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與愛同行

2020-10-10 無忌無悔

早在二十五年前,奧地利著名的精神醫學家法蘭克爾就說過,大多數的婦科專家實際上完全不了解什麼叫作性。

正如男人與女人都不了解自身,也不了解對方的性別特點,所以總是特別容易引起誤會。

男人和女人除了有性別的差異以外,還有個體的兩性人格的差異。比如,女人會認為男人很容易背叛自己,而男人對女人也有不同的誤會。

男人在戀愛方面會有挫敗感,理由無非下面幾個:

——女人不愛他了,移情別戀愛上別的男人了;

——女人和現任男友談戀愛,內心深處卻忘不了前任男友;

——女人愛著男人,同時卻受到不止一個男人的誘惑;

——女人的心在男人身上,但是在需要的場合,女人會對別的不愛的男人說「愛你」;

——女人對男人說「我愛你」太過隨意。

對感情理想過於豐滿的男性,在現實中的戀情往往以失敗告終。即使結婚以後,婚姻也不一定非常穩定。男人一般很難在戀愛中保持明智,生活和工作中都是高智商,偏偏在感情上像個初生嬰兒。

男人在情感方面特別蒙太奇。他們眼中專一的女人應該是全心全意去愛一個男人的,一旦愛上了就義無反顧,就算把全世界放棄,也要赴湯蹈火跟隨自己所愛的男人。

但是,女人在感情上最大的挫敗感來自她不能明確男人是否真心愛她。一般緣由也分為幾個:

——相對於男人來講,女人的愛情更需要反覆確認,而大部分男人認為愛情應該是務實的,語言並不是愛情重要的確認方式;

——女人對愛情的幻想更加美好,一旦感情有些疏離,她對情感的定義就會出現偏差;

——女人在情感世界的不安全感同男人在生存競爭中的不安全感是一樣的。

女人們隨時處在備戰狀態,所以,她們頻繁地翻查男人的手機,像防賊一樣防著男人的異性朋友。當她們發現一點點蛛絲馬跡後,心中油然而生的想法就是男人已經不再愛她了,他愛上別的女人了。

一旦女人跟男人分手,女人久久不能忘記男人,一棵草、一朵花、一滴小雨、似曾相識的氣味、熟識的襪子顏色,都會令女人憶起男人。

有一個男生在商場碰見分手一年的女友跟現任男友在試T恤,氣憤不已,回家大罵前女友無恥,怎麼可以重新買件跟以前送他的一模一樣的T恤給現任男友?

男人覺得分了手也是刻骨銘心地愛過一場,舊愛是心頭上的一枚烙印,這麼沒心沒肺這麼隨意,是冷血,是健忘,是不懂真愛為何物。

這不是女人虛偽,而是由女性這個性別決定的。女人的心其實是個九宮格,她可以往裡面填很多東西,每一個格都是獨立的,她會把前男友放在其中一個格子裡。她不會像男人那樣動不動就說我前女友怎麼樣,她可以十年都不提他的名字,但十年後她前男友來找她借錢,她多半還是會借給他。

這就是性別之愛,男人重感情,所以會念舊情;女人容易付出愛,卻健忘。性別的特質是根深蒂固的,是一經成熟便終身不移的,並且是先天遺傳的。

兩性之間,一般來說沒有中立之情。男人永遠不會相信女人一輩子只愛一個男人,他們認為遇到比自己更好的,女人說不定就會見異思遷,這是動物界擇優生存的翻版。

女人的思想過於細緻,她們擅於描繪、幻想、語言。但男人在情感方面邏輯相對直線化,粗枝大葉,又不注重細節,這就是性別的差異,跟大腦構造有關係。

情感裡男人一般只用半邊腦袋進行思考,而女人則是左右腦同時開工。所以,男人只關注事情的邏輯,女人卻可以將理智和情感分開處理,嘴上說一個版本,心裡想的卻是另外一個版本。

男女世界的複雜程度難以想像,每一個家庭都應該學習兩性關係,讀懂男人和女人。不管社會怎麼升級,我們的核心性別訴求是不會變的。

比如,男人永遠都喜歡身材好、長得漂亮的女人,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而女人永遠都喜歡有能力的、能保護她們的男人。明白了男女之間的差異,男人和女人相處起來就不會產生太多誤會。

很多真愛破裂的結果就是兩性之間的性別差異造成的。

比如,一個很強勢的女人,她雖然嫁給了一個男人,但她骨子裡還是渴望某個男人能夠成為她的英雄,這並不代表她花心,恰恰這是女人愛幻想的性別特徵決定的。

性別特徵在胚胎時就已定形,我們只要了解更多男女性別的差異就會發現,其實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並不是沒有規律可循的,只是一直沒有人來開設一個專業的學科而已。

沒有專業的系統工程,天天去聽「雞湯」故事是沒有用的,必須得用心學,學好了這個學科,終身受用,你永遠不用擔心自己不懂愛,也不用擔心因為不能理解對方而失去愛。

從理性角度看,愛屬於一種心理現象。曾經有心理學家給男女之愛下過這樣的定義:「愛是一種與異性接近的欲望,是一種欲求兩人合二為一的衝動。」的確,戀人結合為一體,是愛情的極致,這時,雙方都會產生「兩心同體」的感受。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這樣描述戀愛時人的心理狀態:「戀人是我的骨肉,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對方如果死亡,我的一部分生命也將死亡;對方做了不體面的事,我亦將感到羞恥;對方被侮辱時,我也覺得身臨其境。」

兩性之間,無論是否因性別的差異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愫,追求兩性之愛一直是人類的目標。

一男一女的情感,在適當的場合、適合的氛圍、適當的時機裡發酵醞釀,一秒鐘就可以產生愛戀。這個時候無論誰主動,都是給這場戀愛點燃了一根火柴。性別的界定往往讓女人變成被動的一方,這個時候,內向的男人往往會錯失一段美好的愛情,尤其是當他面對的女人也同樣內向時。

如果這時候男人能夠勇敢地走近女人,遞給她一張名片,或者一杯酒,相信沒有女人會當著你的面撕爛名片或把酒潑在你身上。女人如果對走近她的男人不感興趣,通常一句「我不會喝酒」就把來者拒絕到千裡之外。

「我只會喝一點點,喝多了我會醉的。」女人這麼說的時候往往已經心動了。

「你請我喝酒,我請你吃夜宵。」這個時候女人的心已經向你傾斜。

「喝完酒,一起去外面走走?」聽到這句話,說明女人對你是有好感的。

相關焦點

  • 「我愛你無關性別」
    多麼令人唏噓的結局,僅僅是因為喜歡上了一個跟自己性別相同的人,竟遭到了身邊的人的惡言惡語。但是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還真不少見。很多人對於「同性戀」是抱有偏見的,覺得同性戀是變態,是一種錯誤的存在,他們討厭同性戀,所以當他們看到同性戀時會對他們有很大的惡意。
  • 心存感激,與愛同行
    雖然我不曾在現場親見,但我依然深深感受到了老師們和孩子們之間的愛,還有愛的傳遞。 今天晚上,我把同學家長拍的照片下載了給安安看。安安看見曹老師坐在後邊的照片,告訴我,聽說那天曹老師哭了。我說,我知道了。 也許當時孩子們不會想那麼多,可是,我想,曹老師落下的一定是幸福的淚水。 那一刻,也是生命裡幸福的一瞬間。
  • 易性揭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的微妙關係
    此外,易裝癖者之所以穿上異性的服裝、模仿異性的舉止,心理動機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易裝,只是人類諸多性別倒錯行為(cross gender behavior)中的一種。  研究人員觀察了易性現象(transs-exuality,又稱性別轉換欲,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反)的諸多形式,探討了他們的生物、心理和文化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對研究中呈現的個體差異感到震驚。
  • 「女士優先」算不算性別歧視?丨女孩別怕097
    很多男性都會覺得女權主義煩死了,一會兒要求保護女性,一會兒又說「女士優先」都是性別歧視?簡直不可理喻。 這種不解和煩躁完全可以理解,那我先來解釋一下到底什麼是女權主義。 女權主義指的是女性的人權,基本觀點是任何人都不應因為自己的性別而受到人為限制,應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才華,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不應被刻板印象所定義。
  • 【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湖北,讓我好好看看你!
    【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湖北,讓我好好看看你!來源:人民日報微博原標題:《【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湖北,讓我好好看看你!》
  • Nat Commun:揭示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與自閉症的關係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認識,這種認識可能與出生時所具有的性別一致或不一致有關,包括「順性別」*、「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在控制了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之後,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個體的自閉症可能性是順性別個體的3.03至6.36倍。圖2. 與順性別男性,順性別女性和順性別個體相比,跨性別和性別多樣化個體的自閉症患者的OR和95%CI。
  • 戀愛時不在乎性別的幾大星座,他們真的是為愛而生的!
    戀愛時不在乎性別的幾大星座,他們真的是為愛而生的!在現在這個社會,同性戀也是很常見的事情,只不過還是會有人指指點點的。但是在真正的愛情面前,還是有人會不顧一切的,就算是沒人議論也不在乎。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12星座中在戀愛時不在乎性別的幾大星座吧!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當你在網絡上搜索「性別分類」相關的關鍵詞,將獲得超過60種性別分類標籤,其中不僅有人們熟知的LGBT、酷兒、無性別,還包括兩性人(Androgyne)、順性人(Cis)、性別流動(Gender Fluid)、泛性別(Pangender)等非傳統性別。性別究竟意味著什麼?當「性別多元化」日益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與身份標籤,我們真的理解「性別」這一概念的由來與發展嗎?
  • 說說澳洲的「性別」教育
    2019年9月,塔斯馬尼亞州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個可以在出生證明填無性別的州和地區。不僅如此,新的立法還將允許16歲以上的人在未經父母同意的情況下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變性人不必為了改變證書上的性別而進行性別改變。
  • 「性別共同體」裡的渣子
    如果你班上成績前三名同學的性別跟你一樣,那麼你在學習上遭受的性別壓力會消失。
  • 性別標籤
    那麼當你護膚時會被當做了「偽娘」;當你學習穿搭是會被認為了Gay;當你在酒桌上不那麼豪爽時被當成了軟弱;當你承擔了半數家務和照顧孩子被當做了帶有諷刺意味的「二十四孝老公」;當你沒有表現出強烈的保護欲和控制欲是被當做「慫」的榜樣,當你沒有以「事業為先」又被貼上了「不務正業」。這些標籤就變得不那麼經得起推敲了。
  • 同行做夫妻,冤家還是知己?
    採訪中也有一少部分人表示,不想找同行結婚的主要原因,是自己非常了解本行業的一些負面特質和潛規則。所以寧願對方的工作比自己差甚至無業,也不想找同行結婚。在20世紀,同行夫妻是很多中國夫妻的基本模式。如此看來,同行夫妻如果能互相幫襯、共同成長、優勢互補,彼此的事業更容易齊頭並進,雙雙達到巔峰。 一路同心,才是幸福婚姻的根本 找同行結婚,有人認為是給自己挖坑,有人卻覺得是撿到寶。同行婚姻究竟好不好?其實在本質上和是否同行沒有多大關係。夫妻是同行,有很多優勢。
  • 「憶路同行」幫你療傷
    憶路同行失智照護五大服務「憶路同行」失智照護解決方案致力於為長輩創造健康、快樂、安心、有尊嚴的生活。自2014年以來,「憶路同行」在遠洋·椿萱茂全國多個項目實踐落地,取得了顯著效果,得到了市場與長輩家屬的普遍認可,在業內擁有較高影響力。
  • 我挑起性別對立?
    昨天的文章登出後,激發了巨大的反響,有認同我的聲音,當然也有很多批評的聲音,其中最多的,就是指責我「挑起性別對立」。我今天一直在琢磨這些人的想法,他們口中的「性別對立」具體指的是什麼?這就好比,有人在人人看得到的地方,對女性「化糞池警告」、「絞肉機警告」、「兩噸水警告」。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性取向可以被「治癒」嗎?
    對於孩子的性別表達,朱亦母親起初不置可否,甚至偶爾表現出支持的態度。但是,情況在2019年下半年發生了轉變。媽媽開始聯繫僧人給朱亦的房間「調風水」;向親戚們控訴朱亦有多麼「不正常」;今年寒假開始後,媽媽終於要求朱亦去一家當地的私立中醫院進行「性彆扭轉治療」。  性彆扭轉治療,通常指對跨性別者進行強制扭轉治療,以解決跨性別者不符合原生性別認同或性取向問題的治療。
  • 瑞士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通過 允許跨性別者合法改變性別
    瑞士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通過 允許跨性別者合法改變性別  Emma Chou • 2020-12-19 15:41:08 來源:前瞻網 E3651G1
  • 性別比例失衡困擾香港
    真人秀節目《盛女愛作戰》就描繪了五位30歲左右女性,為了提升自我形象及魅力,去向專業的「愛情教練」求助,甚至還參觀了各式各樣的醫療美容診所。    劇中「愛情教練」的許多建議,激起了媒體的憤怒,比如凝視一個男人時身體要前傾45度,避免在談話中表露興奮的心情等。學者和記者批評稱這部戲會增加男性的自戀情緒,強化人們對不同性別的刻板印象,且侮辱了大齡單身女性。
  • 女士優先與性別平等
    女士優先有助於性別平等嗎?
  • 調查與研究|菲律賓「跨性別」工人
    跨性別者基本處於隱身或失語狀態,跨性別也似乎是個隱晦、模糊、遙遠的話題。自2014年底,性學家李銀河曝光了她與「跨性別」伴侶「大俠」的故事,「跨性別」一詞開始進入中國大眾視野,挑戰著傳統的男女二元的性別分類法:按照西方性學觀點,跨性別,特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呈相反狀態的情形,跨性別者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而是跨於兩性之間的第三種性別。
  • 艾倫佩吉宣布自己為跨性別者 更名艾略特佩吉
    來源:新浪娛樂新浪娛樂訊 艾倫·佩吉(《傘學院》《朱諾》《水果硬糖》《盜夢空間》)發表聲明稱自己是跨性別者,非二元性別,代詞為he/they,現在名字叫艾略特·佩吉。我要說清楚,我不是想要抑制我在這一刻的喜悅和慶祝,但是我要把話說全:數據讓人震驚,針對跨性別者的歧視既盛行,又潛在,且殘忍,導致了極為糟糕的後果。光2020年一年,就報導有至少40個跨性別者被謀殺,主要是黑人和拉丁裔的跨性別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