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總是有一類人,天天喊著求包養,不想奮鬥之類的,大都不過是平時朋友間的一種調侃,但是,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想?那是我們潛意識就有這種想法,畢竟,能找到一個愛你而且有錢的另一半自然是值得慶幸的。
但是小方認為,婚姻需要的是雙方共同努力,而經濟的依靠終會帶來惡果,如大多數主內的日本印度等女人毫無家庭地位,也正是在家庭中失去獨立的經濟能力的體現。往往大多數這種「我養你」式婚姻走到最後難逃一個失敗的結局,小方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小陳經營著一個飯館,因為旁邊是幾家4S店,每天的工作人員和來來往往看車的人中午總會來他這裡吃飯,所以每天生意都非常好,小方每天去吃飯的時候小陳也是笑眯眯的跟我打招呼。慢慢老木就發現他跟一家4S店的女銷售聊得火熱,因為小方是個比較能侃的人,後來小陳就經常把我拉著一起當僚機。
就這樣過了一年的時間,有天下午小方去吃飯的時候,我看見他倆都在那,然後小陳喜滋滋的跟我說,他們兩個打算來年結婚。小方也不覺得沒什麼奇怪的,這兩人這麼久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說沒點啥咱也不會信。
從那以後,小方每次去吃飯的時候,小陳總是笑嘻嘻,天天就在說他媳婦,什麼他媳婦勤儉持家,父母都喜歡的不得了,又或者他媳婦廚藝好,感覺這飯館她都能當主廚了之類的。後來他老婆懷孕了,這個時候小陳就心疼他老婆讓她辭職了在家休息,她媳婦估計也是每天累的不行就同意了。小陳依舊每天開心不已討論什麼胎教補品什麼的。
故事的轉折是在孩子兩歲的時候,那天他在店裡忙的上躥下跳,不僅要招呼生意也要帶小孩,他老婆好像有閨蜜遠程來看望她,她帶著別人出去逛街了。小陳的臉色一直很陰沉,一邊做事一邊碎碎念,說著他媳婦的不是,小方感覺已經積怨已久了。正準備開導他幾句的,這時他來電話了,老木看了下,名字備註是老婆。
她媳婦那邊很吵,所以說話特別大聲,說是要和閨蜜在外面吃飯,晚上不回來吃,讓小陳自己解決。小陳本來就一肚子氣,這時候就一下子爆發了:"從結婚到現在,我天天忙的要死,你一分錢沒賺,你天天在家好吃好喝我還要伺候你,這個日子還怎麼過?你還想不想過下去了?」她媳婦那邊好像是哭了,沒有一句辯解,馬上就把電話掛了。
後來,小方再也沒看見小陳提他媳婦了,只知道是從那天起她媳婦就回老家上班了,也不知道後來如何了。
不過,矛盾的種子已經埋下,曾經的甜膩到今天的憎惡,無法描述其中的心路歷程,唯一聲嘆息罷了。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兩個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纏繞,不牽絆,不佔有,然後相伴,走過一段漫長的旅程。
如果我遇見你,我會緊緊抓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