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1:
某一天早上,你走進電梯,突然發現公司總經理也在。
沒想到ta來那麼早,你急急忙忙的跟對方打招呼,然後對方也禮貌性的回你。
再然後,你們陷入了無邊的沉默,或者感覺到某些尷尬…
我記得跟一位學員說過:你不尷尬,別人也就不會覺得尬尷,你要是覺得尷尬,別人自然覺得尷尬。
當我們和一個人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學會用情緒進行交流,即而用思想,而不是僅僅是停留在態度事實層面。
說到情緒,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提供情緒價值。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規範的一個環境中,多數時候我們已經被教育的就是儘量的不通過情緒去跟別人互動。
如果從一個更大的範疇和領域內,人和人之間通過這種態度去交流,其實就挺好的,這樣社會可能更有秩序 。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這種表達情緒的這種天性,不自覺的就被壓抑了。
只有在我們在娛樂的時候,自己打開電腦手機,看著搞笑的東西,我們被屏幕上的情緒感染,我們高興一下。
除了個別特殊職業的人之外,比如演員/網紅,我們的生存生活不需要通過情緒來介入,情緒本身的需要和運用的場合就越來越少了。
舉個例子2:
你去買了杯星巴克,打包好後走到酒店一樓等電梯。
出來一個陌生男生,接過了你手中的咖啡,說了聲謝謝。
一下子你明白了,對方把你當成送咖啡的。
這是一個小小的尷尬場面,遇到尷尬的時候,作為社會人我們會本能都是各自往後撤一步,避免尷尬,給對方留有餘地。
按照正常情況下,我們會說,你認錯人了。
但我們是否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說:我就買了這一杯呀,要是多一杯咱分給你沒問題D。
情緒它可以分成很多種,人有5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憤怒、厭惡。
通常,我們影響對方就是用快樂情緒,但實際上另外4種情緒同樣可以很深刻的影響一個人的行為,都是可以利用的。
快樂的情緒更多見於關係還不太熟悉,信任還不夠高的時候,當然也都是從從主旋律上來說快樂是最好的。
但實際上那幾種負面情緒同樣可以影響一個人。
舉個例子3:
假設你跟一個你的一個朋友/同事,如果他因為什麼事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之中,然後你正好跟他有同樣的遭遇,你們兩個感同身受,互相安慰,互相共情。
那麼我們可以想像,在這一輪過程經過之後,你們的關係會更深刻更深入。
我記得以前說過一句話,就是共同厭惡一個事兒,比共同愛好更能成為朋友。
兩個人在一塊說你喜歡音樂,我也喜歡音樂。咱們是朋友嗎?不太容易。
因為有的時候他的喜歡並不一定是情緒表達,他可能是一個友好態度,或者是一個熱情,他可能是一個偽情緒,更多的只是友好或者是熱情。
尤其剛剛熟悉的朋友,大家都知道要和諧,對吧?這時候說共同愛好並不有助於快速的成為朋友,但是如果說共同的討厭的事情,你特煩那誰,我也特別煩他,那大傻逼…這時候我們一下子就會覺得彼此拉近很多。
在生活中,我們都是有這樣的這種經驗的。
它背後的原理就是厭惡這種情緒相比喜愛這種情緒,它更容易是真實的。
我們在新朋友面前,我們表達出對某一個事物的厭惡情緒,對方如果同樣也有,我們就容易產生共鳴,我們就容易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