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對分享信息的影響

2020-08-27 白三一


我們經常會在社交軟體轉發文章,但只要你稍微統計就會發現,轉發最多的內容是與我們生活工作有關的內容。

因為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喜歡與他人分享意見和信息。不少APP的設計也越來越迎合這些傾向,人們看到一個有趣的新聞或者一個實用的視頻,他們都會點擊分享按鈕,轉發給親朋好友。

網上充斥了太多內容,而在這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人們沒有時間自己搜索出最佳內容,所以他們都會優先查看親朋好友分享的信息。因此分享信息,在塑造公共話語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是一篇文章的轉發頻率是否高?只是單純的因為運氣嗎?背後有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呢?

情感對於分享的重要性

有專家做過這麼一個研究,花了6個月的時間在網絡上收集了大量新聞,涵蓋國際新聞,體育,健康科技等各個領域,研究方向不是某個人分享了什麼文章,而是分析所有讀者的分享內容,最後結果顯示,教育類文章和健康的文章比體育類文章、娛樂類文章更可能成為最常被轉發的文章,原因在於人們分享事物的時候有兩個原因:有趣和有用。

有趣的事物會讓人感到愉快,可以讓被分享人感覺到快樂,分享有用的信息可以讓分享人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有趣的文章成為最常被轉發的文章的概率會提高25%,有用的文章會提高30%,這就能解釋為什麼長壽和幸福的秘訣,孩子該怎麼培養這些文章更受人歡迎。

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些文章通常會激起讀者的一種特殊情感。

如果我們升職加薪,告訴別人會讓我們有慶祝的感覺,如果我們被開除了那麼向朋友傾訴,會幫助我們減壓。分享情感會有助於加深彼此的關係。就像社交粘合劑,同樣的感情會將我們緊緊連在一起。

情感能成為我們分享的動力,但並不是所有情感的效果都一樣強大。

情緒分享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比如興奮、快樂、憤怒、焦慮這些情緒會讓我們有分享的欲望。消極情緒,比如悲傷會抑制我們分享的欲望。

比如有兩份新聞,一份是某個名人去世,另一份是某個厲害的運動員衝擊冠軍失敗,面對這兩份新聞時,哪一份新聞你會更樂於轉發呢?

毫無疑問名人去世的新聞轉發效果是最低的,我們都不太願意分享悲傷的事情,為什麼呢?

因為悲傷的事情讓我們引起消極的情緒,它會抑制我們轉發的欲望。

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討論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與分享的關係,一派人認為負面信息傳播能力更強,壞消息會比好消息,更吸引人更有趣,因此不少新聞的標題都是故意誇大和恐嚇讀者,以為負面信息有助於鎖住讀者的注意力。

但另一派人認為人們更喜歡分享好消息,畢竟每個人都喜歡讓其他人快樂和喜悅,而非憂愁或者悲傷,正面信息分享的次數遠比負面信息更多,因為我們都想讓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根據這兩派的觀點,有心理學家做過調查研究,發現正面文章確實分享率比負面文章更高,人們似乎更喜歡分享正面文章而避免負面文章。

但是並不是所有負面文章轉發率都不高,其中氣憤和焦慮轉發率也相當的高,那是因為氣憤和焦慮屬於積極情緒。

什麼是心理喚醒?

比如你在眾目睽睽之下發表演講,或者你在比賽時離拿冠軍只差最後一個得分,此時此刻你的心跳會加速,手心也會出汗。另外你看恐怖電影的時候,面對恐怖的場景,你也會感覺到緊張和激動,雖然你的心裡告訴自己這都是虛假的,但是身體上卻依舊警覺,這就是你的心理被喚醒。

喚醒是一種激活的狀態,隨時準備行動,正因為喚醒狀態的出現,讓我們隨時準備行動。

憤怒和焦慮屬於積極情緒,能喚醒我們的心理,我們生氣時會向客服大呼小叫,我們不安時會不斷的檢查自己裝備,我們總想做些什麼,而我們悲傷的時候,可能是經歷了一次分手,可能是失去了親人,這時候我們心跳會變化,血壓會降低,習慣性的不想行動,只想蜷縮在角落裡,或者洗一個熱水澡。

憤怒的傳播效果不可小看,戴夫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一次他和樂隊去某個地方參加表演,乘坐美聯航的飛機要在芝加哥轉機,由於飛機上的行李架很窄,戴夫的吉他根本無法放在上面,他不得不使用託運功能。

結果當他下飛機的時候,剛好看到搬運工把他的珍貴吉拋來拋去,戴夫立馬跑過去想尋求其他人的幫助,但根本不管用,乘務人員不斷的推脫說不是他的分類工作,所以無法幫他處理。最後戴夫取回自己的吉他,但是價值3500元的吉已經被摔得粉碎。他一直想和美聯航交涉,希望得到賠償,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愛莫能助。戴夫非常氣憤,一氣之下,他寫一首歌來描述自己的經歷,這首名為《美聯航摔壞吉他》的音樂視頻,不到10天時間點擊量超過300萬,美聯航的股價也受到了負面影響,下跌了10%,相當於1.8億美元。

憤怒情緒能引發大量分享


生理喚醒也能有助於分享

心理學家做過這麼一個實驗,一半測試者安靜的坐在椅子上,放鬆60秒,另一半測試者則需要原地慢跑一分鐘,然後讓他們看文章,測試他們是否會選擇轉發。

之前我們已經得出了結論,能夠喚起情緒的內容或者經歷更可能被人分享,不過心理學家還想知道心理喚醒的效果是否更為廣泛?如果開心與憤怒這些心理喚醒能夠促進分享,那麼生理喚醒能不能達到類似的作用?

原地慢跑就是一個很好的驗證,跑步雖然不會激發情感,但它和心理喚醒一樣,也會促使人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即使人們談論或者分享的事物,與慢跑沒有任何關係。

實驗結果確實是這樣,那些原地慢跑的學生中,有75%的人選擇了分享文章,比那些作者不動的學生多兩倍有餘。因此只要讓人感覺到心跳加速,那麼他分享的欲望就會提高。

這個實驗也有助於我們理解過度分享,我們平時喝了太多的酒,或者運動完之後,我們的分享欲望總會比別人更加強烈,這時候你有可能會暴露一些不必要的信息。


結語

情緒能夠催人行動,它能讓我們哭,能讓我們笑,能夠激勵我們談論分享和購物,比如谷歌做過一個經典營銷案例,一個小夥子在搜索欄中輸入了巴黎留學,然後他遇到了一心愛的人,然後隨著劇情的展開,音樂的速度加快,搜索的人從異地戀的建議到飛機降落到巴黎的教堂,最後他們結婚。我們觀看這段視頻時,心也不自覺的被觸動,正因為關注情緒,谷歌將一個簡單的廣告打造成廣泛傳播的視頻。

激發情緒是傳播的關鍵,心理喚醒和生理喚醒都能促進人們談論和分享。

相關焦點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大家好,我是情緒大管家,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情緒三要素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達爾文在其著作《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中寫道:「很多動物和小孩,在情緒環境下的表情與成年人是相似的。」生物在情緒的表達上是相似的,那麼,生物在產生情緒的過程中是否也具有共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情緒的產生主要與三個要素有關——認知過程、生理狀態和刺激因素。
  • 現代科技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信息傳播」的很快?
    人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西方的藝術家之間彼此交流的很少,深入其中了解彼此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舉一個例子,人們的憤怒其實是不能夠進行挑選的,而且憤怒也是獲得注意力的一種很好的一個方法,要是你在一家消息傳播公司工作的話,當人們看到一則令人憤怒的消息時,我們不僅僅是感到憤怒和不快,他們還會將這則消息分享給他們的伴侶
  • 別讓情緒影響你的決定
    你能感受你自己的情緒嗎?你對自己的情緒了解多少?是否知道你自己是不是一個感性的人?當你還沒有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時,那說明你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受到你情緒影響。情緒賦予了我們生活的千姿百態,也正是因為情緒的多樣性,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他的影響。今天我們要談論問題就是:學會用事實說話,規避你的情緒化,讓你的生活儘量以理智主導。
  • 情緒定律:情緒影響一切
    於是十分興奮,情緒高漲,走進考場,文思如泉湧,果然一舉高中。可見,面對同一口棺材,兩個秀才產生了不同的情緒,進而造成了兩種不同的結果。這就是情緒對一個人的巨大影響。身處世事,人類擁有數百種情緒,它們或涇渭分明,如愛恨對立;或相互滲透,如悲憤、悲痛中有憤恨或憤怒夾雜;或大同小異的情緒彼此混雜,十分微妙。在這些紛繁複雜的情緒面前,語言確實有些蒼白無力。
  • 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能轉化成推動力的情緒是那些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如果把這種情緒轉化成推動力,它就會推動自己去努力實現它。如你考試考50分,你的同學考了100分,得了第一名。如果你對此產生了妒忌的情緒,和把它轉化成你也要得到100分,成為第一名的推動力,你就會很努力去學習。
  •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別讓情緒影響了你
    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影響了自己,也不要因為情緒而做下衝動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衝動的一面,都會有血氣方剛,想要揍人,暴力的一面,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別人,自己又能很好的發洩負面情緒,我通常都是這樣做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喜歡唱歌,通過唱歌來發洩自己的心情。
  • 論情緒對命運的影響
    什麼是情緒?你能有準確的答案麼?沒有標準答案,如果可以,請你描述一下?有的人說恐懼,焦慮,悲傷,高興,這就是啊。請問:這是嘛?這只是對情緒的描述,並不是情緒本身.情緒根本就無法用語言描述,因為你無法用一個有的東西去描述一個沒有實體的東西。情緒只能被感知,什麼是感知,就是你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至於恐懼焦慮高興悲傷,只是對情緒的描述,打個比喻,情緒好比水一樣,水只是一個存在,但是在河裡是河水,在瓶子裡是礦泉水,煮開了是開水,在海裡是海水,在天上是雲,下到地上是雨水。明白了嗎?
  • 想做情緒的主人,學會5個方法,讓你不再被情緒控制!
    同時,通過慢路徑傳到大腦皮質的信息,大腦皮質會收到的信息進行全面分析,如果確認是危險信息,則會加強情緒反應;如果得到的結果不是危險信息,則會給杏仁核發送信息,減小情緒的反應。比如你正在路上走著,突然同行的小夥伴告訴你:「嘿,你錢包丟了!」
  • 久緣情感分享:情緒穩定,就是最好的防守武器 
    久緣情感分享:情緒穩定,就是最好的防守武器。 很多女人,明明自己是正牌女友/明媒正娶的太太,但在對方強勢的攻擊下,反倒懷疑自己才是那個不被愛的第三者。 綠茶們一出點難題,情緒不穩定的女人,就容易暴跳如雷,自亂陣腳。一丁點小事也能大發雷霆,在對方挑撥離間下,你們之間的感情必然會受影響。
  • 情緒:影響執行的重要因素
    文/高登權安排的課程中,其中一堂課就是如何管理情緒,如何控制壓力。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非歡離合,時時伴隨著我們。時代在飛速發展,社會在努力前進,我們就像坐在一列快速向前的列車上,一直向前飛奔,不知道前面是哪裡,可我們不能停下來,因為停下來,就要落在時代的後面。
  • 不要讓壞情緒影響到你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因為一件事情暴怒,然後把這種情緒帶給身邊的同事,朋友,家人,最後導致一系列的後果。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壞情緒,不要讓自己因為壞情緒而導致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後果。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為什麼有情緒,情緒是什麼?可以說,一切情緒都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主觀反應,一個人的性格和對事物的看法,及處事態度,對情緒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來控制我們自己的情緒。我在這裡提出幾個自己覺得可以控制情緒的小方法。
  • 因為敏感,總是受到他人負面情緒影響,你可以這樣做
    給室友遞去紙巾,和她分享我的過去的經歷和心情,很想讓她快快好起來,仿佛這是我的責任,仿佛我必須做到。《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裡,說道:因為高度敏感型人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我們可以感知到事物的細微差別,並對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加工。就好像,當我聽了他們吵架的原因,接觸到這些信息後,就會迅速聯想到當我介意過往時,男朋友是不是也像室友這樣傷心無助呢,而室友男友也在忍受我當時的焦灼和無法釋懷。
  • 別讓「信息秒回」影響了彼此的真實情感
    「我的意中人不用是蓋世英雄,發微信秒回就好,因為這樣的人不會讓我等太久......」信息爆炸的年代,被改成了這種意境。「那個秒回你信息的,一定是真的愛你,遇見了就好好珍惜吧!」、「餘生,和那個任何時候都能秒回你信息的人在一起吧。」、「秒回,是對愛情最起碼的尊重。」
  • 懷舊會怎樣影響我們的情緒呢?
    事實上,懷舊情緒對你的影響取決於它是如何觸發的。這項研究的結果是,那些認為自己更懷舊的人往往比那些認為自己不那麼懷舊的人有更多的負面情緒和情緒。因為這項研究是每天進行的,所以可以觀察一天對另一天的影響。人們感到孤獨的日子往往會導致第二天的懷舊。在人們感到懷舊的日子之後,人們傾向於思考消極的事情和體驗消極的感覺。這些結果表明,懷舊情緒是由一種孤立感引發的,並會導致將來的消極情緒。
  • 情緒影響到離婚後的我
    她奔波在我和她爸爸之間從無怨言,可就是有的時候從她爸爸那兒回來之後,情緒就不太好,尤其是喜歡找我的碴兒。這個時候根本聽不進去我的話,我知道她心裡肯定有事兒!最近,我終於發現了事情真相。原來我前夫經常跟女兒說我多不好,我倒不驚訝,如果前夫認為我很好,那我們也不會離婚了。可問題是,他說的很多事情壓根就沒有發生過,他在編瞎話。
  • 請不要再讓情緒,影響了你的判斷
    情緒真的是一種很矛盾的東西,如果你不能學會管理它,就很容易在日復一日的焦慮中消耗自己,你控制不住它,那麼它就會反過來吞噬你。 記得有一次在下班坐地鐵回去的時候碰到過一個女孩,她原本坐在我附近的座位上安安靜靜地看著手機,後來她接了一個電話,原本平靜的語氣突然變得激烈起來。
  • 如果通過情緒來影響它人?
    當我們和一個人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學會用情緒進行交流,即而用思想,而不是僅僅是停留在態度事實層面。說到情緒,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提供情緒價值。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規範的一個環境中,多數時候我們已經被教育的就是儘量的不通過情緒去跟別人互動。
  • 【分享】去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但如果她在打電話時能稍微控制一下情緒,也許就不會有接下來的燙傷事故;如果在乘務員幫她解決問題時她能夠冷靜下來,也許就不會在後來情緒失控的情況下磕壞了手機。  成年人的生活確實不易,適度抱怨是為了避免壞情緒的惡性循環,及時止損對情緒控制來說同樣適用。
  • 婚姻挽回 別讓負面情緒影響你的婚姻
    婚姻挽回 別讓負面情緒影響你的婚姻在你的婚姻中,是否會經常出現小打小鬧,生氣之後,並沒有去處理,而是覺得這些都不會影響你們的夫妻感情,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負面情緒,這些情緒不會憑空消失,而是在你的婚姻中長期的積累,時間久了這些負面的情緒,都會影響你的婚姻,甚至導致你婚姻的破裂,負面情緒對你的婚姻的影響。
  • 在同學群裡,沒有必要發這三類信息,發得越多,聲譽越會受影響
    筆者在此建議大家,在同學群裡沒有必要發這三類信息,因為發的越多,你會發現你的聲譽越會受影響。有位朋友總是在同學群裡發布一些低素質的圖片和信息,所以有不少同學都已經把這位同學拉黑,還有一些女同學甚至退出同學群,因為大家都不想和這位同學有過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