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社交軟體轉發文章,但只要你稍微統計就會發現,轉發最多的內容是與我們生活工作有關的內容。
因為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喜歡與他人分享意見和信息。不少APP的設計也越來越迎合這些傾向,人們看到一個有趣的新聞或者一個實用的視頻,他們都會點擊分享按鈕,轉發給親朋好友。
網上充斥了太多內容,而在這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人們沒有時間自己搜索出最佳內容,所以他們都會優先查看親朋好友分享的信息。因此分享信息,在塑造公共話語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是一篇文章的轉發頻率是否高?只是單純的因為運氣嗎?背後有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呢?
有專家做過這麼一個研究,花了6個月的時間在網絡上收集了大量新聞,涵蓋國際新聞,體育,健康科技等各個領域,研究方向不是某個人分享了什麼文章,而是分析所有讀者的分享內容,最後結果顯示,教育類文章和健康的文章比體育類文章、娛樂類文章更可能成為最常被轉發的文章,原因在於人們分享事物的時候有兩個原因:有趣和有用。
有趣的事物會讓人感到愉快,可以讓被分享人感覺到快樂,分享有用的信息可以讓分享人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有趣的文章成為最常被轉發的文章的概率會提高25%,有用的文章會提高30%,這就能解釋為什麼長壽和幸福的秘訣,孩子該怎麼培養這些文章更受人歡迎。
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些文章通常會激起讀者的一種特殊情感。
如果我們升職加薪,告訴別人會讓我們有慶祝的感覺,如果我們被開除了那麼向朋友傾訴,會幫助我們減壓。分享情感會有助於加深彼此的關係。就像社交粘合劑,同樣的感情會將我們緊緊連在一起。
情感能成為我們分享的動力,但並不是所有情感的效果都一樣強大。
情緒分享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比如興奮、快樂、憤怒、焦慮這些情緒會讓我們有分享的欲望。消極情緒,比如悲傷會抑制我們分享的欲望。
比如有兩份新聞,一份是某個名人去世,另一份是某個厲害的運動員衝擊冠軍失敗,面對這兩份新聞時,哪一份新聞你會更樂於轉發呢?
毫無疑問名人去世的新聞轉發效果是最低的,我們都不太願意分享悲傷的事情,為什麼呢?
因為悲傷的事情讓我們引起消極的情緒,它會抑制我們轉發的欲望。
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討論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與分享的關係,一派人認為負面信息傳播能力更強,壞消息會比好消息,更吸引人更有趣,因此不少新聞的標題都是故意誇大和恐嚇讀者,以為負面信息有助於鎖住讀者的注意力。
但另一派人認為人們更喜歡分享好消息,畢竟每個人都喜歡讓其他人快樂和喜悅,而非憂愁或者悲傷,正面信息分享的次數遠比負面信息更多,因為我們都想讓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根據這兩派的觀點,有心理學家做過調查研究,發現正面文章確實分享率比負面文章更高,人們似乎更喜歡分享正面文章而避免負面文章。
但是並不是所有負面文章轉發率都不高,其中氣憤和焦慮轉發率也相當的高,那是因為氣憤和焦慮屬於積極情緒。
比如你在眾目睽睽之下發表演講,或者你在比賽時離拿冠軍只差最後一個得分,此時此刻你的心跳會加速,手心也會出汗。另外你看恐怖電影的時候,面對恐怖的場景,你也會感覺到緊張和激動,雖然你的心裡告訴自己這都是虛假的,但是身體上卻依舊警覺,這就是你的心理被喚醒。
喚醒是一種激活的狀態,隨時準備行動,正因為喚醒狀態的出現,讓我們隨時準備行動。
憤怒和焦慮屬於積極情緒,能喚醒我們的心理,我們生氣時會向客服大呼小叫,我們不安時會不斷的檢查自己裝備,我們總想做些什麼,而我們悲傷的時候,可能是經歷了一次分手,可能是失去了親人,這時候我們心跳會變化,血壓會降低,習慣性的不想行動,只想蜷縮在角落裡,或者洗一個熱水澡。
憤怒的傳播效果不可小看,戴夫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一次他和樂隊去某個地方參加表演,乘坐美聯航的飛機要在芝加哥轉機,由於飛機上的行李架很窄,戴夫的吉他根本無法放在上面,他不得不使用託運功能。
結果當他下飛機的時候,剛好看到搬運工把他的珍貴吉拋來拋去,戴夫立馬跑過去想尋求其他人的幫助,但根本不管用,乘務人員不斷的推脫說不是他的分類工作,所以無法幫他處理。最後戴夫取回自己的吉他,但是價值3500元的吉已經被摔得粉碎。他一直想和美聯航交涉,希望得到賠償,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愛莫能助。戴夫非常氣憤,一氣之下,他寫一首歌來描述自己的經歷,這首名為《美聯航摔壞吉他》的音樂視頻,不到10天時間點擊量超過300萬,美聯航的股價也受到了負面影響,下跌了10%,相當於1.8億美元。
憤怒情緒能引發大量分享
心理學家做過這麼一個實驗,一半測試者安靜的坐在椅子上,放鬆60秒,另一半測試者則需要原地慢跑一分鐘,然後讓他們看文章,測試他們是否會選擇轉發。
之前我們已經得出了結論,能夠喚起情緒的內容或者經歷更可能被人分享,不過心理學家還想知道心理喚醒的效果是否更為廣泛?如果開心與憤怒這些心理喚醒能夠促進分享,那麼生理喚醒能不能達到類似的作用?
原地慢跑就是一個很好的驗證,跑步雖然不會激發情感,但它和心理喚醒一樣,也會促使人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即使人們談論或者分享的事物,與慢跑沒有任何關係。
實驗結果確實是這樣,那些原地慢跑的學生中,有75%的人選擇了分享文章,比那些作者不動的學生多兩倍有餘。因此只要讓人感覺到心跳加速,那麼他分享的欲望就會提高。
這個實驗也有助於我們理解過度分享,我們平時喝了太多的酒,或者運動完之後,我們的分享欲望總會比別人更加強烈,這時候你有可能會暴露一些不必要的信息。
情緒能夠催人行動,它能讓我們哭,能讓我們笑,能夠激勵我們談論分享和購物,比如谷歌做過一個經典營銷案例,一個小夥子在搜索欄中輸入了巴黎留學,然後他遇到了一心愛的人,然後隨著劇情的展開,音樂的速度加快,搜索的人從異地戀的建議到飛機降落到巴黎的教堂,最後他們結婚。我們觀看這段視頻時,心也不自覺的被觸動,正因為關注情緒,谷歌將一個簡單的廣告打造成廣泛傳播的視頻。
激發情緒是傳播的關鍵,心理喚醒和生理喚醒都能促進人們談論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