出生時所具有的性別一致或不一致有關,包括「順性別」*、「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在控制了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之後,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個體的自閉症可能性是順性別個體的3.03至6.36倍。圖2. 與順性別男性,順性別女性和順性別個體相比,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個體的自閉症患者的OR和95%CI。
  • 易性揭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的微妙關係
    此外,易裝癖者之所以穿上異性的服裝、模仿異性的舉止,心理動機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易裝,只是人類諸多性別倒錯行為(cross gender behavior)中的一種。  研究人員觀察了易性現象(transs-exuality,又稱性別轉換欲,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反)的諸多形式,探討了他們的生物、心理和文化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對研究中呈現的個體差異感到震驚。
  • 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是人類世界生存的基本定律,虛偽的做作掩蓋不了事物的實質。實驗證明,一切不談利益的所謂高尚的、空洞的各種理想主義,都是在自欺欺人。一切主張遠離物慾,用精神洗腦的所謂精神領袖,都是用精神控制眾生的邪惡幽靈。
  • 農戶為啥會將碎玻璃撒在花生地裡?碎玻璃是肥料嗎?聽老農怎麼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部分地區的花生地裡,隨處可見碎玻璃渣子。對於這種現象許多人都充滿疑惑,難道碎玻璃渣子也是一種肥料嗎?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性取向可以被「治癒」嗎?
    最近網絡熱議16歲跨性別女孩性彆扭轉治療,其中包括注射、電擊、限制人身自由等...  據了解,這個名叫「朱亦」的孩子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傳統家庭,父親早年去世了,經商的母親獨自撫養朱亦和妹妹二人。在記憶裡,她幼兒園時期就喜歡看女孩看的動畫片,用粉色的書包、粉色的文具,「被人問到長大想幹什麼,我都會說想當魔法少女」。
  • 女士優先與性別平等
    女士優先有助於性別平等嗎?
  • Soul社交大數據:男生聊化妝女生買球鞋,文化力量打破性別壁壘
    新一代年輕人更習慣以熱愛的文化、符號、價值觀,而不是先天的性別差異來界定自我,反映到消費行為上,是年輕人更願意為能體現自我價值的消費品買單,而較少考慮性別相關的傳統觀念。在社交行為上,年輕人也更希望通過共同的文化圈層拓展人際關係,「以文化會友」成為Z世代社交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