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關於第1期心理沙龍「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嗎」的小結、預告

2020-09-09 熊玲心理諮詢



(一)小結

◎ 性格決定命運(包括三歲看大、七歲知老)這一說法,之所以深入人心,確有它的實際與理論基礎,若從人類社會的進程來看,這一定論有其模糊和蒙蔽性。

◎ 人的性格與命運的關係,並非性格>命運,或性格決定命運,而應該是命運>性格,甚至左右性格。

◎ 人的命運,被三大支柱決定著,或說命運背後有三大重心。(1)性格,包括潛意識情結;(2)生存處境,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3)親密關係,或叫情感關係。

◎ 凡二元關係,都構不成立體的生命。

◎ 這三大支柱,在人的命運中,既有相互關聯性也有獨立性、既是相互作用也有主導作用。

◎ 打個比喻,可引人省思與理解:

人這個主體,對命運來說,性格僅僅是人之命運的母親,而生存處境,卻是個體命運的父親,情感關係,則是個體命運的孩子。

◎ 那麼,決定人之命運的,肯定不只是母親,也可以是父親,或是孩子。人作為主體,其自身的母親功能,父親功能,孩子功能,哪一部分殘缺,都會重重影響你的命運。

◎ 人以為,是性格決定命運,可命運卻總在你背後冷笑,冷笑人的自以為,或不以為......



(二)預告

◎ 在我,熊玲帶領的接下來的三次沙龍活動,將對命運背後的三大重心(即:性格-潛意識情結;生存處境-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親密關係-情感關係)分別做一次深入探討,主題為:

(1)圍繞第一重心「性格,包括潛意識情結」分享的主題:如何與潛意識溝通?

幾個小題:性格可改善嗎,如何改善?為什麼我們越怕什麼,越來什麼?潛意識未進入我們意識的部分,會成為我們的命運嗎?

(2)圍繞第二重心「生存處境,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分享的主題:當我們遇不佳的處境或心境時,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3)圍繞第三重心「情感關係,或叫親密關係」分享的主題:依戀模式與戀愛、婚姻心理。

幾個小題:依戀模式有哪些?它對人的性格、情感取向究竟有多大影響?是什麼在左右婚姻的命運?



◎ 每次活動形式:分享觀點;答疑;現場(非正式)個案諮詢體驗。

相關焦點

  • 【24期預告】《戀是櫻草色》第3回粉紅上線!
    【24期預告】《戀是櫻草色》第3回粉紅上線!
  • 第35期讀書會沙龍· 幸福的婚姻——夫妻相處之道
    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不是作者個人的心理感觸和經驗總結,而是建立在大量的實驗觀察之上的科學結果。本期讀書會,讓我們一起走進婚姻的世界去洞悉其中的相處之道。(第35期讀書會沙龍活動書友合影)◆  ◆  ◆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讓性格不再決定命運
    我們通常說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性格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那麼這個人其實就是自己性格的奴隸,一生永遠逃不出性格給自己設下的圈套人生是因為未來的不可預測和各種的可能才顯得精彩。如果人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性格的圈子裡,那麼他的人生也就失去了很多意義。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說一個人在森林裡迷路了,他不停地走走來走去卻發現又回到了原點,雖然走了很長的時間。
  • 心態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人是天地之心,是萬物之靈長」—————————————————— 人類自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為「命運」所困擾! 所以人類就會成了與命運進行永不妥協鬥爭的歷史,然而我們面對命運,不同性格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和態度,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國人智性人生修養的感悟和淡泊柔韌的生命態度。
  • 性格決定命運,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成也性格,敗也性格有位美國記者採訪晚年的投資銀行一代宗師J·P摩根,問:「決定你成功的條件是什麼?」老摩根毫不掩飾地說:「性格。」記者又問:「資本和資金何者更為重要?」老摩根一語中的答道:「資本比資金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性格。」
  • 16型人格分析: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你知道什麼決定性格嗎?
    16型人格分析: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你知道什麼決定性格嗎?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得到很多人認可。但是你知道一個人的性格裡面最重要的緯度是什麼嗎?很多沒學過心理學的人會認為是內向和外向!錯!內向和外向是性格裡最無關輕重的環節!真正決定命運是你的認知方式!
  • 「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是一句謊言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提出過一個觀點:「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而在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是:性格決定了命運。其實,這句話完全是一個悖論,甚至是謬論。性格產生於先天和後天,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思想會影響這個人的行為,行為才會影響這個人的命運。
  • 心理沙龍和諧婚姻
    9月28日,北京市朝陽區安慧裡社區與北京市通州區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在安慧裡社區居委會二層活動室聯合舉辦了婚姻、心理主題沙龍。邀請心理學碩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評審專家陳捷老師講授了婚姻心理知識。
  • 都挺好全集分集劇情第1~46集 都挺好第14、15集劇情預告
    都挺好第14、15集劇情預告第14集預告:明玉出錢彌補蘇父被騙的錢明玉和石天冬尋找老聶詢問蘇父被騙經過,老聶推卸責任,認為蘇大強太貪了,非要投資這種高收益的假項目,還連帶自己也損失了兩萬多元。
  • 性格決定命運,一文帶你深度解析MBTI性格理論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人生七年》中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性格。來自工人階層三姐妹中的蘇和傑基、林恩是好朋友,成年後她們都遭遇了貧窮、離婚與單親的苦難,但是蘇總是帶著樂觀的心態,積極尋找機會提升自己。當拍攝63歲紀錄片的時候,蘇已經成為倫敦大學瑪麗學院法學系的行政主管,擁有一位彼此相伴20年之久的戀人。
  • 性格,決定自己的認知,更決定自己的命運。
    命運存在嗎?當然存在!而且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改變。是什麼影響我們的命運呢?是家庭條件?是認知水平?還是努力程度?人脈圈子?上述都是。但是,它們都是外部的因素,都是我們看的見的,除了原生家庭,其它許多都是可以克服的、理順的、改變的,可以將其對我們人生的影響降到最低的限度。俗語有云:看得見的困難不是困難,看不見的才是真的難。
  • 熊玲:自己和別人
    熊玲老師,我昨天偶然看了一首詩,給我驚詫了,我學習心理學和接受心理分析這麼久以來,所想認識自己是誰、我的原生家庭問題、關係裡的投射性認同等,竟然都在這首詩裡找到了豐富也簡單的詮釋,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想分享於你。 這首詩是這樣的—— 弟子問達摩: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 達摩笑答: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妙趣。
  • 為什麼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這是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的經典之句,這句話道出的是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樂的根源,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你同意這種說法麼?所以,人格掌控命運,自我掌控人格,你是自己命運的決定者。
  • 「性格決定命運」是個偽命題
    「性格決定命運」只是無可奈何的託詞罷了。所謂個性,就是自我與他人眾多關係中的認知合集。我們自以為十分穩固的性格、情趣、品性等等,可能都是自我陶醉,真正決定我們言行的不是個性,而是各種關係。比如媽媽在輔導小孩功課的時候,容易陷入暴走狀態:「怎麼這麼笨!」「這道題很簡單呀!」「不寫完作業別想吃飯!」
  • 容易離婚女人的三種性格特徵,性格決定命運
    命運有時候有一種奇怪的能量,所以導致很多人的性格,就決定了自己這一生的命運。這就是為什麼算命先生能通過看一個人,就能知道這個人未來的一生會是什麼樣一個情況,不是算命先生會算命,而是算命先生懂心理。俗話說三歲看老,性格影響一輩子的命運,除非有重大事故的發生。
  • 性格決定命運 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一般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性格已經定型,其實並沒有,在30-40歲之前性格都沒有定型。不是有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麼。事實上確實是這樣,在40歲前大部分人的性格都還沒有定型,沒有成熟。剛畢業時我也是性格很靦腆內向,疏於和人交流,直到35歲以後在人際交往上才有了一些提升。這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多數生活在農村,年輕的時候幾乎沒見過什麼大的世面。
  • 【組工文苑】組工幹部讀書沙龍(第六期)
    【組工文苑】組工幹部讀書沙龍(第六期) 2020-05-20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性格決定命運是個偽命題!!
    性格決定命運是個偽命題!(張玉鵬律師以事實駁斥)有智者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你看,它邏輯性是這樣的:行動行為是最基礎的條件,養成了好行為、好習慣,一一一那麼,就會決定你的性格與命運!它決不是說一個人的行為行動和習慣,就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是外向內向,是潑辣還是內斂,是善外交還是善科研,是善打鬥還是善伏案讀書……並由此性格而定格一個人的命運!這,沒有邏輯性。
  • 熊玲新書《追尋屬於自己的你》推薦
    熊玲新書《追尋屬於自己的你》是一本反應情感心理,各類親密關係障礙的解讀與治療的文集。本文集共分五篇:(一)情感心理訪談;(二)情愛與情傷心理解讀;(三)回復情感危機的求助;(四)婚姻衝突的解讀與治療;>(五)親情與青少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