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伴侶同床異夢?專家解釋何謂假性親密關係你可能是:愛無能

2021-01-11 娛樂狗哥

你是「愛無能」者嗎?夫妻是最親密的人,但貌合神離的夫妻比比皆是,人前人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心底卻不斷迴避對方,兩人之間的關係只能用「這麼近,那麼遠」來形容。而這些深陷假性親密關係的人,就是所謂的愛無能者。

「這關係看起來就貌合神離」、「我們的關係就好像是例行公事」、「他/她好陌生」……大馬臨床催眠治療師古健榮指,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裡是很常見,比如與你把酒當歌的同事應酬寒暄的同時卻對彼此內心的想法陌生;或是人人羨慕的父子關係,兒子想要什麼,父親一定會滿足他,外表看似融洽的家庭狀況,實則父親這角色不怎麼出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而父親為了避免去應對與正視兒子的情感而導致的不安,因此而儘量去滿足兒子物質上的需求。情侶之前也會出現看似親密,實際上卻又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情況。

雖然假性親密關係並不局限於伴侶之間,但在伴侶之間經常能窺探到假性親密關係的出現。譬如先生努力工作賺錢、太太努力做好家庭主婦的角色,但當太太因教養孩子及照顧家庭而感到壓力、想向先生傾訴時,先生會生氣地把責任全都歸咎在妻子身上。先生拒絕溝通,拒絕面對壓力,拒絕同理太太,拒絕聆聽,或許就是先生為了保護自己的感受,不想讓自己陷入無奈與自責的情況,而選擇繼續做好丈夫這個「賺錢養家」的角色,不去面對自己那不安的情緒感受。太太為了避免口角,只能繼續日復一日地壓抑苦悶。當別人稱羨自己的家庭時,也只能黯然神傷。

假性親密關係就好比一對伴侶在關係中,為了不觸發彼此的情緒地雷,而選擇戴上面具,以便扮演好對方所期待的角色。夫妻或伴侶之間本來應一起創造出親密伴侶圈子,卻因為更想要避免衝突,而努力地去扮演成對方想要看到的自己,使內心的親密感漸行漸遠。明明看起來是外人稱羨的模範夫妻,但實際上已經走入假性親密的關係裡了。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曾經面對情緒創傷的人們身上,因心理創傷而形成各種防禦機制。尤其是從小在原生家庭中就一直面對著身陷假性親密關係的親人,這讓他們更容易在潛意識層面潛移默化的學習到這樣的應對模式。在這種防禦機制下,雙方會一起防禦那種需要雙方一起創造的真正親密狀態。當事人大部分時候都過於理性,他們會以理性角度去分析感情,以方程式模式來演算最不會引起感情問題的方式來決定如何與伴侶相處。這或許也不是病態,卻很可能因為過於機械化的相處方程式,導致失去了感情裡最重要的精華——激情。

然而,這種關係並非刻意為之,而是潛意識下,為了在關係裡融洽地生存,不被拒絕、不被拋棄,而形成的防禦機制並套進了現階段的親密關係裡。因此,表面上很圓滑地扮演好了彼此心目中的角色,但為了避免內在的不安感,兩人之間也會產生明顯的距離以避開衝突與傷害。假性親密關係可以更好地形容為一種保護彼此自我感受的生存本能。

假性親密關係與依賴共生一樣嗎?

在假性親密關係的研究中,假性親密關係經常與依賴共生(codependency)一起被討論,因為兩者有一大共同點——關係裡的雙方都會有一種合作的默契與配合。不過,假性關係不一定會呈現病態,它可能只是一種為了避免衝突,而間接引致那缺乏激情的冷漠關係。依賴共生卻更像是一種互相傷害的關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方為了滿足自個兒的內心需要而剝削對方,因而出現病態的依附關係。前者出現的是一種互相合作同盟關係,以達到感情中平靜安心的理性目標;後者則是陷入互相傷害的病態關係裡。

假性親密關系所帶來的影響?

假性親密關係會導致情感上的麻木感,壓抑了自我察覺的能力,長久下去會讓大腦更容易出現過愁過敏反應。在潛意識層面看來,這或許會觸發內心沒有處理好的創傷反應,從而衍生出各種形式的防禦機制。過激的防禦機制會產生不良的效果,甚至極可能因此要保護自己免於傷害而造成對情感上的冷漠,同理心的缺乏與社交問題等。

如何辨認自己是否深陷假性親密關係?

首先要了解的是,假性親密關係不是一種病,它是一種潛意識層面問題所引發的不健康親密模式。兩個人都打開了防禦模式,用以保護自己免受親近的人傷害,因此開始在關係裡設下許多條例,以防一個不小心因為把心房打開而被另一方給傷害了。當你的在相處上不再是以關心與付出作為出發點,而是以躲避自個兒內心的懼怕與焦慮而做出一系列應對模式,那你就得好好的注意了。如若感情裡你變得小心翼翼,對彼此充滿猜疑,不允許自己與對方過度親密,以避免失去自主權時,或許你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假性親密關係模式了。

如何解決假性親密關係?

一、從治療探索中認識自己的親密關係模式,了解自己潛意識中對愛與安全感的需求。你可以開始與伴侶建立健康的溝通關係,與伴侶建立起一個由彼此所創建的親密環境,即伴侶圈圈——達到一些對於親密關係的共識,讓彼此在互助互益的狀況下加強彼此的親密關係。

二、 可尋求治療師的幫助,去探索自己潛意識中的盲點與內在的真實感受。進一步去處理與平緩防禦機制帶來的不良反應,不讓過去的創傷影響現今的關係,從而改善自己與別人間的親密關係。

三、假設情侶中的其中一人習慣假性親密關係模式,當事人(假性親密關係者)過度機械化的相處模式將導致兩人的關係出現冷漠。對假性親密關係者來說,如果另一半不願意去配合自己,就會激發內心的不安與焦慮;而不配合的一方感到理虧卻又不想盲從,從而導致愧疚與掙扎,甚至會感到情緒被勒索的感覺。譬如丈夫要求妻子做回以前的自己(假性關係中的角色),妻子不願意假裝,因為這會讓她感受到激情的流失,進而陷入愧疚和情緒勒索的感覺。這時建議尋求治療師的幫助,能更容易突破盲點。

#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假性親密關係,你造嗎?
    本文還會談到另外一種病態共生關係,我們翻譯為依賴共生關係(Codependency),特此劇透。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狀態: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本文還會談到另外一種病態共生關係,我們翻譯為依賴共生關係(Codependency),特此劇透。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
  •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就是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它其實不僅僅指戀愛關係,也可以發生在朋友、家人或工作夥伴之間。但今天,我們先來討論親密關係中的「假性」狀態。
  • 「假性親密關係」的四個潛在表現,中一條就能導致婚姻危機
    這種關係的心累之處在於,很多人不知道它繫到底「假」在哪裡。其實,「假性親密關係」的四個潛在表現,如果中一條,就可能導致「婚姻危機」。尤其是夫妻之間,坦誠地向伴侶表達你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會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婚姻中,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
  • 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
    導讀: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比單身更孤獨的是「假性親密關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假性親密關係
    今天讀書會聽分享老師講假性親密關係,那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呢?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探討下什麼是親密關係,真正的親密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親密關係除了兩個人投入感情的互相關心,還需要承擔一定風險。那就是,在投入感情後對方不能接受或直接不回應。對我們來說就是我們付出了對方沒有回應,換句話說就是你的付出對方沒有回報。
  • 「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假性親密關係,最後只剩下空殼
    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是:伴侶雙方利用形式在一起,雖然形式上是親密的,但實際上卻是在迴避真正的親密。所以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雙方默認的一種相處狀態和關係。
  • 3步化解「假性親密關係」:讓夫妻越過越愛的方法
    明明兩個人一起吃飯、逛街、睡覺、卻從不分享內心的感受,表面上相親相愛,卻以一種無形的安全距離保持界限感 ,這種夫妻關係的叫「假性親密關係」。心理學上對於假性親密關係的定義是,這是一種很淺層的、不做作的關係狀態。
  • 別讓假性親密關係,毀掉你的婚姻
    如果你不喜歡直接表達你的想法,總想讓對方猜猜猜...如果你有心事寧願跟別人說,也不願意跟你的另一半講...如果你們看起來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情侶,回到家後卻無話可說...那麼,你可能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相敬如賓」。
  • 有一種感情,叫看上去很美,原來這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不管一方怎樣努力,另一方都會在沒外人的場合,對伴侶冷若冰霜。出現這種情況,會讓一方非常焦慮,飽受折磨,又沒有辦法,只能跟著對方的情緒,起伏變化,讓自己被動,痛苦。我們說,有一種感情,看上去很美,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你可能遭遇到了「假性親密關係」。看似是一種親密關係,其實是假的親密關係,不能帶給人愉悅感受的一種關係。
  • 解析假性親密關係1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在情感中連接是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這種親密關係只是表層的關係,又停留於此不做任何改善。這種假性的親密關係在夫妻相處中很常見,兩個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過著貌合神離的生活。大部分處在假性親密關係中的人,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家庭成員,都不太能完整的了解自己和對方。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緒。
  • 「假性親密關係」的五個潛在表現
    婚內孤獨,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假性親密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看似親密,實則不熟。這種情況,並非是彼此不愛了,而是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不懂如何去表達和展示愛。不同於出軌的直截了當,它更像是一種慢性病,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腐蝕彼此之間的感情,最後還可能會錯失愛的人。
  • 「你愛不愛我?」丨假性親密關係,比單身更可怕!
    經常會聽到女生問男生「你愛不愛我?」,很多男生對於被問多了這個問題也覺得煩,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不是感覺不到你愛我,我又何需一次又一次去向你確認這個問題。想必在戀愛中,每一個問出「你愛不愛我?」這句話想要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而並不是想要你告訴我,你並不愛我這件事。
  •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婆媳關係,而是貌合神離的「假性親密關係」
    一提起結婚,很多人會擔心婆媳關係,因為婆媳不和是我們常見的問題。但我們卻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彼此是否足夠親密。對於那些十分親密的伴侶來說,他們會越來越愛對方,信任對方。但對那些不太親密的伴侶來說,他們的生活容易化成一灘死水,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家相敬如賓,卻難以讓心的距離靠得更近。
  • 其實「假性親密關係」比單身還可怕
    兩個人就像是「酒肉情侶」,而不是有精神共鳴的靈魂伴侶。「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可能就像知乎上的一句話那樣「和你做著情侶都會做的事,卻從未想過要和你共度一生。」每個人都想要愛和陪伴,卻擔心潛在的損失,於是都只索取而懶得付出,有的從一開始就避免投入太多感情。
  • 有一種可怕的「愛情」形式,叫做假性親密關係,希望你非其中一方
    事實上,在男女交往問題上,還有一種非常可怕的愛情形式,同樣無法讓人感受到快樂,那就是「假性親密關係」。其實指的就是男女雙方雖然形式上非常親密,但實際上關係卻非常疏遠。由於他們在外人面前通常表現得非常親暱,因此很多時候還是周圍人口中的「模範夫妻」,而這種假性親密關係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 宅在家裡的情人節,你是否正陷入假性親密關係之中?附送脫單建議
    與伴侶和父母的親密關係相處之中,你是否遇到過這些問題?有時候感覺好像沒有話題說,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說著說著總是容易起衝突,明明是最親近的兩個人,卻有一種貌合神離的感覺?這本書其實從愛情自我和父母三個方面分別剖析了假性親密關係形成的原因,且提出了一些建議。
  • 「假性親密關係」:不吵架 不說話 不理解 你還好嗎?
    能否為了社交夜不歸宿……每一個小問題,最後都會上升到愛與不愛的大問題,讓兩個原本相愛的人吵得面紅耳赤。當爭吵越來越多,卻沒有找到一個舒適地帶時,人們就會選擇退縮,回到自己的世界裡。也就是:我不管你,你也不要管我,我們互不幹涉。這樣的相處方式確實會舒服很多,也減少了爭吵,實際上付出的代價卻是不再親密了。
  • 心理學:親密關係中,假性親密,如何讓彼此漸行漸遠?
    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並不是形式上的親密無間。而是與對方有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彼此之間相互接納和理解,可以坦誠地面對真實的自己和對方。對此的相反情形,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假性親密關係」。03.感情的第一殺手,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指看不見相互真實的樣子,不能滿足彼此真正的需求,相互消耗,甚至感到痛苦。這種狀態,看起來兩人是在一起,但實際上卻拒絕進行深刻的情感聯結,本質上是一種心理上的主動分離。
  • 【直播預告】情感專家艾彌兒和你談談親密關係裡那些扎心的真相
    很多人都說,如果必須要選擇一樣,同床異夢比身體流浪更加可怕。 但是仔細想想,如果你的伴侶嘴上說愛你,身體卻一直在出走,你相信這是正常的情感嗎? 所以,外遇通常與性無關。一個人,他在伴侶以外的人身上無論是尋求精神寄託,還是尋求身體的滿足,都足以說明他和伴侶的關係正在走向死亡。